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呼麦与外蒙呼麦文化对比研究

2016-10-25李龙珠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呼麦内蒙蒙古族

李龙珠

(黑龙江东方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内蒙呼麦与外蒙呼麦文化对比研究

李龙珠

(黑龙江东方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呼麦是蒙古族人创造的一种神圣的艺术表演形式,一个歌者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发出两个声部的声音。呼麦的声部结构为一个持续低音区和高音区的旋律相结合。可以分为“泛音呼麦”、“震音呼麦”、“复合呼麦”等。在中国各少数民族民歌中,它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蒙古族;呼麦;对比

从地域上讲呼麦主要的地域分布与蒙古族相同,也就是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草原及呼和浩特市等地区,新疆自治区阿尔泰山一带的蒙古族居住地以及蒙古、俄罗斯图瓦地区这样有蒙古人的地方就能听到这种歌唱方式。我们有必要把这种以蒙古族民族为依托的演唱形式-呼麦继续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

一、蒙古族呼麦的历史

呼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匈奴时期,在蒙古族形成前后就有了。蒙古人的传说:古代蒙古族先民在深山生产劳动中,见河汊分流,瀑布飞泻,山鸣谷应,动人心魄,声音传到数十里,勤劳的蒙古族人民根据这些自然的声音进行模仿,后来就形成了呼麦。新疆阿尔泰山区的蒙古族人中,至今扔有这种原生态的呼麦流传。

蒙古族人聚居的地区,就是传承和弘场呼麦的地方,这是这个民族责无旁贷的事。在这种高超的艺术形式在失传之后蒙古族艺术界有志之士,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方式专研和学习“呼麦”的唱法,接起了这种艺术的传承,并在短短的十几年在国内发扬光大。其中,斯琴比力格、张昭翔、吉日木图、宝力道、宝力达都是呼麦唱法的大师。他们从九十年代开始,在国内外进行音乐交流(曾出访日本、澳大利亚),大师斯琴比力格曾被聘到中央音乐学院进行专题讲座并做示范表演,他们的录音录像,多次在国内以及国外的学术研讨会上展示。内蒙古歌舞团、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蒙古族青年合唱团先后以声乐、器乐等不同的形式把呼麦引向了舞台;2000年中央电视台东方电影电视学院建立才真正把“呼麦”艺术引入民族艺术教学之中心。

二、蒙古族呼麦现状

(一)内蒙呼麦现状概述

内蒙古呼麦是从呼和浩特和锡林浩特的西乌旗发展而来得,敖都苏荣老师自上世纪九十年代首次来到呼和浩特培训学员,去了锡林浩特的部分地区指导呼麦的演唱,为内蒙古呼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像耐热乐队这样以呼麦传承为主的团体在内蒙古现今也有很多,这些乐队的演唱水准反应了内蒙呼麦的整体发展水平更加带动呼麦文化走向世界的舞台,呼麦乐队以一个团队的形象在国内外进行演出,并且得到各界专业人士的肯定,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内蒙呼麦的发展的速度。专业培训学校的建立也是内蒙呼麦能够发展和传承的重要手段之一,敖都苏荣的呼麦培训学校给社会培养出很多杰出的呼麦人才,引导了蒙古族更多人走上传承呼麦文化的道路。内蒙呼麦协会的成立使得从事呼麦专业的人员有了规范化的管理,同时也为内蒙呼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与保障。西乌旗在自己的全羊宴中加入呼麦的表演、锡林浩特的牧民们学习呼麦、呼和浩特的学生们学了呼麦之后从事了专业的呼麦表演,并以此为生…

(二)外蒙呼麦现状概述

流传于新疆阿尔泰山地区外蒙西部的蒙古族人中的呼麦风格则看的更具有地域性。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和地域的影响,所在地的蒙古居民与外界接触相对很少,所以流传于民间的呼麦没有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保持了原汁原味的传统。歌颂周边的自然风光的作品,该区域的呼麦特点,歌声欢快、内容简明、节奏感较强。由于在历史上,阿尔泰地区与今天外蒙古的科布多省属于同一部族,双方交流甚广,且呼麦的故乡蒙古国克布多省钦达木尼苏沐就位于阿尔泰山脉的东麓。阿尔泰地区的呼麦的传承一直未曾中断所以促成了阿尔泰地区的呼麦风格的原始性。而一直致力于呼伦贝尔地区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整理与传承的布仁巴雅尔和乌日娜夫妇在谈论本地区民间艺术的时候,发现“在敖鲁古雅这个地方,发现那个地方很老的老人会发出一种喉音、喔吼喔吼那种。”但他们进一步解释说,这种喉音和呼麦虽不太一样,但他能够从喉咙里发出4种不同音色。这个地区所演唱的女子呼麦,惟妙惟肖,时而如风吹草鸣,时而似牛羊欢叫,时不时发出一声打猎号角之声,引人入胜,令人神往。

