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方言表情包文化

2016-10-27杨婕

人间 2016年25期

摘要:表情包显然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大众文化,在丰富其内容的过程中也注入了许多的不同元素,方言就是其中的一种,方言与传统表情包文化的融合形成了方言表情包。方言不同于现行的普通话,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和文化积淀,每个地区因为方言和文化等的不同而被分辨,因此每个地区的人对方言有着独特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本文通过对方言表情包发展的现状及其特点展开对方言表情包的文化解读,并且分析方言表情包能够大火的原因以及背后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方言表情包;文化贡献;“蹿红”原因

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36-02

当今时代是一个表情包盛行的时代,随着表情包文化的出现,方言加入表情包的行列作为联系方言地区人民情感的纽带,准确地表达说话人像表达的意思。近几年,研究者对充斥着互联网的表情包有了一定的研究,韩浩月认为“表情包是一道真正的文化面具。”①“作为一种民间语文,表情包体现着强大的文化力量。”②的确,表情包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出现的意义,许多学者将眼光放在宏观的表情包出现的缘由以及发展上,对某一特定类型的分析欠缺,表情包可以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也可以是分为很多种类型,比如现在盛行的明星表情包、拜年表情包、方言表情包等。笔者看到方言表情包对家乡文化的承载,相比其他使用普通话和图画结合的表情包更具特色,目前对方言表情的研究稀少,但方言表情包的数量却十分庞大,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一、方言表情包的发展以及现状

最初没有表情包的概念,只有表情符号(表情)的概念,最初的表情是黑白的、静态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彩色的、动态的表情开始出现,并且逐渐引入了表情包的概念。表情包是指以一个主题为创作中心,每个主题有相应的表情,这些同一主题的表情组合起来就是一个表情包,以简单符号、表情符号(emoji)发展而来,表情包以形成表情文化,是网络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代表情语言是由黑白的字符组成,制作相对简单,能够表达的意思也只有基本的微笑、哭等,如笑:-D,微笑:)等,随着第二代表情语言的出现,第一代表情语言基本退出了表情舞台。第二代表情语言便是2003年腾讯研发的“QQ小圆脸”,这些表情相对第一代字符表情,无论是色彩、表义还是类型都更为丰富。第三代表情便是动画表情包时代,各种题材的表情包充斥了各种聊天软件,一开始这种表情包仅仅是动画、动图形式,紧接着以动图为核心,辅之以语言的表情形式发展起来,表情语言成为网络社交的利器,是否善于运用表情语言已成为衡量网民素质的重要标准。其中以姚明、崔成国以及花泽香菜喜感十足的面部表情为创作蓝本,制作了大量的表情,三人一时被评为“表情三巨头”。随着“表情三巨头”横空出世,各种林林总总的表情包也紧随其后,方言表情包成为包括明星表情包、萌表情包、“毒”表情包、节日表情包在内的五大表情包之一。

方言表情包是继明星表情包、拜年表情包之后出现的一种以方言为核心文本信息,辅之以动画的表情包类型,一般在汉语方言区传播度较高,微信中盛行的东北方言表情包就有“想念熊东北话”、“饭桶姑娘东北话”、“神经大圣东北话”、“桃子一家东北话”,上海话代表“囡囡上海话”、“Mr.ZaZa上海话版”、“皮尔德上海话”、“麦拉风上海话”等,广东话代表“皮尔德广东话”、“发发广东话”、“发发广东话2”,武汉话的代表“肉松武汉腔”、“肉松武汉伢”、“斑马君的武汉方言”、“小热小脖武汉话”等等。关于方言表情包的创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社交软件、公众号,甚至是网民都能够成为方言表情包的创作者。

