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部地区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秩序研究

2016-10-31殷李松伯娜贾敬全

江淮论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财政支出产业结构

殷李松 伯娜 贾敬全

摘要:文章基于SDM模型分析东部地区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寻找空间秩序。结果显示:总的说来,升级序与弹性系数为教育4.95、交通便利1.20、社会安全0.57、科技文化0.34、节能环保0.21,抑制序与弹性系数为医疗卫生-3.72、城乡协调-3.08、社保就业-0.29、住房保障-0.24、一般公共服务-0.01。其中教育、交通便利、社会安全是突破口,医疗卫生、城乡协调是两大修复口。研究对财政诱导产业结构升级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东部地区;财政支出;产业结构;空间溢出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6)05-0047-006

产业结构是复杂系统,最新文献关注系统动力、转型机理、诱导机制。动力方面,文献认为创新是主导力量[1];转型方面,人均GDP 在8000美元后,消费结构的急剧变化是拉力[2],创新引发的产出效率差异是推力[3];诱导方面,国外是在市场激励下自发完成升级,我国则由“有形手”与“无形手”配合实现升级。[4]那么“有形手”方面,东部地区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优先秩序如何?这对财政政策的有的放矢至关重要。

一、模型架构、数据来源、模型选择

(一)模型架构

系统构成:产业结构是复杂系统,人口、产业、公共品是支柱,决定着生产、分配,进而决定需求,再反作用于配置,构成内核,所有“遗漏”因素构成外核,并渗透作用于内核。内外核均与区位关联,存在溢出,按常识与空间建模技术架构模型如下:

第一步:概念模型。产业结构y由异质α、

式(9)是SDM模型,鉴于参数有量纲,无法比较影响,实践常用双对数形式,即:

第三步:备选模型。按式(10)中参数显著性可衍生出OLS(回归模型),SLX(空间滞后模型),SAR(空间自回归模型),将这些视为备选以比较确定最优模型,公式如下:

(二)模型的空间累积效应

虽然实证常用截面数据,但参数是长期均衡的[5],因此对式(10)有:

(三)指标说明、数据来源、估计方法

产业结构用三产产值/一二产产值之和来衡量。[6]人口指标包括老龄化、少子化、知识化(大专以上人口/6岁以上人口)、城镇化。公共品用公共支出并划分细类。[7]其他指标参见统计年鉴,所列均为或然指标。原始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5》,经纬度数据来自国家地理信息测绘局。估计方法用MATLABR2014a编程。

(四)实证模型选择

对基准、备选模型,修正节点去留获得产业结构区位系统模型为SDM(LM)(表1)。

SDM(LM)为最优模型依据有四:第一,OLS抽去了内外核区位,无法反应空间关联,与现实相差太远。第二,SAR虽说捕捉了“遗漏”对内核的“渗透”,但设定自变量仅限于本地,与现实不符,如教育在各省间不可能无影响。第三,SLX虽说捕捉了“遗漏”对内核的“渗透”,自变量对异地的影响,但设定因变量(产业结构)在各地间无影响,与现实不符,相当部分变量不显著。第四,SDM(LM)既捕捉了“遗漏”对内核的“渗透”,又考虑了自变量与因变量在各地的相互影响,还设定“遗漏”对内核的“渗透”后为随机冲击,与现实相符,空间依赖强度为-0.94(P值为0.00),调整可决系数为0.9943,变量显著。

二、东部地区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

对表1中的SDM(LM)参数按式(15)用MATLAB2014编程运行得节点效应,见表2。

(一)教育支出、科技文化、节能环保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创新驱动内核

表中可看出,教育、科技文化、节能环保发向省内、省际、区外诱导弹性系数上,教育为4.20、0.75、0.28,科技文化为0.24、0.10、0.04,节能环保为0.43、-0.22、-0.08,在总发射上,三者对应为5.23、0.38、0.73,比值约为14:1:2。产业结构升级本质是资源优化配置,靠的是知识驱动,其中教育是广大民众围绕知识库存的互动,科技是前沿学者在知识边界的互动,节能环保是知识驱动具体产业,参与主体的量级差异使得教育在重塑、再造、辐射功能上更显优势,是首要突破口。[1]

