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意与造型 倪元璐与董其昌书《舞鹤赋》

2016-10-28衣若芬

紫禁城 2016年4期
关键词:鲍照董其昌文本

衣若芬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教授、中文系主任。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学与图像艺术、东亚汉文学与文化交流

寓意与造型倪元璐与董其昌书《舞鹤赋》

衣若芬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教授、中文系主任。
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学与图像艺术、东亚汉文学与文化交流

在晚明文人倪元璐(一五九三年~一六四四年)的存世书迹中,行草《舞鹤赋》横卷以三十点四×九百零九点八厘米的尺寸最属巨制。和倪元璐大多数的书作一样,《舞鹤赋》除署名「元璐」,并未纪年。由题跋所云「予承乏南雍」,知其任南京国子监司业;据倪元璐之子倪会鼎所撰《倪元璐年谱》,时为崇祯二年(一

六二九年),倪元璐三十七岁。第二年暮春,倪元璐即量移右中允,离开南京。

《舞鹤赋》书南朝鲍照的作品《舞鹤赋》,文末钤「倪元璐印」、「太史氏」印。经香翰屏(一八八九年~一九七八年)、张大千(一八九九年~一九八三年)等人收藏,卷首「舞鹤赋」三字下,钤有香翰屏的「香氏」、「珠浦人家」印,以及张大千的「不负古人告后人」等印。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关于倪元璐书《舞鹤赋》的研究,学者大多从书法技艺的传承角度,讨论倪元璐学习颜真卿(七〇九年~七八四或七八五年)和苏轼(一〇三七年~一一〇一年)的轨迹,也就是字体形态的来源。这样的探究方法,考虑的是书法作为以笔墨线条构成形象的视觉艺术,「如何写」的问题。

清人绘 倪元璐画像轴安徽博物院藏

此外,我们还可以关注书法家所写的文字内容,究竟想传达什么意思?一些相关的图录和研究论着为倪元璐书《舞鹤赋》做了「释文」,「释文」呈现了《文选》卷十四里鲍照(四一四年~四六六年)的赋文,

以及倪元璐在书鲍照赋文后的题跋。倪元璐的题跋连系着他「为何写」和「写什么」的原由,解释这件书迹存在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如何写」(how),以及「为何写」(why)、「写什么」(what),可以概括为「造

型」和「意义」两个层面。笔者以为,倪元璐的《舞鹤赋》在「意义」的层面仍有深入解析的空间,对比也书写鲍照《舞鹤赋》的董其昌(一五五五年~一六三六年)作品,可以更显示其内涵。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走进企业,了解跨境电商的实际运营状况。也可将企业专家请到学校来,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清人绘 董其昌像轴故宫博物院藏

用「文本」(text的)概念来说,鲍照的《舞鹤赋》是倪元璐《舞鹤赋》的「前文本」,倪元璐所书《舞鹤赋》是将鲍照赋文视觉化的「中文本」,加上赋文后的题跋,即个人自题以及叶公绰(一八八一年~一九六八年)为张大千所书题跋等等,是为「后文本」,中国书画的装裱形制和题写文化使得作品的「后文本」得以随时代而扩展增生,形成绵延丰富的文本意涵。「前文本」、「中文本」和「后文本」之间互为参照文本的关系,建构了文本的生命世界。因此,要理解倪元璐书迹《舞鹤赋》的意义,便必须从研读各阶段文本着手。

鲍照《舞鹤赋》原文如下:

明 倪元璐 舞鹤赋纸本 纵三〇·四厘米 横九〇九·八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散幽经以验物,伟胎化之仙禽。锺浮旷之藻质,抱清迥之明心。指蓬壶而翻翰,望昆阆而扬音。帀日域以回鹜,穷天步而高寻。践神区其既远,积灵祀而方多。精含丹而星曜,顶凝紫而烟华。引员吭之纤婉,顿修趾之洪姱。叠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朝戏于芝田,夕饮乎瑶池。厌江海而游泽,掩云罗而见羁。去帝乡之岑寂,归人寰之喧卑。岁峥嵘而愁暮,心惆怅而哀离。

