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意高人一等才能与众不同

2016-10-31丁长缨

求学·素材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行囊高考作文作文题

丁长缨

又一轮高考结束,又一波作文热议掀过。然而“热闹是他们的”,作为新一轮的备考者,我们应该透过表层的“热闹”,去看看新一轮题目所蕴含的选拔导向、检测信息及命题意图等深层内容,使备考做到有的放矢,有备而战。

那么,在写作中,如何让我们的作文避免同质化的倾向,能够让人读后耳目一新,留有印象呢?我认为做到以下两点就可以让你的作文大放异彩、与众不同:

第一,立意要新颖。立意新,则文章新。

第二,立意要深刻。立意深,则认识深。

我们以2016年高考江苏卷的两篇高分作文《亮剑无声处》《于无声处听惊雷》和一般常规文为例,从行文结构的角度看看文章立意的新颖与深刻是如何让作文脱颖而出的。

【真题再现】(2016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如何让自己的作文做到立意新颖与深刻呢?通过以上三篇文章的对比,我认为考生应该树立两种意识:

第一,论证思路由表及里的意识。通过审题,考生明确了行文观点后,应对该观点进行由表及里的探求与挖掘。如果题目是关注个人成长的,考生就要去挖掘成长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因素;如果题目是关注文化的,考生就要去探索古今文化的发展或中外文化的对比等。总之,只有把论证思路纵向化,形成表与里的层次感,你的立意才能走向深层次。

第二,让论点具备思辨性。常规的议论文写作使不少同学养成了以事例来组织文章段落的写作习惯。考生往往根据题意提出一个通用型的论点后,再找二至三则素材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就完事了,通常这二至三则素材也是通用型的。这样的写作思路必然会使自己的文章立意毫无特色。考生只有挖掘出具有思辨性的论点,才能使文章从立意上具备深刻性的特质。2016年高考江苏卷范文《于无声处听惊雷》就是一篇很好的代表作。它以论点“自由的风气让个性彰显”为立足点探讨形成“话长”与“话短”的社会背景,很好地表现出了作者对个性展现、创意展示的认知与思考,同时也展示出了作者的思想深度。这正是这几年高考作文着力倡导与考查考生的重要方面。

下面我以2016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为例谈谈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如何做到让作文立意新颖与深刻。

【真题再现】(2016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我们要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时我们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题目分析】

2016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仍然是材料作文题。仔细分析题目提供的材料,我们会发现材料中的第一句话具有很重要的提示作用。“行囊已经备好”是说已经准备好了旅途中所需的物品,而不是为了旅途要准备什么物品。在考生考卷中出现行囊中应该放上信念、梦想、友情等表述,都是考生没有正确理解该提示语所致。“行囊已经备好”,才会出现材料中描述的后面的情形:有的用到,有的暂时没用,有的没有放入,有的一直伴隨我们。出题人旨在引领我们思考,出现以上类似情景时我们应有什么样的态度。庆幸?懊悔?失望?欣喜?释然?我们写作的重点应该是放在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自己已有的储备。以《囊中有物,人生才有分量》一文为例,我们来看看它的立意角度:

本文以2016年的高考作文题为例,就立意的新颖与深刻性进行了简单实用的操作性指导。当然,同学们在具体练习的时候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自己的文章在立意上实现高人一等的目标。

猜你喜欢

行囊高考作文作文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游子的行囊
行囊
我的行囊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