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水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6-10-19陈恩光

水能经济 2016年6期
关键词:温岭市信息化建设

【摘要】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温岭市水务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分析,并从水务角度建设“智慧城市”出发,对“智慧水务”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智慧水务”建设的若干思考 。

【关键词】智慧水务 信息化 建设 发展 温岭市

“智慧水务”主要指将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互联网、通信网、云计算、终端设备等)与传统水务进行深度融合,从水务角度建设“智慧城市”,以提高政府对水务的管理水平,向广大公众提供智慧化的水服务,并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智慧产业的培育。作为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更高阶段和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水务”以信息资源为核心,通过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分析挖掘来实现水务业务管理智能化。

1、温岭市水务信息化发展现状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中,培育出了许多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形成了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应用“互联网+”这种新的创新模式和手段,促进地方政府治理的转型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温岭市从“十一五”规划开始,水务信息化建设逐步深入。建成水雨情监测预警、气象信息预警、山洪灾害预警、供水管网综合监测系统、水质实时监测系统等监测预警系统;水雨情测报查询、水资源管理系统、河网数据库、卫星云图气象雷达接收系统、供水管网GIS信息系统等决策支持系统;防汛远程会商、防汛指挥与信息管理网络体系、乡镇防汛综合管理等指挥系统。这些基本成果形成的“数字水利”,有力地推动了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为“智慧水务”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如山洪灾害预警系统,集合了监测、预警功能模块,对全市小流域山洪灾害易发区域进行监测,当降雨量或水位到达预警值时,该系统将按照分级预警原则向防汛指挥部相关领导和值班人员发出预警信号,同时第一时间向山洪预警责任体系的相关责任人发布山洪警报,实现了对汛情的有效监控和山洪灾害的及时预警;建成的防汛远程会商系统,以市防汛指挥中心为主会场,各镇(街道)、新区等为终端会场,可与省、地防汛远程会商系统衔接,实现四级远程会商。

近年来,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使“智慧水务”在技术层面上得到了广泛支撑。“智慧水务”建设将以新信息技术应用带动水务信息化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以重点应用系统建设带动信息化建设效益的发挥,为水务管理的精细化、智慧化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持。 尽管温岭市的水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离水务发展要求和“智慧水务”建设的层次还有很大距离。主要表现为:缺乏对全市防洪、排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污水处理等涉水事务进行统一的、系统的、综合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安全的要求存在差别,数据和信息融合困难, 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造成重复和浪费;监测不够全面,信息采集点布置密度和深度不能满足水务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水务智能化发展缓慢,水资源管理、水生态环境治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农村水利发展、节水减排等基本管理方式急需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2、温岭市“智慧水务”建设的内容框架

当前,信息资源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各级各部门都将数据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作为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温岭“智慧水务”项目是台州“智慧水务”项目的组成部分。列为浙江省“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和水利部全国“智慧水务”建设示范基地的台州“智慧水务”项目,总体架构为1223,即1个中心:含云中心、网络平台、平台软件、大数据中心;2张网:水情监测网与基层防汛会商网;2大体系:业务体系和保障体系;3个平台:电子政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

温岭“智慧水务”项目由市级中心平台统一运行。“智慧水务”整体以云服务为核心,将所有应用高度集中统一,所有智慧化的水务业务软件、服务、大数据等都搭建在云中心,所有的实时信息、动态信息、静态信息、应用系统通过云服务方式交互。云中心由台州市负责建设。温岭市负责实施的主要内容是站点、终端和个性化子项目。其中站点包括:综合监视点、海塘波压力监测站、水闸监控点、水质监测点、水分蒸发监测点、高清视频监控点、巡查考勤点、拓展监测点、简易水尺等;终端包括基层防汛会商终端等;个性化子项目包括智慧供水专题项目、县级分中心子项目、水文化水科普基地建设、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水利工程“五化”管理、软件个性化定制等。

