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摇滚诗人是怎样炼成的

2016-10-28袁越

三联生活周刊 2016年43期
关键词:迪伦首歌专辑

袁越

鲍勃·迪伦一辈子写了将近400首歌曲,其中至少有十分之一可以进入优秀之列。本文试图对迪伦最具代表性的10首歌曲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为大家展示一下迪伦在歌词创作方面的才华。夸张一点说,下面这10首歌的歌词就是迪伦之所以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原因。

一、答案在风中飘

鲍勃·迪伦(Bob Dylan)原名罗伯特·齐默尔曼(Robert Zimmerman),1941年5月24日出生于明尼苏达的小镇希宾(Hibbing)。少年时的迪伦玩过摇滚乐,也和当地的垮掉派诗人们有过接触,但他最崇拜的人是美国民歌鼻祖伍迪·格斯里(Woody Guthrie),为此他改唱民歌,并为自己取了迪伦这个艺名,因为他非常喜欢一位名叫马特·狄伦(Matt Dillon)的西部片英雄。后人猜测迪伦取这个艺名是为了纪念著名诗人迪伦·托马斯(Dylan Thomas),但幼时的迪伦看书很少,还没有读过这位威尔士诗人的作品。成名后迪伦曾经找来一本托马斯的诗集读了一遍,他的评价是:“我们俩的风格不一样。”

迪伦和美国民歌歌手杰克·艾略特在纽约格林尼治村

1961年1月,还不满20周岁的迪伦追随格斯里的脚步,只身一人来到纽约格林尼治村,进入了美国民歌圈子。那时的迪伦还以演唱老民谣为主,1962年在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出版的处女作《鲍勃·迪伦》就是这样一张以翻唱为主的老歌专辑。

那个年代的美国民歌圈是左派的大本营,皮特·西格是大家公认的教父。西格不但为年轻的民歌手们提供了很多现场演出的机会,还创办了一本专门刊登歌词的杂志《小字报》,鼓励他们进行创作。首期《小字报》就刊登了迪伦的一首念白布鲁斯作品《讲讲约翰·伯奇妄想狂布鲁斯》(Talkin John Birch Paranoid Blues),这是迪伦首次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自己的作品。这首歌讽刺了一个名叫“约翰·伯奇会”(John Birch Society)的反共组织对共产主义几近偏执的恐惧,算是旗帜非常鲜明的左派民歌。后来迪伦又创作了好几首抗议民歌,都属于就事说事的那种,一旦这件事结束了,这首歌的生命也就到头了。

《小字报》第6期的封面上登载了迪伦的新作《答案在风中飘》,这首歌标志着迪伦的写作水平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

《答案在风中飘》(Blowin in the Wind)

一个人究竟要走过多少路

才能够长大成人?

一只白鸽究竟要飞过多少海

才可以安睡沙滩?

炮弹究竟要毁灭多少次

才会被禁止,直到永远?

答案在风中飘

一个人究竟要抬头多少次

才能够面对苍天?

一个人究竟得有几只耳朵

才可以听到人民的哭喊?

究竟要死多少人

战争才算有个完?

答案在风中飘

山究竟要过多少年

才能溶入大海?

人究竟要过多少年

才能获得自由?

人究竟能多少次转过头去

假装什么也没有看见?

答案在风中飘

这首歌曾经被中国的中小学校当作练习英语听力的教材加以推广,老师们往往会介绍说这首歌是反战歌曲,因为歌词中确实出现了炮弹和战争等词汇。但其实迪伦只是提了几个问题而已,并没有给出任何答案,也没有明确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当年的一批激进的左派革命者对这首歌很不以为然,觉得它没有任何实质内容,指责迪伦在耍滑头。这个评价有一定的道理,迪伦确实没有给出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年轻的迪伦恐怕也给不出来),但他提出的那些问题却都是具体而又深刻的。这首歌让每一个听到的人都开始思考,这就足够了,因为那答案并不难找,它就在风中飘着。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首歌第一次跳出了就事论事的框架,提出了一个不只是反战运动可以提出的问题,而是所有国家里所有爱思考的人都可以提出的问题,一个更加普遍的问题。这是迪伦首次采用这种避实就虚的方式写歌词,你尽可以说他狡猾,但最终恰恰是这首歌才可能名垂千古,因为只有这样的歌才具有普适性,才会被不同时代、不同立场的人们传唱,成为永恒的经典。

二、暴雨将至

《答案在风中飘》出现在1963年5月27日出版的专辑《自由自在的鲍勃·迪伦》(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中,这是迪伦的第二张唱片,封面上挽着迪伦手臂的那个女孩名叫苏西·罗托洛(Suze Rotolo),是迪伦当时的女朋友。苏珊出身于一个意大利移民家庭,全家都是左派运动的积极参与者,迪伦当年之所以如此热情地投入到抗议民歌的阵营,与苏珊有很大关系。

苏珊还是一个文艺青年,尤其喜欢先锋戏剧和现代派诗歌。迪伦在她的书架上找到了大量现代派诗人的诗集,比如阿蒂尔·兰波 (Arthur Rimbaud)、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Bertolt Brecht)、弗朗西斯·维伦(Francois Villon)和罗伯特·格拉夫斯(Robert Graves)等。这些人(尤其是兰波和布莱希特)极大地影响了迪伦日后的歌词创作,《暴雨将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首歌的起因是美苏双方的一次冒险,后来被历史学家认为是最有可能把“冷战”变成热战的古巴导弹危机。危机最严重的那几天,迪伦和几乎所有美国人一样,以为核战争一触即发,地球即将被毁灭。终于有一天,迪伦觉得应该趁战争还未爆发,赶紧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他先是在一个朋友家里花了一天时间写了一首长诗,又用一首古老的英国儿童歌谣的曲调为它谱了曲,其结果就是下面这首被西格称为“迪伦最出色的作品”的《暴雨将至》:

《暴雨将至》(A Hard Rains A-Gonna Fall)

喂,你到哪儿去了,我的蓝眼睛的儿子?

喂,你到哪儿去了,我亲爱的年轻人?

我在那十二座烟雨迷蒙的山脚下迷了路

我连滚带爬地走过六条高速公路

我走进了一片悲伤的森林

我走出森林又遇到了一打死亡之海

我走过一万里路,却总是走不出坟墓

那猛烈的、呼啸的、急骤的、疯狂的,

那瓢泼般的暴雨将要来临

喂,你看到了什么,我的蓝眼睛的儿子?