二、方言表情包文化的贡献

方言表情包文化作为表情包文化的分支,丰富了表情包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许多地区的微信公众号都对方言表情包的创作提供了创意,比如“怀安微生活”发表的关于怀安方言的表情包,还有“中卫烧包”不断的对中卫方言的表情包的创作等等,方言表情包正以极强的繁衍能力病毒式的占据着我们的网络社交,它对表情包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方言表情包是方言与传统表情包文化的融合,既是对表情包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表情包文化的创新。表情包在网络社交中以全民狂欢式地速度大范围的传播,纯粹动画的表情包是“个体表情形象化的抽象表达,需要使用者透过符号去理解其背后隐藏的意义,这些都会收到网络表情使用者的思维方式、认知习惯和认知风格的影响。”③但是结合了方言的表情包在认知上就不存在差异,只要是对此种方言有一定的了解,关注点就在方言的语义上,而动图只是对方言更加生动的表现形式,人们接受信息主要来自于方言的本身。表情包文化发展的同时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吸收新鲜的元素,方言的加入既是对方言的传承也是对传统表情包的创新,使得方言表情包在方言使用人群中能够广泛的传播。

此外,我国目前普通话的推广工作取得了飞跃的成绩,基本上已经普及,但在不少乡村仍使用方言进行交流,但他们多少也会说点普通话,并且能听懂,因此这并不影响他们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在普通话推广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方言的作用日渐凋零,方言的使用者越来越少,不少研究者正积极进行田野调查,对方言进行收集、正音和整理,并且将方言记录下来。方言表情包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方言的记录,也是对方言记录形式的创新,借助新媒体新渠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籍承载方式,以方言中最具代表性的话语,配之以图画,便生动的将一个方言形象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只要有了传播的人群,方言表情包就有了活跃的力量,方言也就有了传承的新渠道。方言表情包的文化价值不仅仅是在表情包文化的完善和方言自身的传承上,还在于方言表情包能够带来极大的方言归属感和文化的认同感,自然而然地缩短了人际交往的距离,L.R.帕默尔曾说:“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反应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语言不仅是思想和感情的反映,它实在还对思想的感情产生种种影响。”④,由此看出,方言也是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的反映。

三、方言表情包“蹿红”的原因

(一)坚实的群众基础,方言的多样性。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由于历史原因,语言不断分化和吸收,各个区域有着不同的、复杂的方言,现行的划分是将我国方言分为七大方言区,分别是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以及粤方言,其中粤方言的使用者超过一亿,闽方言的使用者也高达八千万之多。因方言使用者的人数较多,方言表情包横空出世,并且在相同方言使用者中迅速传播。有研究者提出“网络表情的产生源于人民大众的创作激情,对比其他设计门类,网络表情缺少艺术的规划和品味的提升,这使得网络表情缺乏长期发展的助力。”⑤,我却不赞同这样的评价,正式因为表情包源于人民大众的创作激情,它才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所谓艺术的规划和品味的提升在每个人的心中的评判标准是不一致的,不能苛求统一,甚至当下很大一部分人的“审丑心理”也使得所谓的艺术被拉下神坛,表情包源于大众,最看重的应该是交际性和娱乐性,是一个为社交助力的工具,不应该过分看中其中的艺术性和所谓的品味。但是此作者也提出这样一个明确的观点——“网络表情要继续发展,不应该在简单照搬图形形式,而是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提取元素,以视觉设计原则对其重新组合,配合现代科技手段,使其兼收并蓄,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不但具有图形的艺术性,也具有科技的活力。”⑥,期间提到了“传统文化”一词,认为网络表情应该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保持活力,方言作为一种特殊的传统文化加入表情包的行列,另外表情包本身具有自定义性,有一些专门制作表情包的软件以及手机APP,再加上方言种类的多样性,借助流行的社交方式,跟随时尚的表情包文化,并且得到了各大公众号以及网友的支持,在他们的创作激情下,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对方言的了解,制作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意义的方言表情包,这也是方言表情包“蹿红”的首要原因。

