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对植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设计

2016-11-01方珊珊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季老借物夹竹桃

方珊珊

写状物类记叙文是小学阶段习作训练的主要类别之一。对事物进行细致描写是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观察自然、观察社会的有效途径。通过流畅的语言描述与该事物相关的事例,进而表达一定的情感,对于实现小学生“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具有积极意义。在小学阶段进行专门的状物类记叙文习作训练,可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写一种植物,并借助对植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是六年级的一次习作训练。根据目标要求,本课选择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中《夹竹桃》一文作为典型例文进行教读。《夹竹桃》是作家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状物类记叙文,文中描绘了万紫千红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平凡与独特,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作者对夹竹桃韧性的描写和因此引发的赞美,是课文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教学本文以探究课文是怎么写的为教学重点,读中悟法,读中学写,引领学生紧扣文中关键句段,在经历阅读体验的同时习得表达的方法。

【评价指标】

一、阅读能力评价指标

1.阅读时能运用合适的方法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2.领会作者借助植物表达感情的方法。

二、表达能力评价指标

1.能围绕事物的特征写

具体。

2.能准确记录植物的特点,并借助描写来抒发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哪几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经筛选、比较,确定“模糊”“参差”“韧性”“无不奉陪”为解读文章的关键词。

2.学生联系上下文析词读句,理解含义,并结合理解做好批注。

3.分组交流,让学生用上关键词,并用因果句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把握课文内容,领悟情感,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而抓重点词句展开教学是理解语言、形成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模糊”“参差”“韧性”“无不奉陪”等词语是作者对夹竹桃特点、品质的总体概括,也是作者表情达意的切入点。因此,选择这几个关键词为突破口,让学生尝试用因果句式概括主要内容,理解促进了表达,表达也进一步促进了理解。

二、仔细品味文章表达的

情感

1.出示《季羡林散文集·自序》中的一句话:“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决不下笔去写。”

启迪思考:生性普通的夹竹桃是如何感动了季老,让季老为它撰文呢?请快速浏览课文,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2.提示学生画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并指导朗读。

3. 教师小结:季老之所以爱上夹竹桃,是因为夹竹桃不仅充满韧性,而且引起了作者的许多幻想。原来看似不经意的描写,其实包含了季老丰富的情感。这种表情达意的方法,其要点是描写事物要紧扣与此事物有关的景物,借助对事物的描写,表达含蓄的感受。

许多课文中都有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等,而借物抒情类的文章其中心句更是作者思想、情感的集中体现。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句子,便可准确把握文章重点,感知文章灵魂。所以,教学本文由中心句切入,不仅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考察,更是一种阅读方法的引导。

三、认真体会文章借物抒情的方法

(一)品读描写夹竹桃韧性的段落

1.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先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句子,再用着重号标出反映花期长的词语,然后认真地品读,并做好批注。

启发思考: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并仔细体会。

2.展示交流,领悟不同句式在表情达意上所起的作用。

引导领悟:

(1)通过“悄悄的”“一声不响”等拟人化词语的运用,来赞美夹竹桃默默无闻、毫不张扬的品质;

(2)运用“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等句式来表达夹竹桃很有韧性,生命力顽强旺盛;

(3)运用“无不”“无……不……” 这种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来传达作者对夹竹桃花期长、特别能坚持的由衷赞誉。

3.学习第3自然段,体会作用。

(1)从春到秋,夹竹桃奉陪了各种各样的花,季老运用了许多的四字词语来描写它们。请快速浏览第3自然段,将这些四字词语用“△”标记出来。

启发思考:季老不惜笔墨,用这些优美的词语来描写其他花,这样不是把夹竹桃比下去了吗?引导学生领悟本文对比衬托的表达手法,明白第3自然段虽不再直接写夹竹桃,却进一步反衬了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2)链接资料:

季羡林24岁时到德国深造,遇上战事,他仍顽强积极地学习和生活,完成了博士学位。55岁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他受到迫害,但他不抱怨,不自弃,最终挺了过来。2003年,92岁的季羡林因病住进医院,但他还是没有停止过学习,还在病床上著成了20多万字的《病榻杂记》。2006年,95岁的季羡林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还是非常谦虚地说:“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呐。”

引导领悟:季老的一生大起大落,是夹竹桃般的韧性支撑着他一步步走向成功。从平凡的夹竹桃身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季老在本文中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夹竹桃这一事物中,并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物抒情。借物抒情是状物类记叙文常用的写作方法。

4.轻声诵读文章第4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情感,领悟文章表达手法的妙处。

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教学本文,引领学生紧扣文中关键语段,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引入对季老的生平简介,启迪学生联系作者生活,经历品味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帮助学生透过语言探寻文字背后的东西,学习掌握借物抒情类记叙文联系生活、知人读文的阅读方法。

(二)品读描写作者幻想的段落

1.默读描写幻想的段落,体会本段在语言表达上的独到

之处。

出示句子: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

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2.引导发现:作者借助实物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表达上运用了过渡句、比喻句;结构上采用了相同的句式,构成了排比句。

3.仿照写法,改写文中描述月下夹竹桃花影迷离的部分,体会幻想的妙处。

出示句式:我幻想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展示交流。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提倡关注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及时发现读写结合点,提高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本环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段落结构的特点,感受幻想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感受作者构思与表达的精妙,进而感受经典文学作品的“经典”魅力;同时,结合课文内容巧妙设计,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运用方法,积累语言,提高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市永平路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季老借物夹竹桃
女孩嘴含夹竹桃拍照后中毒
从《落花生》谈“借物喻人”
延续风雅
夹竹桃
《落花生》中的借物喻人
夹竹桃
又见季老
二十一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高标
看望季羡林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