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论的“碾压性”威力

2016-10-31黄沛

新闻前哨 2016年10期
关键词:博文校方兰州

黄沛

在现实生活中,患癌女教师刘伶利无疑属于值得同情的弱势群体,而博文学院资方和管理方则拥有着多得多的社会资源;然而,当“患癌女教师被开除”的消息在网络上传开后,不仅主流媒体态度立场鲜明,由普通网民为主所组成的网络舆论场,更是铺天盖地一边倒的谴责乃至怒骂,由此形成的舆论上“碾压性”威力,使得现实生活中的强势群体在网络上几乎成了“过街老鼠”。这种舆论压力当然有其积极意义,不少网民就认为正是这种压力才使得涉事校方开始做出道歉和赔偿的举动,但另一方面,事件过程中网络舆论全方位的“碾压”,也不能不令人意识到,网民的维权意识和舆论监督执行力,确实又“进化”到了新的高度。

一、事件历程

引发这一“碾压性”舆情的主人公是32岁的兰州女子刘伶利,2012年兰州交大硕士毕业后,她成了兰州交大博文学院的一位老师,当查出身患卵巢癌的消息后,却遭遇了一个又一个让她觉得比癌症更难受的坎。

最初,因为要到北京治疗,刘伶利向学校请了一学期的假,但学校当时并不知道她的具体病情。2015年1月13日,刘伶利的妈妈去学院说明了具体病情。然而5天后的1月19日,学院印发了将她开除的文件,原因是“2014年12月1日起旷工至今”。

因为无法接受被学校开除,2015年5月,刘伶利向法院提起了上诉。2015年10月20日,榆中县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认定开除决定无效,要求双方恢复劳动关系。博文学院不服一审判决,向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兰州中院二审判决维持了原判。

今年8月14日,刘伶利去世,她的社保和医保从2015年3月起依然没有恢复,因为学校并没有主动执行法院的判决。刘伶利去世之后,《在兰州一所大学教英语的她,在患癌后就被开除了》和《大学教师患癌被开除,校领导:别给我哭,见多了》两文开始在微信朋友圈流传,舆情初步发酵,随后,18日,中国青年报的《大学癌症女教师被开除事件调查》正式标志着主流媒体对于这一自媒体热点的介入和跟进,同日多家网络平台也出现针对此事的评论人文章。与网民关注度急剧攀升相伴随的,便是网民“一边倒”的谴责声浪,网络舆论迅速展示了对相关涉事方的“碾压性”威力。

8月22日晚,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在其官网发布公开道歉信,向刘伶利老师及其家人致歉,并宣布恢复刘伶利劳动关系,同时补偿工资及丧葬抚恤金。8月23日下午,院长陈玲等人来到了刘伶利家中,亲自向刘伶利的父母道歉。随后,双方就补偿问题达成和解,并现场签署了《和解协议书》。

然而,校方的举措被网民普遍认为是“迟来的道歉”,对相关责任人的谴责之声没有丝毫减弱,起底和“扒皮”也仍然没有停止。8月23日,《一个荣誉骗子如何能当大学院长?!》一文,在网民所收集信息的基础上,集中归纳了院长陈玲各种“头衔”的真实背景,25日《她开除了患癌女教师,现在被扒得“一丝不挂”》一文,更进一步将各方面已由网民“刺探”出的信息加以集中展示。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篇文章最初都以公号文形式出现,随后被网络平台转载,而主流媒体已开始对这方面内容加以关注。

二、网络舆论“碾压性”威力的表现

1.涉事学校乃至民办院校形象遭巨大打击。

根据凤凰网针对这一事件所做的网络调查,97.42%的网民赞同“学校恶意解雇,纯属推脱责任”,93.76%的网民赞同校方的道歉信是“为自己辩解,无诚意”,尽管这仅是凤凰网一家所做的调查,但无疑具有很大代表性,充分说明涉事校方因这一事件遭遇了“一边倒”式的负面评价,即便在做出道歉表态后也于事无补。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涉事学校作为民办院校的特殊身份,中国民办高校的诸多弊病再次在舆论场聚焦中被放大和集中讨论,整体形象严重受损,无疑对今后民办高校的招生和发展极为不利。

