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时只道是寻常

2016-10-21许咏梅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爱情

许咏梅

摘 要:纳兰性德是清初第一词人,虽出身富贵,但其爱情词中大部分表达了一种苦涩和痛楚。本文试图从相思苦、失恋苦、离别苦、悼亡苦、追忆苦五个方面来解读这其中的苦情和涩味。

关键词:纳兰性德;爱情;苦涩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4-0001-02

词的这一文学形式的创作,向来是汉族文化的骄傲。到了清初,词坛稍有几分萧条,却不曾想到有一个满人却异军突起,此人正是被后世称为清代“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这是满族文化和汉族文化在不断的冲突与融合过程中极具代表性和戏剧色彩的人物。他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代“词家三绝”。纳兰性德,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原名成德,后为避太子讳始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家族为满清八大贵族之一。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历任兵部、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权倾朝野。他年少聪颖过人,过目成诵,工诗文。据其老师徐乾学祭文记载:十三岁,已通六艺。十八岁中举人,十九岁举进士,因病未廷对,至二十二岁殿式二甲七名,钦进士出身,为人称羡。另一方面,满人尚武,世家子弟,骑射是“必修”项目,虽然中进士,同时受到皇帝的赏识留在身边伴驾,授予三等侍卫官职,后循进一等。容若文武兼资,就“文”而言,除了词名鼎盛外,古文、赋、诗均有可观。虽为满人之后,却爱汉族文化,著有《通志堂集》,并编撰有较大反响的《饮水集》、《侧帽词》两部词集。

纳兰词自问世以来,引起较大反响。一些名家都给予了中肯的评论。

陈其年曰:“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顾梁汾曰:“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称许:“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梁启超曰:容若小词,直追后主。

从这些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纳兰词在当时所处的地位,同时也能感受到纳词的凄婉与真切的情感。而这些情感,主要是通过其对爱情的咏叹来体现的。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因病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其生命虽然如惊鸿一瞥,但却写尽世间的惆怅,留下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纳兰虽出身于温柔富贵,却行走于仕途,一生更为情所累,他的词所描写的爱情别有一种哀感顽艳、凄婉深沉的美,而在这种凄婉与唯美的爱情中,我们又能感觉到这其中的苦情与涩味。他的词作,真可谓“以血书者也”。

一、心事眼波谁定——相思苦

纳兰的的词作中,有不少是表达相爱的两人之间相思之苦的,呈现出凄苦愁绝、幽怨动人的情调。如: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谁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如梦令》

这首词中展现的是男女青年的一见钟情。春雨过后,满地落红。在院落的井边正心绪迷茫而又落寞的诗人,不经意间抬眼,转角处一个温柔的女子蓦然出现了!刹那间四目相对、时光顿然停止不前。一对年轻人,各自心神荡漾、而心事难度。从此以后,簟波纹席之中、烛影灯光之下,姑娘的身影成为梦中的牵挂,虽屡挥之,屡驱之,但不离、不去。相思之苦,百转千回,正如北宋词人李清照所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果说《如梦令》是写一对青年人初遇时旖旎的心情,分别后灯影下辗转反侧的单相思的苦恼,那么,下面一首词则写一对有情人分别两地,对彼此深深的思念之情。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菩萨蛮》

这首词写诗人离家在外,夜色当中抬头看天上的一轮明月,惨白的月光冰冷的映照在水晶帘上;相爱的一对人,只能遥遥相忘,诗人想抚摸爱人如云的秀发,想嗅爱人身上的浓香,想叮嘱一声爱人多添件衣裳,却毫无办法。夜深人静,陪伴诗人的,除了天上的明月,还有地上孤单的梧桐。

西风骤起,只听到周围声声虫鸣声;无法让忧愁的人儿睡下;为什么秋天还是去年的秋天,可是此情此景,泪水总想流上我的脸庞?诗人通过极细微的生活细节,从小处表達真情,相思之苦如同感同身受。

二、人生若只如初见——失恋苦

纳兰出身富贵,既为皇帝近臣,又是世俗社会中人们所羡慕的文武兼备的青年才俊,有着世人看来无限美好的前程。爱情也应当是一帆风顺,要不可以随心的挑选自己喜欢的女人,要不按惯常推理,纨绔子弟或纵情声色或放荡不羁,感情难以专注或投入。而在纳兰词中,却有这样一种哀怨而又苦闷的情感体验: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却变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减字木兰花》

“只如初见”几个字突兀而来,是失恋的一方心情愤懑的表现。接着又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同时这怨情的背后,似乎有着更深层的痛楚。“等闲却变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诗句借姑娘的口吻,心痛、无奈地指责对方轻易地变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复杂心态刻画得入木三分。结束句通过历史上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典故,来谴责当初情郎的薄情。词人满腔的苦闷、不满呼之欲出。

