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泾河彬县城区段泥沙淤积及防治对策探讨

2016-10-21何丽娜

陕西水利 2016年5期
关键词:彬县泾河河床

何丽娜

(彬县水利局陕西彬县713500)

泾河彬县城区段泥沙淤积及防治对策探讨

何丽娜

(彬县水利局陕西彬县713500)

泾河和渭河的主要支流,河道来水含沙量大。本文结合泾河彬县城区段河道淤积现状,分析了河道淤积对城区段所造成的影响,对泥沙淤积的成因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了改善河道淤积的对策和建议。对于其他类同河道治理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泥沙淤积;泾河;对策

1 概况

泾河干流在北极镇进入了彬县境内,全长104km,流域面积为376km2,是彬县境内最大河流[1,2]。泾河在彬县境内较为弯曲,弯曲系数为1.6。泾河在彬县县城附近宽达2800m,河床呈现多沙滩、河床平缓跌水少的分布趋势,其中河流的平均比降为1.0‰。城区段河流平均流速1.2m/s,其中最大最小流速分别为4.73m/s和0.24m/s。河流径流平均深度为42.1mm,年平均流量57.6m3/s。历史所遇最大洪峰为15700m3/s。泾河多年平均含沙量为155kg/m3,最大值时甚至超过1400kg/m3。泾河平均年输沙量为28300万t。泥沙淤积必然造成一些严重问题,给河流防洪防汛工作造成影响,特别是城区段危害更为严重。因此有必要对城区段泥沙淤积的现状进行调研[3,4],分析泥沙淤积的成因和产生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2 泾河彬县城区段泥沙淤积现状与分析

2.1泥沙淤积现状与分析

为了查明泾河彬县城区段泥沙淤积现状,对泾河城区段河床淤积抬高,影响城区排水泄洪、河势稳定、河堤安全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经调查,早饭头到大佛寺段河床最宽处2.8km,最窄处不足0.5km。1991年~2010年,河道断面面积平均缩小7%~11%,平均淤积厚度1.5m,部分淤积厚度2.5m,最高淤积厚度接近3m,平均淤积速率0.075m/年。2003年~2012年,该段河道淤积速度明显加快,低水位时露滩现象严重。2012年~2015年,泾河汛期最大洪峰流量不到1000m3/s,河水挟沙能力和输沙量大幅度下降,淤积厚度持续加高,淤积面积不断扩大。泾河彬县城区段1994年~2015年河段分布和淤积量结果如表1所示。分段淤积情况如下:(1)泾河早饭头至福银高速引线桥段。该段是泾河彬县段进入峡谷的咽喉部位,是保证泾河城区段泥沙输出和主河道正常泄洪的重点桥段。由于多年淤积,该段已明显拥堵,平均淤积厚度,荒草茂盛。加之,近年未有较大洪水冲刷,河床不断抬高,水位落差逐年减小,已成为城区排水、河流正常输沙和主河道安全泄洪的瓶颈。(2)泾河高速引线桥至千狮桥段。该段河道过流面积较大,滩面平坦,水位落差较小,水流较慢,泥沙容易积淀,淤积已形成大面积漫滩现象。由于同流量洪水位不断上升,使泾河城区段防洪大堤防御标准降低,加剧了中小洪水灾害发生的隐患。同时,该段汇集城区所有排水管涵,加之长期淤积,导致河床整体抬高,在发生较大洪水时,极易出现倒灌现象。特别是林家堡至虎家湾段,多年淤积已形成近50000m2的三角裸露滩面,且明显高于河床其他区段,成为输沙泄洪的又一屏障。(3)泾河千狮桥至大佛寺段。该段河道是彬县防洪重点河段,近年来相继修建了泾河防洪大堤与312国道改线以堤带路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周边群众的生命安全。此段河床比降较小,水流较慢,形成大面积泥沙沉淀,导致部分河段水流横向冲刷严重,河床中心砂石裸露较多,三角漫滩面积较大,加剧了河道泥沙淤积。

表1 泾河彬县城区段1994年~2015年河段分布和淤积量

2.2泥沙淤积所造成的影响

2.2.1防洪能力下降

河床泥沙淤积导致洪水过流断面减小,河床缩窄,降低河道排洪能力,不利于雨水、山洪的汇集,遇大暴雨,易造成山洪漫城,淹没河道周边耕地。同时,淤积导致河床抬高,部分河段河道水面高程略低于周边耕地,沿岸农作物随时受到洪水威胁。泥沙冲淤不平衡,淤大于冲,造成泥沙淤积严重,抬高河床,致使城区段排洪不畅,遇较大洪水城区积水现象严重。早饭头、林家堡已经形成的拥堵,直接影响正常的泥沙输出,成为泾河城区段泄洪的“卡脖子”。特别是南山排洪及城区排水主要经南河、西河及红花沟,汇入泾河,南河、西河与泾河汇流处高程接近,河道比降相似,致使城区正常排水受阻,若遇洪水,易造成倒灌。

根据水文站资料,泾河彬县段最大洪峰流量为500m3/h,彬县城区段均出现险情,最大水深分别达到2m和2.5m,根据设计院编制的泾河干流防洪规划,目前泾河彬县城区段已达不到50年一遇的设计标准,对应要求的过流能力为1000m3/s,另外城区段的上下游也难以达到20年一遇的设计标准,要求的过流能力为700m3/s。

