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神之锤

2016-10-26潘晓滨

现代兵器 2016年10期
关键词:榴弹炮炮兵火炮

潘晓滨

M3型 105毫米轻量型榴弹炮 早在1941年美军空降部队开始组建的时候,军方即设想设计一款可以用运输机运载的轻量型105毫米榴弹炮。由于M2A1型榴弹炮体积和重量都无法满足这个要求,轻量型105毫米榴弹炮的研制工作随即从1941年8月正式展开。在最初的设计方案中,炮身被缩短27英寸(686毫米),将火炮安装在原先为M1A1型75毫米野战榴弹炮设计的M3A1型炮架上。T7型105毫米榴弹炮样炮很快被生产出来,并于1942年3月运到阿伯丁试验场进行各项测试。测试中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M2A1型榴弹炮标准弹药的发射药在短型炮管中射击时,所残留的火药粉会产生过多的烟雾和火花。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打乱了美军实现105毫米榴弹炮弹药通用化的最初设想,但通过在弹壳中使用速燃型发射火药,这一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完成改进的105火炮被军方正式命名为M3型105毫米榴弹炮,炮架型号也被重新命名为M3型。值得称道的是,M3型榴弹炮的重量仅为433千克,甚至低于75毫米组装炮653千克的重量。火炮于1943年2月进入量产,直到1944年5月,并于1945年4至6月间恢复了生产,总产量达到了2580门,其中1943年为1965门,1944年为410门,1945年为205门。

M3型榴弹炮在服役过程中表现出炮尾拖架支撑强度不足的缺点,主要原因在于原先配用的M3型炮架(即75毫米野战榴弹炮的M3A1型炮架)难以承受105毫米榴弹炮的强劲射击后坐力。火炮炮架不得不进行改进,采用支撑强度更大的1/8英寸钢板取代了原来的3/32英寸钢板,改进后的炮架被重新命名为M3A1型。另一种炮架改进主要包括改进炮身使火炮仰角达到65°,设计安装新型火炮防盾的M3A2型炮架,改进了火炮的驻退复进系统。该型火炮被命名为T10型105毫米榴弹炮,最终并没有进入美军服役。

位于夏威夷檀香山的一处美国陆军博物馆内陈列的M3型105毫米轻型榴弹炮

在步兵师服役时,M3型榴弹炮的标准牵引车是1.5吨卡车。尽管最初作为空降炮兵使用,该炮还是优先配发到步兵团下属的支援炮连中。按照1942年4月修正的步兵部队新型“三位一体”编制表,每个步兵团内增加一个装备M3轻型榴弹炮(作用相当于步兵炮或近距支援突击炮)步兵炮连。但在当时M3型榴弹炮还没有投入量产,所以在1942至1943年间的突尼斯战役中,所有步兵炮连都配备了替代装备。以美国第1步兵师为例,该师每个步兵团下辖的步兵炮连装备两个排的T30型半履带式75毫米自行榴弹炮(每排3辆)以及一个排装备T19型半履带式105毫米自行榴弹炮(每排2辆)。这些自行半履带炮车其实是M1A1型75毫米野战榴弹炮和M2A1型105毫米榴弹炮安装在由M3型半履带装甲运兵车改良的载具平台上。这些自行火炮参加了1943年7月的西西里战役,但是炮连的指挥官对这些装备非常不满。因为步兵团经常把他们支开进行其他任务,甚至作为反坦克部队使用。1943年9月开始,牵引式的M3榴弹炮陆续装备美军步兵师,每个步兵团的步兵炮连配备3个排,每个排装备2门M3型105榴弹炮。值得注意的是,在1944—1945年菲律宾作战的美军步兵师下属步兵团炮连并没有遵从这个配属,而是全部装备M7型105毫米自行榴弹炮。

尽管最初作为空降炮兵装备进行设计,但M3型105毫米榴弹炮却没有很快装备到空降部队中,原因之一在于75毫米组装榴弹炮更加便于空运和拆解。在诺曼底大空降时,空降师炮兵部队的组织模式基本复制步兵师的模式,只是装备更轻便而已。3个装备75毫米组装榴弹炮的炮兵营直接支援3个伞兵团,1个装备M3型105榴弹炮的炮兵营作为全师总火力支援。其中,3个炮营的炮兵装备由滑翔机进行机降,降落地面后,M3型榴弹炮改由0.25吨吉普车进行牵引。