喂,你看到了什么,我亲爱的年轻人?

我看到一群野狼围住了一个刚出生的婴儿

我看到一条铺满钻石的大道上竟然没有一个人

我看到焦黑的树枝上鲜红欲滴的血

我看到一屋子的人手上都拿着一把沾血的榔头

我看到一把白色的梯子浸在水中

我看到一万个有话要说的人的舌头都被割去

我看到孩子们手里拿着枪和利剑

那猛烈的、呼啸的、急骤的、疯狂的、

那瓢泼般的暴雨将要来临

喂,你听见了什么,我蓝眼睛的儿子?

喂,你听见了什么,我亲爱的年轻人?

我听见轰鸣的雷声发出了警告

我听见呼啸的海浪似乎要吞噬整个世界

我听见一百名鼓手正急速地敲着大鼓

我听见一万个人正在小声说话,却没人在听

我听见一个人正在挨饿,许多人却在狂笑

我听见一个诗人的歌,可他已经倒在街沟边死去

我听见一个小丑正在街角哭泣

那猛烈的、呼啸的、急骤的、疯狂的、

那瓢泼般的暴雨将要来临

喂,你遇到了什么,我蓝眼睛的儿子?

喂,你遇到了什么,我亲爱的年轻人?

我遇到一个孩子和一匹死去的小马

我遇到一个白人在溜一只黑狗

我遇到一个年轻的女人,她的身体正在燃烧

我遇到一个年轻的姑娘,她给我一条彩虹

我遇到一个人,他被爱所伤

我遇到另一个人,他被恨所害

那猛烈的、呼啸的、急骤的、疯狂的、

那瓢泼般的暴雨将要来临

喂,你将要做什么,我蓝眼睛的儿子?

喂,你将要做什么,我亲爱的年轻人?

我将在下雨之前离开那里

我将走进那幽暗的森林的深处

那里会有许多人,他们两手空空

那里的水中全是毒药

那里山谷中的房子紧挨着潮湿肮脏的监狱

那里刽子手的脸总是隐藏在暗处

那里饥饿是丑陋的,灵魂被遗忘了

那里黑色是唯一的颜色,零是唯一的数字

然后我要说话、要讲述、要琢磨、要思考

我要把事实讲出来,让所有的灵魂都看见

然后我要站在海面上,直到我开始下沉

但我知道我的歌将会传唱下去

那猛烈的、呼啸的、急骤的、疯狂的、

那瓢泼般的暴雨将要来临

在这首歌里,迪伦采用问答的形式,假借一个孩子的回答向听者描述了一个噩梦般的未来世界。里面的每一个场景都很诡异,都可以被毕加索画在他的画里。在歌词结构上,迪伦除了在每段的开头和结尾重复一定的格式外,每段里的句子数目都不相同,而且上下句之间也似乎没什么联系,这种松散的结构更加符合歌中所描述的鬼怪世界。在文字上,迪伦完全脱离了民歌的传统,大量采用了现代诗歌的写作手法,处处可见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的影子。你要想听懂歌词,光从字面上理解已经远远不够了,你必须仔细体会文字背后隐含的意义,而且每个人的体会都可能是不同的。

美国的听众显然一下子还不能适应这种在现代诗歌里经常会被用到的象征手法,以至于每每有记者追问迪伦那些诗句后面的含义是什么。迪伦后来被这类问题弄得很烦,就故意和记者过不去,经常胡说八道,这一点很是得罪了一些记者。不过你得想想,如果诗人北岛每天都得被迫向人们解释他写的每一句诗的含义是什么,那他也得发疯。可是因为迪伦的创作属于民歌的范畴,那些习惯于把流行歌曲当作纯娱乐的记者们就对之另眼相待,总想找出点大众化的解释来,这倒也难为这些娱记了。

有人认为此歌的文学价值要大于音乐价值,但与这首歌词类似的现代派诗歌其实早就在美国文学圈子里存在了,但当时它们都还没能被圈子以外的广大民众所接受。迪伦则为这首诗谱了曲,把它用民众喜闻乐见的民谣的方式演绎了出来,使得它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使得诗中所要表达的想法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从这一点来说,迪伦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奇妙的是,迪伦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丝毫没有让诗歌本身向商业妥协,商业反而被诗歌所利用了,迪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此。

如果说《答案在风中飘》第一次把民歌和政治结合了起来的话,那么《暴雨将至》则第一次把民歌和现代诗歌结合了起来,从此流行歌曲的面貌就被彻底改变了。令人惊讶的是,这两首划时代的歌曲竟然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被先后创作了出来,这不能不归功于迪伦惊人的创造力。他就像一座休眠的火山,即将开始喷发。

三、时代变了

1964年1月3日,迪伦的第三张唱片出版了。这张名为《时代变了》的专辑只花了5天时间就录好了,收录的歌曲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自然是具有政治色彩的抗议歌曲,比如反战的《上帝与我们同在》(With God On Our Side)、反映贫苦农民生活的《霍利斯·布朗的民谣》(Ballad of Hollis Brown),以及讲述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梅德加·埃弗斯(Medgar Evers)被刺杀事件的歌曲《只不过是他们的爪牙》(Only a Pawn in Their Game)等。那时迪伦已经和苏珊分手,开始和被誉为美国民歌女神的琼·贝兹(Joan Baez)交往。贝兹当时比迪伦更有名,政治上也比迪伦更激进,但贝兹却非常佩服迪伦的创作才能,两人相辅相成,关系非常融洽。

1984年7月8日,迪伦在爱尔兰的斯兰城堡举办演唱会。图为前来欣赏演唱会的乐迷

1978年7月14日,迪伦的歌迷背着行李去参加他在英格兰汉普郡布莱克布许(Blackbushe)举办的演唱会 

这类抗议歌曲当中最有力量的当属标题歌曲《时代变了》,这首歌简直就是一篇战斗檄文,迪伦写这类诗歌的能力确实是有目共睹的:

《时代变了》(The Time They Are A-Changin)

