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乡村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研究

2016-10-31刘凤弟

成才之路 2016年29期
关键词:积累素材因地制宜农村学生

刘凤弟

摘 要:农村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农村、立足农村,寻找有乡村特色的作文题材。一要体察农村生活:体验传统节日,写乡俗民风;学习农技农艺,诉劳动甘苦;欣赏家乡特产,抒爱乡之情;寻找农村变化,倾自豪之感。二要观察农村风光。三要积累农村语言。

关键词:农村学生;因地制宜;乡村特色;积累素材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9-0092-01

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很多学生害怕写作,那么如何才能写好作文呢?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写作文,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农村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广阔的农村天地,相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而言,在习作素材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立足农村,就地取材,丰富写作素材。

一、体察农村生活

(1)体验传统节日,写乡俗民风。农村人特别注重传统节日,这些节日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体验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清明,了解各地祭祀祖先的不同之处,听长辈讲讲先辈的故事;端午节,与家长一起去河边采粽叶,观察粽叶,学学怎样包粽子;中秋节,了解每一种祭品的含义,参与祭拜月亮的过程。过年时,农村的习俗则更多,如过年前必做的蒸馒头,年后正月十三的“上灯”,以及之后的“落灯”。只要学生采集到材料,他们就乐于写作。一学生在学裹粽子之后写道:“只见奶奶先把三片粽叶依次轻贴在一起,用食指和中指夹住,轻轻一圈,就成了一个小漏斗,挖一勺米慢慢地倒进去,右手大拇指按按紧,然后把粽叶围着小漏斗裹几圈,再用一片粽叶插进还没包完的粽叶里,绕着粽子把有口的地方紧紧包住,不让米漏出来。最后,奶奶咬着粽绳的一头,右手拿绳子另一头,一扎,一个粽子就裹好了。”这段文字中“贴、夹、圈、倒、挖”等一连串动作描写之所以既准确又生动,完全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

(2)学习农技农艺,诉劳动甘苦。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习作7要求:组织一次体验活动,可以当一回盲人、聋哑人,也可以做一天老师,当一回家长,参加一次文体排练或社区活动……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交流。时值农村收麦栽秧之季,教师开展了“当一小时农民”的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利用周末跟家长或学习割麦、晒场、栽秧,或学习翻地、平土、点豆。学生通过身体力行,体验劳动的甘苦,感受农民的勤劳,写出来的作文自然有血有肉:“好不容易把半口袋麦拖上担子,我全身骨架都软了,张着嘴不停地喘气,头上的汗一个劲儿地滚。歇了好长时间,我才慢慢把扁担的一头放上肩,和妈妈抬起来向前走,可两条腿怎么也不听话,走起来像鸭子一样左右摇摆……”农村有许多能工巧匠,还可以让学生当一天“篾匠”,养一天蚕,等等。

(3)欣赏家乡特产,抒爱乡之情。土产特产,其本身包含着“独特”之处,这显然是作文表现“个性化”的极好材料。随着“一村一品”工程的推进,农村出现了很多特色种植、养殖及小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猕猴桃种植基地、访家乡葡萄园、品尝“樊川小肚”等小吃,学生对家乡的爱会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

(4)寻找农村变化,倾自豪之感。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是农村学生亲身经历的,是他们得天独厚的写作素材。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并在课堂上让他们说说家乡的变化:有人从土灶说到煤球炉,又说到液化气;有人从土路说到石子路,又说到水泥路、柏油路;有人从种麦栽秧说到“十里栽花算种田”,有了细致的观察,习作自然言之有物。

二、观察农村风景

农村学生生长在农村,最贴近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丰厚回报。他们眼中少不了蓝天白云、村落炊烟、花草野果。农村的一年四季变化大,春天,带学生去看睡了一冬的麦苗,看燕子怎样搭窝筑巢;夏天,让学生去树林中捉知了,去小河边钓鱼;秋天,让他们观察雾起雾散,欣赏天空的蓝、云朵的白、大地的黄;冬天,让他们在雪地里奔跑,尝一尝雪的味道。学生在大自然中尽情体验,真情则自然流露:“清晨,一层轻纱飘浮在村落之间,几声鸡鸣犬吠将乡村唤醒。太阳懒洋洋地爬上树梢,散发出淡淡的光芒,薄雾也识趣地溜走了。铺在农作物上的一层糖似的浓霜也渐渐融化了……”只要留心,多样的乡村风光可为学生的作文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三、积累农村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农村学生既应在书籍中欣赏优美词句或精美片断,也应该积累一些鲜活的农村话。比如农谚:“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秧好半年稻。”“麦要浇芽,菜要浇花。”也有形容人多事的“吃饱了撑的”,形容人很忙的“丢了翻耙拿扫帚”,称会挣钱的人为“钱锥子”,称“柳树发芽”为“爆青”……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积累和运用农村语言,不仅可以使文章内容具体,语言也生动有趣。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作文教学中,农村教师要能够因地制宜,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立足农村,让学生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中,积累语言,丰富素材,切实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朝琼.情感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02).

[2]杨邦俊.从写作的本质看作文教学的改革[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16).

猜你喜欢

积累素材因地制宜农村学生
因地制宜 张弛有度
当农村孩子遇到语文导学案
侯俊明教授运用肝胃同治法治疗乳痛症经验
巧用多媒体教学 使习作课堂更有效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