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与提升途径探究

2016-10-20叶丽心洪秋燕

关键词:责任感贫困生家庭

叶丽心,洪秋燕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人艺系,福建 厦门 361008)



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与提升途径探究

叶丽心,洪秋燕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人艺系,福建 厦门 361008)

通过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概念界定,并对实证调查得出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整体情况及差异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具体对策,以期给全社会共同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以数据支撑和有益启示。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差异性分析;提升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列入教育发展重要战略。因此,深入理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时代内涵,全面了解当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以及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途径,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 社会责任感的概念界定

当前对社会责任感的概念界定,不同研究者从不同领域出发进行了阐述,如从心理学领域、从社会学领域、从伦理学领域,从而得出不同结论。然而,他们的共同点是都以“心理认识导向的责任行动”作为判断社会责任感的标准。意大利思想家朱塞佩·马志尼在《论人的责任》中将人的责任分为对人类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2]。结合国内诸多研究成果,本研究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定义为: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对自已、家庭、他人、集体、民族(包括国家和社会)、人类和自然应承担各种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

二、 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调查

1.样本构成

随机抽取福建省5所本科院校和5所专科院校各个年级的2 000名学生参加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1 924份,回收率达96.2%。其中有效问卷1 818份,有效回收率达90.9%,具体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见,样本构成及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较大。

表1 问卷调查样本构成

2.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匿名的网络问卷调查方式,旨在让调查对象毫无顾虑地根据自身客观情况做出真实的回答,确保调查数据和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同时,还辅之以个别访谈的调查方式。

3.内容设计

在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上,从社会责任感的概念界定出发,主要分为自我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民族责任感(含国家和社会责任感)、人类责任感和自然责任感7个部分,加上基本信息,共设计30个问题。问卷设“从1分到4分”共4个选项,分值越小表示责任感越强,分值越大表示责任感越弱,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问卷内容设计

三、 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差异性分析

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整体情况分析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见表3),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整体指数的均值为1.45,离最大责任感(均值为1)较近,证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整体情况良好。其中,家庭责任感指数的均值为1.19;人类责任感指数的均值为1.23;自然责任感指数的均值为1.35。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这三个方面的责任感更强,尤其是家庭责任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自我责任感的理想信念方面,假设自己是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对入党动机的选择中,只有28.02%的同学选择“信仰共产主义”;有43.19%的同学选择“认为入党是进步表现,从而实现成长成才”;有24.51%的同学选择“为以后自身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由此可见,大学生理想信念趋于多样化,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倾向较严重。在家庭责任感方面,96.33%的同学对社会中不赡养父母的做法持反对意见;而在对家人关心程度中,有21.18%的同学选择“偶尔关心,看心情”。可见大学生在家庭责任感方面表现出认知与行为的不一致性。在他人责任感方面,在回答“在火车上看到有人随地扔垃圾或向车窗外扔东西你会怎么做”时,有24.51%的同学选择“不理睬”。可见有部分大学生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表3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描述性统计表

注:***表示P<0.001,差异在0.001水平上显著;**表示P<0.01,差异在0.01水平上显著。

2.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差异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性别所呈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有所差异。7个方面的责任感,女生得分均低于男生,而且除他人责任感和集体责任感女生是在0.01水平上,得分显著低于男生外,其他5个方面的责任感,女生得分均是在0.001水平上,显著低于男生。这说明,不同性别大学生的7个方面责任感水平均有显著的不同,且女生7个方面社会责任感均比男生强。究其原因,一是吉利根(C.Gilligan)的研究发现,女生情感细腻,较富同情心,在责任判断与归因中,女生认为自身责任更多,而且女生比男生更容易融入社会环境中负起更多的责任。[3]二是多子女的中国家庭普遍“重男轻女”,家人对女生的要求更高,从而使女生的自我要求、自我约束力比男生要高得多。女生在学习和工作中也更为认真、努力。三是当今社会对女生来说面临的压力更大,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要“工作家庭小孩三不误”,在各方面压力不断影响下的大学女生的社会责任感普遍比男生高。

