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急救设施,不仅需要AED
2016-10-23
领导决策信息 2016年27期
公共急救设施,不仅需要AED
【舆情回放】 6月29日,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在北京地铁内突然晕倒,经路人和急救人员抢救无效不幸去世。该事件引发了舆论对地铁等公共设施中的急救设备(特别是自动体外除颤器,即AED)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急救知识等问题的讨论。
【网络舆情】
@法制晚报:日本、美国、韩国、丹麦等其他国家,AED在很多公共场合都有,这些场合包括大巴车、商场、学校、工厂等。根据国外统计数据,对于突发心脏病的人,在“急救黄金十分钟”内使用AED,可提高50%的存活率。不过,国内的大型商场、学校里很难看到AED。
@华西都市报:AED不是装上就能起作用的。若要它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过两道“坎儿”,第一道“坎儿”是让市民认识它,并且会使用它。第二道“坎儿”,那就是“敢不敢用”。
@央广网:无论如何,资金、培训、对救助者能否免责的法律帮扶,种种缺失叠加,导致了目前多地公共场所急救水平和准备能力并不充足。
【决策点睛】如果有足够的国民得到急救培训,且公共场合的急救设施完备,法律法规也保障这些有急救资质的人在救治过程当中自身的安全,也许金波及其类似的悲剧就不会发生,或者悲剧会大大减少。
舆情观察YUQING GUAN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