无论你们在哪里闲逛

大家一起过来听我讲

你不会没有看见

周围的洪水正在暴涨

很快你的骨髓都会被浸透

不管你想还是不想

你最好赶紧游起泳来

如果你还想活在这个世上

否则你就会像个石头一样沉下水去

因为这个时代已经完全变了样

那些预言未来的作家和评论家们

请一起过来听我说

你们最好睁大眼睛

因为未来正从你们眼前飞过

不要着急下结论

时代的巨轮正在飞速转动着

到底结果会怎样

谁也无法做出预测

今天失败了的人

明天一定会变为成功者

因为时代已经变了

参议员和国会议员们

请你们注意听

不要把持走廊

不要堵住门厅

那些挡道的人

必将得到严惩

战争已经打响

门外炮火隆隆

震得门窗格格作响

震得敌人胆战心惊

时代的脚步正在前进

世上所有的父母亲

请你们过来仔细听

对于自己不懂的事

请你们不要瞎批评

你们的儿女们

不会服从你们的命令

你们走过的那条路

已经老得无法胜任新的长征

如果你们不愿伸出援手

就请你们滚到一边去

不要影响新路建设的进程

时代的车轮将沿着新方向继续前行

界限已然划清

敌我已经分明

现在落在后面的

将来一定是最快的人

现在流行的事情

将来一定会布满时间的灰尘

秩序已然混乱

胜负没人能说得清

现在跑第一的人

将来一定是最后一名

时代的车轮没人能停

如果说在《答案在风中飘》里迪伦只是提出了一连串问题的话,那么在这首歌里迪伦不再问任何人了,他自己给出了答案:时代变了!在这首充满宗教启示录意味的歌曲里,迪伦以一个智者,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以一个领袖的口吻向世界宣告,那些企图阻挡历史车轮的老古董们请你们靠边站,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成气候,但未来是属于我们这些年轻人的,我们终将胜利。

但是,如果你仔细读一读歌词的话不难发现,迪伦在这首歌里除了在提到参议员和国会议员等个别地方有一点儿美国特色外,整首歌没有提到任何特定的人物或者思想。迪伦只是在号召年轻人起来造老家伙们的反,仅此而已。因此,这首歌后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的年轻人中间传唱,成了世界上所有年轻人表达自己心声的共同的圣歌。在这首歌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了迪伦擅长的避实就虚的写作方式,这种方式不止一次被激进革命者所诟病,却也不止一次让迪伦写出了能够流芳百世的名篇。

这张专辑中的第二类歌曲是爱情歌曲,显然与他和苏珊的分手有关。这些歌和专辑里其他那些立场鲜明的抗议歌曲不同,所表达的意境都十分矛盾,看来迪伦在爱情方面并不那么自信。当年这张专辑出版后,许多歌迷都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们心目中的革命领袖要写这么几首软绵绵的情歌,可事实上这几首歌却预示了后来迪伦在歌曲创作上的走向。视角敏锐的迪伦很早就意识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其实要远比现实社会更复杂、更含蓄、更真实,他似乎在通过这几首歌隐约地告诉歌迷,我做不了你们的精神领袖,我其实和你们一样,是个内心充满矛盾的普通人。

四、自由的钟声

1964年8月8日,迪伦的第四张唱片问世了,取名《鲍勃·迪伦的另一面》(Another Side of Bob Dylan)。这个标题看似很聪明,因为专辑中没有收录一首抗议歌曲,似乎想要展示迪伦在其他领域的才能。但实际上这个标题却起错了,因为这张专辑所表现出来的迪伦根本就不是鲍勃·迪伦的另一面,而是迪伦的真面目。迪伦并不是一个天生喜欢政治的人,他更关心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人类的内心世界。

专辑中的两首爱情歌曲非常有名,一首叫《我唯一想做的事》(All I Really Want to Do),每段歌词都是先列举一大堆女朋友对“我”的误解,然后正告对方,“我”其实只想和你做个朋友而已。另一首《那不是我,宝贝》(It Aint Me, Babe)则更进一步,表面上似乎是对女友说,我不是你希望的那个模范情人,但实际上迪伦是在向广大歌迷吐露心声,他不是大家希望的那个精神领袖,他只是一个刚满23岁的年轻人。

这张专辑最棒的歌当属《自由的钟声》,这是迪伦创作生涯中一首非常重要的作品,它摆脱了低层次的男欢女爱,超越了教条式的阶级斗争,体现出民歌歌词中很少见的博爱精神。

《自由的钟声》(Chimes of Freedom)

太阳已经落山,午夜的钟声还未敲响

外面雷声隆隆,我们躲进了走廊

那雷声好似威严的钟声

这自由之钟把暗夜照亮

照亮了那些真正勇敢的士兵,他们拒绝向人民开枪

照亮了那些流亡的人,他们手无寸铁走在逃难的路上

这自由的钟声为在黑夜中向命运抗争的斗士们带来了希望

此刻我们正凝视着这自由之钟的光芒

在这个城市火炉般炎热的夜晚,眼前的景象完全出乎意料

我们躲在墙后,四周的墙壁正越来越紧地把我们环绕

暴雨前那婚礼的钟声刚刚还余音未绝

现在已完全消失在闪电的钟声里,再也听不到

那钟声敲给所有反叛的人,敲给所有的浪子

敲给所有倒霉的人和所有被命运遗忘的男女老少

还有那些被抛弃的人,他们正被绑在火刑柱上忍受煎熬

这自由的钟声在我们的耳边萦绕

巨大而神秘的冰雹正凶猛地砸向地面

好像是老天写下的一部真正奇妙的诗篇

教堂的钟声早已随风远去

留下的是洪亮如钟的雷鸣和闪电

这钟声敲给所有和善而友好的人们

敲给那些思想解放的保护人

这钟声敲给所有那些过时或者前卫的贫穷的画家们

这自由的钟声一直回响在我们的耳边

这闪电把黑夜照得如同大教堂一般明亮

大雨正在对台下所有无名的小人物演讲

这钟声敲给所有那些不能自由地表达意见的人们

这个世界好像理应如此,多少年都一样

这钟声敲给所有聋哑人和失明的人们

敲给那些被冤枉的人、单身母亲和所有落入风尘的姑娘

敲给所有被追捕的犯了轻罪的人,社会已经把他们抛弃

这自由的钟声一直在我们耳边回响

虽然一丝白云在天的尽头显现

无边而浓重的迷雾正慢慢消散

那闪电仍然像一支支利剑

射给那些失去自由的人,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这钟声敲给那些探索者,他们默默地走在寻找真理的路上

