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衰患者的治疗方案研究

2016-10-27湖北省松滋市笫二人民医院住院内科湖北荆州434217

关键词:素组内科心衰

刘 源(湖北省松滋市笫二人民医院住院内科,湖北 荆州 434217)

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衰患者的治疗方案研究

刘 源
(湖北省松滋市笫二人民医院住院内科,湖北 荆州 434217)

目的 研究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衰患者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老年重症心衰患者12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平均分为对照组、血管紧张素组与联合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利尿、强心治疗,血管紧张素组采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治疗,联合组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结果 治疗半年和1年时间,联合组和血管紧张素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和左心室射血分数都要优于对照组,治疗1年,联合组优于血管紧张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血管紧张素组在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和死亡率方面,都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又优于血管紧张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衰患者的治疗,应该在常规利尿强心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能够很好的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衰;治疗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临床上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逐年提升,是我国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老年重症心衰患者的救治,已经成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对于老年重症心衰患者的治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是急诊内科的常用药物,效果显著,本文主要对急诊内科中老年重症心衰患者治疗方案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老年重症心衰患者12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平均分为对照组、血管紧张素组与联合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平均年龄(73.12±5.24)岁,高血压2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2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血管紧张素组,平均年龄(72.06±4.58)岁,高血压2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4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联合组,平均年龄(72.68±5.68)岁,高血压2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3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入医院后,立刻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持续低流量吸氧,调节患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泵入硝普钠,减轻患者的心脏负责,然后静脉注射利尿、强心的药物,等到患者病情稳定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地高辛和氢氯噻嗪片口服治疗;血管紧张素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类药物-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1次/d,1粒/次;联合组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类药物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β受体阻滞剂),首次服用12.5 mg,2次/d,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调整用药剂量1次/周,将药物剂量提高到患者的最大耐受程度,三组患者治疗时间为1年。

1.3 观察指标

选取治疗前、治疗半年、治疗1年3个时间点,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变化和随访1年中患者的住院次数、天数和死亡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左心室射血分数情况

三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其中联合组和血管紧张素组患者治疗半年和1年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年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血管紧张素组治疗半年和1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1年与血管紧张素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情况(±s)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情况(±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半年 治疗1年联合组 43 28.95±5.86 37.11±4.69 43.02±5.69血管紧张素组 43 29.11±4.95 36.06±4.06 39.11±5.38对照组 43 29.06±4.88 33.46±3.39 32.06±3.29

2.2 心功能变化情况

经过半年时间的治疗,患者的心功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联合组和血管紧张素组治疗半年、治疗1年,以及对照组治疗1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血管紧张素组治疗半年、治疗1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治疗1年与血管紧张素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s)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半年 治疗1年联合组 43 4 3.37±0.10 2.03±0.19血管紧张素组 43 4 3.12±0.16 2.61±0.12对照组 43 4 3.81±0.06 3.50±0.09

2.3 随访1年情况

联合组和血管紧张素组在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和死亡率方面,都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又优于血管紧张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随访1年的情况

3 讨 论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老年心血管疾病,随着近些年肾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系统的研究,目前临床上非常重视神经内分泌的治疗,有学者通过实践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够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情况,而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心脏的负荷,提高心衰治疗的效果。本研究将二者联合使用,结果表明疗效显著,而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疗效会逐渐提高,同时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次数和住院时间,降低了治疗的成本和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刘亚男, 张会芳.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分析[J]. 医学综述, 2013, 19(23):4371-4373.

[2] 曹文伟. 急诊内科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34):3830-3832.

[3] 张士晓. 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案[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 15(7):63-64.

本文编辑:徐 陌

R541.6

B

ISSN.2095-6681.2016.13.086.02

猜你喜欢

素组内科心衰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内转科型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鱼藤素对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姜黄素对脂多糖/D-氨基半乳糖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中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姜黄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肺组织坏死性凋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