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独秀
——纪念赵少昂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展”系列活动

2016-10-21本刊编辑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6年9期
关键词:天风博物院诞辰

“岭南独秀
——纪念赵少昂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展”系列活动

迷蒙月色满横塘 国画 赵少昂

2015年是赵少昂诞辰11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岭南画派的一代巨子,弘扬岭南画派艺术,增强粤港两地之间的文化交流,广州艺术博物院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联合主办的“岭南独秀——纪念赵少昂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展”于2015年9月25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开幕。展期至2016年1月3日。

据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陈伟安介绍: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精选自穗港两地多所机构收藏的赵少昂书画作品、课图稿以及其它相关数据,力图通过丰富的作品和历史文献数据,全面展示赵少昂的艺术面貌。为配合此次展览,广州艺术博物院还同时举办了三个与赵少昂艺术相关的辅助展览,它们是:“艺旅寻踪——赵少昂艺术文献展”“薪火相传——院藏天风门人作品展”“粤海弄潮——院藏高剑父、高奇峰绘画展”。这是广州艺术博物院首次将四个展览同时开幕,规模之大、场面之热烈,堪为空前。

赵少昂,原名垣,字叔仪,籍贯广东番禺沙园里,1905年出生于广东广州。1920年起师从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高奇峰,力学精研。1930年以画作参加比利时“万国博览会”获金牌奖。同年在广州创办“岭南艺苑”授徒传艺。1948年移居香港后继续开设“岭南艺苑”,作画授徒。数十年来,他多次应邀赴亚、欧、美各大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画展及讲学,屡获殊荣,是岭南画派在中国大陆地区以外的主要代表。1998年在香港逝世,终年93岁。

赵少昂秉承岭南画派的创新精神,大胆吸取外来的艺术养分,并深察自然奇趣,追求与大自然的整合。其作品融贯中西,“以形写神”,充分体现出“一笔之功”,并以浓烈艳丽的色彩和支离率意的用笔涤荡了传统文人画的“书卷气”,形成自己雅俗共赏的鲜明艺术风格。

此次“岭南独秀——纪念赵少昂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展”,除了展示珍贵难得的赵少昂大师的作品外,陈列形式也尤为独特。展场中央特设了两个3D投影设备:一个以赵少昂的画作《碧水净无尘》作为整个展场的中心背景,为配合荷叶上的一层白雪,画中不停有雪花轻舞飘落;另一个以他的《九如图》作为背景,置于展场中央的地面上,观众可以步入其间,鱼儿就好似受到了惊吓快速地游窜,水也跟随着荡漾,让人犹如置身真景实境。

为了对赵少昂艺术更全面更深入的推广,广州艺术博物院还策划了一系列的公共教育互动活动,如:拍摄、播放赵少昂专题片,采访赵少昂家属及艺术名家,从不同角度了解赵少昂的为人及作品风格;策划了“我心中的锦鲤”少儿现场写生活动,将邀请赵少昂外孙周悦先生作现场示范并给予写生指导;挑选了赵少昂花鸟、虫鱼等作品设计制作了“走进赵少昂秘密花园”教育册页,这是一本既可以蒙纸描画又可以创意涂色的册页,现场观众自己动手探索赵少昂笔下那栩栩如生的奇妙世界。

现在,就让我们翻开一页一页故纸,从那些岁月的浮光点滴中一起找寻赵少昂先生的艺术足迹吧。会的介入。他们主张“折衷中外,融汇古今”,突破传统中国画程式化的限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近代日本绘画的写实经验,创造出与大众视觉习惯更为接近的“新国画”,在中国画领域中拓展出广阔的表现空间。他们紧随时代变迁,直面现实人生,将一种发展变化和世界主义的观念引入中国画,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语言资源。

在“二高”以及其他有志于中国画变革的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新国画逐渐由形式上的“折衷”推进到对生活和时代主题的把握,并由此而获得发展的契机以及充沛的生命活力。

艺旅寻踪——赵少昂艺术文献展

展期:2015年9月25日起

展馆:三楼赵少昂艺术馆

2015年,是已故岭南画派著名画家赵少昂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广州艺术博物院与香港文化博物馆携手合作,先后在香港和广州两地分别举办赵少昂大型艺术展览,展出广州、香港、美国等文化机构珍藏的赵少昂书画珍品一百多幅,全面展示赵少昂先生的艺术成就。

为配合是次纪念活动,广州艺术博物院策划了“艺旅寻踪——赵少昂艺术文献展”,展出该院和赵少昂家属收藏的珍贵文献、历史照片、画具,以及该院收藏的赵少昂画稿一批。展览以赵少昂年表为线索,侧重从文献的角度去回眸赵少昂先生的一生。

粤海弄潮——院藏高剑父、高奇峰绘画展

展期: 2015年9月25日起

展馆:二楼高剑父艺术馆

高剑父和高奇峰合称“二高”,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风云人物。他们是亲兄弟,广东番禺人。少年时代,高剑父投身于岭南著名画家居廉门下学画。光绪末年,“二高”相继东渡日本,从近代日本美术中寻求中国画变革的灵感。他们还先后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他们退出政治舞台,转而致力于艺术革新,成为“岭南画派”的创始人。

“二高”是具有历史使命感的艺术家。他们所倡导的“艺术革命”,实质上是政治革命的延伸。他们所追寻的写实主义,意味着艺术对现实社

薪火相传——院藏天风门人作品展

展期: 2015年9月25日起

展馆:一楼岭南馆

1929年至1933年,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高奇峰(1889—1933)在广州二沙岛“天风楼”养病。在此期间,他仍坚持作画和授徒。由此,“天风”一词与高奇峰及其弟子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茄子 国画 赵少昂

木兰 国画 赵少昂

在此期间,高奇峰的弟子中,最为著名的有七位,后人因其艺术渊源的相同而将他们称为“天风七子”。不过,“天风七子”具体所指何人则有不同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周一峰、张坤仪、叶少秉、何漆园、容漱石、黄少强、赵少昂;另一说法是:周一峰、冯遂川、叶少秉、何漆园、容漱石、黄少强、赵少昂。此外,不同时期还有过“天风六子”“天风五子”等称谓。但无论如何,将这一群体统称为“天风门人”则应该是没有异议的。他们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高奇峰影响,虽各有所长,但就总体而言,均可归入岭南画派的范畴当中。

天风门人在现代岭南画坛上曾一度非常活跃。他们在潜心于书画创作的同时,还积极组织或参与美术社团活动,并留下了大量的画作,包括不少合作的画作。其中,赵少昂日后成为岭南画派卓有成就的后期画家之一,也是岭南画派在中国大陆地区以外的主要代表。

在此,广州艺术博物院遴选了一批院藏天风门人的绘画精品,举办了这一展览。这一展览使观众看到天风门人既能够在各自创作的作品中一展风采,又能够在合作的作品中融合无间,帮助观众了解他们在当时所走过的艺术道路。

孔雀 国画 赵少昂

雨馀虹影 书法 赵少昂

蝉 国画 赵少昂

萧疏花影着烟笼 国画 赵少昂

小憩 国画 赵少昂

长啸 国画 赵少昂

猜你喜欢

天风博物院诞辰
暮日乘机还家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参观河南博物院
与时代同行:河北博物院的创新使命
鉴赏
陈万兵
回顾与期待——纪念沙汀诞辰110周年
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