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应三思而后“扬”

2016-10-20周桐同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三思糟粕民俗文化

周桐同

在这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民俗文化总是被人们遗忘在身后,不闻不问。如今,传统民俗的传承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大家纷纷表示要弘扬传统,那我们究竟该如何弘扬呢?

重庆市玉带山小学“一马当先”,順新年之势,组织一年级小学生观看“杀年猪”场面。据该校老师介绍,此举是为了弘扬传统民俗文化。这种弘扬与传承的热情值得肯定,可是,“杀年猪”这样一个摆脱不了血腥暴力标签的民俗活动,被毫无遮掩地展现在一群刚满学龄的孩子面前,似乎太过草率。民俗文化应三思而后“扬”,弘扬传统文化应择其精华,择其吻合时代价值观的部分,有选择性地进行,而且在弘扬的同时也要考虑受众的个体条件,切不可全盘照搬。

为什么要三思而后“扬”?原因有二。一是传统民俗自身本是过去的事物,有糟粕在所难免。正如“杀年猪”活动,热闹喜庆的氛围自是吉兆,可屠杀的过程却是一种较为原始的“征服观”的体现,其中血腥暴力的程度不比暴力书籍更加严重吗?二是随着时代变迁,传统文化中不乏与今日价值观相违之物。如今提倡和谐社会,更提倡和谐家园,过早地让心智发展还未成熟的孩子接触人对动物的屠杀,的确是欠妥的做法。

什么是“三思而后‘扬”?所谓三思,一思去除传统糟粕,二思今日主流价值,三思受众个体条件。三思之后,对于传统民俗进行有选择性的弘扬,方可趋利避害。“杀年猪”习俗本意是展现过年时全家男女老少相互配合、举家欢乐的和谐画面,意在提倡全家人的配合劳作,如果只是让一群孩子看着杀猪过程,就只是传递了血腥和暴力的信息,这恐怕也违背了这一习俗的初衷。

弘扬传统民俗文化,一定要辩证取舍,学会扬弃。扬是发扬精华,弃是舍弃糟粕。以“杀年猪”为例,民俗的具体做法只是一个载体,去除糟粕绝不会影响民俗的传承。我们可以像陈嘉德守护手工墨厂一样传承文墨书香,可以像余秋雨一样穿越地域限制传承先哲智慧,可以像梁思成一样传承建筑气派……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脉络绵绵,为何偏就选中了一个血腥暴力的场面呈现在孩子们眼前呢?

不是所有埋藏在地下的都是宝藏,不是所有遗之后世的都是珠玑。弘扬传统民俗,务必擦亮双眼,三思而后“扬”!

教师点评

文章由材料提炼出“民俗应三思而后‘扬”的观点,接着采用层进式,从原因、含义和做法三方面来展开论述。本文思路清晰,议论分析透彻而深刻,对材料的分析有一定的深度和力度。如果文章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而不拘于“杀年猪”会更佳。

(秦天)

猜你喜欢

三思糟粕民俗文化
最初一念是本真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李三思寻钥匙记
哲理漫画
“三思”让数学课堂高效
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和原则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