敲给那些孤独的恋人,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不一样

还有那些被关在监狱中的无辜而善良的灵魂

这自由之钟正在为我们敲响

回想起来,刚下雨时我们还随意说笑着,盲目乐观

一转眼已经在雨中困了很久,不知道过了多长的时间

终于云消雾散,我们面向天空看最后的一眼

我们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直到那如钟的雷声,渐渐走远

这钟声敲给所有那些痛苦的人,他们孤立无援还有那无数个困惑的、被控告的、被误解的、吸毒的,以及所有境况更糟糕的人们

这钟声敲给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不管他生活在哪个世界

这隆隆作响的自由之钟就出现在我们所有人的眼前

迪伦在创作这首歌时已经彻底离开了民歌圈,进入了垮掉派的圈子里。他开始吸毒,这一点让贝兹不爽,但迪伦却认为这么做可以让他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于是他离开了纽约,跟一群新交的朋友在美国各地游荡,看到了真实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他曾经对朋友说:“看看周围,那么多人把责任推给了枪炮和炸弹这些杀人武器,可这个题材正变得越来越无聊,这个世界所面临的危机要远比炸弹更深一层,这个世界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有那么多的人不自由,大多数人都因为各种原因而没办法讲真话,他们于是就把愤怒发泄到社会上。”在迪伦看来,个人的自由要远比各种主义重要得多,而这个社会中的任何人,不管他是一个劳动者,一个受压迫的黑人,还是一个小市民,一个瘾君子,或者是一个犯了罪的人,只要是人,他(她)就都需要自由,都应该被尊重。

这首歌的歌词就是在那次巡游之后写成的,它标志着迪伦的歌词创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从写作手法上看,这首歌充满了一个个奇异而抽象的意境,为听众描述了一个梦呓般的世界,这种罗列意象的创作手法深受“垮掉的一代”的影响,成了迪伦音乐生涯中期歌词创作的主要特点。从歌曲内容上看,迪伦第一次跳出了为某个特定阶层写歌的框框,第一次把整个人类当作一个整体写进了歌里。从这个角度讲,年轻的迪伦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可是,在那个人人都热衷于各种主义的年代,这首歌被大多数人遗忘了。几年后出版的迪伦精选唱片第一和第二集中都没有收录这首歌,迪伦自己也很少在演唱会上唱它,直到许多年后美国摇滚歌手布鲁斯·斯普林斯廷(Bruce Springsteen)在他参加的为国际大赦组织募捐的巡回义演中翻唱了这首歌,才使人们重新认识到此歌真正的价值。

五、铃鼓先生

上张专辑还有一首重要的歌叫《我的往昔岁月》(My Back Pages),迪伦在副歌中唱道:

我过去曾经老态龙钟

现在比那时候要年轻

这句看似矛盾的话表达了迪伦想要摆脱旧时的束缚,向一个崭新方向前进的决心。果然,1965年3月22日,迪伦的第五张唱片问世了。这张名为《回到根源》(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的新唱片的第一首歌居然是一首插了电的摇滚乐,这让很多原声民歌“死忠粉”们大吃一惊。在那个年代,摇滚乐被认为是属于流行歌曲范畴的,民歌则属于小众音乐,只供那些“有思想”的知识分子欣赏。迪伦当时已经被公认为是美国最优秀的民歌手,但在普通民众当中的知名度并不高。他的这次插电演出很容易被理解成是向商业投降的行为,但实际上迪伦还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开始玩摇滚乐了,一直梦想成为一名摇滚歌手,只不过在纽约的民歌圈里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而已。正好那年披头士乐队登陆美国,一下子把迪伦内心的摇滚热情点燃了,此时录一张插电的摇滚乐专辑其实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迪伦的这次“背叛”却为流行音乐开拓了一个崭新的方向,从此流行歌曲不再只是少男少女们发泄青春期过剩精力的手段了,它还可以是有思想的。事实上,正因为有迪伦在前面开道,流行歌曲从此便不再只是以爱情为中心的口水歌了,它还可以是严肃的诗歌,流行歌手也不再必须是长相好看的偶像了,像迪伦这样的用真嗓子唱歌的普通人也可以成为歌星。于是我们这才有了U2乐队,有了斯汀(Sting),有了斯普林斯汀,有了罗大佑,有了崔健,有了许巍。

换句话说,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听到各种各样的流行音乐,那些所谓“有思想”的知识分子们之所以能从打榜歌曲中找到自己的真爱,和迪伦的那次勇敢的尝试有着直接的关系。

不过,迪伦毕竟是首次尝试,并没有放得太开,专辑中最重要的一首歌仍然是用不插电的民歌形式演绎的,这就是《铃鼓先生》:

《铃鼓先生》(Mr. Tambourine Man)

喂!铃鼓先生,请为我弹奏一首歌曲

今晚我毫无倦意,也无处可去

喂,铃鼓先生,请为我弹奏一首歌曲

明天早晨我将在那叮当的铃鼓声中随你而去

(重复)

我今晚刚刚建起的大厦已经变成了瓦砾

从我的指缝间流失

我却茫然地呆立着,毫无睡意

不知为何我异常疲倦

可我也没有地方可去

古老而空荡荡的街道一片死寂

带我去旅行,向我展示你那艘魔船的神奇

我失去了感觉,我的手没有一点力气

我的双脚也已麻木,只有依靠我的靴子

带着我向陌生的地方走去

我愿意去任何地方,甚至一个人去流浪

请让舞蹈的魔力附上我的身体

我一定尽情地旋转,直到耗尽所有的力气

你也许听见我疯狂地大笑,在阳光下跳舞

那其实没什么,我只是在逃向别处

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挡我的脚步

如果你听见一个人伴着你的鼓声朗诵诗句

那只是一个小丑,他衣衫褴褛

你完全不必在意

他追逐的只是一个影子而已

请带领我消失在烟雾般的意识里

走过一片片静止的树叶,越过时间的废墟

穿过一棵棵惊恐的大树,它们显得那么神秘

来到多风的海滩,让那些无谓的悲伤都离我远去

让我在布满钻石的天空下舞蹈,一只手在空中自由挥舞

我的身影倒映在海边,沙堡把我围在中间

所有的记忆和命运都被淹没在海底

让我忘记今天,直到明天来临

这首歌的前两段,迪伦自比一个才思枯竭的艺术家,在一个不眠之夜为自己艺术创造力的丧失而忧虑。第三段,迪伦决定求助于艺术之神,让他为自己指引方向。与通常的比喻不同的是,在这里艺术之神不是一位女性,而是一个敲着铃鼓(一种四周镶着金属片的小圆鼓)的男性。第四段,迪伦提醒这位艺术之神,自己从前偶尔冒出的灵感完全不能算数,那只不过是些虚幻的东西,没有任何意义。最后一段,迪伦再一次请求艺术之神为他指明前进的方向,把他带到一个超越世俗困扰的精神世界,带到一个超越时间的永恒世界。

