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要读有毒的外国名著

2016-10-25李岩

青年与社会 2016年11期
关键词:千字译本名著

李岩

小嗑读书日

一本世界名著在中国一百多种版本,你可知道其中的奥妙和毒素。

每年的四月都会迎来世界读书日,各类知名人士都会在此时推出自己的书单。名人荐书中,外国名著往往会占据很大的比例。但有一个问题很少有人注意:大部分名著都有不止一个版本,而名人荐书时,往往只推荐书名,不推荐版本。这容易给人一个印象,凡是名著,都开卷有益,拿来读就好了,不必在乎译者和版本。如果真这么想,可就进了陷阱喽。

一本名著有上百版本

为什么《简爱》有上百个译本,而《哈利·波特》只有一个译本?在豆瓣的图书板块搜索“简爱”,出现了12页答案,每页15个条目,虽其中含有外文及港台版本的书,但依然可以看到这本书的版本何其多!而这只是外国名著的一个缩影,事实上,但凡大众耳熟能详,接受度比较广的名著,其简体字版本都在十几个到上百个之间。

为什么名著都有这么多版本?因为知名度大,读者认可度高,卖得好,这些都对。但《哈利·波特》系列卖得更好,为啥只有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个简体中文版本?这就涉及到一个概念:公版书。

所谓公版书,字面意思是公共版权书籍,是指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之作品。说俗一点,就是版权不要钱,你也能出我也能出大家都能出。众所周知,版权转让费与版税是出版社成本的一大块,如果这块成本降为0,对出版社来讲当然是大好事,一下子就轻松多了。

下一个问题,什么书算是公版书?关于这点,中外规定有相同有不同。相同点是都需要作者去世达到一定的年头,不同在于这个年头不一样。

中国著作权法规定,一般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也就是说,所有在1965年以前去世的中国作家,他们的书都已经成为公版书。依照这个标准,唐诗宋词、四大名著是公版书,鲁迅、萧红、闻一多、朱自清等去世较早的作家,他们的作品也都是公版书。而郭沫若、巴金、曹禺、茅盾等故去时间不足50年的作家,以及所有在世作家的作品,都不是公版书。去世于1966年的老舍和1967年的张恨水,他们的作品分别将于明年和后年成为公版书。

而国外的公版书规定则相对复杂,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搜索“古登堡计划”,其中有详尽的美国版权法解读。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划分方法,即1923年之前出版的书,在1998年后都成为公版书。所以我们看到的大量18/19世纪的外国名著,都已经成为公版书,任何一个出版社都可以自行翻译出版,而不用支付版权费了。出版这类书,对出版社来讲是(几乎)无本万利的。

所以你能明白为什么有上百个《简爱》译本,却只有一个《哈利·波特》的译本了吧?

在校学生成名著译者的主力

上文稍微卖了个关子,出版公版书,对出版社是(几乎)无本万利的生意。玄机就在括号中的“几乎”二字。

理论上讲,即使不要版权费,出版外国名著也不可能是没有成本的,显而易见的成本就是翻译费。一本小说或专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其中肯定凝结了作者无数的心血,而把这些心血由外文转换成中文,也一定是劳神费力的。给译者以符合他/她劳动付出的酬劳,是合情合理的。

然而公版书的问题恰在于此。市面上充斥着几十个版本,读者不可能清楚了解每一个版本的翻译、校对水平。而网购大潮下,读者甚至连每个版本的纸张、印刷情况都不得而知,能看到的信息只有两个:书名、定价。

不妨复原一下读者网购的操作步骤。1. 搜索书名;2. 只显示有货物品;3. 按价格从低到高排序;4. 在最便宜的几本里选个封面顺眼的。

很残酷吧?译者的辛劳、编者的用心、出版社多年积攒的口碑,这时都不会有太大作用。多数读者心中想的是:不都是一本书吗,讲的故事都一样,能有多大差别,挑本便宜的呗。

在这种情况下,指责读者不懂行、不尊重译者、编校人员,就显得过于迂腐了。最务实的办法无疑是节缩成本,降低定价。于是很多出版社就把目光瞄向了一类人:在校学生。

我们都上过学,知道学校里的苦日子。与每月几百元的生活费相比,如果能每月再多出几百元外快,那生活就宽裕多了。而翻译书恰恰能满足这个需要。

出版社给大学生译者的翻译费通常很少,税前千字50元左右,如果给到千字80元就算碰到良心出版社了。而且这里还有“千字英文”和“千字中文”的猫腻。因为中英文的叙述差异,同一本书的中文字数通常比英文字数多很多,也就是说如果出版社给你的是50元/千字英文的价格,你实际翻译出1000个中国字来,到手的能有30元就不错了。

但是,即便如此,对在校大学生仍然很有吸引力。一个月接到一个上万字的翻译活儿,就有300-500的外快,对生活费微薄的学生仍是笔不小的收入。而如果接到了一本20-30万字的名著呢?那就是上万元的巨款啊!

而这些学生往往没经过专业翻译训练,英语水平也在大学四级附近,翻译基本是靠“谷歌翻译”等互联网工具完成,对名著中的专有名词、难长句的翻译经常驴唇不对马嘴,整体质量可想而知。但在出版社想压缩成本,大学生想挣生活费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成为了名著译者的主力。

从中文“翻译”成中文

看了上一段的介绍,您觉得找学生翻译已经是特别对付事的做法了吗?其实,学生翻译相对来说还算不错的,比学生翻译更恶劣的招儿还有很多,底线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之所以说学生翻译还算不错,是因为人家好歹也是对着英文一字一句翻译出来的,再差也是有专业性在其中的。而有的译作,与其叫翻译,不如叫抄袭好了。

例如曾被媒体曝光的“中国最牛翻译”宋瑞芬。她一个人翻译过几十种外国文学名著,最厉害的是,这些名著的原文是用十几种语言写就的,包含英、法、俄、日、西、意等,她居然全懂!一人包办了中国戏剧出版社的名著系列,该系列所有名著的译者都是她。

显然,这是不合常理的,而她是怎么做到的呢?仅举一例。2006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不出意外,本书的译者还是宋瑞芬。有人把该版与之前的版本做过对照,得出了明显的抄袭“谱系”——抄自1980年代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黄锦炎译本。抄法是这样的:每一章只改第一句的半句话。比如第一章的第一个半句黄锦炎译本“许多年之后”,本版改成“很多年过去了”,除此之外全部一样,包括标点。

所以你知道她是怎么“翻译”的了吧?其实你也会。将别人译本里的“我一定不会输给他”,改写成“他肯定赢不了我”,意思一样,文字有区别,这种改写没什么技术含量,会说中国话基本就会改。

这种改写中文式的“翻译”方法,在名著翻译领域非常常见,因为可“参考”的版本太多了。上述《百年孤独》的译法有点太傻了,属于“薅羊毛净搁一个薅”,薅成了“葛优”,谁都能看出来。稍微聪明点的方法是面前摆上四五种名家译著,A书改写两句,B书改写三句,C书再改写两句……打字快的话,一周左右,一本名著就翻译完了。当然,如果按上述《百年孤独》的译法,一小时就差不多了。

猜你喜欢

千字译本名著
2024年稿酬调整公告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翻译中的“信”与“不信”——以《飘》的两个中文译本为例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青春体验“作”我自己!
《白寿彝文集》出版发行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
《孙子兵法》蒙古文译本简介
编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