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人”进课堂

2016-10-21李利琴

课外语文·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综合课诗人

【摘要】诗歌鉴赏综合课让“诗人”进课堂,从心理学的角度让学生真正进入课堂角色,打破了教法上翻弄花样,做表面文章的做法。综合课就是整合课,写诗本身就是一种沉潜内心的整合,一种无声胜有声的解析,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让诗歌“摄取”学生心灵的原生态,写诗的内向性,使综合课的诗歌教学极大程度地内化与升华。

【关键词】诗人;进课堂; 综合课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高中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是诗歌鉴赏。“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朱光潜语)可见编者在编排教材时,以诗歌鉴赏开始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良苦用心。诗是一种纯文学,而一切纯文学都有内敛特质,那么,本单元综合课课堂教学怎样组织才最有效?怎样才能培养起学生对诗的纯正趣味?怎样才能使他们情感内涵上多几分诗人气质?说实在,我心里很迷茫。偶尔翻到2002年高考仿写题目,本题表面上要求学生仿写句子,实质上是让学生在材料的示范下尝试诗歌写作,当时不是有许多具有写诗潜质的考生脱颖而出了吗?

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大树上绽放的一朵奇葩,教学历史源远流长,传统的私塾教学中,吟诗作诗是一种重要形式,古代诗才辈出,与这种教学方式不无重大关系。学生进入“诗人”角色,就激活了内心的真趣味;写诗过程中语感、语言技能、联想和想象力等多方面语文因子空前活跃,以至迷醉其中,其乐融融。经过一番思索,我明确了教学思路:让学生也当一回“诗人”,可以对单元所学的名诗(也可以是其他读过的诗)仿效点化,当然也可以“空无倚傍,自铸伟诗”。总之,尽情挥洒“诗人”情怀。

鉴赏综合课伊始,我把学生以“诗人”相称,声明想拜读他们的大作。课堂气氛顿时活跃,那几位平时喜欢写诗的“诗人”喜形于色,带头鼓起了掌。许多学生已拿出纸笔,摆开了写诗的阵势(青年本来就是诗的年龄)。我一阵惊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正是热切期望的教学境界。学生究竟会不会写出好的作品来,我拭目以待。

课后学生把作品交了上来,可以说每一首诗都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下面列举的诗,有的我做了改动)。

从写作特色来看,有的想象丰富,感情细腻,如:《太阳》太阳呵,我的母亲/在冬日的炉火旁/我瑟缩着/你心痛万分/用炽热的胸膛/将我紧紧拥抱。有的朴实真诚,至性至美,如:《流星的村落》当暮色将远山铺成一个村落/那里散发着月光以及云雾的清香/这便是流星驻足的地方。有的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如:《远去的乡村》红尘扑面/我们搜寻忙碌遮掩懒散/我们采摘虚弱/装裱冠冕的鲜花/遮掩贫瘠与荒芜。有的意象新奇,不落俗套,如:《过滤阳光》阳光铺满思想的原野/如金灿灿的谷穗/铺满多情的打谷场。有的从容,率真,如:《真实的谎言》我用感性的流光/织出彩虹的丝线/细密的针脚/足以把磨破的理想弥补。

从表现手法来看,很多作品对名诗原作做了仿效点化。有的把诗歌意境具体、丰富,加以翻新,如:《心灯》我用黑夜般的眼睛/把黑夜照亮/月光已成为过去。(顾城《一代人》)有的发挥想象,重组诗歌意象,构成意境,如:《秋天深了》天空的家中百鸟在集合/大地的故乡百草在呢喃。(海子诗中的意象)有的借用诗歌技法或个别词语,创设新意境,如:《错误》又见你,向着窗外/含纯纯笑意/在魔幻灵光的天街漫步/我飒飒的飘发/是美丽的错误。(郑愁予《错误》)

从语言看,有的有形象、有情感,如《我爱这尘世的夜晚》夜的尘世单纯得只有一个平面/一切喧嚣都已死亡/只有月光醒着。有的富于哲理,如《不要说透》有一种失落/高耸成悲壮/不说透的失落/是生命的铁轨/展延着希望。有的简洁、含蓄,如《写给农妇的诗》一年四季/裹在宽大的笑容里/汗涔涔地/烙在壮实的话语上/火辣辣的/开在柔肠百结的女儿心上/绿汪汪地。有的冷峻、峭拔,如《赞美》那时的你/正春风得意/头顶上的光环/点燃了红尘的醉眼。有的明丽自然,如《水中云》多情的水鸟/会以洁白的羽毛相赠/如同献上美丽的哈达。

接下来,可以组织一次“我的诗歌”朗诵会,学生互相交流、赏析。班里几个爱诗的学生,主动要当主持人。

这些学生爱上诗,可以说是骨子里的一种渴求。语文教师的职责在于点燃他们没有绽放的诗情,让含苞待放的诗情也开出神采奕奕的花朵。

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高考功利化的时代,这样“真性情”的语文课似乎不为大多数教师接受,因为高考规定“不得写成诗歌”,许多教师出于“绩效”的考虑,认为课堂上让学生作诗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不如拿这些时间让学生背诵名句,搬出“鉴赏辞典”给学生讲讲诗歌鉴赏的套路,总结一些答题公式。一些走应试 “正道”的教师都成了名师,青年教师中想“出格”的也慢慢跟着这些“名师”走起了“正道”。这些语文课堂的潜规则,让一批批张扬着文字激情的教师一步步走向平庸,在追名逐利之路上渐行渐远,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育的悲哀。

从事语文教育的人需要有些理想主义,因为语文教育本身就是诗的教育。中国曾是诗化的国度,诗歌传承的主阵地应在学校,在语文课堂上,可现状是大多数语文教师不爱诗,也不懂诗,学生写诗被认为是无意义的“码字”,难道这不是泱泱诗国令人无语的一大“奇观”吗?

课后,有学生问我:“您是不是不满意我的诗?”我反问:“你喜欢写诗吗?”他说喜欢,课后经常写,他还拿出一个小本子让我看。我说,你爱诗,这一点最可贵。班里爱诗的同学越多,说明我们的语文课上得越成功。

作者簡介:李利琴,女,1969年生,学士学位,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综合课诗人
新锐诗人
遇见一名诗人
对外汉语高级综合课中词汇教学探讨——以实习教师汉语课堂《发现步行之美》为例
晒娃还要看诗人
诗人猫
诗人与花
常态教学背景下音乐综合课的探索与实践(下)
常态教学背景下音乐综合课的探索与实践(上)
关于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课堂教学中开展大作业综合课的思考
高级综合课教学的汉语语感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