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玮:斜杠青年建构未来想象

2016-11-02唐安

北京青年周刊 2016年34期
关键词:斜杠艺术家职业

唐安

2016年8月27-29日,全国农业展览馆正在进行“2016青年艺术100”启动展,与其说它是艺术展,不如说这里有一场嘉年华会或者“大趴踢”。两个大馆加上户外空间全方位立体使用法打破了艺术固有的边界,使得艺术表达不再局限于架上绘画、装置雕塑、多媒体影像等单一展示,用活泼多变的形式吸引大众参与,现场音乐、涂鸦墙、美食、美酒、手工制作、游戏互动让青年艺术家和青年观众都玩得大有兴致。而“青年艺术100”这个为青年艺术家寻找职业出路的平台,在六年内拓展出了更多灵活有效的施展空间。

青年艺术家代表艺术未来的样子。青年艺术家是怎么回事?艺术未来又是什么样子?先知回答:多和青年艺术家接触。

制度和机构的铜墙铁壁并没有良好的渠道或者梯子提供给青年艺术家。社会现实是,学艺术的千千万,但以艺术为职业的并不多,现实不柔软,生计很具体。2011年彭玮从中央美院毕业,那时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顶峰已过,社会仍处于美国次贷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余波当中,她和她的同学们感到职业前景暗淡——艺术并非民生日常,是在富足闲余的情况下才能被顾及,他们毕业即意味着失业。彭玮学的是博物馆学和艺术史,但她与那些手握画笔的同学感同身受,她觉得或许可以和年轻的艺术家一起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她之前编写过一本《中国当代艺术》,记录了那些最热门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接下来她打算做件冷门的事。

她开始走入年青艺术家的生活现状,或者说田野调查——这些不再依靠家庭资助的艺术家大多住在城乡结合部。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一个大冬天的在黑桥的某个十字路口,一位艺术家抱着一瓶可乐在寒风中等她们一行几人,见面感动得笑起来说“已经很久没有人来看我了。”他们曲里拐弯地行走在“村”里,走到艺术家的家推门进院是齐人高的杂草,条件并不适合居住,进屋全是画作,客人无处落坐,只能坐在床上。这位画家还没有画架,他用两个椅子拼了一个画架。为了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那天他开了电暖气,而平时为了省电,他只是多穿一些。彭玮说如果不是亲眼见到,很难想象现在的年青艺术家会有这样一种生活状况,大家都是同龄人,对于选择艺术为职业的人她充满钦佩。她希望为这些食不果腹却坚持创作的青年艺术家寻找出路。所以她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搭起了青年艺术100这个平台,为青年艺术家提供展示和推介的机会。每年他们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作品两三千件,由评委组进行盲选,被作品打动后,才会去看艺术家的名字和简历。

现在已是青年100的第五个年头,每年这个平台会为入选的艺术家作品进行全国巡展,这个项目已经走过三十个城市,举办了上百场展览,百余场艺术讲座及论坛,出版了五十五本中英文画册。“英雄不问出处”除了对年龄有要求,目前限定在80年以后出生,其它一概没有限制,无论是科班或是野生力量,作品够好就能纳入。一周前的农业展览馆内2016年的青年艺术100启动展开幕,这一年的主题是“斜杠青年”SLASH。这也是青年100团队近几年观察得来的青年特点,现在的年轻人常常有多重身份,同时穿梭于各类角色,艺术家/策展/美食/服装设计/出版/手做/媒体/音乐/公益……斜杠将艺术家的时间和空间、身份和心理切分开来。

因为青年艺术100,这些埋头画画的艺术家开始外界联通,得到更多的展示机会,得到画廊和拍卖商的关注。请彭玮描述青年艺术100在艺术生态圈中的角色,她说可能像个“孵化器”,从具体的技术角度来说,应该就是“艺术家的职业规划师”。

Q&A

Q:为什么是“青年艺术100”,选择用100这个数字?

A:因为是100位艺术家。2011有做这个项目的想法时,圈里有一些青年艺术家的群展,大致是7、8人,多则十来人的规模,可是代表青年这个群体是不够的。这个100是个确数,的确是选出100位青年艺术家。

Q:谁是评委呢?

