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绿化和城市生态建设研究

2016-10-21杨杰

装饰装修天地 2016年4期
关键词:生态建设城市建设园林绿化

杨杰

摘要: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必须要树立长远眼光和长期的城市建设思想,建设(园林)主管部门开展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建设和节约并重、发挥绿地功能为主、景观为辅的方针,走勤俭节约、科学建绿的道路,加大城市中心区绿地建设,全面保护自然区域为前提,以节水、节能、节约资金为目标,以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为支撑,全面开展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关键词:园林绿化;生态建设;城市建设;发展

一、城市园林绿化现状与问题

1.大树进城热

所谓的“大树进城”,就是从农村或山区购买大树,移植到城市,其目的是为了尽快改善城市的绿化水平,提前建成森林型城市。在移植中,伴随大树进城的,还存在挖掉普通大树换成“名贵”大树的现象。在国内某市的“绿化方案”中明确规定,要用一个月的时间,让“万棵大树进城”。于是,那些深山老林中才能见到的高大树木纷纷在闹市安了家。

2.盲目引进外来物种

有些城市园林热衷于引进外地的甚至是国外的所谓稀有名贵树种,这只不过是一种猎奇、攀比、炒作行为,而不是科学的做法。人工群落设计最科学的办法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在充分调查了解当地植被类型及基础群落的基础上,以乡土树种为主,参照当地自然植物群落结构、层次来提炼、设计。因为它们才最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生长最正常、稳定,有自然分布。切勿因其常见、普通而认为其没有利用价值。运用乡土植物群落绿化更能够充分展现地方景观特色、特点,并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延续。

3.盲目模仿,缺少地方特色

国内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许多城市模仿或完全照搬西方园林的风格,内地盲目效仿沿海开放城市绿地的模式,给人印象到处是“复制品”,千篇一律,枯燥乏味。忽视本地自然条件,丢弃本地地方特色的“抄袭”是短视行为,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从全球或全国的范围来衡量,也不能算作是成功的规划设计。

4.大肆改造,破坏原有植被和地形地貌

目前很多地方,特别在城乡结合部地区经济开发进行大规模的推土,移山造地,将原来村边自然水域和山林全都改造。从生态观点看,在城市中能保留一些本乡的树林植被是很必要的,对当地生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那里有当地植物的代表种类,保留下来对研究当地生态环境及社会变迁也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二、应遵循的生态学原则

1.因地制宜选择树种

在園林绿化规划设计阶段,选择树种工作非常重要。大多数情况下应考虑通过选择树种来达到“树”与“地”的和谐。如果要引进外地的优良树种,应先进行引种试验,成功了再推广。城市环境是人类社会经济高度集中的场所,它给城市树木所带来的生物的、非生物的压力,远远超过自然环境给予植物的压力,使其生存条件恶劣,更加不利于其生长。树木成活与否,长势好坏与否,是园林绿化工作成败的关键。只有树成活了,才能够谈园林景观;树木生长发育正常了,才能谈生态效益。选择好适宜的城市绿化树种不但可以净化和美化城市的环境,而且还可以作为城市的名片,反映城市的区域特性。

2.保持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理论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程度、变化程度或均匀度,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生态学家们认为,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各种群对群落的时空条件、资源利用等方面都趋向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系统愈复杂也就愈稳定。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尽量保持物种多样性,避免单一化。

3.重视园林绿化的功能定位

一个完美的、生态稳定的园林景观应该是结构和功能、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和谐的景观系统。城市绿化设计之初,要明确绿地系统的地位、作用及与其它系统的关系,形成结构优化、格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绿地生态系统。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必须合理运用群落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理论,城市园林的外部形式应该符合美学原理,但是其内部结构与整体功能更应该符合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城市生态系统将城市生产与生活、资源与环境、时间与空间、结构与功能,以人为中心串联起来。为此,城市绿地系统应纳入城市生态系统中才能找到其合理的结构和高效的功能。这是园林生态学的强调的内容。

4.重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群落演替理论表明植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生演替是必然的,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也会发生相应改变,那么要保证原有景观的存在和质量,就要求在设计和配置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群落的稳定性,在园林绿化设计时既要考虑目前的园林效果,又要考虑长远的效果。城市绿化系统是决定城市功能完善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功能区块在空间上协调、过渡和有机融合的纽带,必须从区域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构筑城市绿地系统,所以对于园林设计师来说,了解植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及其演替规律,对于设计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园林景观是非常重要的。

5.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作指导

园林是一个特定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是人造或人为干扰的景观。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可引入到园林生态学中,对园林可产生延伸、深化的作用。景观生态学中最引起学者注意的是:(1)景观的结构与功能。(2)景观的层次性与尺度。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必须以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循环过程作为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提,即园林景观作为人为的设计应最大限度地适应自然景观,以保证景观的完整性。突出景观生态设计因素的作用,是近年来园林规划设计的显著趋势,景观生态作用的表现形式,已从合理的配置绿化和水体等等,发展到将整个设计“融合”于自然环境中,形成最佳的环境构图。

三、园林绿化的前景展望

1.以人为本

城市绿地规划应体现对人的尊重,满足观赏、休闲、娱乐、健身、交往等多方面需要,人性化设计,追求城市绿地复合功能。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人们工作时间将更加缩短,自由支配时间将会逐渐增多。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也促使人们积极休闲,以增加生活情趣、调整精神状态和恢复体力,更好地生活工作。因此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将促进风景园林不断建设创新,以适应社会新的需要。园林设计的成功与否,并不仅仅是按照业主的愿望来衡量,也以能否满足与旅游兴趣、景观需求为依据。

2.走向自然

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环境和质量。将城市园林、都市农业及城市林业融入城市,使其成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整的城市绿色网络结构。城市规划注重自然因素和环境保护,将保护和改造环境的思想应用于城市绿地设计。园林建设实现从审美价值取向向生态价值取向的转换,真正走向自然。国外城市绿化理念总体上来说,注重整体简朴大方、处处体现大自然的绿色理念,在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协调上,主张因地制宜,适地植树,提供住宅绿地,公园绿地和街头绿地多为开放式设计。目前,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已经成为国内外绿地规划设计总趋势。我们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条件,实现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协调和融合。

四、结束语

园林绿化业迅猛发展,各地相继出现了很多有特色的园林绿化小区,特别是沿海地区,但是园林绿化存在不少问题,要使城市园林绿化市场步入正轨,必须从立项设计之初入手,将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整个园林绿化过程。

参考文献:

[1]赵宝江.创建园林城市改善生态环境.中国园林.2000.16(2).

[2]邓冬梅.生态园林建设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11期.

猜你喜欢

生态建设城市建设园林绿化
流苏树与美国流苏树园林绿化前景探讨
园林绿化的施工与养护管理措施
浅谈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
探讨生态堤防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克拉玛依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建设思考
地方高校对宿迁生态建设影响之研究
旅游综合体特征分析
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