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水安全与水生态智慧的人类诗意栖居思考

2016-10-25沈清基

生态学报 2016年16期
关键词:承载量诗意规律

沈清基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



基于水安全与水生态智慧的人类诗意栖居思考

沈清基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沈清基.基于水安全与水生态智慧的人类诗意栖居思考.生态学报,2016,36(16):4940- 4942.

■水安全

水是人类消耗最多的自然资源,每年消耗接近5万亿t[1],水供应的安全性与可持续性制约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人类文明早期,水安全问题主要是干旱、洪水和河流改道等自然型问题;现代水安全问题多是人为型问题,表现为:水量短缺、水质污染、水环境破坏、洪涝灾害、健康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乃至国家安全。

我国淡水资源短缺,水安全形势严峻。据测算,我国淡水资源的人口承载量为6.4亿人[1],仅为耕地承载人口量的80%、粮食承载量的85%、经济发展承载量的95%、土地资源承载量的67%、能源承载量的60%。同时,我国洪涝灾害频发,如2016年部分地区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从局部时空层面说明了水安全的紧迫性。人类离开水无法生存,但人类生存也需要坚实的环境安全保障,其中水安全的保障尤为重要。

■水生态智慧

生态智慧是生命体形成的能使环境更适于生存的策略和理念的总和[2],是人类对人与自然互惠共生关系的深刻感悟及因地制宜且高效地从事生态实践的能力。生态智慧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生态性的思想智慧,二是智慧性的生态对策[3]。水生态智慧是将“水”与“生态智慧”融合后产生的生态智慧类型,是人类与水共生的精华与结晶,是保证水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从水中获得物质与精神享受的保障。水生态智慧与生态实践相结合,能使诗意栖居在水环境方面得到完美实现。

水生态智慧包括三个方面,即生态性、诗意性和智慧性。水的生态性指其具有生态服务功能;水的诗意性指其具有的喻象性、殊相性和美学性;水的智慧性指其具有利他而自利(获得长久的存在和价值),灵动、兼容、张力、韧(弹)性,“循理”、“轮回”与“积存”的智慧[4-5]等。许多精神文化遗产都从水中汲取了智慧[6]。水生态智慧是生态智慧的核心要素之一。水生态智慧的核心是人[7]。

■人类诗意栖居

1935年海德格尔提出了诗意栖居,认为诗意栖居是人类生存的本质。人应追求诗情画意的生活,唯有诗意的栖居,才是对人栖居的“世界之家”的真正建筑[8]。诗意栖居具有生态内涵。人的全面的自由是诗意栖居的核心价值[9],自由是指向一个人与万物和谐共生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人既仰望天空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又脚踏实地筑造并完善物质环境。

生存保障、安全性、宜居性、生态性、景观价值等是诗意栖居的物质性前提;学识素养、审美情怀是诗意栖居的精神性基础;而对人自身的认识,以及人对与自然关系的感悟是诗意栖居的智慧性表征。诗意栖居是人类的共同向往,需要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包括水生态环境)和高质量的人文环境支持,也离不开高度的智慧以及高度的水安全支撑。

■基于水安全与水生态智慧的人类诗意栖居若干思考

更新水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观念决定了目标与方向的正确与否。先进及科学的水观念包括:(1)水能量观。洪水及水灾是水能量积蓄到一定程度后大自然的自我舒解机制之一,因此一定程度上洪灾是不可避免的,人居环境建设须尊重并顺应这一机制。(2)相对水安全观。人居环境中不存在绝对的水安全,都是在一定时空条件及范围下的相对水安全。(3)全面的“与水共生”观。承认、接受水带来的威胁是与水共栖不可回避的内容,预做准备并提升避险自救能力,是与水共生的重要内容。(4)水空间正向演替观。人类与水在空间上要”分”、”合”相宜,其中重要体现之一即尊重水空间的独立性及不可侵犯性,水空间在容量与质量两方面的正向演进是水安全的充要条件。(5)水的非廉价性与雨洪资源性的观念。尽管水最大的优势是可再生性,但不可将水作为廉价的资源[10]。在抵御雨洪的同时,也要将洪水作为人类重要的水资源来源之一。(6)虚拟水观念[11]。考虑水在人口、社会、经济和生态全过程中的实际轨迹及效应,重视水的虚拟轨迹与虚拟效应。(7)以精细化、集成化、智慧化、科学化、综合化的方式规划建设适应人口增加和气候变化的水系统[12]。科学的、具有智慧特征的水观念有利于水安全体系的构建,是对构建人类诗意栖居的理性认知,对诗意栖居具有先导作用。

