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职业做成事业

2016-10-31熊邦红

新闻前哨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事业观念职业

熊邦红

[摘要]四年新闻本科,我感觉到的最大收获是:观察社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最重要的是学会“即事而穷其理”,成为一个有主张、有作为、头脑清醒、不盲从、求真求是的人。“是读研?是就业?是创业?”近期,老师同学、亲朋好友关切的问。我认真想了,继续学习就要为未来打下更厚实的基础;就业、创业,就要把职业做成事业。

[关键词]职业 事业 观念

时间过得好快啊,转眼就到了大学毕业期!四年新闻本科,我感觉到的最大收获是:观察社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是读研?是就业?是创业?”近期,老师同学、亲朋好友关切的问。我认真想了,继续学习就要为未来打下更厚实的基础;就业、创业,就要把职业做成事业。

一、继续学习,为未来打基础

古人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因而我们的祖先在学习上一直奉行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在现在社会中,这种精神也被传承下来了。古人寒窗苦读十年进京赶考,现如今的大学生除去幼儿园,在上大学之前就已经与书本相伴十二年了,而我们大学生毕业之时就是整整十五六年的求学之路,有人觉得这样已够了,其实不然。

一位大学校长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学会“即事而穷其理”,成为一个有主张、有作为、头脑清醒、不盲从、求真求是的人;在毕业之后,才能不贪图享受,内心质朴强大,成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转移国运、引领未来的人。大学就是一个分岔路口,人们选择了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习态度,也就选择了不同的未来方向。

在我的身边有这样一个学长,因为是新闻专业经常参加一些活动采写稿件,因而我们看到他的时候比较多的是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但自从他决定要考研之后,我见到他的次数就屈指可数了。他一边进行着新闻的采写,一边在图书馆准备自己考研之路,每日里早出晚归,在图书馆早出晚归。他的同学评价他“就差没睡在图书馆了”,也正是因为他的决心和毅力,在考研成绩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时候,他考取了四川大学。虽如此,但他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反而着手准备公务员的考试,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给未来多铺一条路”,他时刻地充实着自己,不断地用知识武装自己,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在众多考研生中多颖而出。

一个人如果没有日新月异的知识,没有理想追求,就犹如一艘行船在海上没有目的地,更谈不上去用动力或寻风向。即使有顺风也永远看不出、借不到。对于考研者来说,考研不仅仅是为一张文凭、为找工作打实基础,更是对书本知识更深层次的解读和领悟,是一种学业的延续。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我理解,读书学习,是我们一生工作生活相伴的学业。

二、就业创业,把职业做成事业

记得不久前我采访过一个自主创业者:田应文,2015年6月从大学经济专业本科毕业后便开始筹划,把主要市场客源集中于在校大学生,并且在多校设立咨询服务点。目前,他已在湖北经济学院、武汉职业学院等六所高校开了自己的店面,专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电子产品买卖、维修、售后等服务,个人月收入已在万元以上。

对于他而言,从开始创业的那一刻起,就把这个在别人看来只是买电脑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做。为了扩大业务,他经常免费帮身边的人修理电脑,最后回报他的是人家的信任与稳定的客户源。我们退一步去想,如果他仅仅是把自己创业的这事看做是简单的销售,而吝啬去帮助他人,那么他今天也不会有这样的信誉度和好评,也无法成为同行业中创业的神话了。他成功创业的体会是——把服务品质品牌当成事业做好,来参与竞争赢得市场。

创业可分闯市场自主创业,在就业岗位上再创新创出岗位。作为年轻人,要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创新创业,这是我一生努力追求的事业。我想:如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有一定社会阅历、对从事行业有一定了解后去创业,成功几率就会高。

选择喜爱的职业,就会有更大的学习主动性,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就会最大程度发挥自身优势。如果说,职业是条路的话,那么,选择就是在岔路口找方向,路选择对了,努力向前走,才能走出人生的光明与精彩。

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听过不少关于报纸寒冬论的说法,但却从未真正的相信,就像毕业生只要自己愿意工作,就总会有一个工作,不同之处是工作的好点差点而已。无论传播媒介有什么样的变化,新闻都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顶多就是换个传播媒介换个传播模式罢了。

有人说,像党报这样传统媒体遇到“寒冬”。不少从业人特别是优秀者一阵风似的选择离职改行。人才正常流动是好事,那怕一时流失。人往高处走新处行,叫人反思;腾出职位让新鲜血液注入,并非坏事。

传统媒体一时留不住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后继无人。事业发展总得后浪推前浪。无论是传统纸媒体还是新兴网媒体,没有永远的新媒体;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引导主流思想舆论,唱响时代最强音,源源不断产生公众注意力效应的媒体才是新媒体好媒体,更何况像党报这样传统媒体正与在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成全媒体。发展中肯定会遇到种种困难,只要党和人民事业的需要,我作为在大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学生,不去积极参与占领党的新闻舆论、文化宣传阵地有愧党和人民的培养?!不去向世界传播“中国好故事”、唱响“中国好声音”,新时代的青年不去克难拼搏,报效国家,怎有“火红的青春”?!最好的年华应与时代共鸣。危机兴许正是转机,新人或有新气象。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北宋张载为读书人提出的理想。新闻工作是人类事业中的一项,是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当今中国新闻工作者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座谈会上给予了回答:“新闻舆论工作者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我们新闻工作工作者,必须走出西方记者自诩“无冕之王”的角色误区、“有偿新闻”的价值误区、“反常怪异”的选择误区、“捕风捉影”的作风误区、“冷淡刁钻”的感情误区,要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