A:我们一开始的想法就是一定要找接地气的,真正了解青年艺术状态的。由此选了三类人,首先是美术馆的馆长、他们有些像是个终极目标,因为做艺术的最终认可就是作品进入美术馆这个体系。另外是批评家和独立策展人,他们是在艺术圈内有自己独立的话语权和见解,相对来说不会受到市场的影响。学术是永远引领市场的,这是我们这些年的深刻体会和观察。第三类就是知名艺术家,因为知名艺术家也是从年轻窘迫中走过来的,能有同理心吧,也能传授过来人的经验。常有青年艺术家说“想到我的作品被我的偶像看了几眼,就好开心。”但是我们没有请拍卖行、画廊就是市场这一块的专家,也是避讳商业的干扰吧。我们的评委人数是奇数,9位或11位或13位,因为有投票的机制在里面,每年也有至少半数的评委被换掉,可以避免审美趣味的趋同。

Q:过程中有些什么困难?

A:刚开始做的时候,怎么样获取艺术家的信任是很有意思的。最初当我们介绍完自己以后,有人回应说:“你们这些骗子,我的很多画都被你们这样的骗子骗走了,你们不要说了。”当时的确是有这样的情况,每年毕业展的时候,常有人去现场选作品,美院的孩子也不会甄别谁是画廊老板谁是江湖骗子,一旦有人说有展览空间可以帮忙做个展,他们就把作品寄过去了,然后杳无音讯。国外有一些协会是保障艺术家的权益也为艺术家提供一些信息和咨询。但中国没有,所以我们也觉得很必要来做一些职业环节的普及工作。在他们进入青年艺术100这个平台之前,都需要帮助他们认识到这些市场行为的常识。

大概在2002、2003年,艺考在全国范围开始扩招,艺术方向的毕业生一下子井喷,以前常说八大美院,可是何止啊……目前为止除了西藏,全国所有的省份都有报名的,北有从延边大学艺术系寄来的,南有从海南寄来的。这个圈子不像我们想得那么贫瘠。学校里学的技术是过硬的,可是从院校出去以后如何发展职业?这一环老师是不会教的。

我们接触的很多艺术家的简历只有出生年月、毕业院校,后面的展览经历都是空白。这个空白是青年艺术100这个平台慢慢给他们填上内容。现在看到他们签约画廊或者有更好的机构发展,我们非常开心。这些年事务性的工作忙起来,而我跑艺术家的工作室的机会少了,前些天翻到一些新进艺术家的简历,也是空白,我说“看看这些白纸吧,几年以后他们会是什么样?”所以,感慨很多。

Q:这五年,你觉得青年艺术的生态有些什么变化?

A:刚开始做的时候,大环境不好,经济环境不好,青年艺术家的机会很少,但是近三年整个市场都开始意识到青年市场的重要。最初业内有人是质疑我们的,为什么要做青年艺术家呢?风险多大啊,未知的不确定性太多啦,等等。现在大家开始明白青年艺术是一个关于未来的项目。现然针对青年艺术家的项目、展览、活动都多起来,以前是没有机会,现在是机会太多,艺术家要做出选择。尤其是每年青年艺术100的艺术家名单曝光后,大家都会盯着看,谁有潜力,谁受追捧,谁表现突出,一堆机构都蜂拥而上,艺术家的心理也会产生一些变化,这时候他们需要想清楚,至少一两年内的目标和规划,要想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Q:80后和85后,85后和90后艺术之间有差异吗?现在95后也出来了。

A:有。原来我觉得代沟这个东西太玄妙了,不一定真实。现在觉得差5年好像的确是一个比较大的槛儿,目前参选的艺术家大多集中在85至90左右,他们的思维方式、对艺术的态度还有创作手法都超出了我们原有的想象,传统理解的艺术材质和媒介已经很局限,他们会更新颖、更多元,画家出身但影像、雕塑、装置、表演的形式都可以拿来用。90后的身份更多元,他们是画家,但也能做导演、制片,有人舞蹈、音乐都会玩,有一位会咏春拳还会针灸,所以他们有多重的身份,与我们的父辈一个职业做一生的状况非常不同了。这也是为什么今年的主题是SLASH达人,斜杠青年,就是突出艺术家的多重身份。今年的启动展有很多跨界的活动,也是为了吸引大众的参与,我们还是希望艺术能影响到民间这个层面,我希望大众能有一个对艺术平视的角度,而不是说仰望高高在上的殿堂。艺术本来就是来源于日常对细微的感受。艺术家们对当下的观察和思考正是未来变动之所在,无论是好,是坏,他们构筑了我们对未来的想象。

猜你喜欢

斜杠艺术家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古代也有“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的“横向”人生
当青年加上“斜杠”——解析“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的斜与不斜——“斜杠”实际是对青春宽度与广度的追求
职业写作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