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季蚕病防治三步走

2016-11-02王明华

农家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蚕农养蚕病原

王明华

1.消灭病原。病原是蚕儿发病的根源,彻底消灭病原是蚕病防治极为重要的环节。由于病原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秋季气温较高,湿度较大,有利于病原的繁殖。因此,在养蚕前、养蚕中、养蚕结束后认真彻底的消毒,杀灭病原极为重要。有些蚕农重视了养蚕前、养蚕中的消毒,而忽视了养蚕结束后的消毒,养蚕结束未经认真消毒,接着饲养下季蚕,是造成蚕期发病的主要原因。此时,因刚饲养过春蚕、夏蚕,蚕期之间间隔时间短,病原尚未扩散,分布范围较小,相对集中在蚕室、蚕具上,消毒较容易,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达到彻底消灭病原的最佳时期。其方法可采取:①养蚕结束后即彻底打扫清洗蚕室蚕具,去除病死蚕等杂物,草龙立即集中烧毁,方格蔟用火烤去浮丝等残留物,再经太阳曝晒后,捆扎保管。②蚕室蚕具用1%有效氯漂白粉或1%~2%石灰浆喷洒消毒。③发生流行性蚕病的地区和发病严重的养蚕户,消毒要对症下药,彻底杀灭病原。病毒病采用1%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或1%~2%新鲜石灰浆消毒,真菌病以木屑、谷壳、干草等作为发烟材料熏烟(在蚕期中除使用防僵粉外,发生僵病时坚持每天熏烟1次,可收到很好的效果)。细菌病一般以添食蚕用氯霉素的方法注重在蚕期防治,发现细菌病时每天以500~1000单位的氯霉素添食1次。④消灭桑园害虫,防止交叉感染。

2.切断病源传播途径。①隔离淘汰弱小蚕。弱小蚕往往是病蚕,其蚕体及排泄物等含有大量的病原体,是蚕座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要严格做好提青分批工作,对体质弱、发育迟缓的蚕要隔离、淘汰,并定期用新鲜的石灰粉、防僵粉等对蚕体、蚕座消毒。②切桑前、给桑前、除沙后要坚持洗手,坚持换鞋入室,未经消毒的蚕具不要带入蚕室使用。③贮桑室要保持清洁,每隔2~3小时用0.3%~1%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消毒。④蚕沙要及时清理,集中深埋,经过发酵后再作肥料。⑤病死蚕及时清除放入消毒缸内,不要乱丢,不能喂鸡、鸭等家禽。⑥坚持使用灭蚕蝇。灭蚕蝇主要是用来防治蚕儿蝇蛆病的,在5龄中期前一般蚕农均能正常使用灭蚕蝇,在5龄后期防治有所放松,认为5龄中后期的蝇蛆病只会影响茧质(蝇蛆茧)而不会影响蚕茧产量。但在目前茧站收购蚕茧时对蝇蛆茧还不能考核的情况下,为了不影响茧质,蚕农应在5龄期的第2天、第4天、第6天和上蔟前坚持使用灭蚕蝇,以减少蝇蛆茧。

3.增强蚕儿体质。秋季温度高、湿度大,蚕期间隔短,病原繁殖速度快;另外高温多湿也容易影响蚕儿的强健度,蚕儿易感染发病。因此加强饲养管理工作,调节好环境条件,增强蚕儿体质是秋蚕防治蚕病行之有效的措施。①秋蚕要结合养蚕水平选择抗病性较强的秋用品种,养蚕水平较好的地区,秋季可选择多丝量的春用品种。合理布局,适当拉开蚕期间隔。②良桑饱食,调节好环境条件,增强蚕儿体质。桑叶是蚕儿唯一营养来源,是保证蚕体健康的基本条件,饲养过程中要根据各龄蚕对桑叶的要求选择适熟叶。小蚕期注重桑叶质量,适熟老嫩均一;大蚕期注重数量,做到良桑饱食。大蚕期如遇高温干旱天气,可适当添畏湿叶(但要防细菌病);如遇高温多湿天气,应减少每次给桑量,增加给桑次数,多撒石灰等干燥材料,同时要采取加强通风,搭凉棚、中午关闭门窗等措施,调节好环境条件,尽量满足蚕儿的生理要求。

猜你喜欢

蚕农养蚕病原
养蚕不易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关于对丙麻乡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考
养蚕记
躲雨
嫘祖养蚕的故事
养蚕记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