(二)交通便利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桥接纽带

交通便利包括交通运输、金融服务、商业服务,是各地人、财、物互动、互补、互助,属于升级的桥接纽带,发向省内、省外、区外影响为0.06、1.14、0.43。在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的转型点[2],三次产业会迎来快速发展,这要求加快产品转换率、快捷的资金周转与融通服务、通达的商业物流网络,因此成为第2位突破口。

(三)社会安全、社保就业、住房保障、医疗卫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安全保障

社会安全、社保就业、住房保障、医疗卫生是安全保障,属性有异,影响有别。社会安全是稳定节点,构成第3位突破口,发向省内、省外、区外影响为0.58、-0.01、0.00;社保就业、住房保障是保障节点,发向省内、省外、区外影响为0.91、-1.20、-0.45与0.09、-0.33、-0.12;医疗卫生是人力修复节点,支付成本但不提升效率(相比无需修复),不过修复具有药品、设施供给的外溢效应,发向省内、省外、区外影响为-4.20、0.48、0.18。

(四)一般公共服务、城乡协调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润滑剂

过往38年,我国在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工市民化、遏制住房投机方面表现乏力,引发落后农村空心化,受体活力的欠缺,结果是城乡协调与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效果难达,这两项指标发向省内、省外、区外影响为0.38、-0.39、-0.15与-1.97、-1.11、-0.42。对此,通过教育诱导人口、产业向县域聚集,重构内生动力是持久战。

三、东部地区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序

立足省内、省际、区内及地区长远,锚定对应空间序,产业结构升级就会有的放矢。

(一)省内空间序

产业结构升级首要表现为各省行为。据表2显示,升级优先序为教育4.20、社保就业0.91、社会安全0.58、节能环保0.43、一般公共服务0.38、科技文化0.24、住房保障0.09、交通便利0.06,抑制序为医疗卫生-4.20、城乡协调-1.97。这由东部所处的定位转型时期决定。

第一,2014年,东部地区人均GDP超过72000元,已越过人均GDP 8000美元的转型点[2],需求结构急剧变化,原有出口带动、投资驱动很难适应,经济发展向消费拉动、创新驱动换档。消费属于自发变换,承担创新驱动的教育则成为第一优先序。

第二,定位转型时期,出口带动、投资驱动会逐渐被消费拉动、创新驱动所替代,对就业岗位转型匹配存在冲击,除此之外,长期人口政策导致的代际赡养问题会对就业队伍的激励带来挑战,因此社保就业成为财政支出诱导产业结构升级的第二优先序。

第三,定位转型、经济换档会使增速下降,以往民生欠账问题暴露,对资源环境破坏的污染沉积暴发,加之就业转型匹配问题存在,是退回老路还是定位消费拉动、创新驱动,抉择艰难,使得社会安全、节能环保、公共服务、住房保障成为三、四、五、七位优先序。

第四,任何时期,交通便利、科技文化都属于“渗透”性软硬节点,位列八位、六位,这很正常。另外,医疗卫生是人力修复,而城乡协调正遭遇落后农村空心化,故两者效果不理想,对此,前者应突出事前全民健身投入,后者要为重建乡村财富创造主体做长期努力。

(二)省际空间序

立足长远,东部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协作以最大化正向溢出,这与相对地位变化有关,并与独自升级的空间序有别。表2显示优先序为交通便利1.14、教育支出0.75、医疗卫生0.48、科技文化0.10,抑制序为社保就业-1.20、城乡协调-1.11、一般公共服务-0.39、住房保障-0.33、节能环保-0.22、社会安全-0.01。

第一,协同升级需要“共同项目”。便利的交通运输体系、快捷的金融服务、通达的商业服务属于“共同项目”,既可以提升需方满意度,又可以提升供方利益回报,是协调升级的桥接纽带,在产业结构协同升级中位列第一。

