APP下载

徐州汉画像石装饰图像艺术探究

2016-11-02颜文明吴传景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7期
关键词:边饰画像石物象

颜文明+吴传景

汉画像石是汉代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内容丰富的石刻艺术形式,它寄托了古人对升天的愿望,主题表现更是代表性极强的装饰图像。通常在墓室、祠堂、墓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主题是把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经过艺术加工,使其形态更符合人们的审美原则,是实用与装饰艺术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不仅仅在形象思维上解决了装饰造型上的基本问题,而且还能够全面遵循艺术形式美的规律。

前言

汉画像石艺术是依托汉代的丧葬观念,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遗存之一,一种雕刻于石上的文字与图形,描绘了器物、制度等方面的历史真实,它反映了当时的人文背景、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意识,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创造出汉代人幻想中的不解世界,体现出很高的装饰艺术水准。

徐州汉画像石的源起

徐州汉画像石发展始于西汉末、东汉初,兴盛于东汉中、晚期,结束于魏晋。汉代的建立,使得徐州成为两汉文化遗存最为集中和丰厚的地区之一,成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并称为徐州“汉代三绝”。史学界有学者认为“明清看北京、先秦看西安、两汉看徐州”。徐州汉画像石从其发展的规律来看,其艺术风格有继承、有创新、稳定中有渐变、多样中又统一。

徐州汉画像石的装饰题材

从徐州地区现存汉画像石来看,数量众多,题材丰富,内容涉及历史故事、现实生活、神话传说等方面。以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了汉代生活及当时的宗教、哲学和审美意识,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了汉代人心目中的神仙世界。

1.主体装饰题材

徐州的汉画像石主体装饰题材分为现实性和非现实性两类。现实性主题以刻画人世间的现实生活,墓主生前的生活场景。以及起到宣教、劝诫作用的历史故事,此类画像石画面较大,雕刻精美、造型生动、构图完整。人物和故事树立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礼、义、智、信等内容,是判断是非的标准,在社会中起到以古鉴今、扬美惩恶的宣教和劝诫作用。

非现实性题材表现的是汉代人意向中的神仙世界和代表祥瑞的珍禽异兽。墓葬形式代表着这一个时代民众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式的背后除了物质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其深厚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等因素。非现实性主题刻画了许多神仙世界和表示祥瑞的珍禽瑞兽。

2.边饰图案题材

汉画像石主体图案的装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边饰图案艺术。所有民族的原始文化中,都曾出现十分广泛的运用几何纹样,出现过几何纹样风靡的时期,这种对几何纹样感知能力似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边饰图案一般分布在主题图案的两侧、三侧、四周,图案互相重叠,一般以“框”的形式出现,也有大量的单层二方连续花纹带,组成的复合边饰出现,这类纹样大部分采用均齐、平衡排列或者混合组织排列,使整体图案有统一变化的形式感,更加完美而且极富装饰性。随着徐州汉画像石艺术的发展,边饰图案也呈现出由简至繁的变化趋势。

徐州汉画像石装饰图案造型

1.装饰图案造型规律

(1)写实与夸张的手法

在徐州画像石中,通常表现墓主生活的建筑、车马出行、庖厨、纺织等内容都采用写实的手法。虽受技法和表现能力的限制,但艺术创作在最初总是追求对客观物象的忠实摹写。艺术来源于生活然而又是高于生活的,当创作者无法把握想象中的和现实世界的美好愿望的时候,有的没有实物直接参照,有的需要刻意追求诡秘绮丽,这时候无论是造型还是构图上,都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

(2)“线”的灵活运用

中国传统绘画则是以线条来造型的,这与用体块和明暗素描来表现物象的西方绘画不同。汉代是“线条造型”的重要发展阶段。从汉代遗存物上流畅的线条随处可见,如帛画、壁画、漆画。徐州汉画像石是一种雕刻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作品形式。不但运用大量的绘画线描,而且广泛使用了雕刻技法,如“阴线刻”、“浅浮雕”等,使画面呈现出介于绘画与浮雕之间的独特艺术效果。

(3)“以形写神”的表现手法

中国传统美术的一个重要审美标准就是“以形传神”,中国传统绘画中“以形传神”的艺术风格在徐州画像石艺术中得到了生动完美的体现。高度概括、提炼、象征的表现手法,在材料和技法受局限的时候,汉代工匠们似乎很难在平面上刻画出细致的人物五官、表情等物象的细节时。采用了重点加强刻画瞬间动态、形态、外貌等特征。取舍和夸张处理表现动物、人物的自然形态、结构比例关系等元素。

2.装饰图案构图规律

排列组合上的规律,又称形式美法则,遵循一定的规律,是通往形式美的捷径。徐州汉画像石恰当、巧妙地运用了变化与统一这一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法则的使用使得画面布局满而富于变化,画面整体繁缉多变、前后呼应、相互交错,局部服从于整体均衡的形式规律。通常徐州汉画像石的画面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但工匠们在处理时能做到错落有至、稳定均衡、杂而不乱。这种饱满均衡的全景式构图体现了汉代民间艺术的特色,反应出汉代装饰艺术的“非壮丽无以重威”论的理念。

对称呼应的整体关系:先民在参与审美感知活动中不断的总结积累经验,并且掌握了朴素的构成规律。知道如何在一个平面里合理地安排物象的构图,才能体现和谐优美的视觉感受。我们通常把“对称式构图”称之为对称呼应的形式美法则,这是徐州汉画像石非常注重的构图形式。是工匠们在艺术创作构图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法之一。

3.装饰图案的空间处理

徐州汉画像石的装饰图案在对空间的处理上,常常采用左右上下的关系来获取整体画面中心位置。采用侧视或平视法刻画车马,使用俯视法表现单个形象和形象组合。以能够得到最具物象审美特征的形象结构为标准,来选择装饰图案的空间视点。徐州汉画像石在表现的严格法则上是从未被遵循的,汉代工匠们不拘泥于忠实地摹写自然客观物象,而是致力于表现更美的形式。

徐州汉画像石装饰图案的雕刻技法

社会演进和生产力进步的标志是生产工具,从艺术设计学的角度看生产工具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和文化现象。徐州汉画像石大部分采用不规则刀法,先薄薄地铲去背景,使物像平面凸起来的剔地平面线刻结合细细的阴线刻,表现一种自由、纯朴、活泼的艺术风格。汉代工匠在物象的构图、动态、神情的刻画上表现出娴熟精湛的雕刻技法,使得徐州汉画像石极具特色。徐州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大致可分为四种:

①在光滑或粗糙的石面上刻画整幅画面线条的阴线刻技法。

②在平面上雕出凸起艺术形象的浮雕又称“凸雕”技法,包括浅浮雕和深浮雕。

③在平整石面上将物象轮廓内剔成凹面的凹面线刻技法。

④在磨光石面上,将物象轮廓以外的部分浅浅剔除一层的剔地平面线刻技法。

结语

徐州汉画像石装饰艺术是汉代文化最具代表的艺术形式之一,反映出汉代思想家用文字不能阐释出的社会心理与社会现象,包含着汉代特有的时代精神投射和人文气质的物化。徐州汉画像石艺术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以其特有的风貌独立于艺术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让人解读、领略汉代文化的气魄和魅力。

(作者单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颜文明,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室内装饰设计。

吴传景,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室内装饰设计。

猜你喜欢

边饰画像石物象
梦幻联动
物象再造系列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汉代画像石里的成都生活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情迷荷叶边
一种古代软靴的边饰研究
——以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文物为例
暖暖翻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