(二)发达的网络媒体。

由于方言的多样性以及具有大量的方言使用者,方言表情包有着庞大的受众人群和题材来源,但是仅仅只有这些是不够的,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互联网+”行动计划不断助力企业发展,互联网对于整体社会的影响已进入到新的阶段,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能够通过网络来完成,社交也不例外,《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5年新增网民3951万人,增长率为6.1%,较2014年提升1.1个百分点,网民规模增速有所提升。网民的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手机成为拉动网民规模的主要因素。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人,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27亿人,占整体网民规模的18.5%。方言表情包借助网络、手机社交媒体得到飞速发展。

(三)方言情节。

方言的使用者有着不同程度的方言情节,当无意中路过和自己说着同一种方言的人身边,都会忍不住想去攀谈几句,当看到用自己方言制作的电视剧和电视节目播放时,都会忍不住多看一眼,这便是所谓的方言情节。方言缩短的不是实际的距离,而是人心中的距离。用东北话交谈的人总会让人觉得他们骨子里带着豪爽、大气、不拘小节,用上海话交谈的人总会让人想起“吴侬软语”的温柔腼腆。方言情节存在于我们心中,只要你会说方言或者说只要你听得懂方言,方言独特的审美性就会浮现在你的脑海,形成你自己的方言情节。借助这心理上的方言情节,方言表情包得意流通和发展。

结语

方言表情包是对表情包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并且积极响应在推广普通话的大环境下保护方言,是一种保护方言的新手段、新形式,借助于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方言的多样性,丰富了方言表情包的种类,借助发达的网络社交媒体和人们的方言情节得以病毒式的繁衍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方言的保护和传播。方言表情包是时下流行的表情包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表情包的分支,它有着独特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自身有着方言独特的审美性并与表情包的审美特性相结合,以传递方言词语、句子为主要内容,勾起人们的乡情,缩短交流的距离和交流成本。

参考文献:

[1]余光武,秦云.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表情符号初探[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11.

[2]顾宇蓉.网络表情符号初探——以QQ表情为例[J].江苏: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3]石慧,网络表情符号的符号学解读[J].青海:群言天地,2011.

[4]赵爽英,尧望.表情.情绪.情节: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与演变[J].四川:新闻界,2013.

[5]谭文芳.网络表情符号的影响力分析[J].湖南:求索,2011.

[6]滕雪梅,华乐功.网络表情符号初探——以当代青少年网络文化为基点[J].北京: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9.

[7]马珺.网络表情符号的文化意义[J].北京:科技传播,2015.

[8]张力.网络语象:网络表情符号[J].北京:中国报业,2016.

[9]李如龙.方言与文化的宏观研究[J].广东:暨南学报,1994.

[10]吴永焕.汉语方言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对策[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

[11]景君.普通话及方言与文化认同感[J].湖南:文学界(理论版),2012.

[12]申慧淑.有关方言与文化综合研究的思考[J].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3]汤玫英.网络语新探[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

[14]L.R.帕默尔.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15]陈向红,黎昌抱.网络聊天中表情达意的非规范手段研究[J].广西:广西社会科学,2006.

[16]张玥.网络语言的符号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7]梁爽.关于网络符号作为一种新兴的视觉文化现象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學硕士学位论文,2010.

[18]梁晓燕,王少强,姚爱花,梁栋青.表情符号:网络空间中的非言语线[J].天津:社会心里科学,2014.

[19]张培丽.浅议微信表情符号的语用功能[J].安徽:海外英语,2016.

注释:

①韩浩月. 表情包是一道真正的文化面具. [J].内蒙古:文苑,2016.

②韩浩月. 表情包是一道真正的文化面具. [J].内蒙古:文苑,2016.

③谭文芳.网络表情符号的影响力分析[J].湖南:求索,2011.

④L.R.帕默尔.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⑤顾宇蓉.网络表情符号初探——以QQ表情为例[J].江苏: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⑥顾宇蓉.网络表情符号初探——以QQ表情为例[J].江苏: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作者简介:杨婕(1993-)性别:女, 籍贯:湖南泸溪县,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