第二,教育是第二位主导因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包括创新之本、协调之本。创新之本指教育是围绕古今中外的共性知识及当代公认知识的民众互动,能增强民族认同感,提升参与世界交流的自信力,推动供求创新。[8]实际上,教育的协调之本更为重要,各地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产品、服务互动,需要有对共性知识的坚守以及特性文化的认同,除了教育之外,很难有“替代项目”能达此目的。

第三,与各省独自升级颇为不同,医疗卫生在省际协同升级上位列第三。尽管在本地属抑制节点,但在省际间则相反,其一,修复成本支付会给异地药品提供、医疗服务设施供给提供发展空间。其二,修复使得省际间人、财、物互动恢复,产生产品、服务外溢。

第四,与各省独自升级有别,协同升级的抑制节点多。无论是社保就业、城乡协调、住房保障、社会安全,还是出口、一般公共服务、节能环保等,某省投入会提升相对地位,使外省资源向其聚拢,从而对外发射负向效应,对此,要加强省际协商,统一行动,减少损耗。

(三)区内空间序

产业结构持续升级方面,各省行为、省际间协作同样重要,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东部区内产业结构升级优先秩序有助于制定共性的财政诱导政策,获得最大认同度,指导产业结构持续升级。在此视野下,表2显示升级序为教育4.95、交通便利1.20、社会安全0.57、科技文化0.34、节能环保0.21,抑制序为医疗卫生-3.72、城乡协调-3.08、社保就业-0.29、住房保障-0.24、一般公共服务-0.01。

第一,教育是产业结构持续升级的首要因素。教育具有创新之本、协调之本,是东部定位升级首靠因素,它能改造人力资源、变革生产方式,且在协调方面至关重要。

第二,交通便利是维护持续升级的“共同项目”。产业结构升级是资源优化配置,需要最大化降低交易成本,交通便利是桥接纽带,可加快产品运转速率、降低融资成本,打通商业服务梗阻,因此,财政在共同桥接纽带上的支出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攻方向。

第三,安全、高效、节能环保是产业结构升级常态。当人均GDP达70000元后,消费结构急剧变化,很大部分是对社会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诉求,内涵深化替代外延扩张,除在教育、交通便利上体现外,也使社会安全、科技文化、节能环保成为第三至五位主导因素。

第四,医疗卫生、城乡协调是修复节点。前者属于人才修复,后者在工业化阶段,随城市经济兴起,呵护农村经济常被忽视。这是因为:其一,几乎所有城乡理论都对农村有偏见,关注转移农村人口与城市布局,却忽视城乡财富共创。[9]其二,劳动力“封闭流”(个人流动通过共同流动或继他人之后的流动来实现)会强化诱发乡村劳动力快速减少。[10]其三,农村除提供衣食功能外,还有很多未发掘功能。

第五,社保、住房、公共服务需联动。地区间经济差异易引发人口偏向聚集,迫使大都市的社保、住房、公共服务提速,导致乐观预期下的人口汇集,打开房地产投机空间,加快人口恐慌式拥入,导致逆城市化。当退出大都市与拥入城市的人口在城郊交汇,则城郊资源争夺,土地用途多变,人文景观破坏频发。

(四)总的空间序(净效应)

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应将省内、省际、区外及正负向溢出一并纳入视野,这样可最大限度地获得认同度,增强信任与共同协作,能在最小损耗下升级。表2显示总的空间序(净效应)分为两大类:促进类有教育5.23、交通便利1.63、社会安全0.57、科技文化0.38、节能环保0.13,抑制类为一般公共服务-0.16、住房保障-0.36、社保就业-0.74、城乡协调-3.50、医疗卫生-3.54。

第一,重点推进创新驱动类节点。包括教育、交通便利、科技文化、节能环保,尤其是教育与交通便利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软一硬两大驱动轮子。

第二,注意社会安全保障节点。定位转型时期,经济换档,增速降低,原有增长方式下的民生欠账、质量危机、环境污染不断暴露,转型期的就业岗位转型匹配,企业适应能力,区域经济失衡等都给社会安全运行带来挑战,因此进行风险预警至关重要。

