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提升突击采访能力路径

2016-10-31王淳

新闻前哨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分洪天门小分队

王淳

当前,网络媒体早已成为有着独特传播魅力和影响力的新兴主流媒体。主流媒体必须匹配一流作为,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如何发挥自身全媒体、多平台的特点优势,做好原创新闻采访报道,在与传统主流媒体的同台竞技中脱颖而出,是新闻网站必须下大力气练好的内功之一。

今年入汛以来,湖北省连续遭受六场暴雨洪水袭击,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7月1日起,湖北日报新媒体集团启动一级响应机制,大批记者编辑奔赴一线采访。在23天时间里,先后奔赴重大抗洪抢险救援现场采访,共发布航拍及现场照片300多张,报道60多篇,视频10多条,和其他原创报道、H5、专题、直播、评论、舆情、漫画等一起,共同组成了新媒体集团的防汛抗洪全媒体报道大军,为全省夺取防汛抗洪决定性胜利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声势,也为新媒体如何提升全媒体采访突击能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排除万难 抵达第一现场

记者只有在现场目睹新闻发生的全过程,才能作出更真实、更准确、更生动、更有头有尾的报道。

7月20日,天门汉北河超保证水位,龙骨湖周边群众紧急转移。当晚10时30分天门防指决定实施分洪。晚12时左右,记者赶到离分洪点不远的水陆李大桥时,只见现场一片漆黑,当其他媒体记者因不了解情况而犹豫等待时,湖北日报新媒体集团的采访队员迅速研究制定突击计划,甚至包括从桥上悬降至大堤的方案。

随后,记者不惧黑夜趟过近1公里的漫水大堤,找到了扒口分洪点。记者们站在倾泄的洪水中,借助手电筒微弱的灯光拍摄照片和视频,发布了汉北河分洪的独家现场图文、视频新闻,“青蛙、螃蟹、河虾等小动物被水冲到堤岸上”“龙骨湖段尚未发现重大险情,洪峰正安然过境”等只有到现场才能观察得到的细节在稿件中呈现,拍摄的现场视频被包括央视在内的多家媒体索取,无不体现出这次突击的价值。

当天门遭上游漫溢洪水袭击,多个乡镇内涝严重、20多万群众被洪水围困时,突击小分队3天时间内先后深入受灾最严重的石河镇、黄潭镇采访。为了抵达“孤岛”村庄,突击小分队专门斥资2万元购置了橡皮艇。正是在橡皮艇上,记者拍摄到了土城村百户居民用轮胎和门板等,自制成五花八门的简易水上交通工具赶回家的场景。而在被洪水围困的“孤岛”村庄,记者采访到了村民们三次撤离家园,水未退尽又三次返家生产自救的感人细节,一组《回家,梦才安稳》的图片报道和《“有一种依恋,无法割舍”——天门灾区土城村“三进三出”的故事》,被上百家网站转载,在互联网上引起极大反响。

这组报道能获得成功,正是因为突击小分队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执着精神,坚持突进到新闻第一现场采访报道,才能对灾民的遭遇、情绪感同身受,才能理解灾后重建的意义,拍出来的照片和写出来的文字才能以真实的力量和厚重的情感感动万千网友。

时时争先 快速应急反应

重大新闻事件,特别是灾害等突发事件,新闻核心事实“窗口期”稍纵即逝,且各种复杂因素难以事先预料,因此必须想方设法提早赶到新闻现场。越早进入采访状态,越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新闻要素和价值点。

天门汉北河分洪之所以能够拍摄到分洪点的现场独家新闻,除了队突击的意志和决心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小分队当天下午便赶到了天门龙骨湖大堤,在汉北河水陆李大桥下游采访报道了洪水漫堤、抢险队员抢筑子堤的全过程,对现场道路、水情了然于胸,才能在凌晨黑夜迅速果断地实施突击。

在梁子湖的牛山湖破垸分洪前夜,小分队随视频直播车提前赶到,当准备好直播设备、采访完外围情况后,已是凌晨1点多。小分队仍没有休息,通过不懈努力,争取到了前往正在填埋炸药的大堤上采访的机会,亲眼目睹了武警水电官兵填埋炸药、安装引线的全过程,采访了解了此次爆破的具体方式和特点,当早晨爆破正式实施后,一条现场感强、细节丰富的特写《3.5秒,梁子湖脱危》才能迅速出炉。

在孝感东山头107国道抢险报道中,突击小分队穿越田间小路,绕过因交通管制而堵塞的大路,当到达现场时,洪水正在逼近108国道,甚至早于部分前来增援的武警抢险救援部队。突击小分队迅速展开采访、航拍,并通过手机不断向后方编辑部传输现场画面和最新情况,一篇《孝感东山头107国道抢险救灾》的图文滚动直播式报道,仅动向新闻客户端访问量就超过60万人次。