施纳德M1917/1918型155毫米榴弹炮 155毫米施纳德重型榴弹炮是一战后期法军装备的一款重要炮兵武器,由法国军火巨头施纳德公司设计,其全称为155毫米Mle 1917型施纳德榴弹炮,简称为C17S。该炮实为在早先155毫米Mle 1915型施纳德榴弹炮基础上使用药包推进装药的重要改型。Mle 1915型榴弹炮起源于法国人在1910年卖给沙俄陆军的施纳德152毫米榴弹炮,施纳德公司后来改进了榴弹炮炮架,使其与105毫米Mle 1913型施纳德野战炮实现通用。法国人以该炮架为基础,重新设计了驻退复进系统,并将火炮口径加大为155毫米。Mle 1915型榴弹炮于1915年投入量产并装备法军。法国人在一战中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是,Mle 1915型榴弹炮所发射的黄铜制推进装药弹筒既造价昂贵又十分耗材,一项改进方案便是使用发射药包取代黄铜弹筒。为此,155榴弹炮的炮管后膛和炮闩进行了重新设计,火炮的型号也被重新命名为Mle 1917型。之后,大批老式Mle 1915都被改装为Mle 1917。155毫米Mle 1917型施纳德榴弹炮在一战时期的总产量超过3000门,直到二战爆发时的1939年,法军仍然装备有2043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远征军(AEF)共接收了747门155毫米法制施纳德Mle1917型榴弹炮。该炮在美军中的正式型号为M1917型155毫米榴弹炮,美国人同时在1917至1918年间得到法国许可和设计图纸自行制造了该火炮的炮盾简化型M1918型155毫米榴弹炮。1918年,一个美军本土炮兵团装备了美国自产的施纳德155毫米榴弹炮,但是在停战协定签署前也没能到达法国参战。1920年初,在威斯特伍尔特委员会的建议下,该炮从师属炮兵装备划分到军级炮兵装备,从而为M2型105毫米榴弹炮装备到师属炮兵提供依据。但由于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105毫米榴弹炮的装备计划被拖延,老式的施纳德155榴弹炮再次返回到美军师属炮兵的装备序列中,同时被拖延的还有新型155毫米榴弹炮的研制开发。

1975年进行军事训练的美海军陆战队炮兵正在操作1门M114型155毫米榴弹炮

从1933年开始,美军进行炮兵摩托化的大规模现代化改造,大批安装新型钢制轮毂、橡胶轮胎、防断裂轮轴和刹车装置的火炮炮架被用来改装美军的炮兵装备。受益于这项计划,从1936年开始,M1918A1型新式炮架正式用于改装施纳德火炮。截止1940年,2971门火炮中有599门被改装为摩托化高速牵引型。此后改进的M1918A3型炮架进一步采用扭矩悬挂装置。采用新式炮架的美军施纳德155毫米榴弹炮被分别命名为M1917A1与M1918A1型,外形的突出区别仍然是火炮采用的弧面炮盾(M1917)和平面炮盾(M1918)。

由于新型的M1式155毫米榴弹炮直到1941年底还不能投入量产,陆军部紧急从火炮库存中调用现有的老式施纳德榴弹炮来应急。之前只有少部分施纳德火炮完成了现代化升级,因此这次剩余的火炮也进行了适合摩托化牵引的现代化改装。其中,1940年完成35门,1941年完成1162门,1942年8月最后完成了218门。这1415门火炮加上先前改造的599门,广泛活跃于二战早期的菲律宾和东印度群岛,以及二战中期北非和太平洋的各个战场,其中一部分根据租借法案紧急提供给英国。直到1942年10月,施纳德榴弹炮才逐渐被现代化的M1型155毫米榴弹炮所取代。二战中后期,仍有少量155毫米施纳德榴弹炮在一些次要战线的美军炮兵中服役,包括二战后期的意大利和部分战事并不激烈的太平洋岛屿战场。

M1型155毫米榴弹炮 在美军最初的装备规划中,中型火炮序列M2A1型105毫米榴弹炮主要用来取代法国M1897型75毫米野战炮。而在重型火炮序列中,M1型155毫米榴弹炮主要用来取代法国施纳德155毫米榴弹炮。但是,同样由于军费紧张,155毫米榴弹炮的换装计划进展停滞。威斯特伍尔特委员会在报告中建议设计一种新型炮架用来搭载4.7英寸加农炮和155毫米施纳德榴弹炮,但是榴弹炮的改装却备受争议。由于施纳德榴弹炮水平射界超过3°就要旋转炮身整体,所以军方始终不能就该榴弹炮作为步兵师师属炮兵武器还是军级支援火炮达成一致。1934年设计成功的新型采用纵向分离炮尾拖架的T2型炮架很好地解决了155毫米榴弹炮水平旋转的问题,但是此时军方觉得把如此现代的炮架用来换装施纳德榴弹炮的炮身非常不划算,不如重起炉灶设计出崭新的155毫米榴弹炮。

