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按揭贷款高位风险凸现

2016-10-21刘链

证券市场周刊 2016年38期
关键词:按揭存量比重

刘链

16家上市银行按揭贷款占零售贷款的比重达到65.9%,已接近2008年78.7%的高点。随着房贷杠杆率的持续提升,按揭贷款最佳配置时间已基本过去,未来风险将逐渐加大。

按揭贷款一直被银行视为优质资产,但在2016年之前,除了个别银行、个别年份的爆发式增长外,几乎没有出现过像2016年前三季度这样整个银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壮观景象。这对银行业而言,究竟是喜还是忧?随着房贷存量/居民储蓄余额的持续上升,两者余额增速剪刀差持续扩大,居民部门总体的按揭承受水平和未来的可拓展空间还有多大?

银行避险配置标的

早在2011年央行加息之时,相比其他类贷款,尤其是企业贷款,按揭贷款由于收益率较低缺乏吸引力,加上考虑到当时房地产行业前景的不确定性,银行开始削减零售业务中的按揭业务,转而加大高收益的小微企业贷款、经营性贷款的配置。

随着2015年以来持续六次的降息,在低利率、资产荒、去杠杆、去库存的政策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实体经济的某些领域甚至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银行资产质量逐渐承压,在复杂的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中,低风险的按揭业务再次受到各家银行的青睐,并悄然成为银行避险配置的重要方向。

数据显示,2015年6-12月,居民户中长期贷款基本维持在3000亿元的中枢附近(2015年10月除外),2016年1-8月,居民户中长期贷款基本维持在4000亿元以上(2016年2月除外)。根据广发证券的测算,2014年、2015年、2016年,居民户中长期贷款月均新增分别为1858亿元、2542亿元、45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9%、36.8%、78.3%。由此可见,最近三年,居民中长期贷款中枢不断上行。

此外,广发证券还观察到,截至2016年8月,居民户中长期贷款(以按揭为主的消费贷款)为18.23万亿元,同比增长11.9%;而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中长期贷款余额为38.19万亿元,同比仅增长1.9%;从趋势上看,两者出现显著背离,剪刀差呈现加大之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银行业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处于避险角度的考虑,贷款配置的风险偏好下降,更加青睐于杠杆率和不良率较低的居民部门。

尽管从整体上看,银行业近两三年持续加大对按揭贷款的配置比重,但基于风险和收益的判断和考量、资本规划的安排及业务战略方向的不同,各家银行对按揭贷款的策略有所分化。根据测算,截至2016年6月底,16家上市银行按揭贷款余额为13.82万亿元,占零售贷款的比重达到65.9%,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为21.2%。从趋势上看,按揭贷款占零售贷款的比重自2008年的78.7%一路持续下降,到2013年降至最低位的59.7%,此后,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加大,配置的比重稳步回升至65.9%。

而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对于按揭贷款的配置也有较大的分化,其中,国有大行更加青睐按揭贷款,按揭占零售贷款和总贷款的比重显著高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其中四大行占本行零售贷款的比重超过73%,占本行总贷款的比重超过22%。

股份制银行对按揭贷款配置的分化则更大,其中配置比例最高的为招商银行,截至2016年6月末,按揭贷款余额为6149亿元,占本行零售贷款的比重为45.5%,占本行总贷款的比重超过20.3%。值得关注的是民生银行,按揭贷款的规模一度在2013年减少至621亿元,占零售贷款和总贷款比重降至10.3%和3.9%,但2015-2016年,公司大幅加大按揭贷款的配置,截至2016年6月底,上升至1948亿元,占比也分别提升至24.3%和8.6%。

一般而言,银行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会根据贷款的风险和收益特征对贷款结构进行动态调整。在当前宏观经济处于下行周期、企业经营仍比较困难、资产泡沫也在慢慢累积的市场环境下,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考量加大零售贷款的配置也无可厚非。

不过,涉及房地产行业的贷款的结构却出现分化:一方面,出于避险的考虑,各家银行纷纷加大按揭贷款业务,2016年上半年新增按揭贷款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11%;按揭贷款余额16.55万亿元,同比增长31%;另一方面,银行对于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态度则相对谨慎。

目前,银行对品牌房企布局在一、二线城市的住宅项目仍继续支持,主要是基于对决定一、二线楼市价格主要因素仍然看好,但对三、四线城市则持谨慎态度,区域和对象呈现出分化的趋势。2016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5700亿元,同比减少25%;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7.07万亿元,同比仅增长10%。