此歌一直被人们认定是一首关于毒品的歌曲,歌里出现的“旅行”和“烟雾般的意识”等词句很容易让人们往那方面想。不过,虽然谁也不能说迪伦没有那个意思,但如果我们总是围绕着毒品打转,就将低估了此歌所蕴涵的深刻意义。这首歌与整张专辑里其他那些语意朦胧的歌曲有着明显的不同,它非常明确地(按照迪伦的标准)告诉听众:迪伦将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那藏在他心中的艺术之神,任何事情都阻挡不了他的决心。

这首歌后来被飞鸟乐队(The Byrds)用摇滚乐的手法翻唱,成为美国流行歌曲排行榜的第一名。这是迪伦创作的第一首排行榜冠军单曲,它的成功标志着民歌摇滚(Folk Rock,也有人译成民谣摇滚)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诺贝尔奖委员会所说的“(迪伦)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赋予了新的诗意表达方式”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的,迪伦为摇滚乐赋予了灵魂,将其引入了文学的正轨。

1.1968年,迪伦和妻子莎拉及他们的儿子在伍德斯托克的家中2.1941年5月24日,迪伦出生于明尼苏达州德卢斯市的这所房子里3.迪伦位于洛杉矶附近马里布海滨的豪宅

六、像一块滚石

1965年8月30日,迪伦的第六张唱片问世了。这张命名为《重返61号公路》(Highway 61 Revisited)的唱片被认为是美国摇滚史上最重要的唱片之一,因为它收录了下面这首在很多摇滚榜单上排名历史第一位的单曲:

《像一块滚石》(Like a Rolling Stone)

从前你生活优裕,穿着时髦

经常扔给乞丐们一些小钞票

人们告诉你说:“你的好日子长不了”

你以为他们是在开玩笑

对于那些无所事事的人

你曾经轻蔑地嘲笑

可现在你说话的声音却越来越小

你也不再像从前那么骄傲

因为你自己饭都吃不饱

那是种什么感觉

你无家可归

你默默无闻

像一颗滚动的石子?

孤傲的小姐,你曾经进了最好的学校

可那是在混日子,这你自己也知道

至于怎么过苦日子,那可从来没人教

可你发现,眼前的路只剩下这一条

你曾说你无论如何也不会

去和一个来历不明的流浪汉打交道

可你现在却发现他可不跟你开玩笑

望着他空洞无神的眼睛

你问他愿不愿意加点钞票

那是种什么感觉

你孤立无援

你无家可归

你默默无闻

像一颗滚动的石子?

马戏团的小丑们来为你耍把戏

可你没有注意到他们其实对你很不满意

你一直没有明白一个道理

绝不能靠别人来为自己提供前进的动力

你曾经和你的外交官共乘一匹黄马

他肩膀上还有一只来自暹罗的小猫咪

可你却痛苦地发现

他绝不是你想要的人

因为他偷走了你所有的东西

那是种什么感觉

你孤立无援

你无家可归

你默默无闻

像一颗滚动的石子?

你像个公主站在高塔上面对衣冠楚楚的臣民

他们饮酒作乐,以为天下从此太平

他们互相交换着昂贵的珠宝首饰

可我劝你最好去当铺把钻戒换成现金

那个衣衫褴褛的拿破仑,和他所说的话

曾逗得你很开心

他在叫你,你无法拒绝,快过去

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你也就无所顾忌

你浑身透明,藏不住一点秘密

那是种什么感觉

你孤立无援

你无家可归

你默默无闻

像一颗滚动的石子?

表面上看,迪伦在这首歌里对一个落魄的女性朋友大加嘲讽,许多地方甚至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但实际上歌中那四段歌词完全不重要,它们纯粹是为那段著名的副歌做铺垫用的。迪伦几乎是呐喊着把那几句歌词吼了出来,像是要把它们狠狠地扎进听者的心中。从语法上讲,这段副歌是一句问话,但其实它更像是一句警告。迪伦根本不想知道答案,他只想让听众扪心自问:你终于要自己照看自己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准备好了吗?

这个副歌击中了很多年轻人的心。在那个民权运动开始走入死胡同的1965年,在那个介于肯尼迪被刺和越战升级之间的动荡的1965年,在那个成年人与年轻人之间越来越缺乏理解的1965年,在那个传统价值观正在被年轻一代彻底抛弃的1965年,每一个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人都会被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问住,就像被一声响雷击中。

这首歌被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当作单曲出版了。为了把整个歌曲录在一张45转单曲唱片上,公司把这首长达6分钟的歌分成了两半,可广播电台的DJ们都会把两面连起来重新翻录在磁带上,这样就可以不间断地播放了。这首歌从歌词到配器再到演唱都完全不同于当时的流行歌曲,人们从没听到过这么恶狠狠的歌词,这么复杂多样的配器,和这么愤怒的演唱。年轻的迪伦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又一次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此歌很快就在排行榜上上升至第二位,成为迪伦自己唱的第一首货真价实的热门歌曲。从此迪伦才真正地从民歌圈子里走了出来,进入了广大老百姓的生活中。一位乐评人回忆说,他有一次去参加迪伦的演唱会,有位听众来晚了,当时迪伦正好一个人在台上演唱原声民歌,那个人听了一会儿,便不解地问身旁的这位乐评人:

“请问,台上的这位是谁?”

