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向度的人的形成与觉醒

2016-10-21吴晓玲

课外语文·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马尔库塞

吴晓玲

【摘要】《楚门的世界》是派拉蒙影业公司于1998年出品的一部电影,讲述主人公楚门从虚假世界中逃离的故事。该电影之所以能够在上映以后引起热烈的反响,与其表达和隐含的信息有很大关联。本文试着结合《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所涉及的原理,分析《楚门的世界》中楚门的活动,探讨单向度的人的形成与觉醒。

【关键词】楚门的世界;单向度的人; 马尔库塞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楚门的世界》中“单向度的人”之形成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提到,社会中的人本应该具有两个向度,即肯定现实社会的向度及否定现实生活的向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慢慢地对真实的需要失去了追求,对社会没有了批判精神,一味认同现实。这类人不会去追求更好的生活,甚至无法想象更优质的生活,他们的思想的固化使得只剩肯定现实社会的向度,成为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的观点在电影《楚门的世界》中有了鲜活的体现。

《楚门的世界》是派拉蒙影业公司于1998年出品的一部电影。在影片中,男主角楚门从出生那一刻起,便成了一档热门的真人秀的主人公。他生活在一个人造的小镇里,身边所有人、事、物都是虚假的。无论是他的父母还是妻子、朋友,全都是专业演员,而他的生活也被24小时不间断地直播到全球各大电视台。在现实世界中,楚门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世界级明星,观众只要一打开电视,便可以看到关于他的生活的直播。他也因此毫无隐私可言,而他本人则对此一无所知地生活了30年。片中的旁白用这么一句话来概括“真人秀”的巨大成功——“楚门与科学技术并肩成长”。确实,在楚门所生活的“桃源岛”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高科技。除了日常拍摄用的5000多台隐形摄像机以外,就连日出、日落、雷雨、风浪等这些大自然景象,也都是通过科学技术虚拟的。

电影开头,楚门的好友“马龙”在采访中说真人秀“内容真真实实,原原本本,各位所见的绝无虚假,有的只是控制。”其所说的“控制”,于真人秀来说,是对楚门本人的控制,也是对片中演员的控制;于真人秀之外,则是对观看真人秀的观众的控制。作为真人秀的唯一主人公,他的人生按照导演设定的剧本开展,受控于导演;由于节目24小时不间断地播出,演员和工作人员的生活和楚门的生活高度同步,他们的生活即是关于楚门的生活。作为一档极高收视率的电视节目,离不开观众的热烈追捧,无论何时何地,观众都花大量的时间关注“楚门的生活”。他们的时间都几乎被支配在电视节目上,全然没有了对自己真正的人生的追求。也正如楚门的“妻子”所说,她的生活就是楚门的生活,而她一点也没有因此感到沮丧,反而觉得很幸福。

楚门在这样人造的生活环境中,通过导演的安排和身边演员的催眠,他每天不断地接收和被强调唯一的信息——桃源岛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独立思考、意志自由和政治反对的基本批判功能逐渐被剥夺。在此过程中,反对现状的思想的向度被削弱了,这种内心向度本是否定性思考的力量。楚门每天都生活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所有的一切都合理得让他没有任何理由去推翻,或是让他有推翻这一切的想法。有关真人秀的工作人员和观众,也都默认了这一切,没有人认为这是荒谬的,除了西尔维娅。这些任由节目摆布的人已经随着真人秀的成功,逐渐失去了自我,成了单向度的人。在真人秀“下映”之后,大部分观众甚至仍未觉悟,接着观看他们认为有趣的电视节目,继续沉浸在别人的生活中。

