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洛阳铲产生于洛阳的地理与历史条件

2016-10-21方文清

山东青年 2016年5期
关键词:古都墓葬洛阳

方文清

摘要:文章先分别从地理及歷史角度分析全国范围内洛阳铲可能产生的区域,而后对两组结果进行交叉汇总,最后得出洛阳最为适宜产生洛阳铲的结果。再通过对洛阳的历史及地理环境进行叙述,补充说明洛阳铲产生于洛阳的地理因素与历史因素。目的在于探明洛阳铲产生的背景,呼吁大家加强对洛阳历史文化的重视。

关键词:洛阳;洛阳铲;土壤状况;古都;墓葬

前言

田野考古工作中使用的探铲,俗称“洛阳铲”,是一种以原产地命名的专用考古工具,也是中国考古最有本土色彩和传奇特质的工具。据现有资料,大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作为一种纯粹的工具,现代意义上的探铲在洛阳地区率先出现,并因其产地被称之为“洛阳铲”。洛阳铲发明伊始,直接目的便是为了盗墓,和田野考古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虽然此时适逢考古学刚刚开始在中国传播,但很可惜,在这个时期并没有和洛阳铲发生直接和紧密的交汇,依旧是按照自己的轨迹行进,在此之后才逐渐纳入考古学的视野,最终成为考古利器。洛阳铲的诞生,有其模糊的历史渊源和清晰的时代背景,它或许是某个“聪明人”的偶然发明或改进,更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产物,而新中国考古事业的大发展也为其带来了“脱胎换骨”的新生。然而,探究洛阳铲何故产生于洛阳这方土地,而没有产生于中国大地的其他地区,这就要从洛阳和其他地区的地理及历史背景来说了。

洛阳铲产生区域筛选

森林土壤与耕作土壤皆有发明洛阳铲的可能性。森林土壤中褐土最宜,所包含的地区为河南省与北京市,呈由西向东横向分布,主要为中原地区。耕作土壤中潮土与塿土最宜,所包含的地区为河南省、山东省与陕西省,亦呈由西向东横向分布,主要为中原地区。其余存疑的地区为甘肃省、天津市、山西省、山东省、云南省、河北省与内蒙古。

把森林土壤中适宜地区与耕作土壤中适宜地区相合并可知,从地理因素来看,有条件发明洛阳铲的地区便是河南省、北京市与陕西省。其中,河南省兼具森林土壤与耕作土壤,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是传统的农业大省,是洛阳铲发明的最佳地域。河南省地处黄河以南,呈西高东低地势,北、西、南三面千里太行山脉、伏牛山脉、桐柏山脉、大别山脉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洛阳、郑州、开封、安阳等大小城市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七大古都建都时间较长,都在某一时期有着较为辉煌的文化与经济成就,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都有可能成为孕育洛阳铲的一方土壤。南京、杭州建都起始时间较晚,且建都延续时间短,政局动荡,政权更替频繁,统治阶级并无厚葬传统,现考古发掘证明,遗迹多呈分散状,并不密集。洛阳铲产生于此的可能性不大;北京建都起始时间晚,朝代更替少,中央集权高度集中,政权稳定,墓葬等保护严密。洛阳铲产生于此的可能性不大;安阳建都延续时间较短且整体偏早,辉煌年代过早,之后多数政权规模杂小,整体经济文化欠发达。大型遗迹较少,且集中于商代。洛阳铲产生于此的可能性不大;开封建都历史虽久,但重要政权较少。洛阳铲有一定可能产生于此;西安、洛阳建都起始时间早,建都延续时间长,整体历史较为辉煌。洛阳铲有可能产生于此。

从地理因素分析可知河南省、北京市与陕西省的土壤状况较为适宜洛阳铲的使用,从历史状况分析可知洛阳铲更有可能产生于开封、西安与洛阳。综合地理与历史因素,开封、西安与洛阳产生洛阳铲的可能性更大。

古代开封地区黄河泛滥严重,开封近地表地层呈“遗迹—黄河泥沙—遗迹—黄河泥沙”状堆积。早先的遗迹深埋于泥沙之下,且政权多建立在一政权原址上,无可能挖开前朝遗迹。

西安与洛阳历史情况相似,地理条件也都较为符合洛阳铲使用。但仔细分析两地墓葬文化风气来看,洛阳邙山自古以来都是众人所追求的身后之地,邙山等地之上的墓葬多如牛毛、数不胜数。除了帝王陵墓之外,洛阳还拥有了众多的贵族和名人墓葬,与皇家墓葬形成了众星捧月之势。西安多是统治阶级陵墓,规制严格,不好盗掘。从这方面看来,洛阳较西安更为适合洛阳铲产生。

洛阳的地理及历史背景

洛阳市地处九州腹地,东经112°16'—112°37',北纬34°32'—34°45',位于中国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交界带,东西长约179公里,南北宽约168公里。横跨黄河中游南北两岸。洛阳市位于暖温带地带,全年四季分明,热量、降水量随时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点。

按地域分布,洛阳土壤资源被划分为以棕壤为主的西南部中山区,以褐土粗骨土为主的西南部低山区,以褐土红粘土为主的北部黄土丘陵区,以潮土为主的伊洛河平原区。洛阳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决定了洛阳等北方土地的土壤较为干燥,易于发掘。

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河洛大地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距今八九千年前至四五千年前),黄河中游两岸及伊、洛、瀍、涧等河流的台地上,分布着许多氏族部落,新中国成立后在洛阳一带发现的孙旗屯遗址、王湾遗址、矬李遗址等近200处聚落遗址,便是当时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

洛阳先后有13个王朝建都于此,作为都城的时间合计在一千年以上。六代二十四帝长眠于此,分布之密、数量之多、延续年代之久,堪称中国之最。特别是洛阳市北部的北邙山一带,更是作为历代皇家墓葬的“首善之区”,不仅是中国面积较大的陵墓群,同时也是世界上古代陵墓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洛阳在历史上久为都城,战略地位重要,遭受的战乱比较多,历代的移民也比较多,邙山及洛阳城畿的一些地区就成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义冢”区。葬在其中的有当地的居民、外来的移民、外来的商人以及行徒,甚至还有国外的留学生、僧人等,可以说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洛阳地区墓葬众多使得历代盗墓之风盛行,导致这里的墓葬出现“十室九空”的现象,曹丕曾感慨说:“自古至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丧乱以来,汉室之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金匣玉缕,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洛阳铲出现并不断改进发展。

结语

悠悠河洛水,绵绵洛阳情。洛阳铲正以它独特的一面向人们展示着洛阳经久不衰的魅力。洛阳铲现已成为市级非遗,若我们加大对文化遗产及其背后历史文明的关注,这些历史遗珠的光彩将会更加夺目!

猜你喜欢

古都墓葬洛阳
奇特的沙漠古都——统万城
洛阳正大剧院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墓葬中的女人
洛阳自古繁华
关于大古都分布的宏观认识
扬州胡场汉代墓葬
唐宋墓葬里的“四神”和天关、地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