揭示水规律

水规律是人类在各个层面上所发现的与水相关的法则、本质及趋势。水规律内容丰富,包括:水资源及水污染的时空分布,水的运行循环,水的物理化学特征演变,城市水循环中环境激素变化,人类生产、居民点及各种农作物需水规律,城市发展与水环境演化规律等。水规律的发现需要借助理论(包括水科学与水生态智慧)的指导,需要持久的生态智慧研究和实践过程,如,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生态脆弱区煤炭现代开采地下水和地表生态保护关键技术》,通过矿井水资源运移规律、地表生态“自修复”规律、地下水运移压差规律的揭示与利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13]。揭示水规律并善加利用,是水生态智慧的体现,也是人类保证其栖息环境安全乃至赋予其诗意的重要基础性机制,应该成为现代城市雨洪管理实践的基础。

[1]洪阳.中国21世纪的水安全. 环境保护, 1999(10):29-31.

[2]赵红, 张莎. 生态智慧型企业CRM系统实施及信息资源整合对策. 情报资料工作, 2008(03):105-108.

[3]孙杨栩, 唐孝祥. 岭南广府地区传统聚落中的生态智慧探析. 华中建设, 2012(10):164-168.

[4]顾惠娥.水的智慧:礼仪之美文化之力. 少先队活动, 2010(7):32-34.

[5]陈阵.古镇水环境艺术理析[D]. 重庆: 重庆大学, 2009.

[6]陈履安.水——传统文化的智慧源泉. 贵阳文史, 2011(2):93-93.

[7]邢玲.人有智慧水成金. 益阳日报, 2011-5-20(4).

[8]宋坚. “去蔽”与“澄明”——中国的“诗性智慧”与西方“诗意栖居”之比较.湖北第二示范学院学报, 2012(10):4-7.

[9]牟方磊. 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理论研究[D]. 湖南: 师范大学, 2010.

[10]李建国, 李录秀. 水安全、水观念、水统一的研究与思考.山西水利, 2002(6): 17-19.

[11]钟华平. 虚拟水与水安全.中国水利, 2004(5): 22-23.

[12]郑晓云. 水4.0:管理水的历史智慧和现实的挑战.中国水利报,2015-12-24(5).

[13]编辑部.“大禹”的智慧——记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陈苏社与井下水循环利用工程. 陕西煤炭, 2016(2):3-4.

2016-08-02

10.5846/stxb201608021584

沈清基,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城市规划学刊》副主编,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理事,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E-mail:sqjj5688@126.com

导读: 通过对水安全、水生态智慧以及人类诗意栖居内涵的剖析,指出诗意栖居是人类的共同向往,需要高度的生态智慧以及高度的水安全支撑。诗意栖居具有生态内涵,科学并智慧的水观念对人类诗意栖居具有先导作用,有利于水安全体系的构建;揭示水规律并善加利用,是人类诗意栖居的重要基础性机制。

猜你喜欢

承载量诗意规律
诗意地栖居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冬日浪漫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国家公园游憩承载量之评估模式
雾灵山森林公园游客空间承载力研究
九华山风景区最大承载量测算研究
被耽搁的诗意
不同甲醛释放量人造板的室内承载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