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管理专业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研究

2016-10-24杨俊峰

物流技术 2016年7期
关键词:顶岗教学质量监控

杨俊峰

(1.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2.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物流管理专业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研究

杨俊峰1,2

(1.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7;2.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南阳473000)

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要求高职院校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建立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对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价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问题提出研究方向、改革思路,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建立物流管理专业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有效措施。

物流管理;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人才培养质量

1 引言

物流业融合了仓储、运输、货运代理、信息等行业,涉及了众多领域,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数,物流业的发展对促进生产、拉动消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我国物流业目前整体水平不高,难以适应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促进其他产业发展。因此,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面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受到企业的青睐,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要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从实际出发,着力培养优秀的、实用的高素质人才。

2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考核评价现状分析

当前对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以各课程的学习目标为依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时,主要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核时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1)理论考核采取期末闭卷考试形式,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考试中的客观题部分主要考核学生理解掌握基本概念情况及必须准确熟记的内容;主观题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对供应链运作模式、运作流程、运作方式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运作过程所出现的问题的诊断和解决方案的制订。(2)实践考核采用案例分析、实操考核、实习与实训考核四种形式,占课程总成绩的40%(分别占5%、5%、15%、15%)。案例分析通过学生收集案例资料、回答问题、提交分析报告的方式进行,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理解与分析能力;实操考核针对具体的工作任务,学生进行分组操作,重点对工作过程进行考核;实习和实训均结合具体岗位的工作任务,对学生的岗位技能进行考核,实训结束时提交实训考核表,实习结束时由实习企业出具实习鉴定。

这种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物流管理专业“岗位轮训,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需要深化质量评价与监控机制的研究和改革。物流管理专业“岗位轮训,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深入校企合作,使教学主动适应区域产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要适应“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开放性的要求,在完善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前提下,按照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要求,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和长效保障机制。

基于此,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结合专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原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上,开展了对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3 研究方向与改革思路

3.1改革思路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主要面向生产企业、商业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按照“依岗定能、按能设课、课证融合”的指导思想,参照物流管理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对现有的教学质量管理方法进行改革。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将职业资格考核和专业成绩结合来进行评价和监控。

3.2研究的目标和拟解决的问题

首先,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现有的教学质量管理现状,以及该教学质量管理与人才需求要求和国内外先进的方式、方法之间存在的差距。

其次,从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群人才需求标准出发,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与校内专职教师共同成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依据物流管理岗位群能力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订单培养为突破口,以校内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为基本理念,进一步改革教学质量管理方式与方法。

最后,以所探索改革的教学质量管理方式与方法为基础,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监控机制,将学生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为社会培养实用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3.3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系领导带领专业教师到示范院校和行业企业调研学习,与企业专家一起研讨,进行成绩考核方法、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调研,形成经济管理系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调研报告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调研报告;并组织成立经济管理系教学质量督导组。

第二阶段,根据学校相关制度,制定具体措施,进行物流管理专业成绩考核方法改革,形成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成绩考核方案。

第三阶段,总结完善专业质量监控与评价实施办法,加强校内外教学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监控机制,提高教学质量。

4 建立物流管理专业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措施

4.1完善适应“岗位轮训,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质量保障系统,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和专业课程标准及素质教育标准;完善教学条件保障系统,确保在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教材资源等方面,创设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学条件;健全教学运行管理系统,完善运行管理制度、运行(操作)手册等,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完善教学质量监测与反馈系统,健全信息搜集组织机构,建立学校、政府、社会全方位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机制。将学生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建立动态持续改进系统,健全激励机制,提高信息评价结果运用效率。物流管理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如图1所示。

4.2完善校内、校外教学监控与评价的组织和各项制度

成立经济管理系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管理委员会,明确职责分工。针对校内教学、校外教学、顶岗实习、毕业生质量等不同的监控要素,分别明确监控主体、监控项目、监控目标、监控内容、监控措施,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各项制度,包括《校企共建专业实施办法》、《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实施办法》、《校企共建课程实施办法》、《校企共建共聘师资实施办法》、《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制度》、《学生质量评价制度》等一系列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保证了校企合作的持续性和规范性。

完善《经济管理系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管理办法》、《经济管理系顶岗实习管理规定》、《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成绩考核方案》、《经济管理系关于进一步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等一系列制度,保障质量监控与评价的规范性。

在各项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的指导下,加强经济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外教学过程的管理与质量监控,并在实施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经济管理系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管理办法》。

图1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4.3加强校内、校外教学监控与评价的过程管理

4.3.1校内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与评价。(1)校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学校在行政管理中实行校系两级管理,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上也实行校系两级管理。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室,各系成立有教学督导小组,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和指导;学校和系部都实行教学值班制度,监控日常教学秩序;各系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自己的教师教学质量监控办法。

(2)教学质量监控。校内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与评价,继承传统教学质量监控模式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以学校人员监控为主,同时吸纳行业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检查为综合性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教学工作检查、学生管理工作检查、后勤服务工作检查、条件保障工作检查、就业工作检查等各个方面,每学期开学初,对教学准备工作进行检查,期中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听取反馈意见,并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授课计划、教师教案、学生作业、实践教学任务落实等进行专项检查活动,促进科学化、规范化;期末收集教师和学生的各种资料,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实行听课制度,明确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教学督导员和教师等各类人员的听课次数及要求。

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积极吸收广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活动,每个班级设立1-2名学生信息员,通过建立信息员随时联系和定期例会制度及组织专题调查以及举办专题论坛等形式保证教学一线信息的及时反馈。

(3)教学质量评价。通过人才培养工作检查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听课、说课、专业剖析、课程评估、督导评教、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等监控活动,每年对各个专业进行教学质量评价。

