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黄宾虹的山水画积墨法

2016-10-18庞小静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6期
关键词:黄宾虹笔墨

庞小静

摘 要:中国画十分讲究用笔用墨的表现,尤其是文人水墨画,也就是说一幅作品中的笔墨是否精到,是评价其优劣的重要条件之一。元代的黄公望在《写山水诀》云:“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至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分出畦径远近,故在纸上有许多滋润处。”中国画自唐代开始青山绿水逐渐兴盛,而文人水墨山水画开始兴起,自此文人山水画在以后得到不断的发展,黄宾虹则是近代山水画家中的巨匠,他开创了近代山水画的先河,他运用浓重的笔墨表现他内心的山水,形成他艺术特有的精神内涵,并对现代中国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黄宾虹;笔墨;积墨法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1

黄宾虹(1865—1955),原籍安徽歙县。是中国近代的书画家、篆刻家、画学理论家,其中黄宾虹的山水画尤为著名,他的山水画以“黑、密、厚、重”的独特风格著称,在黄宾虹的大多数山水画作品中,很少有色彩斑斓的画面,似乎在他眼里自然山川的描写,并不需要过多的色彩点缀,尤其是他晚年时所创作的作品,正是因为他的艺术作品中那种运用挥洒点染的浓重笔墨风格,画坛上甚至有人戏称他为“黑宾虹”。中国传统山水画在他的笔下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与齐白石并称“南黄北齐”。

黄宾虹在绘画创作中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形成了他独特的山水画风格,黄宾虹前半生大多是临摹古人的山水画作,绘画风格以清逸明亮为主,画坛上根据他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称他为“白宾虹”,而他的这种做法可以称之为师法古人。黄宾虹早期的山水画在笔墨上大多追求疏淡清逸,如《九华山拜经台》这幅作品,在用墨的方面,以淡墨、浓墨、宿墨,层层积染,粗看画面感觉乱石堆砌,但仔细观察时会发现明暗块面分明,暗部用墨积染的部分也是层次分明,使整幅画面产生轻快感,并能感受到作者在意境方面追求似不经意,又见匠心的境界。

黄宾虹在上海居住时由于家中被盗,许多他平时珍爱的古印也一并被偷走,在伤心欲绝之下他回到了安徽老家,过起了归隐的生活,而在这时期他的画风开始转变,他的山水画一改之前的清丽淡雅,画面开始变得浓黑厚重,仿佛这种浓黑厚重的笔墨才能抒发他当时内心的意境。黄宾虹在绘画创作上主要选择用墨来表现,他的这种艺术表达方式也受到了道家美学价值的影响,老子认为色彩不是本质,仅是炫耀眼目的作用,素是白色,玄是黑色,既是后世水墨依据的颜色,所以在黄宾虹的山水画作品中,很少看到他运用鲜艳的颜色,而是选择了更为本质的黑白来表达自己的绘画思想。

黄宾虹在画山水画时善于运用积墨法,或许和他早年与他的父亲开设制墨作坊有关。在开制墨作坊期间,黄宾虹一边帮父亲做墨,一边研读墨史、墨谱,逐渐了解了不同墨种的各自特点,或许正是因为这段特殊的经历,才使黄宾虹对墨的用法了如指掌,以至于晚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积墨技法在中国画中是非常重要也是最难以表现的。黄宾虹的积墨技法是他的“七墨”中成就最高的。所谓“七墨”,即‘浓、淡、破、泼、焦、宿、溃七法。在黄宾虹的艺术作品中,我们最常看到的就是他对积墨法的运用,他的积墨法是在吸收了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我们在黄宾虹晚年的积墨山水画中往往能看到多种笔墨的灵活运用。黄宾虹在画积墨山水时大多用宿墨来表现,宿墨的特点是:在纸上落墨后很难在改动,容易露出败笔,但是画出来的效果却非常的淳朴,画面的韵味极浓。

在山水画积墨法的运用方面,黄宾虹十分推崇传统山水画的积墨。宋代山水画是继五代山水之后发展的更为成熟时期,尤其是山水画中的积墨法,黄宾虹在画中就题到“余观北宋文人画,积千百遍而成,如行夜山,昏黑中层层深厚。”从这句话就足以证明宋代画家十分重视山水画中的积墨法技,同时也可以看出北宋山水画中的积墨法对黄宾虹绘画艺术的影响。如北宋的山水画家范宽十分擅长描绘雪山,其作品风格大多气魄雄伟,境界浩瀚。范宽在用笔方面雄劲而浑厚,笔力鼎健,并且善于用积墨,观读他的代表作《溪山行旅图》,在山体的用笔描绘上大多运用斧劈皴,来进行层层积染的,但他的这种对山水的表现手法,更多的适用于表现北方高大壮阔的山水景色,而黄宾虹的山水画积墨法,大多运用直笔皴法和横笔皴法来表现山石,进行层层积染的,尤其是他山水画中对积墨法的运用已达到了极高境界,他的积墨运用在宣纸上可以达到数十遍,但依然可见纸的底纹,这才是绘画大师的艺术境界。

黄宾虹的晚年山水画作品,大多将山体描绘的漆黑一片,如《沤波诗意图》将整幅画都描绘成墨色,但是在画面黑色中,所描绘的房子和人物的周围都是留白的,画家巧妙地运用了黑与白的对比,使积墨的山石处更黑,使房屋与人物更加明亮,进而使整幅画看起来更加的空灵,正如黄宾虹在他的画题中所写“一炬之光,通体皆灵”一样。而与黄宾虹同时代的画家相比,张大千在画山水画创作时也运用积墨等技法,例如《阿里山晓色》为张大千八十二岁时,忆游之作,其忆游作品在简化实景的同时却增强了对神气的表现,整幅画面以泼墨为主,只有山脚的房屋出现几笔简单的勾勒,用墨方面,在泼墨的基础上也有积墨法的表现,虽然效果非常的浩然大气,但与黄宾虹的层层积染的积墨法相比,黄宾虹的山水画更加的浑厚华滋,意境高远。

黄宾虹作为近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大师,在山水画艺术创作思维的道路中,经历了师古人、师造化的不同阶段,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在作品的意境上追求主观自我的情感表达方式,真正的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作为中国近现代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的山水画艺术作品留给后人的艺术财富是无价的,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源.从“五笔七墨”说看黄宾虹的笔墨艺术[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9-12.

[2]李玉福.“积墨法”与黄宾虹山水画的创新[J].北京:艺术教育2009:120-121.

猜你喜欢

黄宾虹笔墨
黄宾虹《致昂青信札》
笔墨童年
灿然一灯——再读黄宾虹笔记一则
否定了笔墨中国画等于零
黄宾虹的佳作
浅析黄宾虹入蜀画作
浑厚华滋 别具一格
黄宾虹的1952
笔墨名家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