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图画中的细节表现探析

2016-11-01黄晓梅

关键词:约瑟鳄鱼图画

黄晓梅

(福州大学 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 厦门361024)

绘本图画中的细节表现探析

黄晓梅

(福州大学 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 厦门361024)

“细节决定成败”说明了细节的重要性。对于一名绘本创作者而言,注重绘本图画中细节的描绘与传达更是尤为重要,这些细节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读者。通过细节的精心安排和精彩描绘,是成就一部成功绘本的重要因素。以小见大,通过对细节的描绘也能折射出绘本作者的美学趣味和真情实感。

绘本;图画;细节表现

一、图画在绘本中的作用

(一)图画在绘本中起主导作用

“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在绘本里,图画是图书的生命。此外,绘本还强调画面的连贯,画面要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映像。”①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属品,而是绘本的灵魂和生命。甚至很多绘本是没有文字的,这就对绘本中的图画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绘本中的图画不再是为文字配的插图而已,而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创作作品。不需要文字的解释,图画就有能力达到完整讲述故事的能力,这是绘本对图画的基本要求。

在绘本中,图画是绘本的生命线索,儿童通过读懂图画来达到读懂整个故事的脉络以及故事本身提供的信息与知识。要准确传递一个讯息或意念,最好的方式是描述画面,让儿童在脑海中形成一个视觉影像,意念自然对应而生。绘本中的图画仅仅是画面好看是不够的,更需要具备讲述故事的特点,必须能够表达绘本主题、内容、精神和细节,富有浓烈的艺术表现能力和丰富有趣的细节等待儿童去探索和发现,并且能够与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它不仅仅只是让儿童停留在欣赏画面的水平,还要令儿童以画为线索进入作者所创造出的“世界”中去。

(二)图画中对于细节把握的重要性

一部成功的电影不但要有优秀的主演,当然也少不了配角的精彩演出和道具布景的合理安排,才能完美地呈现出故事所要表达的全部信息。而绘本也是同样的道理,绘本中图画的细节是至关重要的。每一本优秀经典的绘本都是由一系列连贯性的图画所组成的。当儿童在看图时,是一次心灵上的交流与认知过程,他们能从图中的细节得到重要的信息。儿童与成人在看图时注视点往往不同,由于成人识字,他们一翻开绘本往往会先看字后读图,并且成人是客观地从整幅画去看;而儿童不识字,翻开绘本后,注意力会第一时间被缤纷的图画所吸引,并且孩子会先被画中的某个细节或局部吸引,继而看到整幅画。当儿童在读图的过程中找到作者精心隐藏在图中的小暗号时,儿童能跟随着这些暗号继续阅读探索下去。

二、“四小”在绘本中的具体运用

(一)小道具在绘本中起到贯穿线索的作用

道具是什么?道具是器物、物品、装备等,是能更加清晰、明确地体现出人物的身份地位、习惯以及其他信息的物质,道具是塑造人物最有力的语言。角色们在遇到同一种状况的情况下能做的表情与动作极有可能重复。道具能将人物情感的细腻部分,充分深刻地表露出来,才会产生意味深长的效果。

在安东尼·布朗《我爸爸》中,翻开绘本的第一页(图1),你会看到一个穿着黄色格子睡袍憨态可掬的中年男人坐在家中的餐桌前手上拿着一杯咖啡。他睡袍内的衬衫领子还露了出来,一副刚睡醒的样子,你可以感受到这应该是个和蔼可亲对孩子很有爱的父亲,并且他身上会有许多故事。在故事的内页中出现了几个动物和玩偶的形象,一匹坐在餐桌前的马,而插图文字配的却是:“我爸爸吃的像马一样多”;画着大猩猩正在举重,插图文字配着:“他像大猩猩一样强壮”。这些画面和台词都体现出在孩子的心中的爸爸的形象和对爸爸最真实的感受。但是这些不断变换的动物角色,是如何让儿童坚定地认为这就是“爸爸”呢?这就是《我爸爸》中最重要的道具也是贯彻整个绘本的重要线索——黄色格子睡袍内衬着一套蓝白条纹的睡衣和一双红色棉鞋。无论爸爸变成了什么,他都依然“穿着”这套衣服,很自然得能使孩子们惯性地认定这就是爸爸,而不可能认为会是别人。有读者问安东尼·布朗为什么让“爸爸”穿一件睡衣出场,画家静默了一会儿,然后微笑着回答:“我爸爸在我很小时就去世了,那件黄色格子睡衣是我们保留的爸爸的唯一遗物”。作者安东尼·布朗通过黄格子睡衣这件“道具”来回忆出自己的父亲曾经留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并将这种情感带入到《我爸爸》的创作中去。难道这不是对道具最有力的解释吗?

