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科素养深层融合的行为研究

2016-10-21江小姜

课外语文·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语文教学

江小姜

【摘要】学科素养指的是在本学科内所具备的专业素质,这些素质经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最后形成了专业思维。而这种专业思维又可以促成专业知识的积累,形成专业基本经验。语文学科素养包括语文知识的积累,语言积累、语文表达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的方式和习惯,以及人文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提高。语文学科素养的提高和语文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学科素养;语文教学;人文知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语文教学与语文学科素养的提高

语文是一门组合型科目,它既是母语的载体,又是人文知识的载体。语文素养不仅是学习母语和人文知识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我国的汉语语文教学内容比起其他语言来更加丰富,因为汉语是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一个汉字包括了“音形义”三个部分。在读音上,相同的读音可以有多个汉字,而相同的汉字同时也有多种读音。在读音上,还有不同的声调,不同的声调对应不同的汉字。

在汉字的外形上,同样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不同的偏旁组成的形声字,在意义上千差万别,这些特点不仅突出了汉语文化的特色,也使得汉语的词汇更加丰富。

因为汉字字形的特点,还引申出另一种汉语文化——书法,汉语学习不仅要掌握汉语的“听说读写”基础知识,在“写”上面除了写作之外还要将汉字书写得正确而美观。从这些方面来看,语文素养包括的范围具有掌握母语文化,正确运用母语来表情达意,除了口头上的语言表达之外,还要通过书面语言的表达。这就不仅需要掌握汉字的正确运用,还要能正确书写。

“听说读写”还只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它是用来掌握母语文化并运用母语文化,这也是学习其他学科,如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基础,因为这些科目都是用汉语编写的,只有学会汉语基础知识,才能理解这些课程的意思。

语文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性是掌握人文知识,人文知识包括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教育等,这些知识都蕴含在语文教材中的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中,包括散文、戏剧、小说和诗歌,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掌握,学习古今中外那些成功人士面对挫折的良好心态,学习他们的民族责任感。通过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价值观塑造上,以这些伟大高尚的人为范本。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文章直接采用了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是我国传统道德的准绳,中国人的传统道德都由此生发,学习这些作品,不仅可以了解传统道德观,像诚信、仁爱、敬老这样的道德,还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因为汉字本身的特点以及语文的特征,使得语文学科素养具有提高思维能力和普及人文知识的共同特点。

二、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语文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重视语文工具性教学。比如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重视的是会写汉字,会顺利地读通一篇课文,对于汉字的结构不做解释。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汉字大多数是从象形和会意演变而来,在教学这些汉字的来历时,教师可以边板书示范,边告诉学生每个汉字的构造特点,这样学生既容易对汉字产生兴趣,也容易记住汉字的特征。但目前很多教师由于使用新媒体教学,什么内容都是靠大屏幕来显示,很少自己动手。这样的教学方式,少了师生互动交流,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因为课件是全国统一的,教师长期依靠课件,就少了创造能力。

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在讲解课文时,很少逐词逐句地将课文内容分析给学生听,总是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将主要思想进行归纳,学生看似弄懂了,但对于文章的细节却不甚明了,而这些细节中常常包含着传统文化,还有思维逻辑。这样的教学,实际上并没有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也很难引起学生的语文学习情趣。

三、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科素养融合的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学科素养融合,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转变教学观念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素养教育,首先要转变语文教学观念,摒弃目前应试教育的遗留痕迹,认清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语文素养,从语文中学习人文精神,不是单纯地识字,写字,写文章,而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古今中外的优良传统,学习古人的高风亮节,更要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做人。

(二)加强教师个人修养

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传授语文知识的主体。因此提高语文教师的个人素质,才是教学的关键。作为语文教师,不能满足于中文系或者汉语言文学专业这个头衔。因为语文中包含了多种学科,有文学、历史、社会、自然、逻辑等学科知识,语文教师在这几门学科中都要有所涉及,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三)语文教学方式的改善

在语文教学方式上,也要进行改善。在新媒体和传统教学中要能理智甄别,不能一味地追赶潮流,有了新媒体就抛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像传统教学中的板书,不仅有利于与学生的沟通,还能更加细致地讲解汉字的构造和正确书写。

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从细微处入手,无论是低年级的学习生字,还是高年级的分析课文,都要讲究细节。像认识汉字,书写汉字部分,一笔一画都和整个字的含义有关。在书写方面也是如此,笔画的长短都关系着汉字的美观。

无论是低年级的短课文,还是高年级的名家名篇。在教学时,都要逐句逐段地和学生讨论分析,因为这些名家作品,具有逻辑性强,字里行间充满感情的特点。像四年级课文《去年的树》,说的是一只小鸟,为了实现自己对大树许下的诺言,在第二年春天唱歌给大树听。但它第二年践约前来时,大树已经被伐木工砍倒拉走了,小鸟一路寻找,最后找到已经成为火柴的大树。它对着即将熄灭的火柴唱歌。这篇童话篇幅不长,但却能使人流泪。

作者通过小鸟活动的每一个细节,表现了小鸟的不屈,守信的好品德,同时也通过小鸟的一路寻找,表现出人类对大自然的态度,像那棵大树,就因为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而被人利用,最后消失了。就这样一篇两千字的童话,却蕴含了多重含义,只有逐句逐段地分析,才能体会。才能在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參考文献

[1] 沈方梅.语文学科知识向学科教学知识的有效转化[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 齐文辉.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3] 陈晓洁.语文情趣:语文素养的核心[J].现代语文,2005(9).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语文教学
基于新课程改革深入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素养的渗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