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漂洋过海的满洲词

2016-10-18刘丽丽唐晓蕾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6期
关键词:译介满族

刘丽丽+唐晓蕾

摘 要:从二十个世纪至今,很多国外的学者翻译推介了中国诗歌。在这些对于中国诗词的翻译和介绍中,对于和纳兰性德齐名的清代满族女词人顾春,由于时代、历史等原因,却很少涉及。对于清代满族女词人顾春及其代表作品的英译与推介,是中国民族文学世界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与步骤。

关键词:译介;典籍英译;满族;女词人

作者简介:刘丽丽(1978-),女,满族,河北承德人,硕士,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外语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唐晓蕾(1978-),女,河北承德人,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普通课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1

从二十个世纪至今,很多国外的学者翻译推介了中国诗歌。而诗词这一在中国唐宋时期比较盛行的文学形式,它的翻译与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国词学的英译研究主要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几个英语国家中。这些国家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主要开始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这个时期主要是中国诗词的翻译与介绍。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均有很多介绍国外翻译中国唐宋诗词的著作和论文出版。值得一提的是哈佛大学白思达(Glen William Baxter)教授在1956年发表的题为《词体的起源》的文章,标志着国外英语文化圈中对于唐宋诗词的研究的开端。1994年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在国外》(作者是宋柏年),在书中第三章“国外词学研究”也提到了美国翻译界和汉学界对于中国诗词的重视。

在这些对于中国诗词的翻译和介绍中,大多数都集中推介唐代宋代的作家作品,而对于清代的词人,也主要集中在纳兰性德词作上。对于和纳兰性德齐名的清代满族女词人顾春,由于时代、历史等原因,却很少涉及。

清代中期词坛有“男有成容若,女有太清春”这样的一句话。这里的成容若,就是纳兰性德(字容若),而太清春,就是和纳兰性德齐名的女词人顾春。

顾春,字子春,号太清,满洲镶蓝旗人。顾春本姓西林觉罗氏,后改为姓顾,名春,字梅仙,又字子春,道号太清,晚号云搓外史。她的词作经常以太清春、太清西林春、云搓外史自署。顾春生于嘉庆四年(1799),卒于光绪三年(1877)。她的作品有《天游阁集》、《东海渔歌》、《红楼梦影》等。顾春的丈夫奕绘,字子章,道号太素,又号幻园居士。生于嘉庆四年(1799),卒于道光十八年(1838)。奕绘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第五子荣纯亲王永琪的孙子荣格郡王绵亿的儿子。

顾春的作品,出色地反映了清代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及满族贵胄生活。顾春的词作,刻画出社会的世态炎凉与人生的悲欢离合。

在中国,由于很多原因,女性作家群体很长时间不受到重视。在中国的明清时代,很多文学家和文学作品层出不穷,但是由于传统的封建思想道德桎梏,像顾春这样的女性作家,能在创作上独树一帜,实在很难得。她的作品,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女性文学的进步。她超越时代的女性意识,也表明中国明清时期文学创作的女性意识觉醒。

而在西方,女性文学研究的历史要比中国早很多年。同样,西方对于中国文学中女性诗词作者的研究,也起步很早。这期中有代表性的就是叶嘉莹先生的学生加拿大汉学家方秀洁(Grace S.Fong)。方秀洁致力于研究中国词学与女性文学研究。在她的论文《论词的性别化——她的形象与口吻》(Engender the lyric: Her image and Voice in Song) 中,介绍分析了中国四位女词人贺双卿、李清照、顾春和秋瑾及她们的代表词作,展现了女性诗词作品中女性形象自身情感的变化。另一位是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系的华裔孙康宜(Kang-Sun Chang)教授,她与她的学生美国汉学家苏源熙(Haun Saussy)教授在1990年开始致力于英语译介中国的历代女作家作品,后来《中国历代女作家选集:诗歌与评论》的出版与发行,使中国历代女性文学家和作品进入了世界女性文学的行列。

西方汉学界对于中国诗词的翻译和研究给中国本土的诗词翻译和研究提供了很多新的视野和借鉴经验。在阅读英译中国诗词作品时,有助于国内学者了解国际范畴内的中国文学研究现状。但是,也必须承认,对于顾春作品的翻译与推介,西方的翻译与推介,主要是从西方文化立场上出发,体现了西式的观念与思想。比如,顾春是冯家社会贵族圈子里的女性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属于“古代名媛”。西方翻译推介的学者,如果没有足够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处在不同于东方的文化背景中,很难准确把握和理解顾春这样不用于一般中国封建妇女见识的知识女性的诗词作品。

另外,由于汉语语言的特殊性,“汉语诗歌具有特殊韵味,作品中的‘韵外之致总使他们难以捉摸。所以,西方学者分析中国词作时,就较容易产生隔靴搔痒的缺点,即使是一些优秀的著作也很难避免。”[1]

顾春诗词作品众多,对其作品翻译时,翻译用语的措辞以及修辞都必须仔细斟酌、推敲。同时这也是典籍英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内容。因而,满洲词的“漂洋过海”,是中国民族文学世界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与步骤。

注释:

[1]莫砺锋,《神女之探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7页.

参考文献:

[1]陈水云. 顾春研究的世纪回顾[J]. 满族研究. 2005(02).

[2]莫砺锋,《神女之探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猜你喜欢

译介满族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阎连科作品译介①
让满族剪纸艺术走向辉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满族剪纸中所蕴含的萨满文化
满族人为什么不吃狗肉?
中国文学对外译介与翻译历史观