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外阅读为语文教学“助力”

2016-10-21叶巧璇

课外语文·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助力课外阅读语文教学

【摘要】学生的语文水平往往是取决于他的课外阅读量,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应该培养及呵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文本、课堂为学生打开阅读的门,打通通往阅读的路,为学生的终生阅读奠定基础。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教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余秋雨说过: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当今社会,读书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多读书,广集益,因而,语文教学也被赋予了更丰厚的内涵,而语文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因此,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及能力上,更有必要挖掘、借助课外阅读——这一广厚的资源来开展和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中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这些清晰的数据为我们指明了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方向。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更具人文性,更讲究积累上的拓展延伸,也因此,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只有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阅读中充实自我,拓宽视野,感受阅读魅力,真正实现新语文课程的目标。

一、同类延伸型阅读

教材是教学的“根”。教学中,需要每位教师具有较敏锐地捕捉教材信息的能力,用足用透教材,努力以教材为载体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与文本产生共鸣。教师再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多层次地引导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一次次、一回回地对话、交流,进而反刍。最后引进与教材形成合力的材料,助力學生阅读文本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丰富文本。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诗意般语言描写出的缺失对时光流逝永不回无限感慨忧伤的情结。四年级的孩子,生活的阅历少、体验浅,因此无法支撑起他们对光阴易逝、一去不回的深刻感悟。课堂教学中,除了结合生活实际引领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体悟外,教师还可在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引入了三年级的《和时间赛跑》、生活随笔《珍惜时间》,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两个文本的读和品,继而引发他们深入思考关于时光、关于生命的深奥话题,触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提升他们对人生的感悟;教学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可推荐季羡林先生关于表现德国留学生活的散文集《留德十年》,使学生对德国的风土人情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桃花心木》一课则可让学生阅读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砖隙的番茄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这种由物到人,表达对生活感悟的写作方法。

二、补充拓展型阅读

“广度决定深度”。为了使学生的感悟更深沉,有时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文本进行适度的拓展扩充,链接相关的信息,在丰富阅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努力贴近作者的心路与思路,以此促进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高度、写作视域,进而提升阅读品味及品质。如:教学《怀念母亲》一文时,则可以季羡林先生的《赋得永久的悔》和《寻梦》两篇散文的片段来辅助学生理解,有机整合课内外阅读材料,通过读、品、悟,学生便可进一步走近作者,走进作者的心,感同身受作者对祖国及亲生母亲深深的怀念、浓浓的爱。《威尼斯的小艇》在教学课文最后一段表现威尼斯夜晚沉寂与静谧后,文本就戛然而止了,此时可让学生延伸阅读《威尼斯之夜》的片段,这样一来,不仅可让学生对威尼斯的夜晚有更全面、深入地体悟,同时不同作家对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却不同的表达形式更是值得让学生好好进行一番玩味。学完《学会看病》可引入《剥豆》让孩子进一步感受从母亲的视角通过心理描写推动故事的发展,表现母亲的良苦用心,表现母爱的伟大。

三、比较鉴赏型阅读

“有比较,才有鉴别”。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文章或题材相似,写法各异;或结构相同,内容又不一样。把课内外教材放在一起,通过对比鉴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理解,感受作品特点,还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长城作为中国的历史性、标志性的建筑,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风采,那么,在教学《长城》时,教师可选择鲁迅和毛姆的《长城》来作为补充教材,这几篇文章对同一事物的描写却体现出了不同作家不同国籍不同角度的写作,意在通过阅读为学生提供完全不一样的思维方式,进而达到对同一事物多样化的认识。

四、复原文本型阅读

小学教材的文本文质兼美,富有内涵,基本选自名家名篇名作,不过在选入教科书都进行了节选或缩写。为了引导学生读整本书,教师可结合教学活动,适时地向学生推荐原文、原著,使学生更立体地、更深刻地理解课文,让阅读更具广度和深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窃读记》与原文相比,删除了两个比较重要的细节:第一个细节是当“我”兴冲冲地赶到书店,正要从书架上拿下那本尚未看完的书,书店老板的动作(一双大手拦了下来),对我羞辱的话语(“你到底买不买?”“不是一回了!”)及周围顾客的反应、最后“我”的狼狈逃离。第二个细节是在文章的结尾,一家书店的店员明明看出了“我”是来“窃读”的,却故意把一本“我”没有看完的书多留了一天没卖,目的就是让“我”把这本书看完。

删除了这两个细节,“窃读”时所产生的惧怕心理就显得原因不明,根据不足了,因此教学时有必要复原文本,引导学生从内容、从写作方法上进行品析,这样一来,不仅真切地感受到了林海音窃读的惧怕还受到了写作手法的熏陶。

《燕子》一文改动后,文字的表达相对于原文的生动传神、节奏韵律、闲适有趣是大打折扣了,因此,复原文本可让学生诵读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

五、放大文本型阅读

为了适应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教材中的选文篇章短小,但与此同时产生的弊端是学生只读篇章,眼光往往受到局限,遇到篇幅较长、部头较大的书籍,往往无所适从,“缥缈”阅读。一般而言,整本地阅读,知识信息容量大,文本线索交集复杂,思路拓展更具挑战。因此,教师有必要也需要在指导学生读整本书上下功夫,这样一来,既可增加学生阅读兴趣,也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学了《景阳冈》一文,可向推荐学生《水浒传》的原著,鼓励学生读原著,随着阅读的增进,有利于学生对《水浒传》英雄人物的形象及性格的了解,那么对人物的评价就更会全面、更丰富。学了《草船借箭》,那么《三国演义》这部史剧、名著是必须推荐给孩子观看、阅读的,这样全局性的视野、连续性地阅读可进一步推动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同时这样推荐阅读的方式,随风潜入夜,课内外紧密相连,有基点、有延展,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受学生欢迎。

语文课外阅读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助力意义是多维度、多层级的,它对于提升孩子语文学习力、人文素养有着不可预估的强大效能。随着中高考制度的完善与改革,学生课外阅读的量与质,也终将对他最终的量化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引导学生课内外阅读的道路上值得每位教育者且行且思、且思且行。

参考文献

[1]闫学.小学语文文本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胡芳容.初探群文阅读“4+2”教学的体会[J].文理导航(下旬),2014(1).

作者简介:叶巧璇,本科学历,福建省厦门市金安小学,一级教师。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助力课外阅读语文教学
助力成功七件事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