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课异构,让课堂更精彩

2016-10-21马映波

课外语文·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创新设计

马映波

【摘要】“同课异构”是近年来学校教研中比较流行和看好的一种教学研讨方式,对于活跃教研气氛,激发教学创新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主要就同课异构“异”在哪里、如何同课异构等问题做一些有益探讨,旨在明确认识,促进实践。

【关键词】同课异构;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同课异构”是近年来学校教研中比较流行和看好的一种教学研讨方式,对于活跃教研气氛,激发教学创新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认识所限,许多教师似乎对同课异构“异”在哪里、如何同课异构等问题缺乏过深的理解和研究,因而出现了操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为此,笔者愿就以上几点,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同课异构

通常我们通常所说的“同课异构”一般是指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面对不同班级、不同教学情境的不同设计与运作;也可指同一个教师针对同一教材内容,面对不同班级、不同情境、不同教学轮次的不同设计与运作。同课异构的价值在于在“N﹢1﹢1﹢1﹢……永远大于N”,站在发展的角度,每一次异构、每一个人的异构都会在我们面前次第打开一道道风景迥异的美丽窗口,让我们不断感受百花齐放、各具情态的教学个性,从而不断提升教育认知、丰富教育智慧、促进教育创新。

二、同课异构“异”在哪里

同课异构“异”在哪里,从实践意义上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教学原点和出发点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对教育理念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认知,对不同学情的不同判断,教师不同的个性特长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表现,教师对同一教学文本的不同理解和解读。其次是教学实施路径和应对策略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教学切入点不同,方法组合不同,承载方式不同,教学机智不同,流程设计不同,问题应对策略不同。再次是教育教学生成与效果不同,同课异构的起点在预设,生长在课堂,效果在生成。由于教学原点、出发点不同,教学实施路径和策略的不同,必然导致了教学效果的截然不同,好的教学设计,理念新颖,设计科学,导入巧妙,问题设计提纲挈领而又阶梯分布合理,适合学生学情特点,必然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因而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三、同课异构的设计与创新(如何同课异构)

(一)构教学切入

一位教师说过:文章不是“一头猪”,语文教师面对一个文本,不是像强盗剪径一样乱砍一气,而是应该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其中的切入点既是关键处也是下刀处。一篇文章的切入点可以在文首,可以在文末,也可以在文中,这就要看哪里是“纲”,可以纲举目张,哪里是文章的文眼,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便是最佳切入点了。师大附中戴小瑾老师执教《班羚飞渡》一文时,她的切入点选在了文末,要求学生阅读后思考“是什么震撼了我的心”这个问题,从而通过这个问题的切入激发了学生对课文震撼人心的10多處情节与画面的感悟,并得出10多种对课文主题的探讨,使学生对文章主题得到了全方位认识和深层次的开掘。再如在执教《拿来主义》一文时,有人曾打破常规,选择了“什么是拿来主义,怎样拿来,拿来主义的意义”这样一个切入点,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入手,最后反扣前文“送去主义”,提出为什么要写送去主义的问题,轻而易举的突破了“先破后立”这个教学难点。

(二)构重难点的不同侧重

同样是古典名作,但面对不同的教师,由于教学侧重不同,也会产生多种形态的课堂教学。以高中课文《雨霖铃》为例,可以选择以下几个角度:(1)情境意境《雨霖铃》(以联想想象为主,体验特定情景下的特别情感);(2)离情别绪《雨霖铃》(以讨论探究为主,挖掘作者笔下的多样情愁);(3)虚实相生《雨霖铃》(以讨论总结为主,体会贯穿全词的表现手法);(4)别样风景《雨霖铃》(以赏析品味为主,欣赏词人笔下别样风景);(5)衷肠倾诉《雨霖铃》(以诵读指导为主,让学生掌握读的技巧,以读悟情)。总之,只要设计侧重不同,教学效果就会各得其妙。

(三)构教学流程的不同设计

众所周知,板块结构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流程设计中较为流行的模式,这些板块以“探究、讨论”为主,表现形式有“情景导入,整体感知、问题探究、归纳总结”,“难点切入小组讨论,归纳小结,迁移训练,拓宽纵深”,“听、读、品、说”等多种类型的“四板块”“五板块”结构或这些结构的变形。板块结构的课堂教学,给人的整体印象是条理分明,结构严谨,活动特色明显,不拖泥带水,其优势在于缩短和节省了教学过渡的时间,使训练点更加集中,活动特色更加鲜明,重难点更加突出。语文教育家余映潮先生执教《纪念白求恩》一文时,曾巧妙地设计了“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一种精神”这样一个流程,真可谓“匠心独运,别具一格”。

(四)构突破重难点的不同方法

常见的语文教学方法一般分为:阅读法(朗读、默读、背诵),讲授法(讲解、讲演、复述、讲练),对话法(问答、谈话、讨论、辩论),实践法(观察、调查、访谈、参观、实验、实习、练习、作业等),研究法(问题解决式、课题探究式,实验论证式),自学法(辅导式)等。面对如此众多的方法,语文教师在主体设计上既可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的翻版和变形,只要我们不拘泥于其中的某一种方法,就一定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五)构不同教学资源的选择利用和教师的个性特长

目前基于教师个人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效果非常看好,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创新的课堂,而创新的较高境界则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风格的个性化。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外,借助自己的个性特长进行别具一格的设计,往往也能给人以超凡脱俗,独树一帜的印象。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抓住课堂教学的本质,精心设计,放胆改课,就一定能够创造出独具特色、多彩多姿的精品课堂、创新课堂和个性课堂。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创新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