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学校,读吗

2016-10-26

瞭望东方周刊 2016年39期
关键词:公立学校课程体系家长

上海将于近期举办2016国际教育展暨第九届优质国际初高中名校展。

近几年,在国内大大小小的国际学校教育展上,都会出现家长挤爆头的场面,尤其是有公办校国际班参加的教育展。可见国内家长及学生对于优质国际教育的追捧程度。

公立名校太难进,送出国门伤别离。国际学校真的是让孩子摆脱应试枷锁的灵丹妙药吗?

拒绝“小别离”,向国际学校要优质教育

韩明(海嘉国际双语学校学生家长)

我本来想送儿子去美国读中学,但不久前中国赴美小留学生翟芸瑤因人身伤害罪被判13年的案件让我认识到,看上去很美的留学却极易失控。还处在青春期的“降落伞少年”们一般很难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再加上缺乏父母的及时引导和教育,容易误入歧途。

另有报道说,曾有中国赴美留学生在寄宿家庭游泳池溺水数小时都没人察觉;一些有性侵等犯罪前科的人在治安不佳的地区低价租房,做起中国留学生的寄宿生意。我因此打消了跟儿子“小别离”的念头。

为什么不去读公立学校?小升初入学政策变来变去,我们这些非京籍、非片内家长带着孩子走上“非主流成长”的教育道路,其实也是情非得已。

我希望孩子在相对快乐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在求知的同时学会作为“社会人”的一些基本准则。

我的观察是,国际学校的老师不要求学生得高分,也不要求作业写得多完美,但绝对不允许学生抄袭,学生可以对老师提出不同的观点,但绝对不允许顶撞老师。有数据统计,曾赴美留学或者在国际学校就读、后被要求退学的中国学生中,大部分不是因为学术问题退学,而是操行问题、教养问题和基本规则的问题。

中国家长把让孩子接受最优质教育当成刚需。现在的情况是,国内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公立名校太难进,而送孩子出国,“小别离”的风险又太大,所以我觉得随着市场的发展,未来国际学校还将经历野蛮生长的阶段。

但未来,国际班将逐步从公办体系中剥离出去转为民办。因此,国际学校或者是国际班要想取得家长的信任,恐怕靠的将不再是公办校的牌子,而是自己的品质以及口碑。

所谓“快乐教育”,其实是东施效颦

薛涌(旅美学者,美国萨福克大学副教授)

现在的国际班,许多相当失败,学生家长满意的不多。为什么?因为这种国际班仍是镶嵌在旧的教育体系之中,还是用应付高考那一套为学生准备留学。

哪怕是在那种一进高中就签约走留学轨道、由美国“原装”班底主持教学的学校,还是难以专心准备留学,因为学校必须完成义务教育任务。

在制度上矫正这种现象的一个办法,是国际班从公立学校彻底脱离,独立办国际学校,并引入国外的“原装”教程和师资。这样,可以从公立学校必须对付的“功课”中抽身,专心准备留学。

另外,国际学校的模式要选对。现在的国际学校,经常以“轻松快乐”招摇,或似是而非地追逐美国寄宿学校的模式。崇拜的是人家的“贵族气”,实则东施效颦。

中国的国际学校,最值得参考的是美国那些高度竞争性的学校模式,比如一流的公立高中,特别是公立的“考试学校”。所谓“考试学校”,不是搞应试教育,而是一种学生经过严格选拔、非常注重学业的公立学校。

这种学校,其基本精神是唯才是举,从各个阶层特别是平民中选拔佼佼者,很少有“贵族”那样的噱头。当然,这样的国际学校需要相当的条件,只有少数家长能够负担。但是,这种“高端”教育,至少有相当有益的示范效应,让学生和家长以奋斗的心态面对留学这一艰苦的冒险。

教育过程最好是以非功利的知识探索为主体。可惜,在现实中,学生总是跟着某种功利的指挥棒走。在这种不幸情况下,指挥棒就不能瞎指挥,更不能一个往东指,一个往西指。

摆脱应试枷锁,国际学校非灵丹妙药

李锰(北京世清国际学校国际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当国际学校的大门面对国内同学徐徐打开之际,请不要急不可待地冲进来。我理解家长们急于挣脱应试枷锁的心情,但是很可惜,国际学校不是灵丹妙药。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很矛盾的,现在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从小就给孩子发展各种特长,可是又怕孩子把特长当真了。

一篇网上挺火的文章说,我们这一代人学工程和经济,是为了让下一代人去学习历史和艺术。但是自家孩子真要把历史和艺术当饭吃,很多家长又觉得不值当了。

选择国际学校别叶公好龙,国际课程项目是一条极小众的道路,并不适合所有人。

家长衡量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国际学校,既要考虑自家经济水平,也要了解:读国际学校的孩子可能没有国内学籍,等于丧失了回归传统教育的机会。

而且,国际学校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一味实行宽松教育。可能吗?如果追求给孩子极致的自由,您可以在家学习。不管什么学校都是讲规矩的地方,国际学校有很多方面的规矩比我国传统教育要严格得多。

国际学校和西方的大学一样,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淘汰率是很高的。那些被淘汰的学生,他们又很难回到传统教育体制中去,出路也只有低龄留学一条。低龄留学对学生的考验就更大,现在是走的越来越多,同时被国外中学劝退回来的也越来越多,多数回流的小留学生会选择沉默。

所以在越来越多家长推崇国际教育的今天,家长们应该明白,西式教育并不等于完全的宽松,也不等于每个人都会有很好的出路。

国际教育课程体系需更科学

宗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

如今,国际上提倡全人教育。而我们公立学校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高考,虽然在现有国情下高考是相对最公正的方式,但确实也带来中学生高三全在复习、不能学到新知识等问题。

国际学校相对来说和国外的教学理念更接轨,相较于以分数论英雄的中国应试教育,其学习方法更综合,也更重视学习过程,尤其对有出国计划的学生来说,从国际学校毕业比从公立学校高三毕业更能适应国外的生活。

面对中国高考这一独木桥,很多家长认为就算把孩子送入中国体制内的学校,国际部、国际项目的出路也更多元;而在现有情况下,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回国后就业更有优势,这两个因素让越来越多的家长更愿意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就读。

目前中国的国际教育课程体系各种各样的都有,比较多的是英国高中课程,名为A-level,约有160所学校引进。其次是AP(Advanced Placement)课程,这是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提供的在高中授课的大学课程,中国约有124所学校引进。此外,用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国际预科证书课程)的国际学校有70多所。除以上三大课程体系外,像中美班、中加班、中澳班也越来越多。

一些学校对国际课程的理解,对国外资源的引进,对外籍教师的质量把关做得不够,引进的课程体系也比较乱。

其实,国际学校在引进课程时,最好把外国的理念融合到中国的教学体系里面,充分吸收消化。

猜你喜欢

公立学校课程体系家长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家长错了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家长请吃药Ⅱ
The State Schools and Private Schools in the UK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