第三,注重民生领域、城乡协调的政策倾斜。一般公共服务、住房保障、社保就业在地区经济失衡背景下,要由原来追逐效率更多转向人口的均等化策略,甚至还得采取偏向性地加大落后地区投入,虽然这在短期内不利于省会/发达地区民生改善,但长远来看,人口、产业向欠发达地区汇集,则可规避撞向“城郊问题”陷阱,步入城乡财富共创良性轨道。

第四,改变医疗卫生领域重医疗、轻预防倾向。医疗卫生属于人力修复,具有刚性,纷争化解不易,真究根源则是忽视预防的累积暴发。对此,全民免费健身运动、免费体检制度能以最小化的成本投入规避医疗流量矛盾的增加,并可集中财力、精力应对医疗纷争。

四、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产业结构系统中,教育、科技、节能环保是驱动内核,交通便利是桥接纽带,社会安全、社保就业、住房保障、医疗卫生是安全保障,公共服务、城乡协调是润滑剂,总体空间序为:

第一,教育是产业结构升级首要因素,发向省内、省际、区外诱导系数为4.20、0.75、0.28。

第二,交通便利是维护升级的第二因素,发向省内、省际、区外诱导系数为0.06、1.14、0.43,因此,桥接纽带支出是升级主攻方向。

第三,社会安全、科技文化、节能环保是第三至五位主导因素,转型时期,矛盾易发,风险预警至关重要。

第四,民生领域、城乡协调是修复节点,地区经济失衡背景下支出效果难达。

(二)政策建议

第一,实施与人口匹配的教育配置战略,引领城乡一体化。互联网时代下,以教育为突破口,对2800多所高校与2800多个行政县实施市县对接,向其投注动力,重塑再造城乡功能,推进知识、交通便利、科技文化为互动内核的城乡一体化。

第二,政府掌舵产业结构升级的“共同项目”建设。由税收统一筹集交通运输体系基础建设投入资金,并免费向社会提供基础服务,拆除设卡收费,规避各省利益纠葛,最大化交通运输体系的社会效益。在金融服务与商业服务领域,清理规范服务行为,打击投机行为,完善监管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实施诚信黑名单手机推送制,让诚信为升级护航。

第三,实施包容性财政,引领联保联防联治政策。夯实社保就业,遏制住房投机,实施城乡社保一体化,做好社会安全、节能环保联防联治,注重医疗卫生向健身预防转变,建立全民免费体检制度。

第四,重新认识农村,按照平等、多样性、协作、互动、可持续发展的整套核心原则,以未来为导向,注重农村地区的硬设施、软设施建设,确保建立以农村居民和地区为基础的资源管理,挖掘农村未发掘功能,发展城乡全面合作关系,实现城乡互动下的财富创造。

参考文献:

[1]Arnold E. Evaluating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Policy:A Systems World Needs System Evaluations[J].Research Evaluation,2004,13(1):3-17.

[2]刘伟,张辉.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问题[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3(1):98-118.

[3]于泽,章潇萌,刘凤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内生动力:需求还是供给[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4(3):25-35.

[4]石奇,孔群喜.动态效率、生产性公共支出与结构效应[J].经济研究, 2012, (1):92-104.

[5]Lesage J P. What Regional Scientists Need to Know about Spatial Econometrics[J].Review of Regional Studies, 2014, 44(1):13-32.

[6]王保滔,张婷,杨一文.财政政策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分析[J].生产力研究, 2014,(5): 29-32.

[7]罗建国.经济转型中的财政可持续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4):56-63.

[8]张彦通,张妍.研究型大学知识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发展——基于国家创新系统视角的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4):3-7.

[9]Dabson,B.and Jensen,J.and Okagaki,A. and Blair,A.and Carroll,M..Case Studies of Wealth Creation and Rural-Urban Linkages[R].Columbia,MO:Rural Futures Lab,2012:5-18.

[10]Williamson,T.Beyond Sprawl and Anti-Sprawl [A].Williamson,T.Critical urban studies:new directions[C]. New York:SUNY Press,2010:165.

(责任编辑 明 笃)

猜你喜欢

财政支出产业结构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