综上所述,之所以会形成“单向度的人”,基于电影中所描述的内容来看,可以归结为三点:(1)虚假需求的控制,即社会控制的新形势促使单向度的人之形成。楚门有自己的梦想,想抛下一切去斐济找自己心爱的女人。但其生活中的“房贷”“车贷”等使他无法动身,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楚门只有选择被哪种形式控制的自由,而没有追求真实需要的自由。(2)大众文化强化单向度的人之形成。思维和判断力的形成都源于生活,既定的社会准则成为人脑判断事物的依据,环境对人的反复催眠可使人变得毫无追求。楚门无条件接受来自虚假世界的洗脑,在思维上也丧失了否定和批判的向度,其肯定现实单向度不断被强化。(3)于真人秀之外,观看节目的普通观众是生存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既无聊又空虚的人,他们天天厮守在电视机前,陶醉在他人的生活当中。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他们都是现实社会中的“楚门”。他们甚至比楚门还要丧失自我,毕竟他们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但却一样没有否定和批判现实的意识。

二、《楚门的世界》中“单向度的人”之觉醒

抛开绝大部分丧失自我意识的观众,电影中至少有两个人是清醒的。一个是告诉楚门真相的西尔维娅,另一个是发现真相以后的楚门。西尔维娅本来是真人秀的群众演员之一,因为无法认同导演组随意剥夺和控制他人人生的做法,选择将事实告诉楚门。当然,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生活了二十几年的楚门,已经无法分辨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因此,他也无法理解西尔维娅所说的虚构是什么,也不知道要逃出去哪里,只知道西尔维娅要“移民”去斐济。然而,“移民”一事不过是节目组将西尔维娅逐出节目的借口罢了。

西尔维娅在离开节目以后,持续关注楚门的生活。在导演与观众的电话互动直播中,她质问导演如此囚禁楚门,将楚门困在一个跟监狱一样的地方,内心难道不会觉得愧疚吗?导演的回答是:“他随时可以走,假如他稍有野心,假如他下定决心要查出真相,我们无法阻止他。你不安,其实另有原因,就是楚门甘愿坐你所谓的监狱。”而面对主持人的提问,为何楚门一直都没有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导演则说:“因为我们都接受现实,就这么简单。”导演这段话不仅说出了他对控制的自信心,也道出了楚门为何在一个虚假的世界生活那么久都没有发觉。正如马尔库塞在书中所说的,批判的能力被剥夺了,对现实生活也就没有了否定的能力。因为接受现实,所以不会寻求改变。

盡管楚门生活在一个虚假的世界里,但是他却接受了“正规”的教育。他了解真实的世界有多大,他知道这个世界上不止桃园岛这个地方。同时,他也懂得何为自由,何为不自由,何为真实,何为欺骗。他发现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发现身边人的各种怪异行为之后,能够勇于与之对抗。最终通过重重困难,逃离那个他生活了几十年的,被公认为合理的、健康的社区。其到达桃源岛的边界时,除了感到错愕,更多的是因为被欺骗而感到的内心的痛苦。当导演在劝其留下来的时候,当导演在展示自己对他的了解的时候,楚门说“你没办法在我脑里装摄像机。”此时的楚门,思想已经独立,也具有自己的判断力,他敢于否定自己生活了30年的世界,选择进入那个未知的,被认为是充满险恶的、不健康的世界。楚门的逃离,意味着其拥有了否定现实生活的向度,摆脱了马尔库塞所说的作为单向度的人的悲剧。

楚门的成功逃离,除了其自身的觉醒以外,不可忽视西尔维娅的出现对他所起的作用。楚门拥有爱的能力,虽然与西尔维娅只短短的相处了一会,却深深地爱上了她。他无法在桃园岛再见到西尔维娅,便凭借记忆,通过时尚杂志上不同女人的五官拼凑在一起,将西尔维娅的肖像还原了出来。他总说他要去冒险,但是他想去的地方却永远只有一个——斐济,那个有西尔维娅的地方。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如果没有西尔维娅的出现,没有他对西尔维娅的热爱,楚门或许就不会有如此强烈地要逃离桃园岛的念头。人的原始冲动——爱情的力量,也是楚门鼓起勇气反对现实的重要原因之一。