2.相关负责人个人信息遭遇“人肉”和起底。

本次舆情事件中,网络舆论的“碾压性”威力还体现在,相关负责人的个人信息被迅速“人肉”和起底,并且这些曝光出来的信息遭遇网民的猛烈抨击和质疑,相关涉事人的公众形象遭遇彻底“颠覆”,而且始终无力发声回应这些负面信息,完全只能被网民声讨所“碾压”。这其中,被“人肉”得最惨的当属博文学院院长陈玲本人,不仅其本人署名的主编教材和发表论文的内容质量遭遇质疑,还爆出“众多荣誉称号出自山寨社团”,北师大博士及北京大学研究员、访问学者的身份也先遭质疑后被证伪,还被指出涉足教育前是房企老总,不仅如此,该校之前也曾开除过患病教师的情况也被网民“钩沉”,并有媒体受访人称开除老师只可能是她本人的决定。同样,该校人事处处长江雪芸尽管最终被“停职检查”,并被网民普遍认为不过是“替罪羊”,但还是免不了被认为处罚太轻或“处罚不过是缓兵之计”、“绝对也不冤枉,为虎作伥、狐假虎威”的网民讥评;更为重要的是,早期报道中她本人对刘母所说的“不要给我哭,我见这样的事情挺多的”一语也激怒了网民,根据网上动员进行“人肉”的发帖来看,她本人所遭遇的“碾压性”舆论压力也可想而知。

3.兰州交通大学遭遇牵连。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促使这一舆情事件在初期得到很大关注的诸多因素中,“兰州交通大学”的名头也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尽管不少网民都能从名字中看出博文学院应该是兰州交大的独立学院,但也有很多网民一开始并不清楚这之间的复杂区别,而且独立学院和所挂靠高校之间确实也存在诸多关联,以及刘伶利本人是兰州交大校友的身份,还是使得兰州交大卷入了这一舆论旋涡。尽管有消息称,兰州交大已于20日派出工作组进入该独立学院进行调查,但兰州交大还是遭遇了网民言论的猛烈抨击,从未能尽力关照自己的学子这样的感性角度,到“收了独立学院的钱却未尽督导之责”的制度性质疑,都使得这一高校遭遇了“一边倒”的“差评”而形象受损。

三、舆论“一边倒”透露了哪些信息

1.教育医疗等已然成为舆情高敏感领域。

有网友认为,“刘伶利事件”和“魏则西事件”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年纪轻轻身患重病,因而引发了数量巨大的相似年龄段网民的关注和同情,这确实是这两起舆情都能引发“一边倒”“碾压”态势网络舆论的重要原因。然而,透过表现看本质,不难发现,问题归根结底还在于事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保障不健全的问题,作为“社会夹心层”的80、90后网民对于医保问题的担忧其实是一直而且普遍存在的,这两起事件恰恰凸显了相关问题。事实上,即便没有涉事校方开除刘伶利的举动,她本人的患病也将成为她整个家庭的不堪承受之重。而身为民办大学“青椒”(“青年教师”简称的谐音)的身份,也指向了高等教育和劳动保障等受关注领域。多重敏感领域的叠加,使得“刘伶利事件”具有了巨大的舆情能量,涉事校方的作为更是加剧了网民的不公平感和愤懑情绪,自然“难逃此劫”。

2.网民已主动意识到舆论压力的重要性。

无论涉事校方最后的道歉、赔偿举措是出于何种具体考量,网民对此的解读具有惊人的统一性:这是校方在媒体曝光和网民声讨之后迫于舆论压力的妥协和让步。网民之所以如此解读,正是因为,对于很多网民来说,一开始参与对这一事件的讨论乃至“起底”、“扒皮”行动,本来就是奔着给涉事校方以舆情压力、迫使其满足刘伶利家属诉求的目的而去的。尽管舆论场上,对于网民如此施压的行为,也有认为这是“道德绑架”、“逼迫别人做慈善”等极微小声音,但绝大多数网民毫不怀疑自身作为的正义性,更认为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施加舆论压力是迫使校方“认怂”的唯一有效方法。无论如何,都可以看出,网民对于舆情事件中舆论压力的重要性在认识上进入到了新的高度,并开始主动有意识地将之作为推动事件发展的重要手段。