表4 不同性别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因子分(均值+/-标准差)

注:***表示P<0.001,差异在0.001水平上显著;**表示P<0.01,差异在0.01水平上显著。

(2)不同家庭经济情况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差异分析。从表5可以看出,不同家庭经济情况的大学生所呈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有所差异。7个方面的责任感,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得分均低于家庭情况非贫困的大学生,而且除了民族责任感和自然责任感贫困生是在0.01水平上,得分显著低于非贫困生,其他5个方面的责任感,贫困生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低于非贫困生。这说明,不同家庭经济情况大学生的7个方面责任感水平均有显著的不同,贫困生的7个方面社会责任感均比非贫困生强。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贫困大学生的贫困原因通常有:来自不发达的农村,家庭收入微薄;多子女上学,经济压力大;失去亲人(如单亲家庭),经济来源少;天灾人祸,家庭经济崩溃等。在家庭贫困导致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下,贫困生较非贫困生来说一般更为早熟,更早地感悟生活的真谛,这体现在更重视自己的学习并规划未来,更懂得关爱家人,更积极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和实践活动,更具国家和民族责任感等。另一个原因是贫困生受到社会、国家、学校等各方面的资助,感受到各方的关爱,这些都能鼓励他们在逆境中不断顽强拼搏、战胜贫困,表现为贫困生更懂得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对他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拥抱生活热爱自然等。

表5 不同家庭经济情况的大学生社会场责任感因子分(均值+/-标准差)

注:***表示P<0.001,差异在0.001水平上显著;**表示P<0.01,差异在0.01水平上显著。

(3)不同家庭结构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差异分析。从表6可以看出,不同家庭结构的大学生所呈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有所差异。7个方面的责任感,出生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大学生得分均低于独生子女大学生,而且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均是在0.001水平上,显著低于独生子女大学生。这说明,不同家庭结构大学生的7个方面责任感水平均有显著的不同,独生子女大学生的7个方面社会责任感均比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弱。其根源是多方面的,一是在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家庭中,家人通常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的“角色责任”,从小到大家人包办一切,导致学生分不清自己的角色是什么、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是什么。二是独生子女大学生习惯了“独占”家人全部的爱和物质,不懂得分享、较自我、较不合群,在社会责任中表现为集体责任感和他人责任感较低。三是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家庭寄万千希望于孩子身上,往往更注重孩子外显的“优秀”,比如让孩子读重点学校、参加各种比赛、考名牌大学、竞聘高薪体面的工作……而忽视对孩子社会责任感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表6 不同家庭结构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因子分(均值+/-标准差)

注:***表示P<0.001,差异在0.001水平上显著。

四、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途径的思考

尽管此次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整体水平良好,但在社会责任感的7个具体方面仍存在不少值得注意的地方,且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经济情况和不同家庭结构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均有明显差异。针对男生、非贫困生和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相对较弱的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学生自身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关系到未来社会与国家的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方向。大多数学生在走进大学校园后,对于未来的目标是什么及肩负什么责任并不十分明确。社会责任感较弱只是其外在的表现,对自身角色和责任不明确才是内在原因。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不断增强紧迫感和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感。具体而言,首先,要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对缺点做出积极的改变。同时还要正确面对他人的评价,从他人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全面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其次,要利用大学优质资源,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再次,要积极参加家庭、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种教育实践活动,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社会责任感,为日后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2.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首先,要积极营造和谐向上的家庭氛围。家里的每个人都要尽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尽到赡养父母、抚育子女、搀扶配偶的义务,让家成为爱的海洋。宋代思想家张载曾说过“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不能忘”,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对生活的态度。作为孩子社会行为习得的直接楷模,父母要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比如义务献血、义务植树、社区义务助老助残等。父母还要爱岗敬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其次,转变家庭教育理念。当前不少家长只侧重智力和才艺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了人生大厦的根基——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这种片面的不科学的教育理念很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深远的,只有科学全面的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家长,有必要加强对孩子社会责任感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再次,树立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以促进孩子责任心的良好发展。随着当前家庭结构多元化的发展,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也随之增多,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家长要让孩子承担起必要的责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要给予孩子平等沟通的机会,不控制不操纵,让孩子独立思考、积极交流意见,形成家人间良性沟通的氛围。

