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昌宁县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任远征谈“精准扶贫”

2016-10-26

青年与社会 2016年16期
关键词:昌宁县精准扶贫贫困村

1.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昌宁县贫困人口区域分布有什么样的特征,哪些区域的贫困人口更多一些,导致这些人口贫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15年末,昌宁县共有贫困户12583户、41407人,贫困人口分布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大部分分布在澜沧江流域、枯柯河流域、勐波罗河沿岸的温凉、高寒山区,少部分分布在低热河谷地区。导致贫困人口致贫主要原因:一是受自然条件制约。由于昌宁县属于山区农业县,山区面积占97%,贫困地区多处于偏僻山区,高寒贫瘠,生存环境恶劣,发展空间狭隘,区位、气候、地理环境等条件制约贫困群众脱贫步伐。二是基础设施薄弱。这些贫困地区交通、教育、医疗、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贫困群众脱贫步伐。三是个体素质偏低。贫困人口观念守旧,科技文化素质偏低,自我发展意识不强,少部分存在“等、靠、要”思想。四是产业结构单一。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多数依赖传统种植和养殖业,且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产业链条较短,与市场信息缺乏有效对接。

2.作为国家级扶贫试点,截至目前,昌宁县在“精准扶贫”工作方面进展如何,有什么成绩,特色或者是经验?

截至目前,昌宁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主要从四个方面着力。一是目标精准,制定详细计划。瞄准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坚持“精准对象”、“靶向疗法”,围绕全县到2018年底实现脱贫摘帽,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计划2016年脱贫摘帽2个贫困乡、17个贫困村;2017年脱贫摘帽2个贫困乡、18个贫困村;2018年脱贫摘帽2个贫困乡、7个贫困村,合理分解各年度脱贫目标,规定期限完成脱贫销号,让目标更加刚性、更加精准。二是挂包精准,理清发展思路。持续推进“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深入贫困村、贫困户调查走访,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分析贫困原因、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帮扶措施,依据资源禀赋和劳动力资源以及实际需要,制定切合村情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建设规划。同时,要针对贫困户的具体情况,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因地制宜、因户制宜,“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扶持到户、责任到人,让贫困户直接受益,做到方法精准、效益精准、精准扶贫。三是措施精准,因村因户施策。针对贫困地区自然环境、区位优势、发展条件等制约因素,对症下药,因村因户施策,帮扶措施点面结合,个体脱贫与区域发展共同推进。1.实施整县推进。摒弃“等、靠、要”思想,2016-2018年县级每年将筹措资金1亿元,重点支持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全面启动精准扶贫整县推进。2.扶持到村到户。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坚持“六个到村到户”,扶贫项目覆盖贫困对象力求达到70%以上。探索翁堵镇阳旺田村、鸡飞镇鸡飞社区代养、共养2种产业发展到村到户扶贫模式。3.突出重点。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投入资金20.22亿元,建设安置新村47个,搬迁安置4942户、1977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660户、14617人。四是方式精准,拓宽扶贫渠道。改变以往单一扶贫模式,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三权三证”抵押贷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农业综合改革,释放农村发展活力。坚持一手扶龙头企业、一手扶贫困农户的“双扶模式”,引进昌宁红、摩尔农庄等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开展小额到户贷款风险金补偿机制试点,提高贫困农户获贷率,主动争取政策性和商业性银行金融支持扶贫项目建设。依托专业合作社,培养致富带头人,探索卡斯、鸡飞、翁堵等乡镇贫困农户以资源、资产、财政扶贫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折股量化到户参股专业合作社的扶贫方式。启动以漭水镇沿江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扶贫方式,推广农特产品销售“互联网+”电商扶贫方式,引入以中和农信为代表的社会机构参与扶贫方式。

经过近年探索实践,昌宁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形成可学、可看、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模式。一是探索出“党组织带头、贫困户主体、集中化饲养、股份式运营”模式。鸡飞社区山头壮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村党总支引领,实现村集体有集体经济收入、村干部有现金分红收入,贫困户有养牛增值收入、饲养员有劳务收入的“四方得益”经营模式。二是建立“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经营模式。在茶叶、核桃、坚果等产业种植方面努力探索新机制,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建立易扶贫搬迁贷款资金“借、用、管、还”经验模式。用好政策、抢抓机遇、做好群众工作,在易地搬迁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3.“精准扶贫”是一项庞杂的系统性工作,这对每个扶贫干部来说都是能力和作风的双重考验。那么,县上在这方面是如何调动干部积极性?如何确保制定的每一项扶贫政策和帮扶措施都能真正落实到位?