“你是来听谁的演唱会的?”这位乐评人好奇地反问。

“鲍勃·迪伦,唱《像一块滚石》的那个人。”

这位乐评人后来再次回忆这段小插曲时说,这件事让他开始相信,迪伦的听众已经完全扩展到非民歌圈子里去了。

举个也许不恰当的例子,这就好比宋冬野虽然写了一首很流行的《董小姐》,但那也只是在民谣圈里有点名气而已,普罗大众并不认得他。相比之下,同样曾经是小众音乐圈宠儿的汪峰唱起了励志摇滚乐,这才成为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主流歌手。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还促成了许多年轻人投身于摇滚乐。据斯普林斯廷回忆,他是在他妈妈的汽车音响里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那是他第一次听到迪伦的歌,这首歌对于一个15岁少年的震撼至今回忆起来还能让他感动。斯普林斯廷后来说了一句流传很广的话:迪伦的歌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就像当年“猫王”用音乐解放了人们的身体一样伟大。

七、荒芜之街

上张专辑里除了收录有《像一块滚石》之外,还收录了一首非常重要的歌曲,这就是被很多迪伦死忠歌迷视为最爱的《荒芜之街》。这是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垮掉派诗歌,迪伦用长达10段的歌词描述了一个荒诞的鬼魅世界。在这条荒芜的街道上,各色各样的奇怪人物频繁出没。人们可以见到《圣经》中的人物该隐、亚伯、诺亚和乐善好施的撒马利亚人,历史人物爱因斯坦、诗人庞德和T.S.艾略特,以及传奇人物奥菲利娅、罗密欧、巴黎圣母院的驼背敲钟人卡西莫多和歌剧院魅影中的蒙面人等人物,这些人不知道为什么到这里来,也不知道将向哪里去。整首歌充满了抽象的暗示和荒诞的象征,迪伦似乎是想通过这首歌为我们描述一个他眼中的真实美国。

不过,因为原歌实在是太长了,下面只翻译其中的一段,读者可以大致体会一下这首歌的味道:

爱因斯坦装扮成罗宾汉的模样

提着一只装满记忆的大衣箱

一个小时以前他刚从这里走过

和他的朋友,一个嫉妒的和尚

他看上去可怕异常

他向路人要了一支香烟

又跑去嗅了嗅排水管

一边还朗读字母表

你现在也许不会多看他一眼

但是他当年可是家喻户晓

因为他曾在这条荒芜之街上

拉过电子小提琴

这首歌长达11分21秒,是整张专辑中唯一一首没有用鼓和钢琴伴奏的歌。根据录音棚的记载,此歌原本是有一个乐队版本的,但迪伦对它很不满意,后来制作人从被誉为“乡村音乐之都”的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请来了一个名叫查利·麦考伊(Charlie McCoy)的吉他手,为此歌配上了极为出色的电吉他伴奏,加上迪伦自己的木吉他和背景里若隐若现的贝斯,一首全新风格的歌曲就这样诞生了。

专辑中收录的这个新版本的效果几近不插电的原声,麦考伊的吉他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没有这段即兴伴奏,只是迪伦纯粹的诗朗诵的话,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不可能像今天这样风靡全球。

后来有人评价说,这首歌之所以会成功,就是因为它回到了诗歌的传统,那就是吟唱。这次迪伦的获奖也说明诺贝尔奖评委们终于意识到歌对于诗而言有多么重要,两者其实是密不可分的。

八、和孟菲斯布鲁斯一起塞进车厢

1966年5月16日,迪伦演艺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张唱片问世了。这张名为《美女如云》(Blonde on Blonde》的唱片是迪伦的第七张唱片,也是摇滚史上第一张双唱片,两张密纹唱片加起来时长将近73分钟。

这张唱片的录制过程十分神奇。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事先预定了纳什维尔的一间录音棚,然后把当地最好的乐手请来助阵。可迪伦来到纳什维尔时歌还没写好呢,于是这帮当时美国最优秀的乐手便在录音棚里打乒乓球或者玩纸牌消磨时间,迪伦则跑到附近一家旅馆里写歌,写好几首就进棚录几首,然后再回到旅馆里接着写,专辑中的14首歌基本上都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这张专辑里有不少好歌,第一首《雨天丽人第12和第35号》(Rainy Day Women #12&35)就诞生了摇滚史上最经典的一句双关语歌词:

1984年,迪伦在德国柏林的温布尼举办演唱会。图为策划这次演出的音乐经纪人比尔·葛汉姆在后台

但是我并不感觉孤独

每个人都应该被扔石头

这里的“被扔石头”既有《圣经》中被众人投石惩罚的意思,也有吸毒高了的意思。至于听众会怎么理解,迪伦就不管啦。

除此之外,《我要你》(I Want You)和《就像一个女人》(Just Like A Woman)也都是非常流行的好歌,后者是迪伦被翻唱最多的歌曲之一。但专辑中的3首长歌却是歌迷公认的珍品,其中《乔安娜的视角》(Visions of Johanna)和《低地的愁容女士》(Sad-Eyed Lady of the Lowlands)名气最大,但下面这首歌却最有趣:

《和孟菲斯布鲁斯一起塞进车厢》(Stuck Inside Of Mobile With The Memphis Blues Again)

噢,流浪汉一边画着圆圈

一边围着街区转

我问他为什么这样

虽然我知道让他说话很难

女士们对我很好

送给我胶布条

但在内心深处

我知道我已经无处可逃

噢,妈妈,这怪事是否能很快结束

我又一次被塞进了汽车车厢

和孟菲斯布鲁斯一道

莎士比亚,他就出现在这街上

他穿着一双尖头皮鞋,手里还拿着一个小铃铛

他正在和一个法国姑娘讲话

她说她跟我是老相好

我想给她写封信

看看她是否在撒谎

但是邮件被偷走了

邮箱也被别人锁上

噢,妈妈,这怪事是否能很快结束

我又一次和孟菲斯布鲁斯一道

被塞进了汽车车厢

蒙娜跟我说

别沿着铁路走

她说那些铁路工人

喝你的血就像在喝酒

啊,我说,“我怎么不知道

不过,我只碰到过一个

他吸我的眼睫毛

并一拳打掉了我的香烟”

