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毛蛤蜊的养殖技术

2016-10-21李长春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养殖技术赣榆

李长春

摘 要:本文介绍了毛蛤蜊特性、养殖场建造、放养密度、以及日常管理。毛蛤蜊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蚶目,蚶科,毛蚶属,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沿海。以中国黄、渤海和东海近海较多。生活在内湾浅海低潮线下至水深十多米的泥砂底中,以4-8米居多。

关键词:毛蛤蜊;养殖技术;赣榆

一、毛蛤蜊形态特征

成体壳长4-5厘米,壳面膨胀呈卵圆形,壳顶突出而内卷且偏于前方;壳面放射肋30-44条,肋上显出方形小结节;铰合部平直,有齿约50枚;壳面白色,被有褐色绒毛。

二、生物学特性

消化器官由口、食道、胃、肠、肛门、所组成。主要食物为硅藻和有机碎屑。生殖腺包在消化 腺(内脏团)的周围,性成熟时雌体性腺村(紫)红色,雄体黄白色,生殖孔开口在后闭壳肌的腹面,左右各1个。卵(卵径50-60微米)在海水中受精孵化。生活在渤海辽东湾的毛蚶多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产卵;繁殖期间有2-3次精卵排放高峰,每次间隔约半个月。壳长4厘米左右手个体一次排卵量可达200万-300万粒。产卵水温多在25-27℃间。幼虫在海水中浮游,以担轮幼虫期进入D形幼虫,在150微米时壳顶开始明显大于壳高,近长卵形;壳长达220微米以后出现”眼点”,即将进入附着变态生活。整个浮游期约需16-17天。幼虫结束浮游生活后,以足丝附着在砂粒、贝壳、海藻等固体物上。足丝呈带状,终生存在;脱落后有再生附着的能力。壳长达1.2-1.5厘米时,落入海底进入浅埋生活,约经2-2.5年长成成贝。维生素B12含量较高的食用贝类。和蛤蜊一样,生长在泥沙里。也应买那些吐过沙的,表层有绒毛附着泥污,冲洗时要用到刷子。毛蛤蜊不及蛤蜊鲜美,但肉质紧韧,而且有的个头能长到很大,营养丰富。韩国人称为:赤贝。喜欢用吃生鱼片的方式沾食,但不推荐中国人,还是煮熟为好。另外因其肉紧韧,北方人喜欢用其拌凉菜和剁馅包饺子,很好吃。

三、毛蛤蜊苗运输

1.短途运输:运输历时24h以内,无需采取降温措施。

2.长途运输:运输历时24h以上,需用冷藏车。苗种与冰袋交错排开,并用竹片分层相隔,控制温度3℃左右,运输80h~100h,成活率95%以上。

3.一般用网袋装苗,每袋30kg左右,网目大小以不漏苗为准。

4.蛤苗应是当日采取的,且苗体应洗干净,不含泥沙等杂物。

5.运输时间最好在北风天,温度比较低,成活率高。南风天气易死亡,最好是当天洗苗,当天运输,当天播苗,从起苗到播苗最迟不超过3个潮水为限,以利提高播苗成活率。

6.在洗苗和搬运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把蛤苗碰伤击破贝壳,引起死亡,互相感染,影响运输成活率。

7.不论车、船运输都得加蓬,避免日晒、雨淋造成死亡,但是不得密盖,以防闷死。

8.运输前必须准确计算放养场的潮水,以确定启运时间,如果放养在低潮区,应在大潮期间运苗,否则苗运到,埕地不干露,无法播种。

四、潮间带养殖毛蛤蜊

1.养殖场的选择条件。成蛤的养殖场,应选择风浪较为平静,潮流畅通,地势平坦,砂多泥少(含砂量为70%~90%)的中、低潮区;海水比重为1.010~l.025,最为理想的比重为1.012~1.020;流速为40~100厘米/秒。

2.整埕播苗

(1)播苗季节:播苗季节,依苗种的个体规格大小不同,而有较大差异。白苗,一般在4~5月播苗;中苗大多在12月播苗,有的地方因天气寒冷等原因,推迟到翌年春天播苗;大苗一般在产卵之前播苗。