于是穷阴杀节,急景凋年。凉沙振野,箕风动天。严严苦雾,皎皎悲泉。冰塞长河,雪满群山。既而氛昏夜歇,景物澄廓。星翻汉回,晓月将落。感寒鸡之早晨,怜霜雁之违漠。临惊风之萧条,对流光之照灼。唳清响于丹墀,舞飞容于金阁。始连轩以凤跄,终宛转而龙跃。

踯躅徘徊,振迅腾摧。惊身蓬集,矫翅雪飞。离纲别赴,合绪相依。将兴中止,若往而归。飒沓矜顾,迁延迟暮。逸翮后尘,翱翥先路。指会规翔,临岐矩步。态有遗妍,貌无停趣。奔机逗节,角睐分形。长扬缓鹜,并翼连声。轻迹凌乱,浮影交横。众变繁姿,参差洊密。烟交雾凝,若无毛质。风去雨还,不可谈悉。既散魂而荡目,迷不知其所之。忽星离而云罢,整神容而自持。仰天居之崇绝,更惆怅以惊思。

当是时也,燕姬色沮,巴童心耻。巾拂两停,丸剑双止。虽邯郸其敢伦,岂阳阿之能拟。入卫国而乘轩,出吴都而倾市。守驯养于千龄,结长悲于万里。

在汉魏六朝咏物赋的书写传统中,鲍照沿袭了一贯的托物言志笔法,想象一只本来逍遥自得于天界的仙鹤,某日游历凡间而被人捕获。时值严冬,仙鹤和寒鸡、霜雁一样忍受恶劣的气候,尽管它仍然有迷眩世人的舞姿,但毕竟失去了自由。

倪元璐以行草大字书写了全篇鲍照《舞鹤赋》,五百二十二字,一百零六行。三十厘米多的高度,每行少则三字;多则六字,行间距大于字间距,形成左右疏朗,上下较密的格局。焦墨渴笔,飞白屡现。其中「顶凝紫而烟华」句,倪元璐误「紫」为「指」;「临岐矩步」句,误「矩」为「举」,故而在文末另书「紫」、「矩」二小字。

相较于大约书写于同时的倪元璐其他书迹,《舞鹤赋》虽然用了草书的字体,整体显得刻意规矩有序。或认为此篇章法不顺,行笔不纯熟,有力不从心之态;叶恭绰则盛赞:「雄强茂密如读秦汉篆隶。」姑不论如此截然不同的评价孰是孰非,从倪元璐的书写心境背景庶几得以窥其堂奥。

倪元璐书《舞鹤赋》的「后文本」自题跋里,说明他写《舞鹤赋》的原由:

客有遗以双鹤者,朱顶绿足,驯扰潭侧。虽啄顾自如,神殊不王。一日翅成,望飈起舞,折木衔枝,吞吐云汉,为明远形容所未及。今书前赋,以所及见其未及,若或遇之耳。

有人赠送倪元璐两只丹顶鹤,鹤在水边悠然自适地度日。一天,双鹤迎风翩然起舞,它们口衔折断的枝条,时隐时现于天际。这般景象,超越了鲍照《舞鹤赋》所描述,于是倪元璐既借鲍照赋文代言,又强调自己略胜一筹之处。换言之,「前文本」是「中文本」的依据,从「后文本」的补充显示「前文本」与「中文本」的差异,此差异至少含括三点:

明 倪元璐 行书求归不允诗轴绫本 纵一六七·五厘米 横四七·五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首先,鲍照写的仙鹤只有一只,从天界降落人间,逼仄苦寒。倪元璐收到的是一对活在人间的鹤,双宿双飞。

其次,鲍照赋文里的仙鹤出于幻想,铺陈辞藻以叙述鹤的舞姿。倪元璐则是真实拥有双鹤,亲眼欣赏欢快之鹤舞。

最后,也是最为迥然的,是鲍照引为自喻的仙鹤终于悲其不遇;倪元璐则是「若或遇之耳」。他所遇的,是赏识他,接受他的《请燬要典疏》建言,终而燬弃《三朝要典》的崇祯皇帝。