昌宁调动干部积极性方面主要采取三项措施:一是积极宣传引导。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加大中央、省、市、县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对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进行宣传,提高干部的思想认识。在每年“10.17”扶贫日开展系列宣传活动,积极宣传中央和省、市各级扶贫开发政策、成果和经验,引导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扶贫工作,做到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网络有消息、报刊有文字、信息有交流,引导全社会关注、关心、关爱扶贫事业。二是加强培训学习。为全面提高工作业务能力,全县加强乡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培训,从扶贫方针政策、项目资金管理、乡村旅游、店商扶贫等方面提升扶贫干部工作能力。三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扶贫开发一线识别干部、考验干部、甄别干部,优先提拨使用扶贫工作成绩突出的领导干部。

为确保每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主要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建立脱贫攻坚信息报送制度。全县实行旬报工作制度,各乡镇定期将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项目建设情况、重大工作安排部署等情况及时进行报送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二是开展督促检查。由县委、县政府牵头组织,定期对脱贫攻坚工作措施落实、重大扶贫项目推进、重要工作安排部署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三是强化考核问效。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全县出台制定扶贫开发工作考核方案,切实将全县各级各部门工作重心转移到扶贫开发上。重点抓好各乡镇、县直扶贫责任部门、“挂包帮”单位、驻村扶贫工作队考核,坚持脱贫对象考核到乡、验收到村、核查到户,强化考核问效,坚决防止被脱贫的情况。

4.在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又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突破制约的?

全县当前扶贫开发工作遇到困难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任务艰巨。要完成精准脱贫计划目标:2016年脱贫摘帽2个贫困乡、17个贫困村;2017年脱贫摘帽2个贫困乡、18个贫困村;2018年脱贫摘帽2个贫困乡、7个贫困村,2018年底全部建档立卡人口脱贫退出,任务十分繁重。二是帮扶力量不够。三是自身发展不足。全县12583户贫困户因缺土地、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因基础设施落后致贫,自身发展能力较弱,参与扶贫项目建设积极性不高,帮扶难度较大。四是返贫现象不时发生。由于贫困地区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建设滞后,抗御灾害的能力较低。特别是近几年来,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繁,因灾减产、因病就医、子女上学等因素致贫返贫。脱贫成效的巩固任务艰巨。

面对这些困难,昌宁主要采取五项措施:

一是瞄准扶贫对象,确保脱贫成效精准。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帮户措施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进一步精准识别对象、摸清家底,深入分析致贫原因,瞄准扶贫对象因村因户施策,采取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一批”方式减少贫困人口,实施产业扶持、安居建设、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能力素质提升、金融支持六个精准到村到户。加强贫困统计监测,结合“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评估扶贫成效,对脱贫条件、时机成熟的贫困村、贫困户进行成效考核,确保脱贫对象退出精准。

二是聚焦重点区域,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加大对连片贫困区域扶贫开发力度,聚焦贫困地区,在制定政策、规划项目、分配资金过程中要优先倾斜贫困乡村,着力抓好基础设施改善、特色产业培育、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移民新村建设、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整乡整村推进、人口较少民族整族帮扶、生态建设8大工程,着力解决重点区域突出问题,增强贫困地区综合发展能力,加快贫困群众增收步伐,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确保贫困地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增强扶贫攻坚活力。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着力扶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健全投入增长、项目资金整合使用管理、“三位一体”大扶贫、考核退出激励约束、“挂包帮”驻村帮扶、信息化动态管理6项体制机制,优化配置扶贫资源,强化考核问效奖惩激励办法。通过制定切实管用政策办法、措施,从体制机制上解决扶贫目标不明、措施不力、资金投向不准、成效不显等问题,进一步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四是整合各类资源,凝聚扶贫攻坚合力。扶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要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引导作用,积极整合专项、行业、社会各类资源集中投入到贫困地区,凝聚强大攻坚合力。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投入。要紧盯中央、省、市政策资金走向,把握政策机遇,主动与上级协调对接,逐年增加扶贫投入,解决扶贫投入与脱贫目标任务不匹配问题;二是整合部门资源。各行业规划项目资金要围绕扶贫攻坚目标任务,主动融入全县大扶贫格局,切实加大贫困地区投入;三是大力引导社会投入。积极与“挂包帮”单位协调对接,争取各挂包单位加大对定点帮扶对象帮扶力度。

五是抓实重大项目,夯实脱贫攻坚基础。“十三五”期间,全县脱贫攻坚坚持以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重要抓手,突出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和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工作重点,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猜你喜欢

昌宁县精准扶贫贫困村
生态教育的思考与探索——以昌宁县第三中学为例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A NEW CONCEPT AND EXHIBITION PROGRAM FOR THE EGYPTIAN MUSEUM IN CAIRO
昌宁县收集到清代地契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