2.2.2影响河堤的安全稳定

由于河道泥沙淤积,泾河干流河槽萎缩,过洪能力锐减。致使中小洪水极易形成“横河”、“斜河”,不利河势稳定,造成中常洪水直冲堤防,加剧了水流对防洪大堤的侧切,威胁河岸安全稳定。在河道泥沙淤积作用下,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主流的摆动将加剧,冲击弯道顶部的能力较强,容易造成河滩的塌陷和淘刷河岸,有可能对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水文资料泾河主流摆动速率年平均大约为300m/s~500m/s。在泥沙的大量淤积作用下,河床不断抬高,最终演化为地上悬河,根据水文站断面监测结果可知,泾河在1994年~2003年间,河床淤积达2m以上,年平均淤积高度为0.02m。

3 泾河彬县城区段泥沙淤积成因分析

3.1来水含沙量大

影响河道泥沙淤积的决定性因素是来水来沙的条件。根据多条河流的统计资料显示,凡是河段发生泥沙淤积并且河流流速较小的河段,均具有河流来水量小和泥沙含量大的主要水沙特点,而相反,凡是河道或者於滩发生冲刷,主河槽泄水能力加强的河段,其来水来沙一定是水量大和含沙量较小,水沙总体关系相对较为协调。比如1991年~2003年和2003年~2012年两个时段,泾河河段的状况发生显著的变化,由于泾河含沙量的水沙条件不利,下游河道发生严重淤积,总的淤积量如表1所示。彬县境内主要为白垩系红色砂岩及第四系黄土,岩性疏松并且极易被冲刷,因此泾河在彬县城区段内含沙量和输沙量均非常巨大,其中多年平均含沙量为155kg/m3,最大值时甚至超过1400kg/m3。

3.2沙石的开采

无序开采破坏河床是造成城区段泥沙淤积原因之一。泾河最多时干流彬县段河道分布砂场30多家。随意开采砂石,造成河道过度开挖,沟壑交错,河滩高低不平,河床破坏严重,直接影响城区正常排水、主河道安全泄洪和河流自然生态环境。全面禁采进一步加剧泥沙淤积。截止2015年底泾河早饭头至大佛寺段21家砂石场,已全部取缔并彻底清理到位。2013年~2015年底三年时间,泾河城区段无采挖砂石现象发生。全面禁采砂石后,每年至少有500万m3

砂石沉积河床,使水流受阻,挟沙能力减弱,泥沙自然输出量大幅下降,加速了河床淤积和抬高。

4 对策与建议

针对泾河干流彬县城区段河道存在的诸多问题,本着人水和谐的理念,立足于历史和现状,尊重行洪要求,全面加强河道综合整治。

4.1科学规划,系统管理

一是科学规划治理。应针对性的进行河道管理规划,科学制定年度采砂计划,合理布设堤防护岸,有序推进河道综合整治。二是进行确权划界。结合咸阳市河道管理“十三五”规划,建议重点对泾河彬县城区段进行确权规划界。对泾河彬县城区段沿河土地及河道附属物进行确权登记,明确土地经营使用权,并对河道界址点及拐点埋设界标。通过对河道确权划界,明确管理范围,明晰泄洪区域,促进河道行洪安全。

4.2重点疏浚,合理挖沙

泾河早饭头到大佛寺段全长24km,河床平均宽度500m,平均淤积厚度1m,泥沙淤积量约1200万m3。为了推进河道疏浚清淤,减小政府投资负担,建议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将挖砂采石和清泥疏浚有机结合,把人工清淤和泥沙自然输出有机结合,降低河床,提高水流挟沙能力,促进河道泥沙达到冲淤平衡。

4.3强化监管。一是实行专项治理

针对河道非法采砂,乱扔垃圾、非法设置排污口等问题,由水利、住建、环保、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巡查和联合执法。二是建立协同管理机制。由各镇办配合水利部门,加强对管辖河道巡查监管,对河道内栽植亲水性植物和植物,改善水环境。三是严格执法查处。定期集中清理河道垃圾,禁止在河道内非法设置拦河坝、临时围堰、阻水建筑物。对于城区段河道内水质污染较严重的河段,由水利、环保等部门负责,彻底清查污染源,并责令相关单位限期改正。

5 结语

泥沙淤积对泾河河道工程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由于泥沙淤积所引起的河道防洪能力下降和河堤安全稳定问题是彬县城区段河道治理的主要重点。河流来水含沙量大和沙石的开采是引起河道淤积的主要原因,在控制上述河道淤积主要原因的前提下,加强河道的疏浚,合理挖沙并且加强对河段的科学管理是有效加强河道行洪能力的主要措施。陕西水利

[1]袁峥,赵海镜,梁林江,石长伟,张广林.渭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现状及趋势分析[J].人民黄河,2016(1).

[2]燕荔.泾河干流河道泥沙淤积对修建蓄水工程的影响分析[J]陕西水利,2015(5).

[3]吴媛媛,吴朝阳,吴绘.浅析河南黄河河道泥沙淤积[J].科技视界,2014(19).

[4]叶建新,綦海燕,陈亮,单丽微.闹德海水库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探讨[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8(5).

(责任编辑:畅妮)

TV85

B

猜你喜欢

彬县泾河河床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深水浅覆盖层倾斜岩面河床围堰设计及应用
幸福的泾河水
泾河油田裂缝型致密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
幸福的泾河水
陕西彬县:多举措助推远程教育“固定学习日”抓实抓细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彬县旅游发展研究
彬县耕地土壤速效养分丰缺状况调查
彬县方言语音特点
ArcGIS在河床冲淤量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