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桥梁钻孔灌注桩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2016-10-21顾东堂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常见病害钻孔灌注桩防治措施

顾东堂

【摘要】钻孔灌注桩目前施工工艺成熟,机械化程度高,机械噪音不大等诸多优点。在工程项目中应用广泛,但钻孔灌注桩施工也存在很多病害问题。本文研究了桥梁钻孔中的一般病害,同时指明了有效的防治方法,希望可以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桥梁钻孔;钻孔灌注桩;常见病害;防治措施

前言:

钻孔灌注桩的成孔和成桩是其施工中极其重要的两道工序,施工前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好桩基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审核合格的方案去组织,同时要充分预估施工中出现的常规或突发质量问题,做好应对措施。

1.工程概况

锦屏路K3+16.384号桥总计有钻孔桩20根,桩径都是Φ1.4m,桩长是30m,钻孔总深是600m。地质钻探信息表明:大桥周边的地质层由上至下是:杂填土--粘土--粉质粘土--粘土--强风化泥岩--粉砂质泥岩。参考工程地质信息,本桥址处在的地质环境良好,钻孔桩设计需穿透强风化泥岩层,位于粉砂质泥岩层上方,钻孔桩是此桥施工的重要环节。

2.钻孔过程中出现病害的原因以及防治的办法

2.1桩基偏位

原因:桩位放样是否准确是前提,同时多台打桩机械同时施工,施工技术人员交底不清楚,造成主桩和护桩混乱,钻孔灌注桩施工场地普遍极其松软,均极易把原桩位移动,钻孔过程中也没有经常校核钻机平台的水平性,成孔后吊装钢筋骨架没有严格二次校对中心点。

防治方案:在钻孔准备阶段,平整场地、定位放线需要进一步参考施工图纸开展,校核准确基础之上才可以步入桩基施工。落实好控制桩,在桩机准备阶段,第二次复核桩位。提前做好开挖桩孔工作,挖孔过程中保留中心桩,埋置钢护筒,校核护筒和钻机钻头的中心偏位,并且需校核钢筋笼中心。

2.2缩颈

原因:缩径关键因为地层因素。钻进成孔过程中,地层在应力进行释放时候,缓慢出现变形,引起孔径变小而引起缩径问题桩孔缩径会引起桩的截面减少,桩基承载水平减弱,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变得更加薄,部分以至于裸露,钢筋锈蚀明显,带来极其多的工程隐患。

防治措施:在地基条件良好的基础之上,短时间内提升成孔的速率,从而降低孔壁变形的时间。在进行钻孔施工时候,选择和孔径相符的探孔器,任意校核成孔的变化状况,假使找出异常,通过钻机再一次的实施扫孔。成孔后再一步确认无质量问题,就立即按排起钻和安装钢筋笼,吊放导管,浇灌砼。砼浇灌过程中减少灌注的时间差,如此一来可以尽量降低孔径变形程度。

2.3孔壁塌陷

原因:土质松散,护筒内水位太低。钻进速率太大、空钻时间过久、成孔完毕待灌时间太久导致孔壁坍陷。

防治方案:针对原有地质较为松软,可以加长钢护筒,同时在护筒四周用粘性土夯填,护筒顶必须高于原地面30cm左右。自制护壁泥浆可以加膨润土以及 CMC 等其他外加劑,使得泥浆的份额以及粘度进一步增加,对于护筒内的泥浆水位,应保持在超过地下水位的位置。灌注桩成孔后,尽可能缩短等待和灌注时间。

3.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常见病害原因及防治措施

3.1卡管

原因:初灌过程中,隔水栓把管堵塞;混凝土和易性与流动性不好导致离析;混凝土粗骨料粒径超过正常值;非正常原因导致混凝土浇筑中断,砼在导管里停留时间太久而卡管;导管破裂、导管底口距离孔底深度太小不足以排出砼。导管进水引起了混凝土离析等。

防治措施:选取的隔水栓的相关直径应相符于导管的相关内径大小,与此同时,还要有相对较好的隔水性能,才可以保证有序地进行排出。水下混凝土配合比通过试验室试验确立且符合设计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施工配合比,运至现场的每车砼和易性应检查其坍落度和均匀性,坍落度应控制于18厘米到22厘米之间,且砼无结块和花白料。对于粗骨料来说,上限粒径应不大于导管的直径与钢筋笼主筋下限净距的四分之一,与此同时,应不超过40毫米。

3.2钢筋笼上浮

原因:混凝土流动性、和易性较差,且初灌的砼面已过早的凝结成块,孔内泥浆的含砂率高于规范要求太多;在混凝土灌到钢筋笼下端的时候,浇筑的混凝土自导管口流出有很明显的冲击力,促进了钢筋笼的上浮。

防治方案:安装钢筋骨架时应确保骨架顶端高程符合设计要求,且骨架须与孔口方形横梁固定稳固。为了使混凝土灌注相关速率能够进一步提升,使得灌注的时间大为减少,可以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增加一些外加剂,预防混凝土灌注面在进入钢筋笼的时候,流动性不能得到保证,当混凝土灌注面与钢筋骨架底部接近1米左右时,应控制导管的埋深介于1.5米到2.0米间,同时应降低砼的灌注速度。灌注过程中,应特别留意混凝土的相关情况,浇筑的标高以及导管的埋深都要留意,如果混凝土大于了钢筋笼底部4米的时候,应提升导管并保证导管高于骨架底部2米以上。

3.3断桩与夹泥层

原因:①首灌砼的方量不足以埋深导管口100cm以上。②导管漏水和导管提漏。③灌注砼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太短或者灌注时间太久,灌注面混凝土已基本初凝,出现硬壳,导致断桩问题。④ 泥浆太稠,提升了浇筑混凝土上升的阻力,同时泥浆比重大、含砂率高,同且泥浆里具有很多的泥块

防治方案:钻孔桩成孔后,严格控制好泥浆的一清和二清的各项指标使之符合规范要求,且防止孔壁坍塌,尽量缩短一清、二清、安装钢筋骨架、导管、灌注砼的持续时间,其次进行不间断的浇筑,让混凝土与泥浆维持流动状态,能避免导管堵塞。确保首灌砼和浇灌砼过程中任何时段导管埋深大于1.0米,正常情况下导管的埋深控制在2米到6米之间,应严格控制灌注桩的灌注持续时间,使之不大于该砼的初凝时间的一倍半。混凝土的灌注过程中须用有经验的专人负责指挥,严格计算每次拔管前的导管埋深,控制拔管长度。导管安装前应对导管进行相关试验,灌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导管内砼的的异常情况,提升导管前应先轻轻晃动导管使之不挂住钢筋骨架后再提升导管。

参考文献

[1]梁鹏.水下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通病及控制处理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

猜你喜欢

常见病害钻孔灌注桩防治措施
试论房屋建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建筑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质量的控制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浅析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