在“人生若只如初见”中,纳兰表达了他向往“初见”时朦胧的美好情感。同时在另外一些诗作中,又屡屡表现他是一个念旧情的人。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梦江南》

本首词中,诗人描摹了冬日的黄昏中,急雪如柳絮翻飞,乌鸦结对归去,自己却临风独立心怀怨恨。看着晚风吹动着瓶中的寒梅,心如灰烬般冰冷。这首词据说写的是纳兰性德和表妹雪梅一段的感情。他与表妹自小青梅竹马,虽然未曾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但彼此心里都有了对方。但天有不测风云,雪梅成年后被选到宫里,当了妃子。美好的初恋刚刚开始就结束了,诗人深陷痛苦的泥沼,经常一个人在黄昏时小立,望着宫廷的方向凝神。

三、故园无此声——离别苦

两情相悦的爱情是甜蜜的。纳兰性德原配妻子卢氏,系“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兴祖之女, 赠淑人,先君卒”,结婚时,词人是弱冠之年,妻子卢氏正值青春十八浪漫年华。夫妻二人兴趣相近,彼此互相欣赏,婚后举案齐眉,感情非常融洽。这样的婚姻模式,让词人只羡鸳鸯不羡仙。可是词人非普通的青年才俊,身为贵族,又是康熙皇帝的近身侍卫,无法享受平常百姓的寻常生活,须经常跟随皇上的行程,南征北猎,或是在宫内值守宫禁。这样,新婚的夫妻彼此在一起互相厮守的时间不多。这其中的无奈,酸甜苦辣,都只能自己和泪吞下,“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这也许是词集命名为《饮水词》的原因所在吧。于是在百转千回之后,只能让这脉脉不得语的诸般的离情,万缕苦绪,倾泻在词章里。

谢却茶靡,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杆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酒泉子》

全词不写词人对妻子的思念,却从对方的角度落笔。起笔“茶靡”花谢,暗示春光流逝,青春虚度。如水的月光下,繁盛的荼蘼花已经凋落殆尽。独守闺中的伊人正独立窗前,呆呆地望着月色出神。或许是不忍卒观这窗外景致,伊人倦眼目乏,将眼神又收回闺中。彼时月已落,香已尽,鸦声已起,女主人公仍然难以入眠。上片环境描写给人一种酸楚苦涩之感。既然夜不成寐,那就倚栏远眺,追寻郎君归来的身影吧。天空中除了结伴回归的大雁外,杏眼望穿也没有爱人的一点踪迹。“嫩寒无赖罗衣薄”,单薄的罗衣难以抵挡的,表面是初夏早晨的轻寒,其实是一颗孤寂之心。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半浮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如梦令》

这首词作于诗人随扈出巡南北,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期间。词人整日为国事奔波,无法与相爱的妻子相会。适逢秋季,窗外片片落叶飘零,心中愁苦,思念佳人之情顿生。秋风秋雨渲染了孤寂的环境,而诗人的身世飘零之感有如这风中的落叶,亲人消息不通,无法适时与自己的爱人传递思念之情。那就让这秋雨随风而去,向远方的佳人传递我的思念之情吧。诗人将离别之苦,表达得既委婉细致又清新脱俗。

纳兰虽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庭,功名富贵并不是诗人的人生追求。作为有诗文奇才的文学青年,更多的是在创作上表达自己的人生意绪和思索。但因其文武兼备,被康熙皇帝留在身边,不得已走上另一条道路。漂泊异乡的孤独,扈从生活的劳苦加上对官场和仕途生活的厌倦,又不能与情趣相投的妻子举案齐眉,使词人非常苦闷,无心功名利禄,这种情绪从诗人的一些边塞诗中可略见。如他著名的小令: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

詞的上阕写山水行程,一路爬山涉水,舟马劳顿的辛苦。通过一程又一程山水的空间上的延续,身体向遥远的边塞移动,暗示心却留在亲人身边,从而揭示作者不愿离家的心情。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诗人在行程之中觉得身好累,有多么的不得已。旅途的每一步,都是痛苦的。词的下阕写词人内心感受,由上片的“身”累转为“心”苦。在一更又一更时间的延续中,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诗人连一个思乡梦都做不囫囵,做不安逸。心苦,是身好累的合理延续,结尾句点题表明诗人思乡之情。全诗中千帐灯火的景象非常具有画面感,冲击着诗人的孤独寂寞的心情,从而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对扈从生活厌倦呼之欲出。