在《我爸爸》这个绘本中,作者用一套简单的黄色睡衣来起到贯穿整个绘本的重要线索,让孩子在看图时很容易地跟着作者的思路阅读下去。这就是小道具在绘本中形象运用以达到贯穿主题的最好证明。

(二)小动作对于引导读者进入作品情景的作用

图要画什么才能明显地传达信息?动作。人的目光容易被怎样的东西吸引?就是在动的事物。培根说:“行为举止是心灵的外衣。”的确,我们也是在与人交谈和接触的过程中通过对此人的习惯动作和表情来了解这个人的个性。而孩子的心灵更是纯真与干净的,他们是敏感的,他们能从图中细微的表情和身体语言中读到许多信息,来了解故事。

在达芬奇所绘制的《最后的晚餐》中,我们会从画面的细节中发现达芬奇的伟大,发现他是如何把故事诠释得和别人不同呢?他隐藏了怎样的神秘在其中呢?当耶稣对他的十二个门徒说出“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时,门徒们用自己的身体姿态和面部表情的变化和迥异来体现自己当下的心情和内心独白,也体现出了门徒们各自的性格和对于耶稣情感的不同。犹大的“静”和其他人的“动”,形成强烈的对比。他的手紧紧握住一个钱袋,就是这个动作细节让我们知道他就是出卖老师的那个人。达芬奇就是用小动作巧妙地表达出十二个门徒真实内心情感的手法,来揭示出犹大因为钱出卖耶稣,给世人留下了旷世巨作。

当你看到一个绘本的题目叫做《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你会想到什么呢?应该是能联想到虽然身为一只凶猛的鳄鱼,但是要面对拔牙这般痛苦的事情也会惧怕和退缩,而为无数动物拔过牙的医生面对这样的一位会吃人的病患也是会胆战心惊的(图3)。

当鳄鱼看到医生、医生看到鳄鱼时,他们的身体姿势都同步地向后倾倒。从这个肢体语言中,我们能真切地读懂两者内心的恐惧。如果正值换牙期的小朋友看到这个绘本,一定会感同身受的,小朋友很能理解虽然鳄鱼平时很凶猛,为什么却那么害怕拔牙。而在小朋友的印象中鳄鱼总是很可怕会吃人的,所以医生害怕鳄鱼会把他吃掉也是很正常的。故事的最后,牙医顺利地为鳄鱼拔完牙,相互鞠躬表示感谢,对于双方的噩梦都过去了,鳄鱼和牙医脸上都露出了笑容。一个如此简单的姿势,将故事情节和氛围都烘托得很真切,也让小朋友联想到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情境。这就是用身体姿态来表达内心世界真实想法的一个很好示例。

(三)小动物对于增添绘本的趣味性的作用

动物们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的好朋友,由于小朋友纯真的本性,当他们看到动物时会更有亲近感。有些小动物的生活和人类是息息相关的,甚至有些小动物是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每一种动物都有各自的生活状态和习性,画面中有了对于小动物生活形态的描绘与人们生活形态之间发生关系与碰撞,从而增添故事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对动物的描绘也能帮助作者更好地传达故事含义。