马尔库塞认为正是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造成了单向度的人。这样的社会是一个极权主义的社会,它压制不同意见和声音,压制了人们对现状的否定和批判。该观点在《楚门的世界》中,被真人秀的导演克里斯多夫演绎得淋漓尽致。他是一个集权者,控制着整个真人秀的进行。他不允许别人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声音,将反对她的西尔维娅描述成没有资格去决定楚门该怎么生活的泼妇,而将自己塑造成最有资格决定和控制这一切的人。当楚门逃离受阻,挑衅他而说 “你想阻止我,只有杀了我。” 的时候,他的控制欲爆发了,甚至真的想置楚门于死地。当然,结果也如他自己所说过的,如果楚门真的想逃离,没有人能够阻止他。无论阻力多大,楚门最终也成功了。

综上所述,单向度的楚门之所以能觉醒,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尽管是生活在虚假的世界,但是楚门接受了真实的教育。其成长环境是假的,但是楚门是真的,他具有一切正常人都具备的基本常识、真实的情感和独立的价值观。其否定现实的向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唤醒。二、真人秀之所称作“真人秀”,意味着该节目必定包含着真实社会的真实事件,有高度的真实性。因此,部分“真实”也会渗透到楚门的“虚假世界”中,给楚门提供相关的现实世界的信息,为楚门的逃离提供真实的基础。三、爱情的力量。楚门最初的和最终的目的都是去斐济找西尔维娅,也正是在完成这件事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所处的虚假的生活环境。也正因为此,他敢于对现实生活进行否定,唤醒自己的否定现实生活的向度,追逐自己心之所往。

三、总结

在马尔库塞看来,人类的需求有真实的需求和虚假的需求。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在个人身上的那些需要,使艰辛、侵略、痛苦和非正义永恒化的需要,是“虚假”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或许会使个人感到十分高兴,但如果这样的幸福会妨碍(他自己和旁人)认识整个社会的病态并把握医治弊病的时机这一才能的发展的话,他就不是必须维护和保障的。因而结果是不幸之中的欣慰。现行的大多数需要,诸如休息、娱乐、按广告宣传来处世和消费、爱和恨别人之所爱和所恨,都属于虚假的需要这一范畴之列。言外之意,即那些外部强加的、渲染的非个人自发意志的需求,都是虚假的需求。这样的需求并不是个人所能够控制的,而是受外力所支配的。人的追求随着外界对某事物的追捧而改变,随着潮流的变动而变,也随着社会利益的驱动而变换。大部分人所向往的房子、车子、名利也不过是社会塑造的一些虚假的需求,有多少人又跟楚门一样,想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想去冒险,可是却被房贷、车贷和不同的外界的“不可抗”绑住了手脚呢?多少人因为自己的那些虚假的需求,而放弃了自己对真实需求的追求呢?这些牵扯着他们的事物,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吗?他们内心所呼唤的吗?想必不是,只是大家都这么做,从而觉得自己也应该这么做而已。

无论在《楚门的世界》里,还是在现实的世界中,单向度的人都是必然存在的。现代工业社会和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则是促使“单向度的人”的形成的原因之一,绝大多数人都不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也不会否定他们现在所生存的社会。然而,我们并无法阻止社会的发展,也不能控制外力的强大影响力,我们唯一能够控制的是自己的思想。只有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保持批判的能力,敢于否定現实生活中的不合理成分,保有自己否定现实的向度,大致也就可以避免成为单向度的人。

参考文献

[1]赫伯特·马尔库塞著,刘继译.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2]韩红梅.对《楚门的世界》的文化解读[J].电影评价,2008(11).

[3]赖艺.透过《楚门的世界》看楚门的自由意志[J].环球纵横,2014(9).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与“君子不器”——比较视域下马尔库塞与孔子的技术理性批判
赫伯特·马尔库塞
简析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
论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的思想
从《单向度的人》解读马尔库塞的社会传播观
国内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的阶段性考量
论马尔库塞的阶级一体化理论
西方现代性背景下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比较——以二战期间毛泽东、卢卡奇、马尔库塞文化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