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炼油产能过剩是否会“大水漫灌”?

2016-10-19田野

中国石油企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炼厂炼油成品油

文/本刊记者 田野

本刊专访
AUTHORITATIVE

炼油产能过剩是否会“大水漫灌”?

文/本刊记者 田野

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原董事长傅成玉在两会上表示,石化炼油行业产能过剩情况远大于钢铁行业,之所以没有被纳入去产能行业之列,主要是因为它还赚钱。他透露,2015年炼油企业生产7.5亿吨,实际需求仅5亿吨,预期2020年将达到9亿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销售公司北京石油分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陈立国也在发言中指出,目前全国炼油利用率为67%,相比之下,钢铁虽过剩,其产能利用率仍有72%至75%。可见,炼油行业的产能过剩并未引起足够重视。2015年炼油产能过剩已高达2亿吨,炼油装置平均开工率只有68.5%,比国际平均水平低14.8%。“而且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国际原油价格将在低位徘徊,炼油环节效益较好,投资炼油冲动开始攀升。国家调控如果不及时、不到位,国内炼油能力将严重过剩,届时再进行去产能化,将会带来更大损失,甚至引发社会问题。”陈立国表示。

但也有专家认为,就目前我国炼油行业内外部综合环境而言,大都认可对这一客观现实的观察与判断,但同时也认为这一判断存在过于简单化风险。这一观点背后的逻辑就是,即便你通过触觉感受到柱子、绳子或者一面墙,但这些真实感受并不足以支持你能够正确地认识一头大象。国内炼油能力67%利用率,且不说跟近邻韩国几大炼油企业90%以上的开工率比,距离85%这个较为理想的指标确实也有不小的差距。不过,产能过剩本身是个相对概念,一方面是产能,另一方面是需求。需求增长若无法期待,产能才成为问题。所以,要认识我国炼油能力这头“大象”,仅看利用率平均水平是不够的。无论是炼油能力的潜在技术效率,还是装备利用率的分布情况,或是需求一侧的情况,都有必要了解。

为此,本刊特邀相关专家,就我国炼油产能实际状况进行深入解读,以飨读者。

5.6%

2015年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7.36亿吨/年,比2014年增加4050万吨/年,增长

记者:炼油产能过剩的特征是什么?目前我国炼油产能的基本状况是怎样的?导致炼油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徐承恩(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2015年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7.36亿吨/年,比2014年增加4050万吨/年,增长5.6%。近10年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炼油行业利润空间增大,加之国内经济快速发展推动成品油需求强劲增长,导致炼油行业吸纳大量投资,产能迅猛增长。2005年-2015年,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增长114%。虽然自2012年国民经济步入新常态以来,一部分炼油项目被取消和延期,但受前期大量投资已经发生和炼油项目建设期较长的影响,2014年和2015年炼油加工能力依然保持5%的增长率,预计2016年仍将有3%-5%的增长幅度。

为满足国内迅速增长的成品油消费需求,我国原油加工量10年来也保持较快增速,由2005年的2.82亿吨升至2014年的5.02亿吨,年均增长率6.6%。相对于原油加工量,炼油能力增长更快,从而导致国内炼厂开工负荷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由2005年的80.1%降至2015年67%。从炼油工业市场主体情况看,我国已形成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为主导、地方炼油企业及外国大公司参股参与的多元化市场主体格局。从炼油布局看,我国炼油产能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华南和华东地区,2015年这4大地区炼油产能分别占32.7%、17.4%、16.1%和14.4%,合计占80.6%,形成了以东部为主,中、西部为辅的梯次分布。从炼油效率来看,2015年国内主营炼油企业与国外同行绩效进行对比,总占用资本回报率与亚太、北美地区领先者仍有较大差距。在加工成本中,国内人工成本明显偏高,运行周期不长。在产品质量方面,柴油质量标准偏低的情况较为突出。

2015年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3.16亿吨,同比增长4.3%,而成品油产量为3.37亿吨,供大于求不断扩大,成品油出口超过2500万吨,大幅增长30%。随着国家向地方炼厂放开原油进口权和使用权,已有12家地方炼厂获得超过5000万吨进口原油配额,这将进一步加剧国内成品油过剩矛盾。同时,成品油市场价格扭曲,合规经营企业效益差。随着成品油消费税的提高,偷逃税现象将日趋严重,调和油、不合格油品、走私油将充斥市场。目前从原油到成品油生产、销售整个链条中,真正盈利的只有加油站环节,而合规经营的炼厂则陷入亏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正在上演。