图1 安东尼·布朗《我爸爸》绘本图

图2 安东尼·布朗《我爸爸》绘本图

图3 五味太郎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绘本图

图4 菲比·吉尔曼 《爷爷一定有办法》绘本图

图5 杰基·格莱希 《爷爷有没有穿西装》绘本图

在菲比·吉尔曼所创作的《爷爷一定有办法》中,故事取材于一首被犹太人吟唱了几世纪的古老民谣。故事讲诉了一个爷爷做了一条舒服又保暖的毯子送给刚出生的孙子约瑟。随着约瑟的成长,毯子开始变得破旧。约瑟总是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将逐渐变旧变残破的毯子变成了外套、背心……最后做成了颗扣子,可惜的是最后扣子也弄丢了。整个绘本的文字都是在描述约瑟的成长、爷爷如何有办法一次一次地将越来越小越来越破旧的布料做成新的东西。可是当你看到图画(图4)时会发现原来作者不但只描绘出约瑟一家的生活状态,在画的底部的长条中你会惊喜地发现约瑟家的楼板下正住着老鼠一家,这在文字中是只字未提的,读者仿佛如得到馈赠一般喜出望外。老鼠一家的安排并不是作者闲来无事的画蛇添足,而是画龙点睛之笔。当读者读完整个绘本的图画时,你就会明白作者安排老鼠一家的用意。约瑟的毯子变成了外套,外套又变成了背心,背心又变成了……那裁剪下来破旧的布料和最后做成的扣子又去了哪里了呢?原来是掉到老鼠一家的故事中去了,老鼠夫妇用爷爷裁下的料子把家布置得越来越“温馨”“豪华”了。这是故事的另一条重要线索,原来约瑟的东西并没有消失,而是帮助了老鼠夫妇打造出一个温暖舒适的家,最后连纽扣都是掉进了老鼠的家。

在这个绘本中,如果缺少了老鼠一家的出现,故事变成只有约瑟一家的生活这一条主线,故事也变得单调与乏味得多。而菲比·吉尔曼很好地运用了老鼠能与人生活在“同一栋屋檐”下这个自然法则,很好地引入了老鼠一家这一条副线,同时让两条故事线有了联系与互动,令故事的趣味性增添许多。

(四) 小孩儿角色的刻画对儿童具有的带入的作用

绘本绝大部分是为儿童创作的,也是给心中还有童真的大人看的。儿童的视野、思维方式、认知水平等不同于成人,他们有着自己美好的认知世界。在绘本中用儿童的眼光来刻画一个与他们年纪相仿的孩子角色,会令儿童更加有参与感与有认同感,更能将自己带入画中孩子的世界中去。

我们知道,孩子的身高比成人要矮小得多,所以儿童与成人的视平线有很大差别。杰基·格莱希在绘制《爷爷有没有穿西装》中,是以一个孩子的视平线为基准来构图的(图5)。

这样的画面组织让阅读这绘本的儿童会特别有认同感,小朋友会联想到:我平时也是要这样仰着头才能看到大人们的脸,还有所有的东西都好高大,都不方便我们使用。有了认同感的基础就能将儿童更好地带入到故事中去。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小主角布鲁诺对于爷爷死后的一些疑问和举动,这是一个以儿童的视野和认知能力来理解死亡这个严肃的问题。显然对于像布鲁诺一样年纪的孩子是不可能真正理解、明白死亡的含义的。所以当家长引导孩子在看这本绘本时,孩子能对布鲁诺所提出的问题和表现产生共鸣,这就达到了作者的目的了。

三、细节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对诸多绘本作品的分析,我真切感受到:好的绘本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刻画“观察”,同时表达“感觉”。每一个角色都不只是我们所看到的样子,背后有藏着更加深层的东西,有待我们探索、发掘。所以在这种绘画语言中,我们会找到许多“暗号”,就像一个个有特殊意义的符号,藏在画面中。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生命的意义与美好。

注释:

①引自《图画书 阅读与经典》

[1]郝广才.好绘本如何好[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

[2]彭懿 .阅读与经典 [M]. 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

[3](日)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J218.2

A

1003-9481(2016)06-0078-03

黄晓梅(1986-),女,福建三明人,硕士,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绘本、漫画、插画。

猜你喜欢

约瑟鳄鱼图画
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一定有办法
鳄鱼
鳄鱼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鳄鱼为什么哭
图画捉迷藏
智过鳄鱼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