3、温岭市“智慧水务”建设的必要性

3.1 “智慧城市”建设的需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和科学技术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试点名单的通知》,温岭列入其中。国家“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作为台州市唯一一个入选的县级市,温岭有着走在台州前列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信息技术正在与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运行管理系统相融合,将通过规划、科技手段、体制机制变革等手段治理使城市达到健康发展。而“智慧水务”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正好可以与智慧城市建设无缝结合。“智慧水务”的建设就是为了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推动“智慧城市”的整体建设进程,为城市管理的智慧化打下基础。通过“智慧水务”建设可以为城市智能化管理提供准确的水务信息,同时,借助“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资源的共享程度,拓宽信息资源的共享渠道。

3.2 水利发展的需要

根据温岭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与水利建设现状,水利建设将逐步从注重建设转变到建管并重,这就需要水利行政部门提升管理能力,对水利工程实现精细化管理,而借助信息化手段管理正好顺应了温岭水利的发展趋势。“智慧水务”的资源共享、智能应用等理念能较好地满足水利信息化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有助于克服传统水利信息化建设遇到的问题。“智慧水务”较传统水利信息化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将更高,能够有效实现河道、水库、水闸、管网的联动控制。温岭是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水利工作任务繁重,通过“智慧水务”建设,水利信息化手段将全面提高,水利建设管理、灾害防御和城市防洪能力水平将不断提升。

3.3 “五水共治”的需要

在“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智慧水务”建设符合“五水共治”的总体目标,为其提供信息科技技术服务。在当前水资源管理手段较为粗放、水质仍为超标、消劣任务艰巨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建立智能化信息监测、数据分析、监管等系统,为管理人员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支持服务。如治污水方面,新建整合各类监测设施,跟踪河道水环境整治;在防洪水方面,

使用防汛调度云分析洪水进程与造成的灾害,并生成科学地、智能化的调度方案以减少损失;在排涝水方面,对易积涝的城市低洼地块进行改造与警示,开通城市涝水预警服务;在保供水方面,建设飲用水监测净化工程,实现智能的水库供水方案,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应用;在抓节水方面,建立供水一体化管理体制,协同各涉水部门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4、温岭市“智慧水务”建设的思考

4.1 做好顶层设计

“互联网+”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及相关保障措施,系统、有序地推进“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融合发展。“智慧水务”针对涉水事务综合管理,涉及多方面、多层次、多要素资源的整合、集成、开发和利用,同时,信息技术处于飞速发展中,水务管理在不断成熟,“智慧水务”建设必须面向未来才能满足长期建设的需要。因此,从全局出发的顶层设计对于“智慧水务”建设来说尤为重要,只有按照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进行系统的建设才能使“智慧水务”具有整体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4.2 建立管理体系

2016年,温岭市所有监测站点、村级便民服务网点和视频会商网点将铺设完成,所有站点数据接入智慧水务云中心,“智慧水务”将整体投入运行。因此,要建立正常运行“智慧水务”日常工作机构,市、镇(街道)、村(社区)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等各级各部门都需要制定相应的“智慧水务”管理制度,加强系统维护管理人员培训,落实责任人负责“智慧水务”项目的运行维护管理。可以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智慧水务项目的管理、服务、维护和研发工作,保障系统的先进性、稳定性、可靠性。

4.3 推动数据共享

加快部门间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立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制定标准与规范,促进重点项目建设在技术上统一标准、框架,确保信息的互联互通,促进资源的整合、公用、共享,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和效能。对社会公众要最大程度地开放公共信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信息互联互通、政务公开透明,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效能最大化。建立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信息技术应用服从水务事务的科学发展模式,在保障系统可扩展性的基础上,选择实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可配置、易扩充和能演化的系统,确保系统发挥最大效益。

作者简介:陈恩光(1982-),男,汉,台州,工程师,主要从事防汛、水文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猜你喜欢

温岭市信息化建设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寒露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致兔子
穿靴子的蜘蛛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温岭市亚岛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温岭:乡村六月花满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