杨启业(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炼油产能过剩可以简单总结为两个特征:一是由以前潜在的、阶段性的产能过剩转变为目前实际的、中长期的产能过剩。二是从低端的、局部性过剩蔓延至高端的、全局性过剩。

世纪之交以来,我国石油需求在汽车业“井喷式”发展、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助推下快速增长,在央企为保供而大干快上新建扩建炼油装置的同时,一大批地方炼油企业在限时达到产业政策红线要求推动下,也纷纷扩能改造,这使得国内石油炼制能力随之迅猛扩张。2002年,我国原油加工能力只有2.85亿吨,而2015年达到7亿吨,仅10余年间翻了一番还多,总产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是10年来世界炼油能力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产能建设扩张速度过快只是我国炼油能力过剩原因之一,之二是有部分落后产能存在,未能及时淘汰,拉了后腿。产能建设扩张速度之快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由于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期,经济增速趋缓,由高速转为中高速,且呈常态化趋势,同时替代燃料增加,由此使国内成品油消费量增速明显放缓。而在此形势下,受投资周期和已投资项目惯性所驱,国内炼油业已形成的扩能建设热潮,一时难以马上“刹车”和“降温”,仍在继续推进,导致了近年来炼油能力过剩。

未来5年,我国炼油产能过剩现象还将进一步加剧。从新扩建项目来看,预计2016年全国新增炼油能力3000万吨/年,淘汰落后产能2100万吨/年。计划全年原油加工量为5.49亿吨,增长5.3%。增量主要来自获得原油进口使用权的地方炼厂,而除地方炼厂外的主营炼厂原油加工量占比将进一步下降。“十三五”新建大型炼厂较“十二五”增多,千万吨级项目包括云南石化、中国海油惠炼二期、中科湛江、洛阳石化等。据了解,浙江仅舟山一地就计划“十三五”新增炼油能力不少。因而“十三五”我国炼油能力年均增速仍将达到4.6%。届时部分省份炼油总能力将成倍甚至数倍超过当地实际需求,炼油能力过剩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另外,炼油产能过剩也与现行成品油价格政策有一定关系。“地板价”导致加工企业积极性上升,不断扩大产能,这不利于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化。综合来看,国家意识到炼油过剩带来的新危机,在“十三五”期间主要推进炼油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规划和整体协调入手,减弱炼油能力扩张意愿,同时结合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解决过剩局面。

童莉霞(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石油专家):目前我国炼油产业主要存在4个不平衡问题:一是炼油能力区域分布不平衡;二是炼油装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装置水平不平衡;三是生产高清洁、高附加值油品能力不平衡;四是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不平衡。我国华北、东北、华南、西北、华东地区炼油能力相对集中,占全国总能力的92.2%,但华中、西南地区合计仅占7.8%,其中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合计炼油能力已占全国总能力的69%。但贵州、云南、西藏却没有炼油能力。因此从区域分布看,部分省份炼油能力确已过剩,但也有部分省份炼油能力不足,甚至是空白。我国各类炼油市场主体炼厂规模、装置规模、工艺装置水平、原油加工水平与深加工水平不平衡,炼厂综合能耗、物耗、轻油收率、综合商品率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不平衡,达到亚太乃至世界先进水平的炼厂为数不多,先进产能并不过剩。相反,装置规模小、工艺水平相对落后、深加工能力弱、技术经济指标落后的炼厂为数不少,处于明显过剩状态。为应对越来越严重的雾霾天气,国家近年来加快油品质量标准升级步伐。虽然炼油总体产能过剩,但能保质保量生产国Ⅳ、国Ⅴ汽柴油的炼厂并不多,其能力仍处于较为短缺状态。

总之,在炼油总能力过剩的背后是部分炼厂核心竞争力较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大炼油企业相比不分伯仲,在相同油价水平下有较强盈利能力,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炼厂核心竞争力不强、盈利能力不强、管理水平较低或处于亏损局面。从炼化一体化水平看,国内炼厂也参差不齐。一方面,全国22个千万吨级大炼油基地中,已有15个带有乙烯装置,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集中了全国64%的炼油能力和乙烯能力,已成为全国炼化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三大地区;另一方面,也有相当一部分炼油企业仍未能实现炼化一体化,综合加工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较弱。因此,国内国际竞争力强、盈利能力强的炼油企业目前产能非但不过剩,甚至还不足。

记者:先进产能和落后产能大吗?化解过剩产能有什么具体良方吗?