四、此恨何时已——悼亡苦

婚后的生活是幸福的,虽有离别之苦,但一到团聚之日,便胜却人间无数。可是这样的时光并不长,“无奈尘缘容易绝”,婚后仅三年,妻子就永远的离开了他。自此以后,悲苦情绪一直萦绕在词人心中。纵观《饮水词》,有三百余篇,而其中写悼亡之苦的占了三分之一左右。

词人悼亡之作中的第一首,作于妻子卢氏亡故的半月后。词情凄惋哀怨,真可说是一曲声声血、字字泪的奄歌惋唱,读来令人为之泪下。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共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斜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青衫湿遍·悼亡》

诗人一开篇就悲从中来,一想到妻子禁不住泪水打湿衣襟!可见诗人对妻子的情感之深。想起昔日妻子生活中点点滴滴,仿佛如同昨日。妻子素来胆小,害怕一个人在家,可如今却要躺在那冰冷黑暗的灵柩里。诗人想到这里伤心欲绝,愿意陪妻子一程为她的灵魂指路,让妻子的魂魄再一次到回廊。而如今咫尺天涯、天人相隔。诗人甚至幻想着有奇迹,自己的泪和着酒浆能滴醒妻子,可担心妻子醒来后又要为自己操心伤神。依稀记得昨日两人共同许下的密誓,可是誓言如今永远也不会实现了,想到这一切又怎能不叫人肝肠寸断呢?此词字字含悲,句句泣泪。

自第一首悼亡词《青衫湿遍》后,诗人难掩其悲怆之情,有了大量关于悼亡题材的苦涩吟叹、悲歌哀唱。无论是亡妻的忌日、还是传统的清明、七夕等等都能引燃他对妻子的思念。有的写得柔肠百转、让人声泪俱下,有的缠绵不已,感人心魄。如诗人另一首悼亡词《南乡子》就表达了令人不忍卒读的血泪深情: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泪咽却无声”,诗人一开篇就道出心中无尽的伤痛。因为无声之泣比有声之哭更具酸楚之感。“只向从前悔薄情”,语痛情切,从前未必薄情,然而严厉责己“悔薄情”,正表现出爱之深、爱之切罢了。凭借画像重新见到了妻子那清俊的面庞,盈盈的双目,怎能不使他悲伤欲绝呢。词的下阙写回忆诀别的哀痛。妻子昔日的话语如今仍清楚地回响在耳边,但孰料它竟成永别的遗言。一个人的深夜,听着风吹檐前铁马,更鼓声声,痛悼、思念齐涌心头,常常泣不成声。这首为悼念亡妻而作的词,不仅表现了他对卢氏的怀念和深沉的爱,甚至流露出他厌弃尘俗的哀伤心绪。真实地表达了由悼亡伤逝与离世超尘相交杂而产生的痛切之感。其哀感凄厉、凄婉欲绝的风格从这首悼亡词中可见一斑。

五、当时只道是寻常——追忆苦

逝者已去,来者可追。在以后的岁月中,纳兰即使是奔波在皇帝与家庭中间,满身疲惫,但一有闲瑕,仍沉浸在那曾经两情相悦的青春时节。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浣溪沙》

回忆往昔的平常岁月,夫妻互敬互爱,一起看书游戏。而当时最寻常的一泼茶细节,今天回味起来仍是充满温馨和浪漫,而如今,这一切一去不复返兮了。真切地流露出妻子死后词人的孤苦无告的愁绪和悔恨心理。而在另一着《采桑子》诗中,诗人旧地重游,藏在生命的深处的记忆一一被唤醒,诗人感觉如同幻梦。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采桑子》

诗人在这首词中,给我们描摹了一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但笔峰忽又一转,告诉读者,此情此景,巳成追忆罢了。昔日恋人,现如今已零落一对分离的鸳鸯。在雨后微寒中追念旧情,就如同十一年前做了一个梦。梦中的甜蜜幸福,转眼间化为无奈与忧伤,让人吹嘘不已。死者已矣,生者还要继续,这如泣如诉的悲怆只能通过笔墨的方式尽情的排遣。纳兰以天下之至语写天下之至情,真不愧为“古之伤心人”手笔,乃真本色也。

纵观纳兰的一生,不过是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但词人用自己的真性情、真语言,给后人留下了他对爱情的唯美的追求和刻骨的苦楚。也唯有对生活极度较真的人,不染世俗之气的人,才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这泣血的歌唱吧。

参考文献:

[1]况周颐.惠风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2]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通志堂集:纳兰君墓志铭[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4]释道原(宋).景德传灯录(卷四)[M].南京:江苏广陵书社,2007.

猜你喜欢

爱情
什么是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年少的喜欢,后来的爱情
一生的爱情
爱情
一生的爱情
爱情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
爱情在地北,我在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