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人驾驶汽车,发展的最大障碍在哪?

2016-10-25姜伯静

金融经济 2016年9期
关键词:无人驾驶卡车特斯拉

姜伯静

从车企的角度来看,无人驾驶以及新能源、智能汽车被看作是未来的“船票”。

当下,无人驾驶汽车非常火爆,似乎过不了几年就要飞入寻常百姓家。去年百度就宣布成立自动驾驶事业部,聚焦技术研发、生态建设与产业落地,加快研发普通城市道路的无人驾驶技术,计划三年商用化,五年实现量产。此前,百度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跑到了北京五环路上进行测试。

2016年更是被人形容为“无人驾驶汽车发展元年”,无人驾驶技术陆续从摸不着的概念逐渐走进现实。方向盘可折叠(隐藏)、座椅可旋转、时速218公里、手机映射这些高逼格的功能看看都让人心潮澎湃。

但就在今年5月7日,特斯拉Model S轿车在自动驾驶模式情况下发生车祸并导致驾驶人死亡的事故发生后,一系列关于无人驾驶汽车的争论接踵而来。

但是,绝大多数声音是围绕技术方面进行争论的。而对于车祸发生后事故责任的认定、分担,却很寥寥。

事实上,在笔者看来,技术问题恰恰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一个层面。而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事故后的责任认定,却是最难搞定的。甚至,我很想给无人驾驶汽车拥趸们泼一瓢冷水:事故责任判定,将成为阻碍无人驾驶汽车发展的最大障碍!

因为,无人驾驶汽车将对现有法律提供很挠头的诸多难题,而法律的责任判定又会束缚无人驾驶汽车的推广。

在传统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时,有成熟的交通法规和保险理赔程序,所以事故责任判定并不难解决。而在无人驾驶汽车这里,则面临很多难题。除了责任判定,其它元素也制约着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

首先,特斯拉事故的责任主体究竟是谁。这里涉及到三方:死者、特斯拉公司、与特斯拉相撞的拖挂卡车。

我们且不管死者在汽车中究竟干什么,但他开启了自动驾驶系统;而特斯拉公司,其传感器和摄像技术的漏洞直接造成了惨剧的发生;至于卡车,虽然是惨剧的“实施者”,实则很无辜。

这样一来,特斯拉事故的责任主体究竟是谁呢?如果判定为死者,那未来谁还敢购买这样的产品?如果判定为特斯拉,那特斯拉为此付出的赔偿和名誉损失,将为其未来的事业发展蒙上阴影。并且,未来潜在的赔偿风险将无法估算。而卡车,是不应该担责的。

第二,目前的法律尚没有对无人驾驶汽车的事故判定做好准备。

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世界各国尚无针对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完善法规。可以说,法规严重滞后于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2015年年底,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首次为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制订法规。但是就目前披露的情况看,该法律并未对发生交通事故后的责任认定做出详细的规定。

如果在无人驾驶汽车真正大规模走上公路之前,各国依然没有拿出与之相适应的法规,那一团糟的时刻就不远了。

此次特斯拉事故,是特斯拉直接钻到卡车底下,卡车无辜。假如有车辆冲撞无人驾驶汽车怎么办?假如无人驾驶汽车之间发生碰撞怎么办?无数未知的事故类型等着法律去判断。总不能,让生命做实验品吧?

现在美、英、韩等多个国家相继宣布,将制定一系列政策规范保障自动驾驶,采取多种措施支持企业开展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测试和路试。

第三,一旦此次交通事故的责任主体是特斯拉,那无人驾驶汽车的热潮说不定会戛然而止。

据报道,事故发生后,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开始对25000台特斯拉Model S展开调查。一旦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被裁定为确有技术上的纰漏,那大规模召回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甚至在我看来,大规模的禁售都有可能。

尽管特斯拉事故发生后,一大批汽车巨头依然没有减缓进军这个领域的步伐。但是,如果特斯拉面临刑事诉讼和禁售的话,那无人驾驶汽车的热潮说不定会戛然而止。如果证明这个技术还在摸索阶段,还在不成熟阶段,根本不具备上路的可行性,那未来怎么样很难说。

第四,特斯拉事故将给交通拥堵的国家和地区发展无人驾驶汽车敲响警钟。

以中国为例,中国拥堵的交通适合无人驾驶汽车吗?有报道称,美国IHS汽车信息咨询公司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显示,到2035年中国将成为最大的无人驾驶汽车市场,届时中国将拥有超过570万辆无人驾驶汽车。对此,我表示怀疑。中国的路况,可以吗?除非,有专供无人驾驶汽车行驶的车道出现。但是,这谈何容易!

第五,另外,什么人才有无人驾驶汽车的驾驶资格,也是个大问题。

驾驶员的驾驶资格,在传统汽车上执行得很严格。那么,无人驾驶汽车上呢?

酒醉者、年老年幼者、残智障人士以及一切不可能在传统汽车上驾驶的人,这些人可以吗?有人曾经预想,让无人驾驶汽车去送孩子上幼儿园,而大人不必去,现在看来,这简直是痴心妄想。

而这些人,在事故发生时,该如何认定责任呢?唯一的可能,就是不能让他们成为汽车行驶的主宰者。而这样一来,无人驾驶汽车的适用范围将大规模缩小。

只有更多的约束,才有更大程度的安全。如今,谷歌、苹果等科技巨头纷纷亮出无人驾驶大招之后,传统车企也毫不示弱。从车企的角度来看,无人驾驶以及新能源、智能汽车被看作是未来“船票”。业内人士认为,以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驾乘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升级变革,将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常态。其中自动化驾驶无疑是主流趋势,未来绝大多数车型会兼具自动驾驶和手动驾驶的功能,车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切换。

不过,受到法规、路况、驾驶习惯等一系列客观条件的影响,无人驾驶在当前的情况下还无法参与到实际的交通中去。无人驾驶汽车要真正走向市场,还有一段路要走。

猜你喜欢

无人驾驶卡车特斯拉
特斯拉Model S Plaid
林志颖驾驶特斯拉出车祸
我们村的无人驾驶公交
无人驾驶车辆
无人驾驶公园
真的“很香” 特斯拉Model3
忙碌的卡车
IIHS强调:卡车侧防钻撞保护很有必要
忙碌的卡车
新发布的特斯拉Model 3你会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