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培民式的好干部不应被遗忘

2016-10-24王义正发自长沙芙蓉湘西凤凰

清风 2016年7期
关键词:赵强水利部闯红灯

文_本刊记者 王义正(发自长沙芙蓉、湘西凤凰)

郑培民式的好干部不应被遗忘

文_本刊记者 王义正(发自长沙芙蓉、湘西凤凰)

中组部为郑培民立的铜像

作为中共湖南省委原副书记的郑培民有一个外号叫“三民书记”,爱民、亲民、一心为民,这是所有优秀共产党员的共性,郑培民领悟得很透彻,实践得也很彻底。在湖南乃至全国,郑培民的名字与杨善洲、任长霞、孔繁森、焦裕禄等等一起被传颂、被怀念。

正是因为有了郑培民这样的优秀党员、模范干部,才让党和人民的事业有了发展和保障,才让人民群众的福祉有了提高,也才让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急难险困往前靠

与郑培民的做法一样,每当遇到急难险困的时候,很多领导干部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因为他们心中装着群众。

14年后,当赵强再次回忆郑培民时,心情仍然有些沉重,最后用严肃的口吻告诉本刊记者:“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纪检组长赵强曾给郑培民当过“1000天秘书”,对于郑培民的为人,他更有发言权。

1990年5月,时任湘潭市委书记的郑培民被调往湘西自治州担任州委书记,在一些人看来,这是一种“退步”,因为长株潭更接近“中心”,而湘西则地处边缘。但郑培民坦然接受了组织的这一安排。郑培民初到湘西时,因其长得慈眉善目有些“菩萨像”,所以有人怀疑这一任州委书记可能是个“好好先生”,不会有什么作为。但有“菩萨像”的郑培民,却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为了群众利益的担当。

赵强回忆起一件往事,至今仍有些难以忘怀。那时郑培民刚到湘西不久,发现当地经济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力供应单一依靠小水电站发电,到了旱季,往往会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电是现代工业的粮食,没有电,工业就得不到发展,不能发展工业,社会经济建设就无从谈起,所以在湘西建设火电厂迫在眉睫。“那时候有一个背景,湘西是当时水利部在全国小水利发电布点的重点支持地区,也的确给了湘西极大的投入。”赵强告诉本刊记者,要想在湘西发展火电,一方面要说服地方上有不同意见的领导,另一方面还得过水利部这一关。

根据文献 [7-9]中已有的试验数据和研究成果得到荷载模拟方法,该方法通过采用一个激振力函数来模拟列车产生的动荷载F(t)。

为此,赵强陪郑培民专门去了水利部,当一个司长看到郑培民关于发展火电的报告时,立刻就是一顿数落。赵强至今回忆起这件事都有些感慨。他当时以为郑培民会放弃,毕竟水利部不同意,而且自治州也有阻力,“硬来,是有些冒险的”。但没想到的是,郑培民反复做工作,终于让自治州里的意见最终统一,水利部见自治州拧成了一股绳,也不好再反对。而这些年湘西自治州经济发展中,火力发电贡献功不可没。

在赵强的印象中,郑培民的专车里常备着被子,因为他经常带着司机和秘书到下面县里去,有时候半夜也回不到吉首,就只能在车上凑合一夜。

有一次半夜11点多赵强被叫了起来,保靖县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客车侧翻,5人死亡、20多人受伤了。郑培民带着赵强和司机3个人在接近零点的时候出发去现场,到了现场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了,所有人都十分惊讶,都这么晚了,州委书记竟然来了。

“事后我问过郑书记,为什么那么晚了还一定要去,郑书记告诉我,那是群众最需要他的时候。”赵强后来明白了。

与郑培民的做法一样,每当遇到急难险困的时候,很多领导干部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因为他们心中装着群众。

秋水文章不染尘

在今天的反腐败大潮中,一些害群之马被打掉,但依然不乏郑培民式的好干部。

1992年10月,郑培民从湘西自治州党委书记调任湖南省副省长,1995年10月郑培民调任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

在这期间,现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的张国骥无疑是接触郑培民时间最长的人之一。作为郑培民的时任秘书,张国骥对郑培民有着极为真挚的感情。“他就是我的领导,但同时更像一位好老师、好兄长、好朋友。”张国骥回忆说,在卸任郑培民的秘书后,他曾为郑培民的为官为人做过总结: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郑书记为官为人优点特点很多,但我觉得他有两点是特别突出的。一是他为官为人的高洁,二是他为官为人的宽容。”张国骥后来请了一位书法家,将这两句诗写了下来送给了郑培民。这也是他任郑培民秘书生涯中,送给领导的唯一礼物。

