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利的万科式恐惧

2016-11-01姜伯静

商界评论 2016年10期
关键词:宝能伊利万科

姜伯静

阳光保险增持伊利股份是规则之内的举动,作为前车之鉴的万科“宫斗”还没有完整的结局,具有相似命运的伊利股份怎能不焦虑?

万科纷争迟迟未果,而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另一“野蛮人入侵”事件,眼看就要成为现实了。

9月19日,伊利紧急停牌。原因再简单不过,经过增持,阳光保险已触及其举牌红线。之前的阳光产险增持,以至于阳光保险合计持有伊利303 240 065股,占到总股本的5%。

显而易见,伊利的停牌,是抗拒外来势力的基本套路。通过停牌,为自己争取时间,寻找资金支持和合作伙伴。那么,伊利此举,是狼真的来了,还是杞人忧天呢?

其实,伊利惧怕阳光保险,并非杞人忧天,而是一种规则范围之内的“万科式”焦虑。

首先,伊利脆弱的股权比例,使其不得不防备阳光保险的增持。按照常理,拥有5%的股权比例,距离控制一家上市公司还很遥远,但伊利股权极其分散。公司第一大股东呼和浩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公司股份为8.79%。阳光保险增持至5%之后,即成为第二大股东。原第二大股东、伊利董事长潘刚,持股3.89%,退居第三。

这样微妙的股权比例,难怪伊利会焦虑。虽然阳光保险有“支持伊利股份现有股权结构,不主动谋求成为伊利股份第一大股东”和“在未来12个月内不再增持伊利股份”的承诺,但这种承诺具备法律效应吗?一旦经济利益与承诺发生冲突,第一选择会是什么?

第二,从过去看将来,伊利是一头颇具诱惑力的大奶牛。它有什么诱惑力,会让阳光保险如此青睐?我们先看一组数据,进行对比。深受宝能、恒大喜欢的万科有着巨大的金钱光环,足以吸引任何巨头。根据财报,万科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收748.0亿元,同比增长48.8%;净利润53.5亿元,同比增长10.4%。

伊利给人的第一印象,怕是难以同万科相比,但事实并非如此。财报显示,伊利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00.87亿元,利润总额38.07亿元,同比增长19.41%。两者利润对比来看,伊利的“产奶”能力显然不弱。尽管,它们并非同类产业。

就算没有这样的对比,伊利的现金流,一直以来也都很不错。且根据中国奶制品行业的发展,它的未来更是值得期待。

第三,伊利肯定会担心万科“故事”重演。宝能入局万科之后,战局纷乱。虽然宝能还没有显示出明确的资本运作方向,但很多人都有一种忧虑:一旦宝能控制万科,会将万科作为某种工具。快速扩张的阳光保险,一旦在未来将伊利视作自己的“抽血”“挤奶”平台,那么伊利的未来堪忧。万科“宫斗”,尚有华润这个大佬压阵。可是伊利呢?按照之前的态势,缺乏具有足够影响力的股东,伊利的抗打击能力远不如万科。

第四,阳光保险的增持,以及今后可能的增持均处于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伊利无可奈何。

根据《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以及证监会对保险资金的态度,迄今为止,阳光保险对伊利的增持是在规则范围之内的行为。即便今后阳光保险违背了承诺,继续增持伊利,那也在规则之内。伊利不情愿,也得忍受。

与阳光保险的规则内运作相比,伊利很是被动。通过修改公司章程来限制阳光保险的设想,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正因如此,伊利才只能通过停牌以及有可能的资产重组,来抵消阳光保险的压力。

那么,伊利会有什么样的手段来抵抗阳光保险呢?

第一种可能,第一大股东呼和浩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增持。8月25日,该公司将其持有的3 000万股伊利股份质押给万联证券。这个细节,或许是筹备增持的预兆。但大股东的增持能否扛得过财大气粗的险资,这还是一个未知数。

第二种可能,引入合作者。就像万科引入深铁一样,伊利可能会寻找一个合作者,进而抵消阳光保险的压力。但这种可能,在短时间内恐怕很难。也就是说,伊利抵御阳光保险成功的几率,应该不大。

停牌,只是一个开始。伊利未来的命运如何,会不会成为规则范围之内的第二个万科,复牌之后或可见分晓。

猜你喜欢

宝能伊利万科
重庆万科璞园
观致能否走出“隧道”?
万科:楼市进入深水区,万科这样做! 万科2020年经营策略披露
宝能系资管处理需要以万科股价稳定为前提
宝能是不是接盘侠
万科未来之光售楼处
天润乳业、合生元、伊利、三元等2015年报披露
伊利升至全球乳业八强
品质元年再出发——访广西宝能副总经理张健
万科变身“技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