专业建设评价。开展专业剖析活动,每两年进行一轮面向所有专业的专业剖析活动,评价其专业建设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情况。

课程建设评价。开展说课活动,包括系级说课活动和全校性说课竞赛两部分活动内容,每年进行一次,实现常态化,促进课程建设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开展课程评估活动,每两年进行一轮课程评估,与专业剖析隔年交叉进行,促进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不定期组织开展各种讲课比赛、技能竞赛等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针对对校内教学中教师个人的教学质量评价,仍由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教、社会评教四部分构成,每学期进行一次,年终形成综合评价。

4.3.2校外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校外教学环节的监控与评价主要是针对顶岗实习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两个方面进行。由于这两个方面主要在校外进行,校外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以企业人员监控为主,学校人员参与,主要包括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监控评价、实习指导教师监控评价、学生监控评价、督导监控评价、实习工作专项检查等环节。学校出台优惠政策和措施,完善相关制度,让企业监控人员享受与学校监控人员同等待遇,充分调动行业、企业人员参与监控工作的积极性。实习指导教师个人的教学质量评价,由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评教、学生评教、督导评教、系部评教四部分构成。

(1)对顶岗实习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为了使顶岗实习的组织有序、实施有效、管理有度,在完善《经济管理系顶岗实习管理规定》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工作:

第一、健全顶岗实习保障的长效机制。在学校教务处下面成立了专门的顶岗实习管理机构,把顶岗实习管理和考核工作纳入到教学制度建设之中,建立顶岗实习管理三级文件体系。具体包括:1个校级管理文件:《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规定》;3个系部二级管理文件:《河南工院经济管理系校企合作协议》、《河南工院经济管理系顶岗实习工作实施方案》、《河南工院经济管理系学生顶岗实习安全须知》;4个具体操作层级的记录文件:《河南工院学生顶岗实习申请书》、《河南工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书》、《河南工院教师顶岗实习指导手册》、《河南工院学生顶岗实习手册》等。

科学编制顶岗实习工作流程图,共包括①制定《顶岗实习实施计划与大纲》、②审核大纲、③编写《顶岗实习指导书》、④审核指导书、⑤落实顶岗实习单位、⑥实习前动员及安全教育、⑦顶岗实习组织实施、⑧过程考核及成绩评定、⑨报送成绩、⑩实习总结和归档等十个工作环节。在这十个工作环节中,重点抓好其中的⑦顶岗实习组织实施和⑧过程考核及成绩评定这两个关键环节,尤其是强化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的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考核中依据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坚持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实习考核。

第二、精心选择实习单位,科学安排轮训岗位。深化校企合作,与一批顶岗实习企业建立合作紧密、长期稳定的关系,实习前派出专人进行先期考察,落实与物流管理专业相对应的实习企业,科学安排轮训岗位,校企共同协商,明确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指导教师,明确实习任务、内容和目标要求,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

第三、细化实习管理与服务工作。①公布顶岗实习企业与轮训岗位,学生报名,企业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面试选择。根据最终双选情况,对实习学生进行分组,每个企业至少1组,确定组长(联系人)。②明确各个企业、各组实习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和考核要求,给每个学生发放《顶岗实习指导书》和《顶岗实习手册》。③给每个学生明确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经常了解学生心声,及时解决学生疑惑,建立实习过程情况登记,并填写《顶岗实习指导记录》。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调整心态,转化角色,融入企业,指导学生训练岗位技能,提升实践能力。④校企双方持续将遵守校纪校规、厂纪厂规以及安全教育贯穿顶岗实习始终。

第四、建立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在企业评价、学校评价、自我评价的三方评价体系中,企业根据职业资格要求,制定《学生顶岗实习企业考核表》,对学生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业绩、实习纪律与态度、职业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学校指导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的要求,撰写《顶岗实习工作总结》,对学生顶岗实习周记完成情况、顶岗实习报告完成情况、职业能力的形成情况进行考核;学生根据实习职位、岗位能力要求、工作流程熟悉程度、岗位工作业绩等进行自评。结合三方评价进行总评,形成顶岗实习最终成绩。

(2)人才需求调研与毕业生跟踪调查。调研社会人才状况及需求、毕业生工作情况、企业和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根据本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调查方案并组织实施,对2015级应届生的跟踪调查反馈率为20%,对2014级毕业生的跟踪反馈率为15%。

根据调查结果,将社会人才状况及需求情况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及时反馈给教学部门,为学校专业设置、招生规模确定、教育教学改革等提供参考依据。

5 结论

强化物流管理专业“岗位轮训,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在完善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同时,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按照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要求,紧扣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以及相关的长效保障机制。

[1]曹大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2,(9).

[2]丁增富,葛信勇.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2004,(3)47-49.

[3]苗军,单振动.高等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交通高教研究,2004,(3):15.

[4]刘拓.国外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分析及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06,(1):24.

[5]黄波.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地方院校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1):19-32.

[6]李陶然.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6):112.

[7]李宁.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实施与管理[J].教育与职业,2010,(11):85-87.

Quality Oversight and Support Mechanism for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Yang Junfeng1,2
(1. School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127; 2. Henan Polytechnic Institute, Nanyang 473000, China)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teaching quality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for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of Henan Polytechnic Institute,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paths of reform, and at the end, suggeste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establish the quality oversight and support mechanism for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logistics management; quality oversight and support system;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G642.4

A

1005-152X(2016)07-0176-05

10.3969/j.issn.1005-152X.2016.07.039

2016-06-13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教改重点课题“物流管理专业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研究”(2012-12)

杨俊峰(1976-),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读博士,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副教授,注册高级咨询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顶岗教学质量监控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从建构主义下分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必要性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