噢,妈妈,这怪事是否能很快结束

我又一次和孟菲斯布鲁斯一道

被塞进了汽车车厢

爷爷上周刚刚死去

现在他已经被埋在了石头下

每个人都在谈论

说他们是多么惊讶

不过,我早已料到

我知道他早已经变疯啦

他在梅恩街当街点起一堆火

并用枪把火打出一个个洞眼

噢,妈妈,这怪事是否能很快结束

我又一次和孟菲斯布鲁斯一道

被塞进了汽车车厢

参议员来到了这里

向每个人展示他的手枪

他还散发免费门票

让人去参加他儿子的婚礼

我却差点吃了官司

实在是运气太差

我因无票被人抓住

当时我正躲在一辆卡车下

噢,妈妈,这怪事是否能很快结束

我又一次和孟菲斯布鲁斯一道

被塞进了汽车车厢

牧师看上去十分惊讶

当我上前问他

为什么把二十磅重的新闻标题

钉在胸前的衣服上

但他马上对我开骂

我小声反驳说,“你又没法隐藏

你其实就和我一样

但愿你能满意”

噢,妈妈,这怪事是否能很快结束

我又一次和孟菲斯布鲁斯一道

被塞进了汽车车厢

雨人给了我两剂药

然后他说,“马上服”

一服是得克萨斯草药

一服是铁路工人常喝的杜松子酒

像个傻瓜一样我居然把它们混了起来

这药僵住了我的大脑

从此人看上去更丑了

我也失去了时间的概念

噢,妈妈,这怪事是否能很快结束

我又一次和孟菲斯布鲁斯一道

被塞进了汽车车厢

露西让我去看她

在她工作的南方酒馆边的咸水池

我可以免费看她跳舞

在她的巴拿马月亮底下

我说,“别开玩笑了

你应该知道我有了舞伴”

她说,“你的舞伴只知道你需要什么

而我却知道什么是你想要的”

噢,妈妈,这怪事是否能很快结束

我又一次和孟菲斯布鲁斯一道

被塞进了汽车车厢

砖头落在了格兰德街上

霓虹灯疯子正踩着它们向上爬

那些砖头巧合般地落在那里

好像是谁设计好了

我则耐心地坐在这里

等待一个答案

我必须付出怎样的代价

才不至于再次落入这个怪圈

噢,妈妈,这怪事是否能很快结束

我又一次和孟菲斯布鲁斯一道

被塞进了汽车车厢

请原谅,我很难翻译得更好了,因为原歌就是这样充满了一个个不知所云的形象和场景,这些场景似乎都代表了那令人尴尬的现实社会,迪伦似乎是在暗指正日益变得荒诞的美国。最后一段告诉听众,作者自己正在设法逃出这个怪圈,似乎是在暗指迪伦对自己目前的处境十分不安。

由于歌词的模糊性,有许多所谓的“迪伦学家”都曾试图对每一段歌词所涉及的场景加以解释,但他们每个人的解释都不一样。其实这首歌的歌词是迪伦那个时期创作的歌曲的典型代表,意象模糊的歌词让迪伦的歌迷很容易陷进一种想要揭示歌词奥秘的状态而不能自拔,歌曲配器的复杂性也加深了这些歌曲的神秘性,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迪伦的歌都很耐听的原因吧。

在我看来,迪伦的很多歌曲表达的只是一种情绪而已。听者只要进入这种情绪之中,就不难理解迪伦的处境了,也就会开始欣赏迪伦的才华所在,这就是荒诞派诗歌加上摇滚配乐之后展现出来的神奇魅力,这样的闪光点在这张专辑中比比皆是。

迪伦演艺生涯的第一阶段就这样结束了。他在1963~1966这四年里一共出版了6张唱片,几乎每一张都堪称是美国流行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迪伦在那段时间里展现出来的才华是现象级的,纵观世界音乐史,还没有哪个歌手或者哪支乐队的4年能和迪伦的这4年相提并论。

必须承认,毒品是支撑他完成这一系列经典唱片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但吸毒摧毁了迪伦的身体,他在《美女如云》出版后不久便在伍德斯托克的家附近出了车祸,从此便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

九、沿着瞭望塔

因为迪伦团队封锁了消息,谁也不知道那次车祸到底发生了没有,以及迪伦的受伤程度到底有多严重。近年来流行的说法是,迪伦确实出了车祸,但没有媒体宣传得那么严重。迪伦隐退的真正原因是他太累了,常年的巡演和创作把迪伦的身体搞垮了,他就像一支快要烧尽的蜡烛,急需休养生息。于是他借此机会和自己的新婚妻子萨拉·朗兹(Sarah Lownds)躲进了伍德斯托克密林中的小屋里,一边戒毒一边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生活,寻找新的方向。

就在迪伦与世隔绝的这段日子里,整个美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致幻剂LSD的催化下,旧金山在1966年迎来了“爱之夏”(Summer of Love),进而演变成一场轰动全世界的嬉皮士运动,美国的年轻人公开打出了性解放的旗号,在迷幻摇滚乐的伴奏下,开始向旧秩序宣战。

就在全国一片喧闹的气氛中,1967年12月27日,沉寂了一年半的迪伦悄然复出,出版了一张名为《约翰·韦斯利·哈丁》(John Wesley Harding)的新唱片。歌迷们惊讶地发现,这张专辑恢复了vnvnis上帝粒子胡rr民歌时期的安静,在类似乡村音乐风格的简单伴奏下,迪伦居然唱起了富含宗教意味的歌曲:

《沿着瞭望塔》(All Along the Watchtower)

“应该有办法逃出去,”小丑对小偷说,

“这里混乱不堪,我无法解脱。

商人们喝光了我的酒,农夫们随便刨挖我的土地,

他们当中没有人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

“没必要那么着急,”小偷慢悠悠地说道,

“许多人都知道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但是你我早就过了那个阶段了,这不是我们的命

所以我们别假装痛苦了,时间已经不早了。”