就在此时,155毫米榴弹炮被正式作为师属炮兵武器开始设计开发。火炮采用了复进机与炮耳组合等现代化设计,并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炮身重量。与老式施纳德火炮的不同之处在于,新式榴弹炮的炮管加长至20倍径,并采用了最新设计的炮闩组件,炮闩设计采用了20年代才出现的钝锥断隔螺结构,从而使得炮兵操炮时可以分步完成打开炮闩,不必像尖锥炮闩结构那样必须同时旋转和缩回炮尾后膛。1941年5月15日,火炮研制成功并正式命名为M1型155毫米榴弹炮,炮架型号为M1型。这款M1型炮架也被应用于M1型4.5英寸加农炮上,但事后经历了一系列改良,包括采用维斯特豪斯气动刹车装置取代了原先的沃尔纳电动制动器,改良后的炮架被重新命名为M1A1型。

M1型和M1A1型炮架均采用棘轮机构延展的中轮轴连接火炮射击座盘设计,即在火炮射击时由前部座盘和后部的两个炮尾拖架来支起火炮进行射击。稍后设计的M1A2型炮架采用了丝杠式座盘支杆取代了棘轮机构。为了适应太平洋战场的需要,美国人后来专门设计了适合于丛林和泥泞地区的M1A1E1炮架,并采用了可以单侧自由转动的炮轮悬挂,但这一设计因为日本的投降并没有投入量产。另外两款采用低质合金钢材料的T9和T10型炮架也因为战事的结束而取消,但一款采用高质量合金钢材料制造的T16型轻量型炮架却得以继续进行。这项研制工作从1945年7月开始,炮架仅重540千克,战后继续进行了一段时间并宣告结束。

M1型155毫米榴弹炮的弹药发射模式仍然继承自施纳德火炮的分装模式,即先行装填弹丸,然后装填推进发射药包。火炮的推进装药模式根据装药量可以分为7级:其中M3型发射药包重2.69千克,装药量可以完成1~5级,包括基础药和4个增程装药;M4型发射药包重6.29千克,装药量可以完成5~7级,包括基础药和2个增程装药;M4A1型发射药包重6.31千克,装药量可以完成3~7级,包括基础药和4个增程装药。此外,MkⅠ和M2型药包专门用于练习弹,装药量可以完成1~7级,包括基础药和6个增程装药。重量达到43千克的M102和M107型高爆弹丸是M1型榴弹炮的主要发射弹药。其中,M107型弹丸也可以用来轰击钢筋混凝土工事。实验数据表明:在1000英码距离,其穿透能力为792毫米;在3000英码距离,炮弹可以穿透2英尺混凝土工事;在5000码距离上,炮弹则可以造成488毫米的贯穿。

由于美国整个1941年间的生产能力瓶颈,新型155毫米榴弹炮及155毫米“远程汤姆”加农炮直到1942年10日才开始进入量产,并在1943年中期开始陆续装备美军。在1944年诺曼底登陆时,美军步兵师已经基本换装了M1型155毫米榴弹炮。无独有偶,就在155毫米榴弹炮的生产被拖延的同时,它的搭档M5型高速全履带牵引车的生产也同样被耽搁。截止到1945年6月停产,M1型155榴弹炮的总生产达到4035门,成为美军中生产数量仅次于M2A1型105毫米榴弹炮和M1A1型75毫米组装榴弹炮的炮兵武器。

M1型155毫米榴弹炮也是美军中装备炮兵部队数仅次于105毫米榴弹炮的炮型,共组建了170个155毫米榴弹炮营,其中在欧洲战场有49个师属炮兵营和78个独立炮兵营,在太平洋战场,有22个师属炮兵营和14个独立炮兵营。在二战中后期美国步兵师的师属炮兵编制中,一般包括3个105毫米榴弹炮营和1个155毫米榴弹炮营。这里可以看到,在欧洲战场服役的155毫米独立炮营要超过师属炮营的数量,因为更多的155毫米榴弹炮营是作为军级火力支援部队使用。由于运输能力的限制,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155毫米榴弹炮的时间较晚。从1944年开始,海军陆战队部署了几个装备155毫米榴弹炮的炮营作为军级火力支援单位使用。到塞班岛战役时,155毫米榴弹炮营开始划拨到师属炮兵营。

战后,M1型155毫米榴弹炮与M2A1型105毫米榴弹炮一起继续在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炮兵部队中服役,并大量在日后爆发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使用。1962年,155毫米榴弹炮被重新命名为M114型,在美军中一直服役到上世纪80年代,才被新式M198型155毫米牵引式榴弹炮所取代。

(未完待续)

(编辑/弓鸣)

猜你喜欢

榴弹炮炮兵火炮
日本FH70式155毫米牵引式榴弹炮射击
浅谈朱瑞对炮兵建设的贡献
炮兵测地训练评估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乌拉尔车辆厂将建立一条自动化生产线
模糊专家理论在炮兵指挥控制系统中的运用
冒着炮火拍大片
南非40毫米榴弹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