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文用题 画龙点睛?

2016-10-21李凯怡

课外语文·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充分利用

李凯怡

【摘要】文章探讨阅读教学中从题入手,充分利用题目,帮助学生进行阅读:抓住题目,了解大意;紧扣题目,提出问题;剖析题目,理清脉络;展开题目,归纳主要内容;深挖题目,明确中心。以题目为依据,指导学生一一完成阅读任务。从而使题目在阅读教学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关键词】从题入手;充分利用;帮助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占了80%的比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掌握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解决好阅读教学的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一部分年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总是把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让学生提出问题就是随意的问题;就主要内容通篇撒手让学生归纳主要内容;就课文结构让学生读书几遍就去理清脉络;课文理解中指导学生就词语问词语,就句子问句子;板书也是找出几个关键词就完成了。他们的教学缺乏了一种整体的概念,交给学生的也只是零碎的阅读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必然提高较慢。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前提是教师提高阅读教学的水平,掌握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从题入手,解决阅读问题就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根据课文的写作规律,被阅读的对象都是一个整体,在题目的统领下一一呈现,不可分割。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完成阅读大致按以下顺序:了解大意、提出问题、理清脉络、歸纳主要内容、明确中心。阅读也是一个以题目为核心的整体。从题入手,一一完成阅读任务。

题目是课文的眼睛,是课文的灵魂。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题目的作用:抓住题目、紧扣题目、剖析题目、展开题目、深挖题目。从题入手,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一、抓住题目,了解大意

题目是眼睛,观察眼睛就能看见内容。读文先读题,一篇课文简短的题目往往就能透视课文的大意。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题入手,先读懂题目,抓住题目去了解课文的大意。题目反映课文大意,大概分为几类:1.有些题目一读就知道了课文的主人翁,课文是讲述谁的故事,介绍了谁的情况。如《画家和牧童》《珍珠鸟》《蝙蝠和雷达》《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三个儿子》《普罗米修斯》《赵州桥》等。还有一部分题目加入了修饰补充的成分,具体介绍课文的主角。如《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巨人的花园》《秋天的图画》《小鹿的玫瑰花》《最大的“书”》《数星星的孩子》等。这类题目占一定的比例。2.有些题目介绍了人物和事情,一读就知道了课文讲述谁干什么、怎么样。如《恐龙的灭绝》《爱迪生救妈妈》《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孔子拜师》等。3.有些题目说明了地点和人物,一读就知道课文所描述内容的地点、情形。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狼牙山五壮士》《乡下人家》《黄山奇石》等。4.还有些题目就是课文的中心词或中心句,读后对课文中心一目了然。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鱼游到了纸上》《富饶的西沙群岛》《她是我的朋友》《鸟的天堂》《我们成功了》等。这类题目也为数不少,是最能透视课文中心的一类。

阅读一篇课文,先指导学生抓住题目,细读分析,很快就能了解课文的大意,顺利完成阅读的第一步。

二、紧扣题目,提出问题

了解课文大意后,就要引发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在思考中表现自己,用思考来指挥学生……我们依靠思考,也只有依靠思考,才能驾驭年轻的心灵。”我们可以从题入手,引导学生紧扣题目去质疑。紧扣题目质疑可以有两种方法:1.根据题目内容质疑。如《盘古开天地》一课,就题目内容,可以提出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怎么样去开天地?结果如何?又如《黄山奇石》一课,可以质疑:有几种?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题目内容质疑,很快就能引发对文章的结构、内容的思考。2.抓住题目关键字词质疑。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就题目关键词“富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富饶”字面什么意思?在文中怎样理解?课文如何描写“富饶”?又如《鱼游到了纸上》一课,针对关键字眼“游”字就可以提出好几个能引发深思的问题:鱼怎能“游”到纸上?“游”是否用得准确?为什么作者说“鱼游到了纸上”……

紧扣题目,无论是就题目内容还是关键字词质疑,都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引发学生对课文的思考。第二次利用题目帮助学生进行阅读。

三、剖析题目,理清脉络

阅读的第三步是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课文的脉络。我们依然可以从题入手,剖析题目,理清脉络。一篇课文的题目不但可以反映文章的大意,还可以剖析文章的结构,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脉络。不同类型的文章结构不同,先从题目入手,仔细剖析,分清课文类别,很快就能弄清作者写作的思路,理顺课文的脉络。剖析题目类型,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写事类,一般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如《盘古开天地》一课的课题,从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剖析,就得出了盘古开天地的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对应课文内容,也很快理清课文的脉络。这类课文还有《蜜蜂引路》《找骆驼》《画杨桃》《争吵》等,占较大的比例。