三、蒙古族呼麦的发展

(一)内蒙呼麦发展概述

内蒙古的呼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由内蒙古国传来到现在,总体发展趋势很好,国内能够演唱呼麦的人也越来越多,以胡格吉勒图和文丽等优秀的内蒙古呼麦手作为领头者,内蒙古呼麦以呼和浩特和锡林浩特两个地区为中心形成了集中传播的形式,现在内蒙古的每个地区都有呼麦,而且在原有的呼麦的基础上也有了发展和创新。内蒙古呼麦受到国家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于2009年9月申遗成功,内蒙古广播艺术团的格吉勒图还被授予自治区级呼麦传承人。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张欢院长提倡的双重乐感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在增加人们对少数民族艺术的认识和学习,在音乐教育领域,学习不同的音乐文化。比如汉族学习少数民族音乐,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和其他民族音乐。在教学实践中始终贯穿学习和欣赏不同的文化。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的呼麦,很早就以独立的专业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和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开设了,这也是为什么呼麦在内蒙古地区乃至全国名声更大的原因所在。

(二)外蒙呼麦发展概述

蒙古国已早把“呼麦”艺术列为了“国宝”: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则视“呼麦”为“民族魂”:蒙古国与俄罗斯图瓦共和国非常重视呼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并将呼麦艺术的资料进行大量的收集、整合,并将呼麦艺术走向艺术高校且成为两个国家大部分艺术院校的文化项目重点学科之一,并很好地融入了与之相关的蒙古族声乐、乐器之中。蒙古国呼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大的成就,与呼麦艺术进入蒙古国并作为重点培养专业之一是紧密相连的。

四、内外蒙呼麦文化的差异

(一)内蒙呼麦文化仍受外蒙呼麦文化影响

现阶段内蒙的呼麦演唱由于呼麦的师承关系,在该区域演唱的呼麦选手,均为在呼和浩特学习或者在外蒙学习归来的,2011年4月底5月初,该盟举办了呼麦培训班,邀请自治区呼麦协会主席、著名呼麦表演艺术家呼格吉勒图担任主讲,主要的培训内容即是呼麦的演唱技法。所培养的呼麦选手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外蒙古的演唱技巧、演唱方式、演唱内容以及表演形式等多方面的影响。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从今天中国境内蒙呼麦集中的趋势、演唱曲目、风格则更多的受到了蒙古国呼麦的影响。呼麦地域、生活所在地区、师承关系以及选手的悟性与发挥与呼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在呼麦一直流传着的地区经融入了蒙古人民的生活,成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成为原生态的代表。

(二)内蒙呼麦文化元素多于外蒙

而对于呼麦的引入区而言,受到引入时间长短、演唱人员的来源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形成其显著的地域特征。在现代舞台艺术呈现的呼麦,演唱者依据本地区的特色,创作有地区特色性的呼麦作品,也是他们对于呼麦这一门艺术发展性的最好的继承与发扬。

音乐剧《心之恋》,就是西方音乐文化与内蒙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该剧还在上海世博会的舞台上展出,观众欣赏到内蒙原生态艺术呼麦的演唱,耳目一新。通过世博会舞台的精彩展示使蒙古族呼麦一下子展现给了全世界。

蒙古族呼麦除了原生态的表演形式外,乐队表演也是呼麦演出的主要形式。在乐队里除了演唱呼麦外还要融入蒙古族的流行歌曲以及长调。呼麦的原生态与流行乐队的音乐元素相结合,以现代的手段展现蒙古族的呼麦与蒙古族民歌相结合是内蒙呼麦文化发展的又一亮点。

呼麦是蒙古民族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更多地保留了原始歌唱因素,是一种来自民族记忆深处的久远回音,与蒙古族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对民族学、民俗学研究均有重要的价值。作为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传达着蒙古族人对自然宇宙和世界万物深层的思考和体会,表达了蒙古民族追求和谐生存发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本文为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蒙古族呼麦发展趋势研究》(2014C026)。

[1]邢长江.民族乐库中的瑰宝—“呼麦”探寻[J].前沿,2010(17).

[2]包铁良.图瓦、蒙古呼麦演唱艺术论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04).

[3]格日勒图.试论呼麦的种类及其发声技巧[J].中国音乐,2007(03).

J616.2;J607

A

1005-5312(2016)08-0149-01

猜你喜欢

呼麦内蒙蒙古族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内蒙某低品位铁矿选矿试验研究
内蒙高岭石烧结性能与应用试验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草原呼麦
呼麦
世间梵音
——呼麦
内蒙占地区辽代城址研究综述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