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语学习者的歧义句感知研究

2016-10-18邹维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6期
关键词:感知

邹维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日语学习逐渐收到了重视。在各种语言中,都有歧义句的存在,同样的句子有可能表达不同的含义。而我国的日语学习者辨别日语歧义句的主要方式除了联系上下文就是语调的变化了。本文就对日语学习者的歧义句感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日语学习;歧义句;感知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1

前言:

一般来说,日本人在说日语的时候靠有声波间断来消除歧义,而中文学习者则使用无声波间断的长短来消除歧义,这主要是收到了汉语的影响。一般来说,语调对于消除歧义有更大的作用。我们将设计一个实验来对日语学习者的歧义句感知进行实验研究。

一、有关歧义句语调的感知研究

对于日语歧义句的研究并不多,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日语中最能够消除歧义的是边界后短语的音高变化,次要的手段是语句的停顿,而且停顿在消除歧义中并不是必不可少的。日语的停顿在决定韵律边界上有明显的作用。而在汉语中,消除歧义主要靠节奏的停顿,听着在辨别歧义句的时候把停顿作为注重要的依据。还有的人认为汉语中的停顿时长主要用于小姐层次切分歧义,伴随而来的音长变化并没有实际作用。两种语言关于消除歧义的不同之处造成了中国人学习日语歧义句的主要困难。

二、日语学习者的歧义句感知实验

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日语学习者的歧义句感知,本研究将设计一个感知实验。在此之前先进行两个假设。首先日本人以音高变化来辨别歧义句,学习者则以停顿和边界前音节的长短变化来判断歧义句。第二,学习者收到母语的负迁移影响,把汉语中辨别歧义句的方式迁移到了日语歧义句当中[1]。

(一)感知实验用刺激语音

进行实验之前首先要进行语音资料的录制。使用日语和汉语分别录制不同的歧义句,注意发音要准确、清晰。录音之间的对比要素分为三种——音高、停顿和边界前音节时长。有的句子音高从低到高,有的从高到低。在录制原始语音之前,要对其他的声学参数做精确地控制,避免由于外界原因收到干扰。在合成一种要素的测试时,要保证其他两种要素是相同的,使用控制变量法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2]。

这些语音可以分为日语和汉语两组,按照音高由高到低、音高由低到高、停顿时长、边界前音节时长来分组,打乱顺序,每个句子间隔五秒。

(二)被试和感知实验的实施

实验对象是日语专业的学生和日本人。所有的实验对象都没有语音学的知识背景。被测试人要在实验室中听取两段语音,然后必须进行二选一的判断。

(三)感知实验结构的分析和考察

1.日语歧义句

从测试结果可以知道,日本人在辨别不同义句的时候均可以通过音高的变化来明确判断出歧义句的不同。但是在边界前音节时长和停顿两个测试中,都无法正确辨认。其中停顿在最大差别之下才能勉强判断出意义[3]。

对于学习者的测试则显示,他们都能够根据边界前音节和停顿市场准确地判断出不同的句子含义,但是对于音高的变化相比于日本人来说非常不敏感。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度,本实验进行卡方检验,结果两组的p值都小于0.0001,这说明音高和市场都能够判断日语歧义句,但是日本人对音节时长的辨认度和学习者对音高的辨认度都不高。日本人的辨认率在50%到75%之间,上升较为陡峭。但是学习者则在50%到75%之间平缓上升。这从侧面说明了学习者优势并不能准确判断意义,知识由于必须做出选择才下了决定。由结果可知,日本人对边界后短语音高变化比较敏感,学习者则几乎不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

2.汉语歧义句

学习者在辨认汉语歧义句的时候只能在区别非常大的情况下根据音高来进行判断,这说明音高并不是判断汉语歧义句的主要方式。而停顿仅仅在某些歧义句中能够起到作用,而对于某些歧义句中完全没有影响。在这些歧义句中,停顿有其他的作用。音节的停顿会带来音节时长的变化,尽管这一变化并非是刻意为之,但是在实际对话中可以提供消除歧义的线索。

汉语歧义句的卡房试验中p值仍然小于0.0001,这说明汉语使用者以音高和时长的范畴感来感知汉语歧义句[4]。

由以上的实验结果可知,学习者对于语言中的停顿时长变化更加敏感,而且也能够充分的利用边界前时长来提供消除歧义的线索。总的来说,实验证明了边界处的停顿和边界前音节的长短是辨认汉语歧义句的线索。

结论:

综上所述,日语学习者的歧义句感知与日本人有着显著的不同。本文设计了日语学习者的歧义句感知实验,通过控制不同的变量,得出了日本人依靠音高变化,而学习者则依靠边界前音节时长来判断歧义句。本文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设计了歧义句感知实验,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案例支持。

参考文献:

[1]杨诎人.日语学习者的歧义句语调范畴感知实验研究[J].外语研究,2010,02:25-29.

[2]刘雪庆.句法歧义的韵律声学表现初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3]徐一平,施建军,沈燕菲.中国人日语学习者日语结构歧义句的韵律特征[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2,02:95-101.

[4]刘馨丹.关于中国日语学习者对歧义句的理解的考察[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感知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教学系统设计探究
让学生亲历数学的学习过程
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与情感
浅谈低年级儿童音乐教学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运用多种途径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研究
公共日语教学中认知理论的运用
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找准切入点,教活阅读课文
三步导读法:让语文教学“大道至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