2.写物类,一般按事物特性写。如《鲸》一课,一看题目就知道是写鲸鱼这种巨大动物的。再一分析,鲸的特性不外乎就是外形、种类、生活习性等,课文也大概就按这样的顺序写。类似的课文还有《新型玻璃》《赵州桥》《爬山虎的脚》《猫》等等。

3.写景类,一般按游览或时间顺序写。写景类的课文题目也是一目了然的。《颐和园》《美丽的小兴安岭》《观潮》《日月潭》《雷雨》等,课题就揭示了文章的类型。如《雷雨》和《观潮》一课的课题,从时间入手剖析,很快就能弄清课文按雷雨和潮水来临的前、中、后的顺序描写,课文脉络一下子就变得十分清晰。

4.散文类,形散而神不散。这类课文本来较难从题入手去理清脉络,但只要抓住题目中关键的词语,对应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理解,也不难。如《落花生》一课,就是围绕课题由表及里进行描写,由种花生、收花生到谈花生、谈做人。围绕着落花生的主题一一展开描述,借物喻人。文章的脉络也能从抓住关键词,剖析课题中理清。这类课文还有《找春天》,抓住课题中的“找”字,一一罗列发现了表示春天的事物就是课文的写作顺序。《和时间赛跑》,抓题目中的“赛跑”,从字面意思到深刻含义也就是课文表达的顺序。但很多散文我们并不强求一定要把文章脉络理清。只要抓住中心,重点词句的理解就能可。

剖析题目,可以理清脉络的同时还可借此设计板书。把作者的写作思路与课文的骨骼一一呈现,使题目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如:

四、展开题目,归纳主要内容

阅读课文,一个很关键的任务就是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年级开始,我们就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指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直以来,我们交给学生归纳的方法有二:一是各段段意串联法;二是问答法。但这两种方法学生都不是太容易掌握。杨再隋教授说:“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教学素养。”在长期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本人发现还能通过展开题目来归纳主要内容。如六年级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赞美了居里夫人的巨大贡献和伟大精神。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从展开题目入手,先把“跨越百年”一詞展开,归纳出时间:居里夫人从1889年发现了镭,至1998年,流传百年。再把关键词“美丽”展开:经过不懈的努力,她从一个外表美丽的夫人成为一座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成就了终身的美丽。根据题目展开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很快就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居里夫人从1889年发现了镭,震惊物理学界,至1998年,流传百年。经过不懈的努力,她从一个外表美丽的夫人成为一座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成就了终身的美丽。展开题目,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还可以用在《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呼风唤雨的世纪》《地震中的父与子》等题目较清楚详细的课文中。利用题目,归纳主要内容。此法简单,学生也较为容易掌握。题目又一次在阅读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深挖题目,明确中心

要真正学懂课文,还要知道作者写作的意图,明确中心。在此,仍可利用题目这一能透视灵魂的眼睛,深挖题目,明确中心,可以用在三处地方。1.初读题目,抓核心词,感知中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培养儿童对词的感情色彩的敏感性,要使学生像对待音乐那样对待词的音响!”2.课文学习,对应题目,理解中心;3.总结全文,回应题目,画龙点睛。以《鸟的天堂》一课为例,初读课题,就要引导学生抓住最核心的词语“天堂”,在读题中让学生对课文的中心做初步的感知;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再以题目“鸟的天堂”为线索,先找出五次出现该词的句子,读后进而思考: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加呢?这是引导学生对文章中心的深入理解和思考;最后总结全文,第三次回应题目“鸟的天堂”,学生懂得了真正的天堂是人鸟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题目在明确中心的过程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类似能揭示中心的课题还有很多,《富饶的西沙群岛》《她是我的朋友》《全神贯注》等,都可以使用此法。

只要懂得在课文学习的前、中、后深入挖掘课题的内涵,时时处处以题目作为课文的核心和灵魂。课文的中心也就能一一揭示。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从题入手,充分利用题目,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阅读:抓住题目,了解大意;紧扣题目,提出问题;剖析题目,理清脉络;展开题目,归纳主要内容;深挖题目,明确中心。以题目为核心,以题目为依据,指导学生一一完成阅读任务。从题入手在阅读教学中作用显著,画龙点睛。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杨再隋.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6(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语文(1~6年级)[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

[5]周一贯.“高耗低效”,语文教学呼唤“低碳”课堂[J].语文教学通讯,2010(33).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充分利用
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帮助学生学习英语
国有高校资产管理问题及解决策略探讨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充分利用妇女之家做好妇联家庭儿童工作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高效性的思考
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影视资源
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优势 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
通过朗肯循环充分利用载货车柴油机的废气能量
充分利用人防工程中低品位热能为节能减排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