郑培民除了“三民书记”称呼,也被称作“三不书记”:“不唱高调,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政绩工程”。湘西是湖南最穷的地区之一,为了尽快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郑培民在这大力推广粮食新品种新技术并且经常亲自下田示范。郑培民曾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担任州委书记,他爬过湘西最难爬的山,走过湘西最难走的路,去过湘西最穷的村子,住过湘西最穷的人家。

在湖南常德地区,人们记忆中的郑培民,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省委领导,而是和他们一起找沙袋、堵缺口的抗洪战友。他身居高位而心系百姓,他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为自己的行为标准,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不忘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他树立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品德风范,他在人民心里树立起一座公正廉洁为民服务的丰碑。

“他一辈子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张国骥回忆起这位曾经的老领导十分感慨。

廉洁是所有优秀共产党员的共性,“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这个群体最高洁的品格。郑培民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这一诺言。

湘西凤凰县火炉坪村曾是郑培民担任省委副书记时的联系点,火炉坪村党支部书记龙玉虎至今仍然记得郑培民到火炉坪时的情形。“我陪着他去农户家里,他揭开了锅盖看看我们吃什么,还留下来和我们一起吃了顿饭——就是我们平时吃的饭菜,晚上就住在农户家里。”

曾任郑培民秘书的赵强告诉本刊记者:“郑书记一生廉洁奉公,一心为民,而且是一位原则性很强的领导。”

廉洁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安全线和生命线,郑培民式的优秀党员干部之所以受人敬仰,与此不无关系。而在今天的反腐败大潮中,一些害群之马被打掉,但依然不乏郑培民式的好干部。

“别闯红灯”

一句简简单的话,一些细枝末节,就可以看出来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赵强说,郑培民对他的影响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有时候遇到一些事情他会条件反射般地想起当年郑培民书记的做法。“1000天,影响的是一辈子。”赵强意味深长地告诉本刊记者。

“郑培民书记是一个十分讲原则的人,而他当年的一些原则,也被潜移默化地成了我们的条条框框。”赵强说,1995年,那时自己刚从地方调到长沙,当时郑培民已经升任省委副书记。“当时心想有一位当省委副书记的老领导,应该多少会得到一些关照吧,没想到郑培民没有为我说过一句话。”赵强坦言,当时他心里确实有过想法,甚至埋怨过。但是后来了解到,几十年中,郑培民的妻子杨力求女士的工作单位只变动过一次,就是从湘潭市新华书店调到了省新华书店,职务仍然是一名普通职工。

2002年3月,郑培民被调到中组部考察组,前往北京工作。郑培民的身体本就不太好,那天整整一上午都在谈话,中午的时候秘书王武(现任湖南省委组织部三处处长)劝他休息一下,他没同意。因为下午还要参加活动,郑培民就在外交部的院子里走了一圈。“结果到下午他就感到身体不舒服,当时外交部派车送他去医院(外交部只有一个门诊),外交部的工作人员想赶时间,于是就在车顶放上了警笛,闯了红灯,没想到这时候郑书记艰难地抬起头,几乎是用最后的力气说了生命里的最后一句话:‘别闯红灯’。”

赵强告诉本刊记者,其实郑培民当时应该是非常痛苦了,换作常人,肯定是希望车越快越好,况且是外交部的专车,而且是在中组部工作期间生病,于情于理闯红灯似乎并不是不可以。但他可能觉得这并不是因为什么公务行为,所以不能闯红灯。“别闯红灯”,成为郑培民的遗言。“一句简简单的话,一些细枝末节,就可以看出来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赵强有些沉重地说。

培民书记虽然已经远去,但郑培民式的好干部却依然在不断涌现,因为在党内这种精神会永远延续,因为优秀共产党员都具有相同的品格和精神。

在火炉坪的那座小山丘上,中组部为郑培民立的铜像,他依然炯炯有神地眺望着远方。听当地村民说,会经常在铜像前发现成束的鲜花,因为,郑培民式的好干部不会被人们遗忘。

猜你喜欢

赵强水利部闯红灯
打 车
赢棋有奖
各国行人闯红灯的处罚
赵强
“我不再闯红灯”
打电话
水利部摸底地下水,超八成不能饮用?
闯红灯
想不到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