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轨道交通类专业特色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6-11-02欧阳意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专业特色

【摘 要】针对轨道交通类专业及人才德育素质要求,分析构建轨道交通类专业特色“大德育”体系的紧迫性,并提出以高校思政课为主渠道与专业课联动,以学校宣传为载体,以宿舍文化为平台,以社团活动为契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构建轨道交通类专业特色大德育体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轨道交通类 专业特色 大德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32-03

我国的轨道交通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基础设施,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素质直接影响该行业的工作质量。在我国轨道交通发展欣欣向荣之际,以高校思政课为主渠道与专业课联动,以学校宣传为载体,以宿舍文化为平台,以社团活动为契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构建轨道交通类专业特色的大德育体系,以期培养思想政治素质优良的高职生。本文试针对轨道交通类专业及人才德育素质要求,分析构建轨道交通类专业特色“大德育”体系的紧迫性,并提出以高校思政课为主渠道与专业课联动,以学校宣传为载体,以宿舍文化为平台,以社团活动为契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构建轨道交通类专业特色大德育体系的具体措施,以期培养思想政治素质优良的高职生。

一、轨道交通类专业及人才德育素质要求

轨道交通类主要有以下19个专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机械化维修技术、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铁道信号自动控制、铁道机车、铁道车辆、铁道供电技术、铁道机械化维修技术、高速铁道工程技术、高速铁路客运乘务、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铁路物流管理、动车组检修技术。轨道交通类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各类轨道建设工程的人才,在城市通信能从事轨道通信信号系统设备维护、检修、管理、安装、施工工作和通信信号设备一般维护管理和使用工作,在铁道工程从事铁路施工企业的施工员、质检员、铁路局工务部门及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线路工、桥隧工等岗位工作,在运营管理能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生产、经营与服务工作。这些工作涉及国家集体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需要从业者具备高度负责、无私奉献、吃苦耐劳、服从大局、严守纪律的优秀品质,而不能敷衍了事、自私自利、拈轻怕重、唯我独尊、违法乱纪,以免给国家集体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失。

二、构建轨道交通类专业特色“大德育”体系紧迫性

到2015年底,我国已有上海、北京、广州、南京、重庆、深圳等28个城市运营轨道交通(地铁),到2020年,我国将有40个城市建设地铁,总规划里程达7000公里,是目前总里程的4.3倍。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在2016年两会期间表示:我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现在运行的轨道交通已达3300多公里,在“十三五”时期,我国还将加大发展力度,有望达到6000公里,最后的长远规划在7000公里以上。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二十九章对于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做出了新要求:“打造高品质的快速网络,加快推进高速铁路成网,加快中西部铁路建设,建设现代高效的城际城市交通”。无疑我国正迈向轨道交通建设大繁荣时期,并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轨道交通迅猛发展,必将带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量,我国在此行业上的人才需求无疑会出现一个高峰期。铁路事业的发展与高素质、高技能的铁路人才息息相关,构建凸显轨道交通类专业特色的大德育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的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当务之急。

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要求“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具有职业技能的人,更需要培养具有较高公民素质、职业素养和终身素养水平的人”;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再次强调现代职业教育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同教育主体密切配合。“大德育”是指通过知识传授、观念养成、性格培养等途径来提高受教育者在思想观念、政治意识、行为规范、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素质。以轨道交通类专业特色为背景,在“大德育”理念指导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南,深入探究思政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教学和专业课思想教育联动、学生管理、校园文化、职业指导之间的互动关联,借以形成轨道交通类专业特色德育体系,进而全方位提高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国家输送大批优质人才,既增强特色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又能够弥补学术界轨道交通类专业特色德育工作研究的空白,更为其他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德育工作提供借鉴。

三、构建轨道交通类专业特色大德育体系的具体措施

(一)高校思政课为主渠道与专业课联动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明确要求: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严格落实学分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压减课时”。作为大学生德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绝对的优势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应以思政课为主要平台,加强和深化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的道德教育。

职业技术技能是高职学生今后生存立足之本,相对于公共课程,学生对待专业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和特别的情结,专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位置更加举足轻重,尤其是实训实习或者集训备赛期间,与专业教师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学生常常更愿意自然地接受专业教师自然的思想道德教育。从好的方面看,专业教师思想教育效果常常在潜移默化中水到渠成,教学效果极佳;从不足的方面看,有时专业教师背离思想道德教育规律甚至违反思政教育方向,使思政课大打折扣。专业教师绝对是一支不可或缺但遗憾的是在实践中常常被忽视的德育力量,为提升专业教师德育的系统性又克服思政教师德育的空洞性,思政课教师应凭着高度的责任感主动积极联系授课学生的专业教师加强与他们的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实施凸显轨道交通类专业特色的德育内容、方式、活动,做到正确、科学、系统,避免交叉重复又各有偏重各具亮点。

