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房价泡沫唯一的“正面价值”

2016-11-02谭保罗

南风窗 2016年22期
关键词:富商产权保护豪宅

谭保罗

就房子而言,现在无疑是中国历史迄今已来产权保护机制最好、最有效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房价怎么会不高?

房价泡沫,的确让普通的工薪族很痛苦、很焦虑。房价和工资两者之间,越来越缺乏关联,这让很多城市的“限购举措”看起来有点多此一举。

首付几百万,月供好几万,这么高的“购买门槛”,真的还用“限制购买”吗?

房价泡沫的成因,不用赘述了,货币洪水、投资无门等等。但你必须知道,房价泡沫还有一个极容易被忽视的原因,即房子这种东西,它的产权(尽管只是70年使用权)保护是目前大多数资产中最好的。

实际上,正是这种产权保护的有效性,让长期有着产权焦虑的中国人找到了货殖致富的久违感觉。这无疑是资金义无反顾地涌向房地产的因素之一,尽管不是唯一。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中国的帝制时代,和今天的投资者一样,商人们依然会把大量的资金用来置业,比如修建豪宅。山西盐商、票号老板那些让后人叹为观止的大院,以及精致得堪比皇家院落的苏州园林,都是钱堆出的土石方。

那个时候,皇帝还不知道有中央银行这个开征“隐性税”的工具,国家连农民的税都收不上来,更没有能力发行信用货币—信用货币即以国家权力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发行基础的货币。20世纪上半叶金本位崩溃后,各国的纸币都是这个东西。

那是个没有货币大洪水的时代,也是没有“京沪永远涨”预期的时代,但商人们为何依然要去投资房地产。究其原因,除了适应三妻四妾的家庭成员自然膨胀,改善居住需求之外,还在于房地产的产权保护效果是最显性的,也是最有效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可能被盗走,一百个家丁看家护院,可能都拦不住一位燕子李三式的超级大盗。但是,房子摆在那里,别人显然拿不走。

更重要的原因是,在一些治理黑暗、皇权残暴的帝制王朝,皇帝对国民人身和财产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政治斗争、朝代更迭,或者皇帝一时神经质,往往都会让富商成为砧板上的鱼肉。抄家充公,流配边疆,这种惯用套路,不断诠释着中国富商们“富不过三代”的悲惨宿命。

皇帝要拿走金银财宝太容易了,但远在富商、官员家乡的豪宅,皇帝要拿走则不容易。因为,要拿走的成本太高了,而且拿过去也没有用。很多豪宅都远离一省、一州的政治中心,地处穷乡僻壤,权力要拿走,价值不大。

在这个意义上讲,富商、官员倾其所有在老家修豪宅,其实是出于一种增加掠夺者抢夺成本,以及削弱财富再转移后的价值,从而保护自身财产权的非常之策。这是一种无奈。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国民个人的产权保护一直在进步之中。实际上,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房地产都是产权保护极为有效的领域。

财产权的大热门,除了房子产权,还有股权。但股权的问题在于,对很多中国人而言,它只是“虚的财富”—除了套现的时候之外。拿中国的资本市场来说,股权变动,其中充满了太多权力、信息的博弈,这就让股权这种东西充满了不确定性。显然,它不如房产证拿在手里踏实。

当然,另一个强化了房子产权保护优势的原因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明白高房价的真正逻辑。房地产泡沫,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刚性泡沫”。因为,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就靠土地出让金,各地要吃饭要发展,还可能会维持高房价。而保护房子产权,则是这个“吃饭逻辑”的副产品。

换言之,这里形成了一个逻辑链条,即地方政府会更愿意付出努力去保护私人房子的产权,因为逻辑上与其自己的利益攸关。这种事情,中国历史上很少发生过。某种意义上讲,就房子而言,现在无疑是中国历史迄今已来产权保护机制最好、最有效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房价怎么会不高?

可以说,产权保护的有效性,这是楼市泡沫对于中国经济少有的,甚至是唯一的正面意义。它时刻提醒我们:保护产权,才有百业兴旺。

猜你喜欢

富商产权保护豪宅
债务融资、产权保护和创新投入——来自民营上市公司的证据
990元的教训
被大自然“回收”的豪宅
洗头
《滴答屋》让可口可乐家族的豪宅变成鬼屋
郑板桥好联不打折
论提高不动产产权保护精准度的若干问题
企业产权保护进行时
毕加索画“贼”
豪宅名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