而基于风险和资本消耗的考量,加大按揭贷款的配置也是银行的不二选择。根据相关统计,在当前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最大的前十大行业中,个人按揭贷款不良率最低,仅为0.39%,属于资产质量最优的资产。在不良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对银行业绩构成的最大压力即来自于针对不良的拨备计提,而相应的增加低风险按揭资产的配置有助于缓解不良贷款,减小拨备计提的压力,从而有助于银行业绩的稳定增长。

由于个人按揭贷款风险权重仅为50%,相对于一般企业贷款100%的风险权重,对资本的消耗大幅减少,资本使用效率较高。此外,虽然住房按揭贷款直接带来的息差较低,但有助于银行培养长期稳定优质的个人客户,通过改善业务模式增加客户黏性,未来有望成为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金融管家。

按揭加杠杆压力增大

数据显示,2003-2008年,中国全社会杠杆率基本维持在170%左右,由于中国高储蓄率、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方式、股权融资市场发展滞后,使得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水平一直较高。1998-2000年,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基本维持在100%左右的较高水平,截至2015年年末,非金融企业杠杆率高达156%。

另一方面,居民部门杠杆率稳定在17%-19%,经过2009年以来一轮加杠杆周期,中国全社会杠杆率上升到2015年年末的249%,居民部门杠杆率水平也上升至40%,较2008年上升22个百分点,负债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甚至远低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平均水平,仍具有一定的加杠杆空间,但后续压力有所加大。

在经济新常态下,去库存、去杠杆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任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去杠杆的压力主要集中在政府和企业两大部门,居民部门的杠杆率还处于较低水平,为防止去杠杆进程引发全局性资产负债表式衰退,当前采取的措施是在政府与企业去杠杆的同时,推动居民部门适度加杠杆,通过杠杆的替代化解债务风险。

根据广发证券的测算,房贷余额占储蓄余额的比重持续提升,截至2016年6月末,占比达到28.5%,这一数据已经超过日本当前20%和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时的水平。2015年8月以来,房贷余额增速与储蓄余额增速的剪刀差显著扩大,截至2016年6月底,剪刀差扩大至21.8%。

增量数据同样也值得关注。如果新增按揭贷款超过新增储蓄,则意味着可能要消耗存量储蓄,随着人口老龄化、消费升级、基数等因素的影响,储蓄的增速本身就会向下运行,而此时如果房贷的增速持续向上,随着剪刀差的扩大,居民部门的压力也将持续加大。

而新增房贷/新增储蓄的持续上升,将加速透支居民部门潜在的消费能力。截至2016年6月末,新增房贷/新增储蓄高达67%,至年底可能会继续快速上行。另外,2008年居民户储蓄率达到34%最高点后一路持续下滑至2014年和2015年的13%和14%,居民潜在消费能力已经受到严重制约。

基于按揭贷款承受主体的考虑,由于美国和日本基本完成城镇化,按揭贷款几乎由全体居民承担,而中国由于尚处于城镇化的前期,按揭贷款主要是由城镇居民承担,进行国别比较时,中国采用城镇人口人均房贷存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指标,美国和日本则采取居民人均房贷存量/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指标来比较房贷的存量杠杆率。

2015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195元,同比增长8.2%,据此增速测算,2016年和2017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3739元和36490元;而2015年居民存量房贷为14.2万亿元,2016年上半年同比增速30%,2016年和2017年房贷存量将达到18.5万亿元和24.3万亿元,人口则采用2015年年底7.7116亿城镇人口的数据;据此测算,中国2016年、2017年城镇人口人均房贷存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分别达到71%和87%,将超过美国和日本的杠杆率水平。

广发证券认为,2015年以来,中国居民房贷杠杆率快速上升,可拓展空间逐步收窄,持续的加杠杆可能会挤出居民其他消费,未来可能还将受到房地产市场销售及调控政策、监管窗口指导等外部不确定性的影响,因此,对银行而言,随着房贷杠杆率的持续提升,按揭贷款最佳配置时间已基本过去,未来风险将逐渐加大。

猜你喜欢

按揭存量比重
2020年10月30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求比、存量及消化周期(单位:万平方米,月)
2020年1月64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求比、存量及消化周期
一种简易实用的液体比重计对陶瓷砖喷釉工序的改善
腐败存量
不要按揭你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