倪元璐自幼聪颖,万历三十七年(一六〇九年)十七岁时中举人,此后数度赴京参加会试皆落第,直到天启二年(一六二二年)二十九岁时才告捷,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两年后,除翰林院编修。倪元璐踏入仕途之际,宦官专权,朝政混乱,他尝引疾归里,远祸全身。天启七年,倪元璐假满赴阙,奉命典试江西。隔年,崇祯皇帝即位,阉党首领魏忠贤(一五六八年~一六二七年)虽亡,余力尚炽,倪元璐直言上疏,驳斥御史杨维垣的诋毁,请求重新任用逐臣韩爌和文震孟等人。崇祯元年(一六二八年)四月,倪元璐迁翰林侍读,奏请将阉党所书,陷害忠良于「梃击」、「红丸」、「移宫」诸案的伪史《三朝要典》销毁。崇祯皇帝亦思有所作为,接受倪元璐建言,妥善处置,使得朝廷清流再现。

从京师的经筵展书官转任南京国子司业,倪元璐于公于私都志得意满。政事上得到皇帝信任;回到离故乡浙江上虞较近的南京,修缮官舍,奉养不喜舟车劳顿的母亲,尽人子之孝道,享天伦之乐,双鹤翔舞,正是怡悦陶然。

倪元璐印款

明 董其昌 楷书舞鹤赋见于《玉烟堂董帖》第二卷

此外,倪元璐是父亲四十三岁之后才得子嗣,母亲「梦白鹤冲霄」而生元璐,客赠双鹤,彷彿其来有自。

在倪元璐之前,董其昌也于一六一八年写过鲍照《舞鹤赋》。从存世拓本看来,董其昌的《舞鹤赋》有几处异文,例如「感寒鸡之早晨」作「感寒鸡之晨鸟」。「怜霜雁之违漠」作「怜朔鴈之违漠」。「引员吭之纤婉」,「纤婉」二字间多一「领」字。「振迅腾摧」,「摧」字写成「催」。「逸翮后尘」,「尘」字之前多一「陈」字。「临岐矩步」,「矩」字写成「独」。这些异文应该不是基于鲍照赋文的不同版本,而是董其昌对「前文本」的不够细心,使得他的「中文本」在乍见之下,流丽的外观掩饰了瑕疵。

董其昌书《舞鹤赋》的「后文本」,揭示了书写此赋的用意在于体悟笔法:

往余以黄庭乐毅真书为人作牓署,每悬看,辄不得佳。因悟小楷法,使可展为方丈者,乃尽势也。题牓如细书,亦跌宕自在,惟米襄阳近之。襄阳少时不能自立家,专事摹帖,人谓之集古字。已有规之者曰:「须得势,乃传。」正谓此,因书舞鹤赋及之。戊午三月九日书并题,董其昌。

明 倪元璐 仿米山水扇故宫博物院藏

董其昌对自己师法黄庭经和乐毅论楷书写榜题并不满意,发现把小楷字放大,即能展现气势,抑扬起伏,效果甚佳。这种笔法只有米芾(一〇五一年~一一〇七年)相近。米芾改善个人专事临摹的缺点,重视书法的取势,因而能名传后世。董其昌并非以鲍照《舞鹤赋》的文意代言,而是想用赋文的对仗句式,排比出字体的韵律感和动态,也就是他念兹在兹的「势」。在他书《舞鹤赋》那年,正着力于仿效米芾,曾经临《蜀素帖》,又以米芾笔意书赤壁词。

对照倪元璐和董其昌的《舞鹤赋》书作,倪字凝涩厚实,谨慎自信,几个重覆出现的字,例如「舞」、「鹤」、「飞」等,都用不同的写法交代。董字端雅秀媚,流畅老练,将鲍照幻设的仙鹤之舞化为文字外观的线条之舞。

倪元璐《舞鹤赋》与鲍照赋文的文本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图示。文本之间的前后相续与亲疏异同,庶几可为在笔墨线条的艺术继承之外,为研究中国书法提供一种理解模型。

猜你喜欢

鲍照董其昌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受气包
鲍照乐府诗创作对南朝诗人的影响
董其昌作品欣赏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鲍照辞赋与其书信文之对比
——以《登大雷岸与妹书》为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鲍照与《拟行路难》的创作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董其昌行书《宋人词册》空灵疏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