徐承恩:从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情况看,在全球炼油能力2000万吨以上的22家世界级炼厂中,我国内地仅镇海、大连和新扩建的茂名炼厂3家;虽然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所属炼厂平均规模已分别达757万吨和665万吨,分别超过和接近世界炼厂平均水平,但国内仍有100多家规模小于200万吨的小炼油企业,产能达8300多万吨;虽然全国已形成了22个千万吨级的大炼油基地,千万吨级炼厂炼油能力占全国总能力的48%,但仍有占全国总能力近30%的500万吨-1000万吨的中型炼厂和占总产能20%的500万吨以下、甚至低于200万吨的众多小炼厂。这使我国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和接近亚太与世界先进水平的炼厂相对不多,不少炼厂各方面指标离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而小炼油企业在资源利用效率、能耗、“三废”等方面与先进水平的差距则更为明显。

以炼油综合能耗为例,中国石化的青岛石化、镇海炼化、茂名石化、上海石化等已达40-50千克标油/吨原油,接近世界和亚太较先进水平。但不少炼厂仍处于60-70千克标油/吨原油的中流水平,小炼厂的这一数据甚至高达80-90千克标油/吨原油,这很不利于我国炼油业转型升级。

杨启业:目前我国炼油企业数目众多、规模较小,行业内无序竞争的矛盾较为突出,制约了装置技术效率及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因而,相关部门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尽快制定炼油落后产能标准;制定落后产能淘汰政策,强制落后产能在一定期限内淘汰;依法淘汰产品质量低劣、能耗高、资源利用不合理、安全隐患较大及环保不达标的炼油装置;建立行业动态监控与预警机制,建立行业自律和协调机制,对企业进行积极引导。一方面,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宏观调控,根据国内炼油业的实际情况,搞好炼油新建扩建项目的审批,搞好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审核,有序推进炼油建设发展,适当放慢炼油扩能速度。抑制盲目扩能,严格控制新布点炼油项目建设,是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为满足市场需求,新增加的炼油能力尽可能通过原有炼油企业的技术改造实现。对于重点地区产能建设实行监查、问责制度,对于不符合政策要求的项目予以停工、停贷等行政、金融措施。坚持新建炼油厂或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改扩建均需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核批准。各级地方政府不得审批或核准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炼油投资项目。

对于炼油企业而言,则要根据市场需求形势变化,把控调节好在建和已批项目的投资节奏、投产时间与建设速度,避免再出现能力增速快于需求增速的冒进情况,避免出现某个时期投产项目过分集中和局部地区扎堆无序盲目建设的情况。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增产适销对路的化工原料和高附加值石油产品。

童莉霞:化解炼化产能过剩有一点特别重要,那就是要打破部门保护和地方保护主义障碍,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让企业在统一的市场中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要下决心着力并妥善解决落后炼油能力,实施关停并转,不能因其影响我国炼油工业科学健康发展的步伐。

产业发展显现出来的突出问题,几乎都反映了政府行业监管的薄弱与缺陷。所以在提升炼油装置效率上,首先要完善相关法规,制定颁布炼油行业监管条例或准则,出台炼油工业产业升级政策;其次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实际,合理划分监管权;再次要切实推进成品油税制改革,将消费税从生产环节转移到消费环节征收,并将成品油价内税改为价外税。这些年国内落后产能淘汰预警、炼油原料劣质化与油品升级矛盾等种种国家政策紧逼,与地方投资冲动相结合,为炼厂改扩建提供了理由,但是高成本的没有被迫停产关闭,小规模的没有被淘汰,低效率的没有去减负。如此,不如鼓励部分小型炼油企业由生产油品调整为生产化工原料,或转型为其他下游深加工业,向深加工、清洁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力争转产产能3000万吨/年。

今后5年,我国炼油工业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首先是环境问题: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中高速,成品油市场化加快,产品出口空间受到挤压,国内需求放缓、柴汽比下滑,质量升级和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其次是行业问题:产能严重过剩,内部竞争加剧,对外差距较大。国家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进程,将对炼油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炼油加工成本骤然增大,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各炼油企业都将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

猜你喜欢

炼厂炼油成品油
探究炼油设备腐蚀与防护技术
成品油管道运行优化的研究进展
炼厂低附加值硫磺作改性沥青稳定剂的探索研究
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
从小到大,由大走强—40载炼油节节高
石油成品油销售业务发展的一些思考
“剩”况空前 炼油之踵
驰放气回收在炼厂中的实践
成品油市场回顾与展望
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