到新闻工作源头去发现新闻。这是新闻从业者的基本工作方式,也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有的内核。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变化,“脚底板下出新闻”是永远不变的“定律”。马克思说,记者应当生活在人民当中,“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从范长江提出“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到穆青以“勿忘人民”激励青年,再到“走转改”活动提倡“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激荡不变的是赤子情怀。和留守儿童、老人谈谈心,看看思念的泪眼、夜晚的孤灯,更能感知城乡二元的差距;与白领们交个朋友,听听“房奴”、“蚁族”的心声,更能理解走进“春天里”的期盼;同精准扶贫的党员干部一起进村入户,拍下扶贫对象致富后的张张笑脸,更好地分享党和政府践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诺的喜悦……今天的中国,同样是“蹲下来才能听到、俯下身才能看清”。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脚上的泥土、身上的灰尘,是时代给予的馈赠,也是新闻工作者最高的奖章。

在一家党报实习时,我先后请教几位指导实习的老师:怎样才能写出精品力作,读了耐人寻味让人回味?她们告诉我:“文章中不中,要看基本功”。判断一名记者的基本功如何,其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重要的参照。一位高级记者的指教给我记忆更深: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到天空才会更远。有没有走在路上,心有没有与人民群众一起跃动,决定着新闻人的“根”深几何、“叶”繁几多!我们生活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周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变就是新闻源。加强学习,才能把握工作方向;走进深层,才能观察到事情的真实;走进老百姓心里,才能抓住读者心灵。好粥是熬出来的。泡在火热的生活中,泡透,你就是“湿”人;泡久,你写出的作品或会有“新鲜味、原汁味、美味韵味趣味,味道不就十足吗?

三、事业既定自行于途

有人抱怨:干新闻东奔西跑很辛苦、报酬又少。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修鞋师傅。没有门面甚至算不上摊位,每修一双鞋也不过几元钱,但他每天过得都很开心——将修鞋看着是老百姓需要的事业,做得很精心,一只坏鞋经他三下五去二,就成好鞋。

一天中午,到了饭点,修鞋师傅的妻子给他送来午饭,打开饭盒正要吃的时候,一个老年人送来一只需要修补的皮鞋,修鞋师傅立马放下手上的饭盒,着手上线来修。他的妻子不解:“吃完饭再修也不迟啊”。而修鞋师傅说:“人家既然把鞋子送来了就证明相信你,再者也是急需要穿嘛。”修鞋师傅坚持把鞋子修好并少收老人五角钱。他说:“你们老同志多有出的,少有进的了。我将来也会老的,现就算为老龄社会尽份心。”老人满意离开后,修鞋师傅才高兴端起饭盒。

我的父亲,由于家在农村家庭贫困,没读几年书。他从小的愿望就是开车为国家为人民多拉快跑。他从国企油厂下岗,坚持自谋职业学会开货车。现用自己的车每天准时从蔬菜基地为城里菜市场多家公司、摊点送菜。雇主都说他:很会办事,装运来的蔬菜几乎没有损耗。我曾问他,每天夜间10点到早上6点出车,赚钱也不多,特别寒风刺骨的冬天,辛苦、累吗?“每当看到千家万户买上我运来的新鲜菜,每想到许多一家人围着桌子吃着我运送的菜,心中就甜滋滋的。”他教育我:不管做什么,要把它当事做,你才爱岗敬业。做人与做事,先是做人,人做不好很难做好事的!做事与报酬,先是做事,做好事创财富才会有报酬,不然事业怎能发展?!“给多少钱,干多少活,你就原地踏步;干多少活,挣多少钱,你会不断进步。”

无论是自学开车的父亲,还是在有的人眼中看似卑微的修鞋师傅,在他们的身上不仅有着想靠自己双手在社会上拼搏一片天地的决心,还有不忘从事的职业的初心。这正是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我23岁!”央视播放的年轻人形象广告,我爱看;“最美的年龄为最纯的梦想尽最大的努力!”这也是我所喜欢的句子。作为贫困农家考上大学的我,心中总记得党和人民的关怀、老师和同学的关心,我是年级里第一批入党的、是专业成绩排名第一的、是在社会实践中采写发稿较多的。到大四上学期止,我已公开发表稿件300多篇,且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新闻前哨》等媒体发表过稿件,如《师魂筑起生命之堤——湖北省洪湖市教师抗洪抢险群像》发2016年7 月22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有获得湖北日报通讯员年度好稿二等奖2篇、湖北日报集团年度论文好稿1篇(合作);还参加了武汉市武昌交通志愿者的视频策划、采制、播放等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实践。我被评为全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也曾获得过励志奖学金。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让优秀成为习惯!”我要自励在心,自行于途。

哲人有言:改变世界不需要魔法,只需要我们发挥出内在的力量。也许一个人的能力有强有弱,贡献有大有小。但只要按北京大学校长送给学生“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八个字去忠诚地去做,做的事才有意义,这个人才有价值。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部:《记者的荣光永在前方》,《人民日报》2013年11月8日

[2]韩晓蓉:《5大名校校长致新生:守正笃实》,《东方早报》2014年9月14日

[3]李红涛、黄顺铭:《传统再造与模范重塑——记者节话语中的历史书写与集体记忆》,《国际新闻界》2015年第11期

[4]白瑞雪:《新媒体的新闻制作与传播》,《军事记者》2015年第11期 <\\Y8\本地磁盘 (F)\2011-新闻前哨\2016-2\BBBB-.TIF>

(武昌首义学院新闻系)

猜你喜欢

事业观念职业
维生素的新观念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