沿着瞭望塔,王子们正在四处张望

女人们来来去去,还有许多赤脚的仆人

远处一只野猫发出了不祥的叫声,

两个骑马的人渐渐走近,四周围狂风呼啸。

在这首歌里,那个马戏团小丑就是迪伦本人,他正在抱怨商人们利用他的才能赚到了大钱,可却一点也不尊重他的艺术。就在这时,那个代表理性的小偷出来说话了。他劝告迪伦说,我们不应该被这些世俗的事物蒙住了眼睛,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值得我们去关心。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呢?这就要从瞭望塔的典故说起了。这个典故来自圣经中的《以赛亚书》,有人站在瞭望塔上观察,发现远处有两个骑马的人向塔的方向走来,这人便去问以赛亚,这位希伯来的大预言家立刻说道:“巴比伦王朝毁灭了!”在伍德斯托克家中熟读了《圣经》的迪伦借用了这一典故,向世人发出了警告:这个世界就要毁灭了!就在“爱之夏”刚刚过去不久,全国上下还沉浸在放纵的快乐中的1967年底,躲在伍德斯托克乡村的迪伦就已产生了不祥的预感。事实证明他的预感是对的,美国的年轻人很快就厌倦了大城市里的动荡生活,纷纷回归乡村,回归家庭,学着迪伦的样子唱起了乡村歌曲。

十、愚蠢的风

谁知,就在全国一片祥和的气氛中,迪伦却再次躁动了起来。1975年1月20日,又一张出色的摇滚专辑《血迹》(Blood on the Track)出版了。新专辑包括10首歌,风格多样,但下面这首是公认的最佳:

《愚蠢的风》(Idiot Wind)

有人盯上了我,他们在媒体上胡乱编造有关我的报道

我希望这些人住嘴,可他们到底何时停止我可不知道

他们说我杀了一个叫格雷的人,带着他的老婆去了意大利

她继承了一百万的财产,她死后这钱就都归了我

我运气真好,想躲都躲不掉

人们每天都会碰到我,可大家都忘记了正常的行为举止

他们的脑子里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关于我的夸张故事

可就在昨天,甚至你也来问我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不敢相信,经过了这么多年,你还不知道这是我最讨厌的事

我的可爱的女士

每次你一动嘴,就会刮起一阵愚蠢的风

顺着后面的小路刮向南方

每次你的牙齿一动,愚蠢的风就将吹起

你真是一个白痴

你还记得怎样呼吸,这真是一个奇迹

算命的人告诉我要当心闪电

我已经好久没有和平与安逸,我都忘了那是怎样一种感觉

那里有个士兵站在交叉路口,货车里冒出浓烟

你不知道,也不敢相信,在输掉了所有战斗之后

他却赢得了整个战争

我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路边,脑海里追忆着过去的感觉

你骑在栗色母马上的形象掠过我的脑际,让我感到一阵眩晕

你伤害了我最爱的人,并用谎言掩盖事实真相

总会有一天你躺在沟里,眼睛周围有无数苍蝇嗡嗡乱叫

你的马鞍上血迹斑斑

愚蠢的风,吹过你坟墓上的野花

吹过你屋内的窗帘

每次你的牙齿一动,愚蠢的风就将吹起

你真是一个白痴

你还记得怎样呼吸,这真是一个奇迹

重力让我们沉静下来,命运却把我们分成两半

你驯服了我笼中的狮子,却无法把我的心彻底改变

现在每件事都颠倒了,车轮彻底停了下来

好的变成坏的,坏的变成好的,当你觉得自己达到顶峰时

你却正在落向深渊

在婚礼上我终于注意到,你的堕落的举止让你无法辨别是非

我已经记不住你的脸,你的嘴唇也变了,你的眼睛不愿和我相对

第七天的时候牧师穿着黑衣服,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看着房屋被大火烧毁

在一丛柏树旁,我站在车边等你,直到春天慢慢变成了深秋

愚蠢的风转着圈子,围绕着我的头骨

从大库力水坝到美国首都

每次你的牙齿一动,愚蠢的风就将吹起

你真是一个白痴

你还记得怎样呼吸,这真是一个奇迹

我失去了对你的感觉,我甚至不想去碰那本你读过的书

每次我从你的门前走过,我都希望那不是我

沿着高速公路,沿着那条轨迹,沿着通往极乐世界的路

在满天星斗下,我追寻着你,对你的记忆萦绕在我的脑际

还有那曾经属于你的荣耀

这是我最后一次被欺骗了,我终于得到了自由

在那条横跨在你我之间的界线上,我和那头咆哮着的野兽告别

你永远不会知道我所受的伤害,永远不会理解我忍受的痛苦

我也永远不会理解你的圣洁,或者你的那种爱情

这真让我感到十分抱歉

愚蠢的风吹过我们衣服的扣子

吹过我们写的所有的文字

愚蠢的风,吹过我们身上的尘土

我们都是傻瓜,宝贝

我真不明白我们居然没被饿死

在这首歌里,迪伦再次展示了他在骂人方面的天赋,把那个无名的“她”骂了个狗血喷头。没人知道他为什么愤怒,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当时迪伦正和妻子萨拉闹别扭。两人果然在两年后正式离婚,结束了这段长达12年的婚姻。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当时年仅34岁的迪伦提前出现了中年危机。他的前30年过得实在是太精彩了,到34岁时便已历尽人间沧桑。而流行歌坛又是一个典型的吃青春饭的行业,因为歌迷的平均年龄很低,如果一名歌手不能激发年轻人的兴趣,他便失去了大部分价值。30岁的迪伦提前遇到了这个瓶颈期,他本人又绝不愿意向比他小10岁的年轻歌迷妥协,便只能选择淡出这个行业了。

事实上,《血迹》是公认的迪伦演艺生涯的最后一张经典专辑,之后迪伦虽然一直在出新唱片,也不时有一两首好歌出现,但无论是歌曲的整体质量还是在歌迷中的影响力都远不如60年代了。事实上,既然迪伦一直坚持走自己的路,这就是最顺理成章的结局。

纵观迪伦的演艺生涯,公平地说,他是一位平庸的歌手,不错的吉他手,出色的口琴演奏家,优秀的作曲家,天才的词作者。这么说不是有意贬低迪伦在其他方面的成就,而是说明迪伦最伟大的成就就是他写的那些歌词,诺贝尔文学奖就是对这些歌词的艺术成就所做的最重要的肯定。

猜你喜欢

迪伦首歌专辑
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专辑
就是这首歌
两张专辑,你更喜欢哪张? 区瑞强《致敬 Beyond》/张玮伽《你最珍贵》
鲍勃·迪伦艺术大展
鲍勃·迪伦
鲜红的红旗是首歌
SNH48组合7SENSES推出第三张迷你专辑《天鹅(SWAN)》
鲍勃·迪伦歌词中的社会正义表现
欧美音乐 鲍勃·迪伦
傻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