3.学校方面

与家庭教育相比,学校教育具有计划性、组织性和步骤性的特点,是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的专门机构,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及提升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应做到:第一,不断完善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应该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特别要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理想信念教育。同时,不能单纯靠理论上“说教”,还要不断创新思政课的教育内容和方式,让大学生更“乐于”学习、更容易理解,并积极付诸具体行动。第二,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教育和人文教育。职业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内容,应该将这两者融入教书育人和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不断充实和创新社会责任感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比如,厦门某公立学院通过建立“其实你从未走远”的盖军衔群雕、创作和传唱“盖军衔之歌”、设立“盖军衔奖学金”以及出版发放《盖军衔三赴南极日记》来培育学生敬业勤业精业精神,通过设立大帆船雕塑、宣传大帆船比赛佳绩、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帆船比赛和定期组织师生参加帆船出海体验来培养学生开放、协同、拼搏的人文精神。第三,高度重视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与提升。有的高校将社会责任感培育写入学校的招生简章;有的高校设置社会责任感积分制度,并且严格规定毕业前必须达到多少积分方可毕业。这些做法都值得提倡和推广。第四,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结合当前“一带一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社会热点,深入社会,开展较具影响力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是互联网的时代,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接收各种信息,学校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充分运用各种新媒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可用学校微信推送、官方QQ发布等进行全校总动员;可用电子新闻稿、电子简报时时发布活动信息;可用视频、照片、微电影等方式记录实践活动过程及成果展示。

4.社会方面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与提升还与社会环境有直接的关系。社会中的每个人、机构、社会团体都应该极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共同担负起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历史使命。一方面,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目前电视、电影、广播、书刊、报纸等传统的大众传媒已非常普及,其内容对社会大众的思想、信念乃至行为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应充分发挥传统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正面宣传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重要性,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并参与到推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行动中来,共同营造和谐健康、弘扬正能量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全民齐抓共管,助力社会网络环境的优化。与传统媒体相比,大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媒体的方式接收信息,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方面,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网络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其中传递的信息不仅有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也有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言论,这种特点容易导致传播内容不受控。优化社会网络环境是当前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大课题,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齐力协力,特别是面对重大问题、社会热点和敏感话题时,应鼓励主流网络媒体主动出击掌握话语权,发出正面声音,有效引导舆论走向。让身处网络环境中的大学生深入认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及其发展变化,更好地认识自我的社会角色,从而增强自我的社会责任感。

[1]魏进平,魏娜,温泉.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EB/OL].[ 2012-02-16].http://theory.people.com.cn/GB/17126755.html.

[2]马志尼.论人的责任[M].吕志士,译.北京:商务印刷馆,1995.

[3]Gilligan,C.In a Different Voice:Psychological Theory and Women′s Development[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35-50.

(责任编辑祁刚校对伯灵)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vestigation and the Exploration of the Promotion Ways

YE Xin-li,HONG Qiu-ya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and Art,Xiamen City University,Xiamen 361008,China)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defini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 society sense of responsibility,and the analysis of empirical survey on the whole situ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countermeasures of improving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the students themselves,family,school and social four aspects provides the data support and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for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whole society.

college students′social responsibility;difference analysis;way of improvement

2016-02-29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41013)

叶丽心(1983-),女,福建南安人,助理研究员,硕士。

10.13888/j.cnki.jsie(ss).2016.03.0026

G641

A

1672-9617(2016)03-0427-06

猜你喜欢

责任感贫困生家庭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