(二)以学校媒体为平台

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和E-mail、论坛、BBS、个人主页、博客、播客、手机短信、微信、网络电视电台报纸等新媒体,都是高校不可或缺的德育手段,但是新媒体在使高校德育从课堂内走向课堂外、从静态走向动态、从灌输走向启发,极大增强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同时,也使高校德育落入“传统权威地位动摇、道德约束弱化、认知冲突剧烈”的陷阱。为了更好地发挥德育实效又避免出现短板,应统筹规划各种媒体在轨道交通类专业大德育体系中的作用:校园广播、报纸报道宣传回校作励志报告轨道交通类校友的先进事迹使学生感受先进理解先进;校园网推出“轨道交通骄子”系列,激励学生学习专心铁路建设、岗位成才、崇尚技能、不求虚荣的优秀毕业生榜样;校园微信博客设立专栏介绍轨道交通历史、发展现状、未来前景激发学生热爱铁路奉献铁路的热忱;二级学院网站邀请轨道交通专业教师举办论坛举行讲座开展技能培训端正对专业的态度巩固专业思想……各种媒体以学校隆重纪念建校整十周年为契机,或以全校全区乃至全国专业轨道交通技能竞赛为节点,或以上级部门或者兄弟院校来校参观为机遇,或以学校招生中轨道交通专业火爆现象为亮点,或以学校举办参加轨道交通会议及活动为纽带……总之,由学校宣传部门指导各二级学院宣传部门共同制定建立实施榜样教育的实施方案,通过各种媒体在理论和实践中深入研究榜样教育对德育的价值引导、行为参照和动态强化作用,为学生营造充满正能量的“火车头”精神的强大氛围。

(三)以宿舍文化为载体

宿舍文化融汇着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社会文化,是高校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功能。与教室及其他场所相比,高职生在宿舍的时间更长,宿舍文化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学校在申报建设各级示范性标准化学生公寓时,可优先安排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入住。在宿舍文化的目标上,与轨道交通德育目标高度一致: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为人民服务精神、自觉遵纪守法好习惯;宿舍文化建设的形式上,宿舍布局、硬件设施体现轨道交通整体感和特殊性,从宿舍名称到宿舍对联,从宣传牌到警示语展示个性化、人文化、专业化;宿舍文化的特点上,紧密结合轨道交通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引入宿舍文化之中,用企业文化规范学生的行为”,发挥铁路企业文化对学生成长的规范、示范、推动作用,使之今后可以快速有效地融入企业;在宿舍管理上,由思政课教师与轨道交通类专业辅导员指导,宿舍成员通过制定宿舍管理条例共同治理(宿舍长直接管理,班团干协助),学生宿舍表现与其每个学期的综合素质成绩甚至是能否毕业挂钩。总之,应形成并实施“增强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道德修养的宿舍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营造有序整洁充满正能量的宿舍氛围,使得思政课和专业教师的德育与之相得益彰,同时防止无序散漫充满负能量宿舍环境,使得思政课和专业教师的德育与之背道而驰。

(四)以社团活动为契机

200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提出“积极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大力促进学生社团发展;切实加强对学生社团管理,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工作任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多面化,传统的课堂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求,而社团活动却能在德育方面对课堂教育进行有益补充。借助社团活动契机,在全校可以组织轨道交通专业学生利用寒暑假参加各级车站暑运和春运,到各站段寻访本校毕业的铁路骄子,利用双休日到车站义务售票、值班,在二级学院开展各种技能节为区赛国赛选拔人才。例如,运输管理学院设立“精品活动月”系列之铁路接发列车、默画全国铁路客运营业站示意图大赛等活动,电子技术学院设立“信号协会”开展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物联网技术运用赛事,动力技术学院设立“火车头协会”开展电力机车钳工(中级)、货车车辆检车员(中级)、内燃机车钳工(中级)等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建筑技术学院设立“建筑节”系列活动之直线轨距检查、路面压实度检测、水准测量等比赛,这些社团活动在提高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以社团活动为基础,深入研究社会团体活动对学生德育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并实施运输管理学院、动力技术学院、电子技术学院、建筑技术学院《提升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道德修养的社团建设与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EB/OL].(2016-03-17)[2016-04-08].http://www.china.com.cn/lianghui/news/2016-03/17/content_38053101.htm

[2]庄然.新媒体与高校德育[J].青年与社会,2014(22)

[3]方明.我之学校观.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董自舜.关于中职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思考[J].职业,2010(3)

【基金项目】2015年度柳州市德育研究工作专项立项课题“基于轨道交通类专业特色的德育研究与实践”(2015SC004)

【作者简介】欧阳意(1969— ),女,广西钟山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刘健华)

猜你喜欢

专业特色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新建民办本科院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专业特色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研究
结合专业特色改革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
低碳能源技术与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特色建设探索
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程的结合
材料物理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成长的职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契合专业特色,提升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