3.网民信息“刺探”能力进一步提升。

事实上,网民“刺探”信息能力的“升级”,在今年以来的“魏则西事件”和“王宝强离婚事件”中已经得到了鲜明体现。因此,面对主流媒体初步报道中透露的信息,网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仅仅满足于被动提供的信息,不少网民随即主动地开始了周边信息“挖掘”和“刺探”。更值得注意的是,24日、25日开始,主流媒体报道如澎湃新闻网的《涉事院长荣誉称号出自山寨社团》、京华时报的《兰州交大博文学院乱象盖子揭开 院长身份或造假》、中国青年报的《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被曝曾开除多名患病教师》等陆续推出,开始将关注点引向之前已由网民“刺探”出来的相关信息,并以正式报道的形式证实了网民之前所“挖掘”信息的准确性。毫不夸张地说,本次事件中,网民体现了极为强大的信息“发掘”能力,乃至走在了传统媒体的前面,直接引领了相关话题走向,推动了这一事件的深入发展,也难怪有媒体建言“刘伶利事件已揭开了博文学院乱象的盖子,监管部门乃至司法机关该介入了”。

四、如何避免遭遇网络舆论“碾压”

1.上策:提前预防,主动规避高敏感舆情。

舆情高敏感领域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民众不满意度最高、意见最多的相关领域,特别是网上一直流传的所谓“新三座大山”、“新四座大山”的说法,直指教育、医疗、住房以及养老这几大问题。这几大领域都是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一直在啃的“硬骨头”,但“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养不起老”等现象一时还难以消除,相关领域一旦有典型性事件发生,必然成为民众发泄情绪的“火山口”,形成“一边倒”舆论。其他次要的舆情高敏感领域还有城管、拆迁、丧葬、食药品安全等,也很容易激发网民情绪。这些舆情高敏感领域的从业者、管理者、监督者,要有相应的高度自觉的舆情意识,做好本职工作,避免因工作细节出错引发“蝴蝶效应”,触发高敏感性舆情。

2.中策:保持警觉,及时化解避免舆情酝酿。

当然,舆情自然生发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无论是高敏感度领域,还是低敏感度领域,总会有难以预料的矛盾和事件产生,形成舆情萌芽乃至酝酿的初步态势。这其中,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容易形成“一边倒”态势的网络舆论“碾压性”舆情,一旦早期发展失控,之后的处置工作难度极大。但这种舆情的特点也十分鲜明,不仅集中发生于高敏感度领域,而且在早期也体现出强烈的“一边倒”特点,十分容易辨识。只要对此类舆情保持足够的警觉度,尽早辨识出此类舆情,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就可以在其产生更大传播影响力之前妥善处置,或者通过早期舆论引导,使其“一边倒”态势及早得到改善。事实上,刘伶利去世之后,《在兰州一所大学教英语的她,在患癌后就被开除了》和《大学教师患癌被开除,校领导:别给我哭,见多了》两文就开始在微信朋友圈流传,舆情最初正是在此两文基础上酝酿发酵,已经给了涉事校方足够的预警时间。

3.下策:亡羊补牢,从姿态到举措上下功夫。

网络舆论“碾压性”舆情一旦得到完全发展,其破坏性后果是十分惊人的,相关涉事方可以说是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态势,所以确实应该重在预防和早期处置。但万一不幸确实形成了“一边倒”舆论的“碾压”态势,那也不意味着就此“破罐破摔”,否则只会引发更严重公信力危机。这种情况下的处置,不可随意“喊冤”或者“反驳”(若确实存在需要澄清的细节,需等舆情高潮期过后选择合适时机表明),避免刺激网民情绪。在涉事方已然被“千夫所指”的情况下,只能是降低姿态,表明顺应网民心愿的态度,以真诚态度换取情绪缓和,尽量依从网民观感来采取补救性处置,配以图文并茂乃至直观视频的方式突出相关举措,争取将形象损失降低到最低,并等待时间冲淡不良印象后再采取其他形式改善自身形象。<\\Y8\本地磁盘 (F)\2011-新闻前哨\2016-2\BBBB-.TIF>

(荆楚网)

猜你喜欢

博文校方兰州
第一次挣钱
我的兰州梦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兰州琐记
合理的调校方可挖掘最大潜能 Sony(索尼)VPL-VW768
谁和谁好
Review on Tang Wenzhi’s The Gist of Chinese Writing Gam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