(2)整埕:整埕工作,主要是先在埕地靠近港道处和潮下带的边缘,用芒草筑堤,以防蛤苗流失。堤宽30~40厘米、高约25厘米。大片的滩涂也要用芒草围堤,隔成数块,便于管理。而后捡去埕面上的石块、杂物,用砂填好洼地,整平埕面。若埕地较软,则须开挖排水沟,以防埕面积水。最后,在播苗之前一星期,用漂白粉(15千克/亩)或茶籽饼(8千克/亩)泼洒埕地,杀除敌害生物。

(3)播苗方法:播苗方法有干播和湿播两种。

①干播:退潮后埕地干露时,从停泊在埕地上的运苗船中卸下蛤苗。播苗时,要求播撒均匀,防止成堆集结。若潮水已上涨无法继续播苗或播苗未完成时,则应将蛤苗卸下,浸没于水中,待下一潮水再播。白苗因个小体轻,易被潮水带走而流失,故多选用此法播苗。

②湿播:湿播是在潮水未退出埕面时,用船把蛤苗运至插好标志的埕地上,在标志范围内按量播撒均匀。播苗,应在平潮或潮流缓慢时进行,以免蛤苗流失。 用湿播方法,增加了播苗时间,提高了工效和蛤苗的成活率,但播撒较不均匀。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中苗和大苗播撒。

3.播苗密度:播苗密度,直接影响到蛤仔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如播苗密度太大,蛤仔生长较慢;如播苗密度太疏,不能充分利用养成面积,单产较低。因此,要掌握适宜的播苗密度。其播苗量,要根据蛤苗个体的大小、潮区的高低和底质条件等因素来决定(表19-6):蛤苗个体大的,成活率高,可少播;潮区低的,蛤苗摄食时间长,生长快,同时敌害也较多,蛤苗受害率高,应适当多播;底质较硬的埕地,稳定性好,亦可多播。 此外,还要根据海区饵料生物的多寡及流速的大小而酌情增减。

五、养成管理

1.移殖:移殖的主要目的是,转移养殖潮区,疏散养殖密度,促进生长。 (1)苗种增大,稀疏移殖:小苗播种的潮区较高,经过6~7个月的养殖后,个体显著增大,摄食量增加,养殖密度相对显得太密;同时,蛤仔的体质逐渐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应移到较低潮区放养,并适当降低养殖密度,以加速蛤仔的生长。 (2)随着不同季节移植,以提高蛤苗成活率:根据泥层保温性好,冬天不易冻死蛤苗和砂埕贮水量大,温度低,夏季不易晒死蛤苗的特点。随着季节的不同,可移植到不同的场地,以提高成活率。可采用边收获、边移植的方法进行。 (3)加快产后亲蛤恢复体质,移植促进生长:亲贝在产卵排精后,因体质虚弱,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差,易造成死亡。所以,应在繁殖季节之前,把亲贝移植到潮区低、饵料丰富、风平浪静的场地养殖,以恢复体质,加快生长速度。

2.防止灾、敌害:严重威胁蛤仔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洪水和台风。在易受台风袭击的埕地,应争取在台风季节来临之前,收获或移植到安全地带;受洪水威胁的埕地,也应采取类似的措施;对未来得及收成和移殖而受害者,必须及时抢救,清除覆盖埕面的泥砂,集拢散失的蛤仔,以减少损失。在养成期间应经常下埕除害,减少损失。

3.加强日常管理:蛤苗播放后,要经常到埕间巡管,检查蛤苗有否流失、蛤仔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敌害的危害情况等,以便及时补苗或采取相应措施。同时,要疏通水沟、填补埕面、修补堤坝等。特别是刚繁殖后的親蛤,体质虚弱,多数上浮在埕地表面,若被人为踩踏,死亡率更大。所以,在繁殖季节之后,更应加强管理或进行移殖。

猜你喜欢

养殖技术赣榆
农区舍饲羊规模化养殖技术
优质肉鹅规模化养殖技术
今年冬天赣榆下雪了
小规模肉牛养殖技术措施
天蚕品种驯化与应用研究
群雁高飞头雁领——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干部引领农村发展纪实
南通地区海蜇养殖技术
德基机械整体式热再生“绿动赣榆领跑全球”——赣榆交通·德基机械沥青热再生技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赣榆区麦秆还田稻作试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