7月7日,新媒体集团将直播车开到被洪水冲垮的麻城市叶家湾大桥抢险现场,进行视频直播。突然,武警交通六支队官兵王军杰在记者的镜头前中暑倒地。面对不期而遇的“新闻”,在场的几名小分队队员迅速反应,一面高声呼叫医生,一面冲至官兵跟前,找来用于拍摄测光的遮光板给他遮阳降温,同时迅速将眼前的感人一幕拍照写稿发布在荆楚网、动向新闻和朋友圈。看到报道,麻城市委书记杨遥赶来看望,当地爱心企业送来了矿泉水、金银花露、绿茶。随后,记者又赶赴驻地,采访了在医院接受完治疗就坚持返回部队的王军杰,发布特写报道《当他在记者的镜头前倒下之后》,引发网友如潮好评。

保障到位 细致周到充分

不打无准备之仗,对于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更须如此。小分队能够做到迅速突击,迅速机动,迅速发稿,后期保障到位、资料准备充分是必备一环。

小分队每次出发前,司机张虎均仔细清点套鞋、毛巾、战术手电等装备以及水和食物;根据不同地区的灾情,出动大型越野车,准备气垫船,采访中屡次克服水阻路断等各种困难;后方的全媒体指挥中心,提供了包括《湖北省水利志》等在内的各类资料和高效的工作、交流平台,集团行政办细致周到的后勤服务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高速运转。

在赴天门采访汉北河分洪时,突击小分队事先查阅了《天门县志》,掌握了汉北河的修建背景和历史,特写《分洪还是死守?人民至上的艰难抉择》这篇报道中,在采访转移安置的灾民时,有针对性地询问到了他们当年参与修建汉北河时的情形——“挑着摇窝上战场”;专门引用了《天门县志》中收录的反映过去汉北平原湖区人民苦难生活的歌谣——“七月秋风凉,离家去逃荒,一家老小泪汪汪,流落到四方”……这些在历史背景下的现实写照,生动地反映出当地群众对家乡特殊的眷念之情。这样,当地防汛抗洪指挥人员“以极值对极值、以非常对非常、以超常对超常”的责任担当也就能自然而然地烘托而出。随后又采写通讯《汉北河分洪:不眠不休 决战决胜》,为天门防汛救灾、转移安置等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舆论引导支持。

团队协作 多种手段呈现

新媒体报道,优势在于拥有图文、视频等多种报道手段和表现形态,而要真正实现“融合”运用,各“兵种”的分工协作、密切配合至关重要。

在此次抗洪报道中,突击小分队由总编辑张先国亲自带队,不仅每篇报道都耐心指导、仔细审改,还亲自采写了《特写:决战决胜大溃口》、《说说江湖事儿,寻找湖北的“北”》等数十篇报道、组图。关键时刻“大员”上阵,不仅为全体采编队伍树立了业务标杆,也极大地鼓舞提振了士气,为新媒体集团防汛报道发挥了压舱石、定盘星的作用。

采访车每到一处新闻现场,突击小分队的队员们迅速展开采访,有的航拍照片,有的拍摄视频,有的采访当事人。回到采访车上,队员们又迅速开始处理、传输图片、视频,撰写稿件。颠簸的公路上、匆忙的进餐间隙,队员们动态发稿,晚上回到驻地突击小分队仍然要工作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一大早又出发。

有几个场景特别令人难忘。在航拍引江济汉工程拾桥河枢纽时,烈日当空,为让航拍记者看清屏幕,总编辑张先国亲自为他们撑伞遮阳,在朋友圈被赞为“撑伞哥”。在黄冈市浠水县长江干堤散花段报道崩窝抢险时,采访车因车轮打滑爬不上江堤,张先国又带领全车人推车上坡。

团队协作,还体现在机动小分队与驻点结合的采访模式上。今年防汛报道,新媒体集团在省内各主要受灾地区安排有驻点报道记者,当突击小分队机动到某一处抗洪抢险重大新闻现场时,驻地记者与小分队迅速汇合,共享采访素材,统一分工协作,丝毫没有拘泥计较考核工分、署名先后之类的屑碎之事。在浠水采访报道长江干堤崩窝抢险时,小分队与驻地记者瞿祥涛一起,连续发布《崩窝险情得到控制》、《崩窝抢险夜战尤酣》等动态图文消息,以及《她是最热情的志愿者》、《人机配合军民融合的主战场》等特写。采访完主要新闻后,小分队先行离开,同时,视频记者孙凌又连夜从武汉赶到现场,两人彻夜坚守在长江干堤上,直至第二天中午发布崩窝险情解除的报道后才撤离。

正是有这样不分彼此,担责、担难、担险的精神,突击小分队在23天时间里,转战全省5地市、10多个县市区,行程4000多公里,以“海陆空”结合的立体作战形式,为新媒体集团防汛抗洪报道贡献大量有分量的作品,也为融媒体时代新闻网站进行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积累了宝贵的经验。<\\Y8\本地磁盘 (F)\2011-新闻前哨\2016-2\BBBB-.TIF>

猜你喜欢

分洪天门小分队
韩江分洪方案研究
洞开天门
天门
穿越火线之排雷小分队
赶潮小分队——潮汐能
天门石
我们是谁?我们是拖稿小分队!
劳动小分队,出发!
兰沟洼蓄滞洪区分洪口门合理宽度分析
大名滞洪区分洪口门位置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