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陈,崛起岭南的学术高峰

2016-10-24陈侃言

西江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学术界王莽经学

陈侃言

三陈,崛起岭南的学术高峰

陈侃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梧州曾经有过一个令国人刮目相看的时期。这个时期,先后崛起了以两个家族为标志的享誉全国的文化巨匠群体——“三陈”与“六士”,他们为梧州谱写了无与伦比的文化辉煌。在此,笔者谈谈其中的“三陈”。

在西汉成帝至平帝年间,梧州就出现了一个名震中原的大学者、著名的古文经学家、全国学术界的中心人物——陈钦。

所谓经学,泛指易经、诗经、春秋、尚书、礼记、乐经等上古的经典,又简称“六经”,其中乐经已经失传,因此又称为“五经”。后来,秦始皇焚书把这些经典都销毁了,汉人根据记忆用汉时流行的今文(隶书)把这些经典写出进行研读,这些经学被称为今文经学。后来有人在孔子故居墙壁里发现秦火漏掉的经书,这些经书用先秦通行的古文(篆书)撰写,故称古文经学。

言归正传。陈钦(约公元前34年~公元15年),字子佚,苍梧广信县人,自幼修读、钻研《左氏春秋》,举茂才后,被朝廷立为五经博士(全国最高的学衔),与当时另一大学问家刘歆齐名,被公认为左氏的传人。汉景帝时,今文经学大行其道而成为显学,其以阴阳、灾异解说政治时事,日益荒诞迷信,竟发展为谶纬之学,严重扼杀思想文化的发展。而以陈钦、刘歆为代表的古文经学派,首先向今文经学派发难,揭穿今文经学派的盲目、偏私及神学迷信的实质,表现了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由于陈钦、刘歆开创了古文经学的先河,启发了后代学者如陈元、桓谭、王充、张衡等的科学战斗思想,经长期的斗争,古文经学终于深入人心,雄踞学术界,压倒了虚妄的今文经学。

因此,陈钦作为古文经学的旗手而受到学术界的景仰,他所著的《陈氏春秋》被视为古文经学的经典。地以人传,僻远的古苍梧因为有陈钦而令朝廷和学术界刮目相看。“左氏远在苍梧”之说,就是学术界和后人对他最崇高的评价。

陈钦的名望曾被王莽利用,王莽封陈钦为“厌难将军”,以表彰他憎恶神学邪说的战斗精神。王莽篡政后,派文武双全的陈钦率军从云中(今内蒙古)出发,准备大举进攻匈奴。由于形势的变化,王莽又反复无常,为了讨好匈奴,在公元15年,王莽竟把陈钦逼死在狱中,一代文化巨匠就这样死在野心家、阴谋家的手中。

汉光武帝推翻王莽建立东汉后,陈钦的儿子陈元(字长孙)继承父业,继续研究《左氏春秋》,成为东汉初年又一著名古文经学家,为学者所崇仰。

当时朝廷有人议立《左氏春秋》为治国经典,但今文经学家博士范升上奏反对,认为“左氏浅末,不宜立”。陈元闻之,即上书迷信谶纬之学的汉光武帝,并奔赴洛阳,与范升在朝廷当众辩论。陈元才高识广,辩才如流,理直气壮,驳倒了范升,说服了光武帝立左氏学说。朝廷即选出太常博士四人,其中以陈元为首席。陈元著有《春秋训诂》《左氏异同》等书传世。

陈元的儿子陈坚,也继承家学,善于文辞。陈坚没有出仕当官,被时人以秦时中央的属官称之为“卿”。陈氏父子祖孙三代学问相传,成为全国一流的大学问家、学术界的中心人物,世称“三陈”,他们在古苍梧崛起了一座学术高峰,使之一度成为全国学术文化之中心。

责任编辑:陈薇

猜你喜欢

学术界王莽经学
王莽:皇帝家“可怕”的亲戚
评《明初经学思想研究》
日本经学史著分期分派说述评
国内学术界马克思民生思想研究述评
国内学界关于日本“印太战略”分析的研究综述
王莽:为争帝位四个儿子杀了三个
Contents and Abstracts
改朝换代
经学与当代中国
新时期红军长征研究文献综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